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呀,回台灣買好貨................
可列印查看
恭喜呀,回台灣買好貨................
先update一下。新唱盤裝好了,可是臂板和我的唱臂不合,唱臂座和轉盤之間的距離不夠,唱片前面1/4 ~ 1/5唱不到。要自己DIY一個臂板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0&d=1429750570
昨天先用保麗龍板prototype一下。。。。還好沒先用猜想的尺寸去鋸木板。第一次的就失敗。還好保麗龍板好施工,再多切幾刀就大概對到了。週末就來作木工了。
雖然不能整張聽,隨便聽幾張還是可以聽出這個唱盤很有潛力。聲音很穩,讓人聽起來很有安定感,高音的細節似乎也沒有變少。很開心,扛那麼重的東西回家還是值得的。
這個唱盤的作工相當細緻。Zorin的產品真的很不錯,每次買都有超值的感覺。
去Home Depot買了一塊楓木板和一些工具作臂板。沒有電鋸的結果,就是作出來的像狗啃的一樣。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9&d=1430068158
驗收----放伊藤榮麻的郭德寶變奏曲。啊!這就是我要的聲音啊!穩重的底盤,清晰的聲部。又放了一張Sokolov在1975年彈的Hammerklaver,第三樂章的慢板。喔!讓我整個人都融化了。讚!
另外放了一張Renaissance (網路上找的圖http://www.ferhiga.com/progre/lyrics...scherezade.htm)
http://www.ferhiga.com/progre/portad...scherezade.jpg
A面第一首A Trip to The Fair裡Anne Haslam有些地方把聲音壓低,嗓音變的有些沙啞。拜這個唱盤穩定的聲音之賜,嗓音轉變很容易就聽的出來。每個樂器的質感,旋律線都很清楚。B面第一首裡有大量的bass,每個音都聽的一清二楚。幾乎像在看樂譜一樣。
下面兩張照片裡的唱片是訪問Gary Moore的錄音,我沒聽過。買這張純粹是因為這個唱片很漂亮。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1&d=1430068160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0&d=1430068159
說真的,要是幾年前重拾黑膠時有這個選擇,我應該會毫不猶豫的選這個(加上Zorin PSS9 唱臂)。如果有那位網兄想要開始玩黑膠,Zorin Classic配PSS9唱臂再加上個好一點的唱頭,我個人覺得就很不錯了。不論是作工或是可調整的彈性,都足以讓發燒友玩好一陣子。就算以後要升級,換個唱臂,唱頭,又是另一番天地。大力推薦。
PS:不小心把旁邊剛開的威士忌的外包裝照到了。提醒一句:飲酒不開車。飲酒不調唱盤/唱臂/唱頭。
這大概是我的黑膠系統拼圖的最後一塊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2&d=1430160536
Pass Labs Aleph ONO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3&d=1430160538
這個唱放的訊噪比夠高。可用的唱頭範圍就大多了,像鐵三角的ART7大概就可以試試看了。
以後大概除了唱頭,類比系統的拼圖到此,應該是告一個段落了。兩個唱盤,兩個唱臂(一個正切,一個單點),和兩個唱放。這樣應該是夠了(退役的就不算了)。
等現在數位硬體的進步慢下來了,我再去加強數位系統。反正Real Cable的nano DAC感覺還夠用。
這台唱放雖然又平衡輸出。但是,基本上這台是單端放大,最後輸出前再經過一個單端轉平衡的線路作出平衡輸出。所以,理論上這台的單端輸出是比較直接的,少經過一個相位轉換的線路。內部照片晚點再補。
另外,這台好重!鋁箱的角也很尖銳。不小心會受傷。
內部照片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5&d=1430185202
雖然是Pass Labs出品,這個唱放是Wayne Colburn設計製作的。據說明書上說,每一台都是Colburn作的。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6&d=1430185203
為什麼這台機器這麼重?面板半寸厚(兩側也是),背板1/4寸。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1&d=1430185208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0&d=1430185207
輸入阻抗和輸入電容都可以選。MC或MM在裡面切換(雖然在外面MC和MM各有一對RCA輸入接頭)。這裡也可以看到,輸入的負端和地連起來了。所以,雖然有平衡輸出,但是這台並不是全平衡線路。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8&d=1430185205
隨意聽了一下。用Benz-Micro MC20E2 高輸出唱頭,MC檔,增益切到最小,輸入阻抗設1K。聽Live at Happy Dog裡梅湘的一首小提琴與鋼琴的作品。細節的擷取比原來的Parasound Zphono好很多(當然,價錢也差很多),空間感很好。感覺表現的關卡是唱頭匹配的問題。這禮拜有空換成MM檔試試看。
更新一下。Zorin的PSS9現在接到Denon DP3000上面,用BenzMicro MC20 e2 高輸出唱頭,接Pass Labs Ono 唱放,用Vovox的平衡線接到前級。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3&d=1430314570
昨晚把Pass Labs Ono從架子上請下來,重新設定(每次都得開蓋,關蓋,箱子又重。唉!)。這次改用MM輸入,但是輸入阻抗設為1K歐姆。聽這張。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2&d=1430314551
嗯!這就對了。前天用MC輸入,增益太高。聽起來壓力有點大。現在好多了:細節沒有變少,但是音像不會太咄咄逼人。順便一提,這張唱片很好聽,Vanguard的版本是經典,這張也不遑多讓。
手又癢了。買了一台Berkeley Audio的Alpha DAC (第一版,不能升級到第二版)。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1&d=1447765974
把Real Cable NANO DAC換掉。NANO的聲音有點瘦,可能是增益不夠。這台Alpha用前級的“processor”輸入,跳過前級ARC LS25 MKII的音量控制,直接推動後級(可是,從電路圖上看,怎麼還是會經過JFET的輸入級和6H30呢?)。不管怎樣,這樣出來的聲音真是好聽。sound stage 又寬又深。聽Forlane出版的佛瑞德安魂曲。。。真是美啊!用這首曲子紀念上週末不幸被謀殺的人(包括巴黎,肯亞,貝魯特)。。。這個世界怎麼了?
Berkeley Audio Alpha DAC 聲音很好聽
聽了好幾個晚上的Berkeley Digital Audio Associates的Alpha DAC,越聽越開心。
用粉紅噪音(剛好是手邊測試CD的第一軌,懶得找1KHz的正弦波)測音壓, 跟原來用NANO DAC差不了太多 (75dB,我聽音樂不會聽很大聲)。
但是很明顯的是,細節多了很多。用NANO的時候,有很多音像不是很清楚,特別是像鋼琴這樣的大型樂器,就像是很多個大大小小的blobs結合起來,總是覺得這個音像不是很連續。管弦樂曲裡的有些比較小聲的細節會被含糊帶過(這當然是這幾天發現的)。
前面會強調用粉紅噪音測音量,是因為把音量調高,細節比較容易出來(當然到爆棚的樂段就得趕快調小聲)。在音量差不多的情況下Alpha會勝出,表示它的底噪大概比較低。
用Alpha DAC,音像變清楚了,不再是好多個大大小小的blobs。聽Harmonia Mundi出版,馬勒第一號交響曲(佛羅里達交響樂團,James Judd指揮,現在Wilson Audio的Peter McGrath錄音)的第一樂章,不用很專心聽,就可以聽到以前沒聽到的一些細節(害我還拿出總譜來對一下)。演奏家演奏樂器時的揉弦,吹奏管樂器的運氣控制(不是呼吸的聲音),變的很清楚。這個感覺很好,聽音樂更輕鬆了。 聽K617出版的莫札特安魂曲(春假時在新天新地買的,不知道還有貨嗎?),整個sound stage清楚的描繪出來。用Alpha DAC聽古典音樂真是享受啊!沒有,我還沒拿搖滾樂來試過。想聽的太多了,要慢慢消化。話說有好幾天沒聽唱片了說。。。。。。
NANO DAC加上明緯的變壓器定價大概100美元左右,在這個價位實在是超值到爆表(所以我臥房的主音響的訊源就是這個)。可是,它還是有它的極限。跟貴了很多的DAC比,還是沒辦法。好的DAC真的差蠻多的,現在就看什麼時候會有二手的Audiomat Maestro DAC出現。。。。。。(giggle)
好幾個月沒更新了。這一個月做了一些調整:
1. 把喇叭跳線換成純銀線(10awg):這個的改變讓我嚇了一大跳。我的系統本來的聲音比較清瘦,Berkeley Audio Alpha 加進來,本來骨感的聲音有點肉但是還是離豐潤有距離。就換上這幾條1/4英吋的跳線(從一家網路商店買來的沒牌子的單蕊線,自己切4段),下盤突然出現了。我還特地先換一邊,聽一下,馬的,差太多了。兩邊都換掉。本來還怕是聲音變糊了,放了Integral那張99歲的老婆婆彈的德布西就安心了,低音的解析沒問題;再放幾張搖滾樂的,bass跟鼓的線條都很清楚,收尾也很乾淨俐落。
2. 把前級到後級的平衡線換成RealAudio的Chevery:原來是由用兩條樂器行買的麥克風線,換上新的線,似乎soundstage變寬變深一點,細節好像多一點。改變是有,但是不是差到讓我嚇到。
3. 原來用的麥克風線是Apogee的wydeye數位線,退休下來剛好可以把那個三星的5300拿到遠一點的地方。5300放CD時的噪音蠻大的,放遠點,聽音樂安靜許多。
下盤出來了,很多錄音的空間感也更加明顯。今年春假本來要去西班牙去看在那裡遊學的兒子,結果班機因為天氣不好取消,打亂了行程,只好取消這趟旅行。這個禮拜在家裡著實聽了不少音樂,多了下盤很多音樂變得更有趣,失之東隅 收之桑榆,差堪告慰。
上個月回臺灣探望家人,順便去越點買了一顆唱頭Lyra Delos。回家後,調時差,忙東忙西的。這個週末覺得心情不錯,精神狀態也好,就來換唱頭了。
初步印象:細節增加很多。本來擔心會高頻過嗆,但是並沒有發生。可能因為唱針比原來用的BM ACE SM好,能夠更深入溝槽,有些老唱片的雜音雖然還是很明顯,很多細節還是被挖了出來。我很喜歡Vanguard出的天方夜譚(Mario Rossi指揮Vienna State Opera Orchestra),可是找了好幾張,都沒有狀況很好,雜音一堆。換成Delos, 好很多。照片裡這張是Sokolov在薩爾茲堡的演奏會錄音,好聽!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3&d=1477320300
請教台美售價可有顯著差異?
好久沒更新
1. 喇叭線換成Real Cables的芳登第一代銀線,包括主音響跟客廳的音響。越煲越好聽。
2. CD轉盤跟很多新天新地的朋友一樣,換成Sony的S1700/S1500,以及連帶的其他有跟沒有的。良心推薦!HDMI線不能省,真的有差. 電源供應能換就換,有差,但是沒有HDMI線以及加HDMI-》同軸轉換器明顯。
3. 增加了EMT 75週年紀念唱頭 TSD75 SFL。中低頻飽滿,針壓比較重,很多本來有問題的唱片都能聽了。好東西!
4. 增加了田昌政工作室的新唱盤加唱臂,還沒裝。
5. 很多很多唱片+CD。老婆開始罵人了!
當小田年初提出這個TT3預購的時候,我第一時間就決定買下去。
第一,造型有致沒有多餘的部分。
第二,可以裝好幾個唱臂,剛好可以整合一下系統。
第三,使用直流馬達,速度可調,對我這種容易疑神疑鬼的人,減少一個不確定因素,很重要。
第四,小田的那個唱臂設計的不錯,不少黑膠迷都跳坑了,讓我頗為好奇。
第五,價錢只是別家入門唱盤唱臂的價錢(特別是預售價),但是設計與製作顯然好很多。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在我的能力範圍內,我希望能儘量支持台灣的產品。像小田,Zorin這些努力用心,靠技術的廠商,絕對值得我支持。至於,那些盜用別人專利還能振振有詞,或是不能自圓其說拼命唬爛的廠商,那就完全不在我的守備範圍內了。
歹戲拖棚,這兩天終於把小田的TT3唱盤以及Viroa唱臂裝起來。把EMT TSD75 SFL拿到這台上用, 因為沒有兩頭都是RCA的唱臂線,就先用Real Cable的Chevney頂著用,地線就隨便找條辦公室裏沒用的線暫代。必須要稱讚一下,小田的這個唱盤跟唱臂的設計相當合理,在YouTube上的解說有很清楚,照表操課就可以了,別的台灣廠商可以參考一下。
放了幾張鋼琴唱片,我必須說,這個組合真的很好聽(Pass Labs的Aleph Ono唱放),頻寬很寬,聲音很穩。我最在意的鋼琴尾音的穩定性讓我非常滿意。細節的擷取超多,有些本來要想像一下的部分,現在很容易就聽到,這點小田真的沒唬人。鋼琴音像很實在,聽這張Hammerklavier真的很爽.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1&d=1501732470
這幾年每次回台灣都會到新天新地去看看聽聽,對Audiomat這個牌子的產品當然也是充滿了憧憬。不過,這個牌子的東西委實不便宜,加上又沒有很多二手貨在流通,只好一直停留在憧憬的階段。
最近因為多買了一套唱盤唱臂,需要再多一台唱放。剛好看到Audiogon上有一台Phono 1.5在賣,觀望了半個月之後出手。Audiomat的名氣在美國的名氣不高,所以很快就談妥了價錢。於是,這台就來到我家了,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1&d=1505313182
我去FedEx領貨的時候,真的沒想到箱子那麼大,害櫃檯小姐找半天找不到,真是不好意思。這台應該是加拿大版本,我不知道跟法國版的差距有多大。這個外箱有木框,非常堅固。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2&d=1505313183
內箱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4&d=1505266599
看到後面的電動起子嗎?這是第一次開箱需要用到螺絲起子。真是有夠麻煩的。
電源分離,對唱放來說,好處居多。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0&d=1505313180
預定拿來搭配的Benz-Micro ACE SM唱頭寄去Soundsmith修理(針桿斷了),還沒回來。暫時用EMT TSD-75測試,聲音不錯,跟Pass Labs的Ono 唱放不相上下。低頻似乎沒有Ono那麼猛,不過Ono是用平衡線接到前級的平衡輸入,增益大了不少,不是公平的比較。
Audiomat的唱放有個很有趣的地方,MC唱頭輸入端是沒有可調的阻抗可以選擇. 使用手冊是說它會自動匹配. 我猜應該是跟BMC以及Aqvox的唱放類似,輸入級是電流放大的。
再多聽幾天再報告。
我這台是二手貨,照理說應該是run開了。通了幾天的電,聽了兩晚的音樂(幾張Solstice/Fy, 幾張Norsk,等等). 今天晚上聽巴爾托克的小提琴奏鳴,他X的,每個人真的應該都要有一台Audiomat⋯⋯⋯⋯⋯⋯
真是相見恨晚啊!
呵呵!讓賽口流口水,一套4張(剋死一堆錄音差的大鍵琴錄音)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6&d=1505572624
更新一下:
. 最近跟著大家玩交換電源,從明緯到Cosel. 在數位部分的變化許多位大德已經分享過,我的實驗結果跟別人差不多,就不重複了.
. 小田的TT3唱盤附的電源是12V的交換式電源. 既然在數位部分做了不少試驗,我腦筋就動到這個唱盤來了. 先用明緯MSP600-12,嗯,背景好像比較黑,音像變得比較立體,sound stage好像比較清楚一些.今天,把Cosel PBA150-12換上,似乎細節變得多了點. 有趣的是,我在聽的是Black Sabbath新出的4張一套的精選輯,原來這個錄音裡還有那麼多細節,我都沒注意到過. 晚上拿古典音樂唱片再驗證一下.
PS:拿巴哈的清唱劇咖啡試驗:用明緯MSP600-12的場面比較寬深,高低頻的細節也比較明確(像背景不小心錄進去的小鳥);可是用Cosel PBA150-12,音色似乎比較豐富,比較「連續」. 不過,這兩個用的接線不同,明緯是用Canare 4S11拆出來的內線,Cosel是用Carol的便宜喇叭線. 也許要找好一點的線,重新弄一下.
換張唱片La Spagna (BIS的發燒片,前幾年復刻). 首先把Carol牌的線換掉,用這條線,高音會刺耳,這是電源線,不是訊號線耶!換成Canare 4S11拆下來的線,自己把它們絞繞一下. 線換上去,刺耳的高頻不見了. 連從交換電源到唱盤控制器的電源線也不能用太爛的線,玩電源也不便宜啊!
現在兩個交換電源使用的線材都一樣了,結論跟在數位部分基本上是一致的:大瓦數的場面大,高低頻撐得比較開. 可是Cosel PBA贏在音色更「完整」(比了才發現,不比其實MSP也很好聽). 用MSP的「灰度」好像比較沒那麼多層,每個音都在,但是從一個音到下一個音,一比較就發現比較「突兀」,好像就是沒那麼流暢.
一轉眼又快一年過去了!該更新一下了。
最近買了一台Kirmuss超音波洗片機。自從幾年前在音響展出現後,Kirmuss的洗片機相當的受爭議,老闆的行銷手法實在有點low,穿那個實驗服蠻令我倒胃的,老闆的解釋也不是很能讓人接受。不過,Michael Fremer說這台機器真的管用,然後老闆賣這個價錢其實不能算是狠轉一票的樣子。另一個問題是原版的一次只能洗兩片LPs,我的便宜二手片又多,一次多洗幾片是很重要的,不然我就用Okki Nokki就好了。剛好最近加州的Upscale Audio在賣他們跟Kirmuss OEM 的版本,一次可以洗三張LPs,價錢跟原版的差沒幾塊,就下單了。
幾個星期前就寄來了,不過最近私事比較多,上個週末才下定決心來洗洗看。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3&d=1562212494
這台的評論以及使用說明在網路上都可以找得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處理。我看過的評論對於最後的結果都是正面的,但是處理的過程就真的很搞剛,洗6張唱片就花了快半個小時,實在蠻花時間的。不過,洗完的唱片還真的很乾淨,試聽的結果也是令人驚艷。炒豆聲雖然不能說完全不見,可是好像比用Okki Nokki的噪音低很多。
當然,我的實驗沒有控制的變因很多,所以我不能確定是這台洗片機?還是超音波?還是洗劑?還是我碰巧選來當標靶的唱片的狀況本來就沒很差?
我用了二手古典音樂唱片(通常狀況比較好)跟熱門音樂唱片(通常狀況比較差),得到的結論都一樣:炒豆聲很低,重播聲音很清晰。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2&d=1562294333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3&d=1562294345
忘了提一件事:今年還買了一台唱片用的真空吸盤。這玩意兒真的很有用,重播的音像變得穩定紮實許多,soundstage也變得很穩固。對於唱盤沒有真空吸盤的用家,這真的是福音。不過,好像只有日本有,得各顯神通了。
使用田昌政的TT系列唱盤的,可以等小田出升級套件,好像快出來了。
超音波總是會讓人聲音壞了,這台看來沒問題
自己試最準,我有買一台洗過一張聽就不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