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感人呀.:P
竟然一對喇叭可以伴你1/4甲子..(bow)
不過想到我訪聽過的幾位靜電喇叭愛用家.
動則~25年或以上..
鍾情於一的玩家真是不簡單..
敬 禮....!!:)
可列印查看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7&d=1326499334
聽了30年的廠家.不買這小磚塊有點說不過去..
一如 6張裝的 LP Decca Sound.
安賽美/Falla三角帽/OSR/次女高音 Berganza.仍排第1位.:*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8&d=1326499339
今年長假的 消化內容.只是泛聽之.(blush)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4&d=1327974423
這50CD有部份是已經有的版本了.
概聽下來基本上仍維持Decca一貫的錄音哲學.音場開闊深遠殘響很足.各聲部透明度好.至於他放來像不像在聽現場呢.?
要評論之得非常小心..
因為自己的系統空間表現要先打個疑問句.是否已經整理到一個基本水平了..
剛又仔細聽過開頭幾分鐘..因為有朋友問起交流.
先聲明.
除非懂其樂理與真正樂團配置.或見過現場或video..才更準確.
否則.就純粹當心得發表看待吧.
這版本歷久不衰必有其偉大之處.安賽美也是此曲首演者..
雖然在下更喜好的另一~蒙特利爾/杜托 版也非常佳.
這三角帽起頭.樂團非常忙..
第1段定音鼓掄起.這一段敲擊聲..比次一(第2)段聲音略乾(迴響短)些.
查了wiki與其他.判斷應該是鼓棒的差異造成.
但此段..最後一下空間迴響頗長.?
接著號角群響起.打擊樂器聲..在相同略後的位置.
吼叫聲共3輪..1吼是低音弦樂組.又吼又拍手.
聲音蠻趨右前.接著次女高音中方出現.
2吼拍仍然原班人馬...女聲..
第3吼拍有加入左前方的弦樂組.
第2段定音鼓掄起了..共鳴略多了點囉..
基本上此曲錄製是殘響略短一些.畢竟算是?一部輕喜劇.
指教啦..
繼續聽到第20 CD.
Henry Purcell 普塞爾. DIDO & AENEAS
古樂學院/管弦樂團/合唱團 克里斯多福霍格伍德 指揮
普塞爾是17世紀後期的作曲家.比韋瓦第.巴哈還早期.
之前聽過的就是.著名的 亞瑟王2CD有激昂的獨/合唱.
此片內容有..獨唱.合唱..較小而直接的小型古樂器團?
優美又典雅的曲風..不由得放大音量享受人聲.
聽著..到了5.6曲..忽然雷聲一般擊鼓聲音響起..嚇一跳勒..
還以為什麼特效音.!?
原來巴洛克早期音樂.仍舊有大的動態起伏.:O
再聽聽看..
霍爾斯特/行星組曲.七段式作曲形態.
Gustav Holst (1874-1934) The Planets.
1.Mars
2.Venus
3.Mercury
4.Jupiter
5.Saturn
6.Uranus
7.Neptune
我手上有兩個版本.
Decca 79' AAD Sir Georg Solti/LPO
和
DG 95' 4D-DDD Sir John Eliot Gardiner/PO
1曲Mas. The Bringer of War- allegro
開宗就是充滿~戰鬥氣勢的開場.
絃樂小/中/大提琴各聲部.以?琴弓橫拿角度..敲擊?琴弦.
有點像.幻想交響曲第5樂章.結尾高潮段前的奏法..
輔以.低音管樂器和定音鼓..
久以前系統表現不夠時.會誤以為成撥弦.
但撥弦無法奏得如此快速.尾音也會拉長不少..聲音收得慢.
手上Decca版的開頭表現..擬真度很高.
一個音樂廳樣貌.隱然浮現..
不知道 Yeh捨大 另外一套 Mercury 的 50CD 那一磚收了沒???...
這一套也有 6片LP 套裝出售!!~~
CD:
http://img803.imageshack.us/img803/3...0149076b01.jpg
LP:
http://img11.imageshack.us/img11/1042/mercury6lp.jpg
CD Link:
http://www.books.com.tw/exep/cdfile.php?item=0020149076
LP Link:
http://www.joyaudio.com.tw/twe/produ...oducts_id=7054
再談第一段.Mas: 火星~戰爭使者.
從緊張的5/4拍.絃樂(敲擊)開頭.氣勢壓迫且逼人.
ㄉㄉㄉㄉ-ㄉㄉㄉ...的節拍持續達1分鐘多.
弦樂組~由擊弦..轉而擦奏.都在擔當襯底?的工作.
感到作曲家的巧思.描繪一個想像中的星球..到處是火苗~大燄一般的環境.
這是一個亂中有序的主旋律..貫穿全曲..
在..約1分10秒處出現第一個高潮.
銅管助威之下.短笛長音達到約4秒之久.
即便那麼尖銳的聲調.也幾乎淹沒在樂團中..
音響迷說法是..動態很大的開頭曲.
查了編制.
用了2組定音鼓.管樂器不在話下.
鍵盤樂器..有鋼片琴(水星)..有管風琴在(火星)結尾前發威.
第二主主題.由上低音號與小號做對答.
圓號用了6隻(法國號).
私以為.
此組曲是影響到許多後來電影或電玩配樂方面的先趨.
最受歡迎或說最常被獨立演奏的4曲~
木星 Jupiter..
真的聽得非常認真吶~~~
我也來發一下6月8日NSO幻想交響曲的心得吧..
12排10號.位置不算太差囉..
跨年時.NSO馬勒2號表現.在下給予高評價.
並感到驕傲.廣為告之..
那馬二..是我聽過一千遍之上(背得出~此來曲)的重播經驗.
由年少無知~邁入中期..
不要跟我談啥高深樂理相關學問..
我就是聽到熟爛了..包括7個以上版本.
下一小節要發什麼音.怎麼發..心中已經有底..
若還能有新感動/觸發或驚嚇..就足矣..這就是當晚感受.
此幻想經驗差別在於..
以前年輕.我硬記.雖不懂或音響不佳.
現在..體會多了.印證方法邏輯推論也多了..
優良video媒介也多了.更俱參考價值..
當晚(幻想)表現..
失 望..
先不要去究裡細節.我可以舉出至少5大癥結點..
若拆開成細項來說..可能更慘.
因為~
精準度都不足了.遑論其他勒.?
好多吹奏音關鍵處都跑掉了.
第5章不久.管鐘發音後~末日經開始之後.2把土巴號帶領起..
力度/溫潤不足..現場最低端是不可能肥或拖的.所以..
......
到小結尾高潮處..
ㄉㄉㄉ.ㄉㄉㄉ~ㄉㄚ! ~~重敲擊點.
拍子..大鼓ok..右邊定音鼓這邊慢了0.2秒?左右吧..超明顯!!
伸縮號.右邊第3把(負責金屬破音的.?)...喧賓奪主了.
我真的..
愛深責切.
只想提醒葉Sir:就像我常發現自己有些有邊念邊,沒邊自己編的字事實上是念錯的一樣;習以為常並不一定代表它們一定是對的。
我不是說Psycho大說的一定是對的;但是,我自己發現有些我從前以為是“決定版”的錄音(像顧爾德的郭德堡變奏曲或是很多卡拉揚的錄音),現在發現它們怎麼好像少了一些細節。Psycho大在另一串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028#post176028裡舉了兩個對照組,您不妨參考一下:):)
我沒去聽NSO的演出,所以我不知道我的聽後感會是接近Psycho大的或是葉Sir您的(有可能更接近您的也不一定:D)。不過,chsiang大說NSO上面幾場沒這個問題,但是這場有。您聽馬勒第二也覺得很棒。您不會覺得這個落差有點不合理嗎?:D:D 您提的幾個例子看起來都像是”演奏技術“上的問題。我想我們可以假定NSO的團員應該有相當的技術水準,不然也進不了樂團。如果他們真的技術有問題(或是拍子算不準),您在聽馬勒第二的時候,他們也應該要突槌幾下才合理啊?:D:D 也許您從Psycho大的角度去參考一下會有不同的結論呢!
感謝提醒..
kevin兄絕對是深度愛樂者.也經常給大家啟發觀念.
私感覺..您應該有堅強的理工背景或相關.
常常見文與人討論.都是站在務實角度居多.
我無法站在psycho的觀察角度噎..抱歉!
其特殊觀點.勇於批評既成謬誤方面.不少點我也同意.
但大家尚未實際交流過.或說不熟悉..所以也僅能這樣說.
我挑戰過psycho不只3次.原因很簡單.
你說的內容.我去印證了.結果我有其他看法..就降簡單.沒大道理.
至於馬二.
相較於幻想.
我想說.NSO自呂總監上任後.進步幅度可見.
但(我所文.)那就是當晚的狀況..我不可能當做沒事發生..
我..右側坐著一位好朋友.是音樂業界也是重燒友.
再右一位..是某藝術經紀公司頭頭..
你說..?
我不會去感受或參考他們專家的觀感嗎.?
我只是個業餘愛好.都說如此重話了(我比較沒顧忌)...
:P
跨年馬二有無凸鎚..?當然有.
私下也告訴友人..第3樂章我最喜歡.
那詼諧曲式.非常貼近我輩燒友器材比較能唱接近的情況..
其他大起落各章..音響(我所經歷.)是遠遠不及..
或言.當晚讓我感到興奮(別想歪..).甚或就是超水準的一夜.
觀察NSO.
其實大部份團員都蠻年輕.或比總監年輕一截.
大提琴首席(女性).低音大提琴首席(馬尾哥)..年稍長些..
相較.比如NHK好了..還是年輕不少..潛力還很大.
是的.
就是技術問題.管你之前練習100次還是200次.
當下就是演奏錯了.
連我這半調子都聽到了..
但也不要去抹煞他們的努力.沒有人希望出錯的..
外話..
我們燒友是要去信奉我們心目中的決定盤..為神主..
(不管他做過什麼手腳..其實也一定有做-必要之惡!)
還是去多聽比較版本.再從現場(其他方式-)做印證..呢?
我記得年輕時聽到的一句文..
樂團最怕到日本去表演..
因為.
到了別國家..台下可能有10個..或20個樂評.?
在日本~可能一半觀眾都是樂評.?!?!
那壓力有多大!!
可以想見...哈.
葉Sir,謝謝您的詳細解釋。也許我聽過太多學生樂團的演出(沒辦法,小孩參加樂團,大人就得乖乖地當聽眾捧場):我發現當孩子們還在4年級左右時,銅管走音特別嚴重(剛開始學,很多連老師都沒有只有在學校每天上堂課);到了初中,這些吹銅管的孩子很多都已經相當不錯了. 下面這是我家小孩念的初中的Jazz band(當然,能在裡面表演都是選過了啦!),我家小孩沒在裡面(她在弦樂團拉小提琴)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aH6ygOkOgM
我不懷疑您對NSO演出的判斷;只是,如果連這些小孩都不會犯的錯誤,職業演奏者還會犯您說的錯誤就很令人納悶了。
今晚又聽了NSO之夜.
上半.很短..華格納/崔斯坦與伊索德.
下半.很長..梅湘/豔調交響曲(也稱愛的交響曲)達75分鐘.10個樂章.
畢竟比較冷門曲目.概看只有5成多賣座.我15排7號.不錯位置.
先概述吧.這曲我段落式聽過4-50次吧.不敢說熟悉.
還要做些功課比較客觀?
簡言之.頗現代曲目..可以講有點吵.
如果嫌馬勒或蕭士塔吵?的朋友..大概不容易接近囉..
打擊樂器幾乎全用上了.
鋼琴+電音琴..是不少主要旋律的主角..
鋼琴不少演奏方式是很狂野的..
懂內情的行家.不妨先開示一番..哈.
史特拉汶斯基吵不吵?
春之祭當初是驚世駭俗之作.首演還引起聽眾互毆.
但他2段加起來不過30多一點分鐘..
火鳥就公認是傑作..
火鳥先.春之祭後..
中間還有個~彼德洛希卡.
之後比較說得出的就是..士兵的故事.
大部份為芭蕾音樂(舞曲)..
至於吵不吵.
是比較級的問題.
也就是.去比古典音樂時期作品的話.他一定相對比較吵.
指得是.演奏方式..配器..與所謂合諧音的比例..
但若比擬到音響重播來.就是另一個議題了..
指教囉..(blush)
現代音樂考驗音響, 也考驗欣賞者,
現在音樂在對的"心境"下聽起來是很爽的,
多半需要一點耐心來欣賞, 不然有時候可能會有十幾二十分鐘不知道在幹嘛.......哈~~
去音樂會裡可能比較容易欣賞成功, 畢竟就被"釘"在那裡也跑不掉....
至於聽音響有時候可能就覺得莫名其妙, 然後切掉了吧, 哈哈~~
倒不是比擬到音響重播, 而是多數人是藉由音響重播而聽到, 這個所謂的"吵"就不是三言兩語能說的清楚的了
重播要說起來會吵否.
是會有很多頭緒可以談..
在下所經歷過去前30年..
音響重播會爽又很吵時..會認為是合理.?
但這1年多近2年下來.
漸漸明白到爽又比較不會吵的經歷了..
也比較不會去先入為主~
的認為..什麼廠家錄音產品比較對或優..
而別人就相對..如何又如何..
因為.找到比較合理的印證方法了..哈.
昨晚之演.由於觀眾偏少.我左3與右2的座位是~空的.
有點兒孤立感.也不用像滿座時得坐直挺的姿勢..
.:*.
席間.發現.在大起樂音嘎然而止後.
我15排7號會聽到空間有一個多的(迴響)聲音.拖在最尾巴處.?!
私猜測是約1khz少一些? 一個 ㄩ-ㄣ~的奇怪尾音.
至少有3次..這是之前未發現的.:O.
入場前.看了兩廳院陳列介紹的-建造沿革史圖片.
指出大演奏廳殘響值為2.1sec.這與聽到的極吻合.
但是? 那奇怪最尾音幾達3秒長..
在所有餘韻都結束後.還拖了一下下..
ㄟ..這有趣了.(sweat).
現場音樂.
稍加留意.每一個再小的音都聽得很清楚.
特別是一個適當距離(如13排前後.)的座位時.
上一場幻想.聽過後私覺得頗為有意見的..
這一次呢.?
鐘擺效應了..哈8).
不過.. liu兄.
還記得上回.回訪府上聆樂時.
表現..跟吵或大聲這兩個字.
好像完全搭不上關係呦..嘻:o.
應該是.
多聽多訓練~耳朵會進步..雖然聽力會漸退化.
:P...
人的身體據報導有一萬種細菌
音樂的還原有萬種魔鬼在細節
認真聽音樂.....人是正常健康的.....音樂是美好的
追求進步是對的....淨心正念...存在擁有真幸福
3樓包廂的好聲?表現.
我是聽到第3位朋友推荐過了..連上一樓的..哈.
首位是本站重量級玩家..在下有幸訪過其府上.
曹前輩.
在下剛退伍時.有去過南京東路瑩聲電子.幸拜訪過之.
是位慈祥有風範的長者.總是帶著微笑娓娓述說..
當時記得..是與友人去聽 Cathay(開喜)的卡式錄放音機.當年很夯!
做的像一部縮小的直立盤式錄音機..
是自行研發.首台經過美國杜比實驗室認證的產品..
但我並未買入之..因為..當年窮小子一個..哈 .
我還記得以前曹先生在廣播節目(應該是中廣凌晨的節目)裡介紹他收集的唱片。我就是從那裡聽到Landowska彈的巴哈(應該是78轉的,那時CD還沒發明),真的很震撼(當然不是說音響效果之類的震撼)。後來找了好久卻再也沒聽到那麼令我感動的Landowska。也許是CD轉錄的問題。另外他也提過一些小故事,像嚴故總統也是個樂迷,也會在舊唱片堆裡翻唱片。
提到曹先生就不由得讓我想起他樂於分享的態度,甚至連自己收藏的大鍵琴和音樂軟體也在去世後捐出來。
曹先生實在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前輩!
最近比較常聽的曲目..
浪漫樂派/DG-華格納/序曲集/席諾波里/德勒斯登 1996' 4D錄音
席諾波里在幾年前早逝了.
此片-
1曲. Rienzi(黎恩濟)序曲.
2曲. Das Liebesverbot(禁戀)..
3/4曲. Tannhauser(唐懷瑟)~兩段.
5/6曲. Parsifal(帕爾西法)~兩段.
黎恩濟作曲年代其實還排在禁戀之後.算華格納第3部?成名歌劇.卻做為首曲.
一開始.是一個法國號長音像風一般由左後音場飄過來.很美..
緩慢進行共3次.其中間隔處帶有很弱的弦樂奏.
轉入另一個主題後.也是經過3次的發展.
都是以漸增加強的形態進行.
再堆疊成高潮..
好聽嗎?
當然.
其實他每曲都蠻長的.層層疊疊.氣象萬千.毫不艱澀.幾乎都構成一個完整的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