唉!房子不夠大呀。這是當初的難處 4050mm 或 3850mm 的寬度選一,選 3850mm 就跟原來的前空間 3340mm 差不多,也就甭麻煩這一切了...
[QUOTE=Yeh捨;194319][QUOTE=Eton;194314]謝謝 Yeh 捨
為了用物理聲學處理的方式搞空間
照片您可看到的是處理 800Hz 以上的中高頻擴散為主的材料是沒錯的,
沒外露的木製低頻陷阱裝在天花版上也有17個,主要處理 50Hz ~ 80Hz:
天花板的頂視圖 14 個,喇叭後方的天花板上 3 個
附件 21983
您大量又客氣..恕在下言.
以測量數據的結果論來看.這陷阱的"深度"似乎不太夠 ?
小弟會認為.不論凸起或凹陷.都可以解釋成駐波的一種型態.只是結果為波峰+波峰或波谷+波谷.那也可以講..某一個頻點(比如50hz)發出來(您說是2聲道掃頻訊號)由於消散相對比較慢.他波形的前沿(波形圖峰點的右側)還來不及down到-60dB值..那一定是和稍微高一點點的頻段或向發出訊號的接下來幾個msec加疊.此乃物理特性.
聲學測量的好玩之處.就是可以分段切開來看..
那裡有較大的問題.就處理那裡.也許10多cm距離差就剛好避開節點.改善就有囉..
但低頻陷阱.沒有相對夠大或深.或是表面材太平順甚至太堅實.不足以讓該頻率段聲波先振動(也是吸收)再進入後再相互抵消.那就很不容易處理到多低囉..
既然可以切開來分析.左右聲道不妨也可以分開來測量?
切得越細可能越可以將問題點抓準.
QUOTE]
恕改尾文..聲波不會去管垂直或水平的方向.他只在乎的是反射面的材質(關乎吸收量).與反射路徑所造成的時間差.距離(時間)差可能是1米(長)遠.換算成音速是約3msec..那先假設反射面沒多少損失.這延遲的3msec間接音(相同頻率喔)當然是加疊到直接音上面..成了直接音變大了或拖得久..簡單講就是扭曲啦..
我們音響空間一般不會太大(就算有15米長好了).這相對於音速都是很小的距離..
所以在下經常會認為..幾公分改變對整個的表現影響真的非常有限.見諒啦.
當初與瑞典 SMT 公司溝通我的 CASE 是相當深入的,與主事者40幾次的 eMail 加 5~6次的電話討論,在已固定的可用的空間長、寬、高去做了 “中道“ (高中低價) 的取捨,我的量力而為在空間已侷限,高價空間聲學處理當然會與 Yeh捨 與 asdffx 兩位兄台所言有較好的聲學處理的優勢,有兩個缺點:1. 往內吃掉空間太多,尤其是寬度 2. 天花的擴散處理高低差太大造成的視覺壓迫感家人難以接受
因為是全對稱的空間,左右聲道各自量過後特性是一樣的,我放心後就只用 Stereo 了。
一件事是 SMT 公司的信仰,他們的低頻陷阱表面是硬調的,內裡也不塞東西。
[QUOTE=Yeh捨;194334][QUOTE=Yeh捨;194319]
以我對房形空間測量結果的了解,普遍會認定長型空間擺較短的一邊是比較優的?
這關乎用者的習慣或者需要足夠的聆聽距離,以實際需求並沒有錯,但是這樣子擺設的空間相對問題是比較多的,請不要跟我爭,我有很多例証,但這並不表示就沒有方法將它弄好或者平順一些.
我自己也是這樣子的擺設法,必須說是屈就於現實,因為不足的聆聽距離所造成的壓力會比犧牲一點音場深度還要嚴重很多,至少我是這樣認為…
在下並不諱言,我是主動式空間校正之玩法,先不論觀念的認同與否與手法高下,站在求真與還原錄音的立場上,其效益絕對不可小看,這個前提是要建立在多次精準的測量跟分析,也不是幾句話講得清楚的…指教了.
裸空間 ( 大約加 10 cm):W: 415cm, L: 932cm, H: 260cm
現空間 (擴散板的底板,不計擴散片最凸出的10cm):W: 405cm, L: 922cm, H: 250cm
其實瑞典 SMT 的材料並不算貴,設計費也很 OK,可考慮找 Mr. Matts Odemalm 直接談 http://www.diffusor.com/
您需要的是一個夠細膩又願意聽您要求的本地設計師 (很多設計師有主見) 與木工班。
引用:
恕改尾文..聲波不會去管垂直或水平的方向.他只在乎的是反射面的材質(關乎吸收量).與反射路徑所造成的時間差.距離(時間)差可能是1米(長)遠.換算成音速是約3msec..那先假設反射面沒多少損失.這延遲的3msec間接音(相同頻率喔)當然是加疊到直接音上面..成了直接音變大了或拖得久..簡單講就是扭曲啦..
我們音響空間一般不會太大(就算有15米長好了).這相對於音速都是很小的距離..
所以在下經常會認為..幾公分改變對整個的表現影響真的非常有限.見諒啦.
除了反射面的材質,反射面的角度也有大關係.
幾公分的改變,聲音影響可以很大,尤其內有加吸音材時.
願意投資買線材一段時間以後,就想把勢力擴張到更前線,Hubell, Wattgate, Oyaide, Furutech 這些品牌有 AC 電源插頭、插座、蓋板等配電相關產品,該換的也都換了,一路再往前就是獨立音響專用電箱、專用接大地,再往前延伸就是要向台電申請專用電表,專用電力線。
這些事,對許多發燒友而言不太容意納入音響設備的一部份,原因無他,難搞又是大興土木的事,又沒有"音響級"的產品,至少以上常見的 AC 配件廠沒此類產品。
我的體驗是配電弄好,比換機升級有效,您可能會多些意願在裝璜的時候留意一下這件事吧?
常來此單元的朋友應該看過,兩年多前規劃現在音響室時我裝了獨立音響專用電箱、專用接大地。
專用接大地後來做了優化,電箱的進線也升級了 (page 109, 110, 113)
最近,又起心動念想去大改電箱的結構,就是有人聳踴,把整顆電源開關箱裡的心臟挖出來,做了個截彎取直的開心手術。就是效果很好,為文與大家分享。您可看圖,我來說故事:
這是從音響電箱裡挖出來的心臟 - 訂作的磁簧開關 (Breaker) 有75A總閘與轄下的六個迴路各自的20A開關、整個金屬導電板是紅銅鍍銠再拋光的,原來的電箱內的配置在總閘下的水線(Neutral) 是轉一大圈接到底部的水線匯流排。
附件 21986
送回原廠,把此水線截彎取直,而且把水線匯流排與地線(Ground)匯流排對調,以取得水線的最短路徑,請仔細看,水線是以最短的路徑走在加裝的上烤漆金屬隔間裡,另一端鎖在 N 匯流排的中央,在背面所以看不到,這工程不小,主要是避免火線(Line) 與 水線太靠近產生的電磁感應。
附件 21987
連鎖螺絲的O型環都經過奈米研磨,增加導電性。
附件 21988
整型前
附件 21989
整型後,把電箱當做一台音響設備看待,如同 High-end 機箱內的搭棚配線,要考慮元件安排的合理性、配線路徑、電磁波干擾管理,鎖在匯流排的主電纜加大螺帽也是增加導電性
附件 21990
最後,大家一定想知道,這改變是什麼?像升級功率擴大機!擴大機的規格當然沒變,向 AC 市電要大電流時變得更輕鬆,給得更快,擴大機被餵的更飽!
我來說說我的親身經歷
主動與被動, 兩者做到一定的程度之後, 結果異常接近, 沒有什麼高下可論, 兩者都非常優秀!
但是一般而言, 主動的花費低於被動非常非常多.....
大家疑慮的主動是否讓音質受損, 老實說, 處理過後的助益實在太大, 我的心思不會放在音質有沒有受損上, 因為那進步實在太過巨大!
再者, 遺憾的是, 很少十分高價的系統會採取主動的處理以至於大家對這個議題只能各說各話, 真的很可惜,
如果有人願意免費讓我用, 我是很樂意, 不過我缺硬體 (Computer事小 + DAC事大) 就是 哈哈~~~
Yeh捨家我兩個禮拜前去過,
Yeh捨的器材價格大約是我的1/4, 主動處理含電腦5萬多, 我自己則花了接近20萬, 也是1/4!
我覺得我自己的表現輸Yeh捨的系統, 這不是很光采, 但是不願意也不能掩蓋事實,
我自覺我的系統雖不能稱頂尖, 但尚有一定水準, 有聽過的朋友應該不會說"很難聽", 相信客觀測量的結果也或多或少可以證實,
我系統的質量是勝過Yeh捨的, 我處理的也比他更用心, 但是呈現出來的結果輸就是輸了, 或許我可以麻醉自己說, 這些軟體我不熟, 但是事實如何我心知肚明
回到這個推論不就是:用主動處理就好?
是阿, 我是這麼覺得, 對80%的人, 主動處理就好, 因為他們沒有主觀也沒有客觀的條件去被動處理,
對於剩下10%的人, 兩者一起用, 我想我也會是其中一個,
剩下的10%, 是異常狂熱, 知識豐富, 以及財力雄厚的發燒友, 他們可以全靠被動處理達到完美,
音質? 當整體表現可以大幅進步時, 討論"可能"對於音質的"一點"損害對我而言意義真的不大!
先向 Eton主人致歉.借您的家訪述說自己的意見.可能引起不同的見解而導至..
也向何大解釋一下.我求真的精神應該超過您的想像.人微言輕雖然2000多篇了偶而還會去檢討自己1或2年前的文.看邏輯思考有沒有錯或矛盾..只是我儘量挑重點講.因為說多了別人看了煩~不見得有益..
其實我很少發文了..幾乎快不發文了本來..
我不喜歡逢迎或附和.哪怕只要有一點點違反(自我)認知在.哪怕只要有違邏輯就足夠了.先不要說科學方面了..
這是個重分享的園地.人尊重我.我尊重人..我若不內行的比如 黑膠LP..我不會講半句話..
我想講的是真話.真的有心得的話.我自己現況反覆科學印證達1年多以上的真話.
(而在這個現況之前..還有兩年多的數位EQ經驗和更多的交流心得..我聽音樂或說古典音樂超過30年了.健檢時耳力檢測項目還相當好.有的頻段值發覺力聲響量~低達5dB值)
與不下20位以上玩各種組合.有各式經歷與心得的玩家的交流經驗.不乏網路上名咖.資深樂友..
若是要說這經歷還不夠客觀或還有偏見存在 ?
..機率應該是極低了...
互訪~可以說是交流.要說成是PK也行.反正每個人都有心中的定見或成見在..不會全對也不會全錯..
音樂放下去就可以說明大部份了..前提是先把欣賞音樂觀給提高或精進.(可是話又說回來.你聽到若已是扭曲或是已經偏頗的重播時呢?).但這是另外一題了..
末尾.
向我們 chsiang版主也要致意..認真又有(...).
還有英明的站長 小葉大(要廣告費的話..).嘿嘿.
若不是本站.我不會接處觸到數位校正(數位EQ不算..現行這個方案還在精進中).
那我可能再玩個10或15年也不會有現在的狀況囉..
(blush)
空間夠大,口袋允許,再怎樣處理,被動還是優先吧!!
如果一個超過20坪以上的空間,空蕩蕩只用主動式處理,就算聲音再好聽,視覺也難已消受,不是嗎??
音樂再怎麼好聽,人文還是很重要!!
器材再怎樣威武,視覺感官還是很重要!!
只是,在科學的驗證下,如果被動+主動能雙併使用,也未嘗不可!!
聲音即使再好的器材,外觀看了就討人厭,相信要掏腰包付錢很難.
好的音樂只要主人聆聽的方向大致正確,不是過度自爽,那剩餘的%比空間,就當作是主人(擁有者)可以挑戰+自娛的理由吧!!
聲音要完全科學,很難!!
但聲音要完全人文,也很難!!
所以,要堅持信念,但不要過度神化!!
討論沒有人微言輕的事.
提出不同的看法才是趣味所在.
我從不認為我一定對.不過我認為有疑問一定要勇於提出討論.
討論的主要收獲在知道別人的想法.才有趣味及成長機會.
侯兄的前提是:對80%的人, 主動處理就好, 因為他們沒有主觀也沒有客觀的條件去被動處理.
不過我的前提是: hiend 原本就是堅持狂熱的份子.音質的“疑慮"是不容存在的.
Wow!以上幾位大大的分享很棒, 這是造訪 My Hi-end 園地讀者們的福氣。
真心的分享,讀者ㄧ定可以感受到,契合 Hi-end 求真的基本信念,這太可貴了!
Hi-end 音響的精神我是這樣看的:
看的人感受到真心,長見識、尋知音,卻不見要選擇同樣的路,每個人在音響求善的過程中,
都有機會領悟到自己要什麼,見賢自然會思齊,有取、有捨才造就了多樣化的美。
聽覺的體會太微妙,太多的狀況是改變後量不出差異,聽覺的體會已經差很大,
Hi-end 音響是一種極限運動,越接近自己的極限,就算一點點的突破代價也極大,
包括了投入的時間、精神、金錢,旁人看 - 邊際效應真的很低,這時問自己,要玩這麼大嗎?
就是會有人繼續狂熱下去,這就是 Hi-end!
真的很感謝各位大大分享的經驗, 看來主動式空間校正已經可以達到很高的水準!
可以請各位大大分享好用的主動式空間校正器材嗎?
我目前知道的只有:
Mcintosh MEN220 (看到滿多正面的評價)
Lyngdorf audio
DEQX
單件器材:
1. Cello Palette (Mark Levinson 永遠的經典傑作,類比等化暨前級,將軍大大御用)
2. Accuphase DG-48 (數位等化 Hi-end 銘器,日本 Stereo Sound 大力推崇,用畫的空間特性曲線,附圖是 50 間好聲房的平均特性曲線)
附件 22022
數位等化軟體:
1. Acoustic Room Correction Software (隨附麥克風,為此我買了一台 RME Fireface 400 當作麥克風前級,來取得空間特性曲線後產生插件檔,再搭配電腦播放軟體使用,當年在 Midimall 的協助下找到 Neutrino 播放軟體可用 iTunes 當音樂資料庫,又可接受插件檔,現在可能有更多選項了,請參考 Page 1 與 影片介紹)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qMMTyXTLDA
2. 很多電腦播放軟體都有內建EQ,就不一一列出了
感謝Eton大和Kevintran大的分享!
Accuphase DG-48的確是一台夢寐以求的銘器, 最近研究數位校正得到一些心得, 好像完整的數位校正必須包括對頻率還有時間/相位的最佳化, DG-48網站上有提到頻率的方面, 但是不太清楚有沒有對時間和相位的最佳化
Kevintran大分享的DSpeaker Anti-Mode在我讀到的資料應該是只校正頻率(針對低頻)
大部分電腦上的數位等化軟體也都只有對頻率進行校正, 結果反正產生更多時間和相位的問題, 現在知道有同時處理頻率和時間/相位的軟體只有Eton大分享的Acoustic Room Correction Software和Dirac Research
再讀了一次 Accuphase DG-48 Manual
http://www.google.com.tw/search?clie...iHIIatiQfOq4B4
沒有讀到 時間/相位 這樣的字眼,不過這張圖表答了一些時間相關的資訊,看看有無用家可指點了。
附件 22056
小弟用了DG48共25個月之久.也出過機子到某大玩家系統過.
他這個測試訊號 warble(字面解釋是柔和的顫音) tones是一串4連音的訊號.總長約一秒鐘.
像是 ~ 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先左聲右再聲.由最高到最低頻.依序發完.
mic記錄下後.再依空間(效應)特性下去做補償.求得比較優的曲線.
他強的是界面連接與轉換(不過有一項是他們專利的端子).
5進5出都可以互換..3個數位與2個類比.所以既是D/A又是A/D.
也就是如果你玩LP.一樣可以轉成數位訊號去做 voicing.
1. DSP其實很早就已運用,有不少SPK的設計者早已運用於SPK中,只是許多消費者不知而已,然而許多不明的HI END(HI FI)玩家將DSP、EQ妖魔化,著實可憐又可笑.
2. 其實這些的本質是DSP,不過對於時間/相位的修正,目前都有一定的限度,受到了喇叭特性與空間特性等的影響.尤其是全頻域相位特性就更有限度.
3.目前HI END(HI FI)多少都受到了AV的刺激,已漸漸導入DSP. AV導入DSP的進程與速度比HI END(HI FI) 既快且早了好多好多年.
4.有趣的是,當DSP漸漸可成為許多商品販售後(這也是拜近些年來處理器等科技的大進步),許多廠商、商家...等為了商品的販售與利益,便從以前被妖魔化態轉向神化、造神,著實可憐可悲.
不好意思多嘴一下。以前也有提過,Cello Audio Palette的作用並非校正空間,而是修正錄音本身的問題。
詳情可見原廠說明
同類的產品還包括FM acoustics 133與233。
有加DSP的喇叭---還有
1:Steinway
2:NHT (在被賣掉之前)
如果超低音也算的話,那就更多了。
Cabasse La Sphère powered loudspeaker Specifications
使用class-D放大, outboard active crossover with DSP processor
Power handling: 30W (tweeter), 80W (midrange), 170W (low-midrange), 1kW (woofer). Fully balanced, class-D ICE monoblock power amplifiers: four 300W (tweeters, midranges), four 1kW (low-midranges, woofers).
steinway speaker
有趣的設計
RoomPerfect™ is the most advanced room adaptation technology available. Offering a delightful alternative to the traditional route of adapting the room to the sound system with expensive acoustic room treatment, Steinway Lyngdorf adapts the sound system to the room.
RoomPerfect™ gives perfect sound at the so-called Focus and Global positions. The Focus filter improves the sound quality at a single listening position, or master seat, thus making Focus the best solution for optimal sound quality when you are listening on your own. Global optimizes the sound for the room as a whole. This is ideal for larger groups of listeners, e.g. when entertaining dinner guests, or while listening in a home theater context.
何大:Life style high-end 可也,從官網看,廠方也是這麼定位的。“愛玩“ 的燒友連主動喇叭的接受度都不高哩,更惶論把 DAC / 前級統統包進去,原因無他,就是沒有什麼混搭的機會了,不夠好玩!不喜歡老公太沈迷的聰明老婆們會投這一票的,簡單,絕對會開機,聽音樂就好了....
各主要 Mac OS X 播放軟體大致準備好了 (右到左):
1. Amarra
2. Pure Music
3. Audirvana Plus
4. JRiver
5. AuioGate
附件 22073
在 Channel Classics 買下第一張唱片,網路下載 DSD 2.8MHz 檔案,馬勒第一,2012 很新的 DSD 錄音,2013 Grammy Award 提名...
附件 22074
用 AudioGate 試播,dCS Scarlatti Upsampler USB port 現在只接受 PCM 24/96,AudioGate 自動把 DSD 2.8M 轉成 PCM 24/96,已經很好聽了,期待 dCS 行行好,趕快推出 Scarlatti 系列 DSD over PCM 升級吧,Vivaldi 您太高了!
附件 22075
好讚的比試....................(clapping)
找台有DSD解碼的比較好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