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測量點..就是慣常的聆聽點..也就是使用者習慣位置.
就是該位置的頻響表現而已..
比什麼..比較原廠喇叭標示的性能呀..加上空間效應之後的誤差.反應出空間的問題..
-
引用:
作者:
Yeh捨
測量點..就是慣常的聆聽點..也就是使用者習慣位置.
就是該位置的頻響表現而已..
比什麼..比較原廠喇叭標示的性能呀..加上空間效應之後的誤差.反應出空間的問題..
是啊!可是您的圖並沒有原廠標示的性能(大部份的喇叭廠只有標高低延伸並沒有標中間的變化)。我比較肉腳,我是沒法從您的圖“確定”那些是空間的問題,那些是喇叭本身的頻響(blush)(blush)
更何況,這些是在不同的空間用不同的距離(我猜每個人聽音響的距離都不同吧?)量的不同的喇叭,除了那些很離譜的之外,我是沒法確定那些都是空間的問題。您確定那些喇叭都是20Hz~20KHz +/- 3dB嗎?
-
引用:
作者:
Yeh捨
玩殘響/響應.?
那沒有測量還真不行.
牆面可以加貼或加掛..天花板不也是嗎.敢問怎麼會沒得玩..
請教何為..極端數據.?
這是要看儀器測量的.牆面補貼或擺放很容易,雖然有礙觀瞻,但天花板加掛就很麻煩.如果是從1到100,1與100就是極端數字.
-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是啊!可是您的圖並沒有原廠標示的性能(大部份的喇叭廠只有標高低延伸並沒有標中間的變化)。我比較肉腳,我是沒法從您的圖“確定”那些是空間的問題,那些是喇叭本身的頻響(blush)(blush)
更何況,這些是在不同的空間用不同的距離(我猜每個人聽音響的距離都不同吧?)量的不同的喇叭,除了那些很離譜的之外,我是沒法確定那些都是空間的問題。您確定那些喇叭都是20Hz~20KHz +/- 3dB嗎?
watt/puppy7原廠測量數據好否.+/-應該不到3dB吧.?
再說一次.
全部都是~系統放在聆聽空間~所實測得.
舉我自家為證.
同一空間..配不同amp+sp.測得的空間頻率領域的走向是很接近的.
不講器材風格味道表現..只講頻率響應情況.
此空間會造成100hz高凸.換不同喇叭一樣高凸.
若空間設法將100hz改善了.換別的喇叭來一樣ok.:o
-
引用:
作者:
Yeh捨
watt/puppy7原廠測量數據好否.+/-應該不到3dB吧.?
再說一次.
全部都是~系統放在聆聽空間~所實測得.
舉我自家為證.
同一空間..配不同amp+sp.測得的空間頻率領域的走向是很接近的.
不講器材風格味道表現..只講頻率響應情況.
此空間會造成100hz高凸.換不同喇叭一樣高凸.
若空間設法將100hz改善了.換別的喇叭來一樣ok.:o
stereo sound 在無響室,
喇叭前一米測得的數據.
相對於在自己的房間測得的數據,如何作對比或修正呢?
http://img405.imageshack.us/img405/5...1109217481.jpg
-
版主..
若您或該雜誌內容中..已經有下文的話.
不妨再~揭露下去.?
眾知.在下玩數位EQ也碰DRC..
空間內某部份問題對在下來說..不算太大..
-
引用:
作者:
Yeh捨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無響室測得知喇叭特性無明顯波峰波谷, 多在+/- 3dB內,
而各用家環境測得之數據可發現約從250Hz一下, 波峰可以到+12dB以上, 波谷可以到-9dB以下之譜,
可見環境對低頻再生之重要,
大家常說低頻需要呼吸, 那空間處理的原則就是對低頻而言盡量把6面牆的影響給移除
-
引用:
作者:
chsiang
無響室測得知喇叭特性無明顯波峰波谷, 多在+/- 3dB內,
而各用家環境測得之數據可發現約從250Hz一下, 波峰可以到+12dB以上, 波谷可以到-9dB以下之譜,
可見環境對低頻再生之重要,
大家常說低頻需要呼吸, 那空間處理的原則就是對低頻而言盡量把6面牆的影響給移除
不容易呀!!!!!!!
-
QUOTE=Yeh捨;151712]版主..
若您或該雜誌內容中..已經有下文的話.
不妨再~揭露下去.?
眾知.在下玩數位EQ也碰DRC..
空間內某部份問題對在下來說..不算太大..[/QUOTE]
這圖是stereo sound 在無響室,喇叭前一米測得的數據.
測得的數據,應和房間特性關係不大,
不同喇叭有不同數據,
不同喇叭某些頻段,可相差超過3db.
這3db.可能是喇叭的特性,
或許我們測量時要列入考慮?
http://img405.imageshack.us/img405/5...1109217481.jpg[
-
引用:
作者:
999369
不容易呀!!!!!!!
盡力而為, 不然就盡量塞大空間摟:)
-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這圖是stereo sound 在無響室,喇叭前一米測得的數據.
測得的數據,應和房間特性關係不大,
不同喇叭有不同數據,
不同喇叭某些頻段,可相差超過3db.
這3db.可能是喇叭的特性,
或許我們測量時要列入考慮?
我倒是認為不用考慮,
因為測量是看異常(異常大的波峰波谷, 例如+/-6dB以上),
修正的話用軟體用硬體都有對應的方法,
而修正絕對不是把曲線變為平的, 因為這不切實際, 而且也辦不到(在不損及品質的前提下)
-
引用:
作者:
chsiang
我倒是認為不用考慮,
因為測量是看異常(異常大的波峰波谷, 例如+/-6dB以上),
修正的話用軟體用硬體都有對應的方法,
而修正絕對不是把曲線變為平的, 因為這不切實際, 而且也辦不到(在不損及品質的前提下)
兩,三 dB 的調整,
可能是不一定必要的,
不過耳朵絕對可明白感受其變化.
-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喇叭頻響圖個人使用經驗 是專業舞台音響
看到喇叭頻響知道了 頻率凹突在那頻段[最低頻部份 中高頻部份"有時是在分頻器分頻部份" 最高頻就不須要管了"專業舞台最多用到18K Hz"]
試音時就直接用EQ照圖加減拉平[沒有測試]聽聽音質效果[第一次調整基準]後在做繼續的調整
-
既然是..無響室.表示沒有任何空間效應足以影響測量喇叭的性能了..
哪裡還有測試時所謂的~房間特性呢.?該條件之下測量出來就是該喇叭真實性能..
也就是標示給我輩買家判斷的性能..除非有造假.
而在下所po圖.
是在"音響空間真實使用情形"下..加上一堆空間效應的結果..
也就是..在真實使用情形下.以相同或類似無響室的測試方法後..所得.
-
引用:
作者:
chsiang
盡力而為, 不然就盡量塞大空間摟:)
低頻65Hz以下最難聽到[人耳]最難表現[空間]
有一方法是 大能量 但 低音壓[如何解說有些難]:D
-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兩,三 dB 的調整,
可能是不一定必要的,
不過耳朵絕對可明白感受其變化.
我覺得曲線要平順, 像無響室測得的數據就算平順, 雖然有高有低但是不會突然到天上或突然到地底,
我自己的話, 若真要取捨寧願整體邊大偏小也不要幾個特定頻率忽高忽低
-
引用:
作者:
999369
低頻65Hz以下最難聽到[人耳]最難表現[空間]
有一方法是 大能量 但 低音壓[如何解說有些難]:D
這是一個很難達到的境界8):o:)
-
引用:
作者:
Yeh捨
上圖有趣的是..起伏最劇烈的竟然是 MBL.:O.
是他性能有問題?
實際上是..360度發聲被空間所影響情況更明顯..:|
-
-
敢問-為何不能考慮這3項因素..
發聲方式不同一樣要測試喇叭頻響吧.否則以何為據.如何出廠..
是沒有一般音箱式喇叭的繞射問題.但也確實比一般音箱式喇叭更易受空間效應的影響.
一旦壓低或校正了空間效應(問題).那改善差距才是大呀.
雖然定位可能沒有比音箱式喇叭好.也不至於到不能談的程度.
其他的優勢也不少ㄚ..
-
引用:
作者:
Yeh捨
上圖有趣的是..起伏最劇烈的竟然是 MBL.:O.
是他性能有問題?
實際上是..360度發聲被空間所影響情況更明顯..:|
起伏最劇烈在低頻, 這代表低音也是有方向性的嗎?
-
引用:
作者:
byang
起伏最劇烈在低頻, 這代表低音也是有方向性的嗎?
起伏是某幾個頻率點凸出(太多.變肥/轟).或凹陷(太少.衝擊力不足.).
低頻低到一個程度後..大家一般的認定是沒有-方向性..?
但是低頻(或說200hz以下~很低)受空間效應的影響蠻大.
所以~10對都很不簡單的喇叭..會造成以上測量的數據結果..
大部份人家裡的這一段都可能變多或膨脹..相較之下-可貴的高~極高頻就不夠了..:P
-
引用:
作者:
Yeh捨
敢問-為何不能考慮這3項因素..
發聲方式不同一樣要測試喇叭頻響吧.否則以何為據.如何出廠..
是沒有一般音箱式喇叭的繞射問題.但也確實比一般音箱式喇叭更易受空間效應的影響.
一旦壓低或校正了空間效應(問題).那改善差距才是大呀.
雖然定位可能沒有比音箱式喇叭好.也不至於到不能談的程度.
其他的優勢也不少ㄚ..
也許您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想。喜歡MBL的人,也許喜歡的是別的東西?像它的空氣感?包圍感?
每個人欣賞音樂,享受音響的觀點未必相同。精確的音像,很直接的聲音,未必是每個人都喜歡的。:)
-
引用:
作者:
byang
起伏最劇烈在低頻, 這代表低音也是有方向性的嗎?
從頻響圖上只能知道頻響平直與否。
在葉Sir貼的這張圖上MBL的起伏最大,這只是說明MBL101在那個空間測出來是這樣子。至於為什麼會這樣?這和方間的大小,形狀,家具擺設,都可能有關係。除非拿另一對完全不同的喇叭在同一個空間去測量,去比;不然,只用這張圖就說360度的喇叭一定會有什麼問題,可能不是很科學的推論。據我猜想,在這個空間裡,即使拿對號角喇叭,低頻也可能會有類似的問題。
-
進入了Hi-Fi 升華到Hi-End 追求發燒的好聲 好的空間[大] 好的處理[聲學設計施工] 空間處理 這樣問題就少多了 :D
-
引用:
作者:
Yeh捨
敢問-為何不能考慮這3項因素..
發聲方式不同一樣要測試喇叭頻響吧.否則以何為據.如何出廠..
是沒有一般音箱式喇叭的繞射問題.但也確實比一般音箱式喇叭更易受空間效應的影響.
一旦壓低或校正了空間效應(問題).那改善差距才是大呀.
雖然定位可能沒有比音箱式喇叭好.也不至於到不能談的程度.
其他的優勢也不少ㄚ..
mbl的impulse response 是很糟糕的.雖然本身沒有繞射問題,但360度發聲,比之一般喇叭繞射問題,更是嚴重多多.這也是定位不佳的主因,音像來自較高頻率,較少的繞射,才有較佳的方向感.
-
MBL 這喇叭好不好就要看如何對待她了 這光空間問題 是個很大的問題[超級大]:D:o
-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兩,三 dB 的調整,
可能是不一定必要的,
不過耳朵絕對可明白感受其變化.
以在下經驗剛好相反.測量數值的dB值小變化..
未經(切換)比較.大部份聽者不見得敏感得到..
指的是純FR部份..非音色喜好.
引用:
作者:
999369
喇叭頻響圖個人使用經驗 是專業舞台音響
看到喇叭頻響知道了 頻率凹突在那頻段[最低頻部份 中高頻部份"有時是在分頻器分頻部份" 最高頻就不須要管了"專業舞台最多用到18K Hz"]
試音時就直接用EQ照圖加減拉平[沒有測試]聽聽音質效果[第一次調整基準]後在做繼續的調整
PA工程部份-都會那麼在意整體頻率響應的平順程度?
那我們引為傳真最高指標的 Hi End界呢.?
還不用測量..不用探討..說不過吧.:o
引用:
作者:
999369
低頻65Hz以下最難聽到[人耳]最難表現[空間]
有一方法是 大能量 但 低音壓[如何解說有些難]:D
大部份音樂內容.低於50hz真的是較為少..
有些聽起來極低的管風琴音.也很少低過40hz.會覺得應該更低是受泛音影響.?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也許您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想。喜歡MBL的人,也許喜歡的是別的東西?像它的空氣感?包圍感?
每個人欣賞音樂,享受音響的觀點未必相同。精確的音像,很直接的聲音,未必是每個人都喜歡的。:)
當然啦.
追求傳真過程.不免有不同之議..
視用途需求..另類一下..
您有見過哪家錄音室是用MBL當監聽SP嗎.?:P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從頻響圖上只能知道頻響平直與否。
在葉Sir貼的這張圖上MBL的起伏最大,這只是說明MBL101在那個空間測出來是這樣子。至於為什麼會這樣?這和方間的大小,形狀,家具擺設,都可能有關係。除非拿另一對完全不同的喇叭在同一個空間去測量,去比;不然,只用這張圖就說360度的喇叭一定會有什麼問題,可能不是很科學的推論。據我猜想,在這個空間裡,即使拿對號角喇叭,低頻也可能會有類似的問題。
本版標題就是空間問題(探討)處理.
測得出來並想法子改善之為要..沒有人怪喇叭呀..:P
引用:
作者:
Fred
mbl的impulse response 是很糟糕的.雖然本身沒有繞射問題,但360度發聲,比之一般喇叭繞射問題,更是嚴重多多.這也是定位不佳的主因,音像來自較高頻率,較少的繞射,才有較佳的方向感.
方向感到還好些.
人坐音響系統之前.只要發聲出來.再差的表現也能輕易聽出方向吧.這是人本能.
就像人在空曠處.突然有聲音吸引你..會感受來自何方向一般..
但如果在充滿迴音之山谷呢.?一定會被干擾並搞混一些..
把這原理轉換到音響室之中..
不就是猝發響應的重要性.不就是空間效應的干擾性.也不就是定位問題嗎..
引用:
作者:
999369
MBL 這喇叭好不好就要看如何對待她了 這光空間問題 是個很大的問題[超級大]:D:o
嗯.....:o
-
引用:
作者:
Yeh捨
PA工程部份-都會那麼在意整體頻率響應的平順程度?
那我們引為傳真最高指標的 Hi End界呢.?
還不用測量..不用探討..說不過吧.:o
小型演出大概差不多就好:)
有時耳聽調整音頻[EQ]就己很平均了
就是超低頻到20Hz也調過一次 朋友一測是平的:o是影音用18寸美國V牌大超低音:)
-
引用:
作者:
Yeh捨
大部份音樂內容.低於50hz真的是較為少..
有些聽起來極低的管風琴音.也很少低過40hz.會覺得應該更低是受泛音影響.?
大部份音樂"樂器"內容.低於50hz真的是較為少..???
多仔細聽聽 仔細聽聽 "鋼琴的低沉響板弦音 鼓的音波餘震音~~很多 古箏弦殘留的尾音 琴身共鳴共震的擴散音,人聲 胸腔身体的~~音 這些 音 也許是 音波加上氣波的能量 聽到一些身体也感受的到一些或是很多
-
引用:
作者:
Yeh捨
以在下經驗剛好相反.測量數值的dB值小變化..
未經(切換)比較.大部份聽者不見得敏感得到..
指的是純FR部份..非音色喜好.
人耳對聲音改變才會敏感,
也對較高頻段較敏感.
-
看看它處理了那些地方?
-
老品牌 audio research 對聆聽空間的看法?
-
看起來感覺處理比Goldmund多
可是好像又不是那麼回事:O
-
光從照片上看不準的。像香港那間的牆壁可能是吸音的,也可能是石膏板。我沒去過,只能用猜的。
Audio Research的房間好像比較小,而且他們的東西看起來都是活動的。猜想是他們可能常用不同的喇叭測試,所以要看情況加減著用。
個人意見,如果這樣看圖照抄,幾乎可以保證是邯鄲學步。
-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光從照片上看不準的。像香港那間的牆壁可能是吸音的,也可能是石膏板。我沒去過,只能用猜的。
Audio Research的房間好像比較小,而且他們的東西看起來都是活動的。猜想是他們可能常用不同的喇叭測試,所以要看情況加減著用。
個人意見,如果這樣看圖照抄,幾乎可以保證是邯鄲學步。
即使去過,也是只能用猜的。
這圖是看常處理的位置及手法.
別考慮吸音率.
Audio Research 好像是用 wilson audio 為主.
-
新加坡 robert 兄 的空間
robert 兄提到原本的系統有大問題,
弄了很久,都很不能滿意,
於是他將他的空間條件寄給 ASC ,
委由 ASC設計,
下圖是 ASC 的設計圖.
取得 ASC 的組件,robert 兄按圖施工就可.
http://img69.imageshack.us/img69/8971/p2121523.jpg
-
CINEMUSIC™ LVL III
看一下 RGP 的處理套件,可以看到處理重點在那裏..
http://img502.imageshack.us/img502/5...level3main.gif
Mid and High Band Diffusion with RPG BAD™ Arcs utilizing RPG’s Advance Wall Mounting System.
Bass Management with RPG BAD ™ Panels utilizing RPG’s Advance Corner Mounting System.
First Reflection Control with RPG Abffusor™ Panels utilizing RPG’s Advance Wall Mounting System.
Mounting Systems Included.
-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robert 兄提到原本的系統有大問題,
弄了很久,都很不能滿意,
於是他將他的空間條件寄給 ASC ,
委由 ASC設計,
下圖是 ASC 的設計圖.
取得 ASC 的組件,robert 兄按圖施工就可.
不是說不相信國外公司的專業.
這個改善方式可以講是完全靠模擬來解決.也可以講是..空抓藥.
但重點是解決/改善了多少程度.:o
引用:
作者:
soongsc
這個聲音走向與多數燒友家(沒處理.局部/很多處理.?)頗有相似之處.
等化.?
可否稍做解說.以進一步明白.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看一下 RGP 的處理套件,可以看到處理重點在那裏..
http://img502.imageshack.us/img502/5...level3main.gif
Mid and High Band Diffusion with RPG BAD™ Arcs utilizing RPG’s Advance Wall Mounting System.
Bass Management with RPG BAD ™ Panels utilizing RPG’s Advance Corner Mounting System.
First Reflection Control with RPG Abffusor™ Panels utilizing RPG’s Advance Wall Mounting System.
Mounting Systems Included.
看來..到處都是重點噎..:P
-
引用:
作者:
chsiang
利用數據來說明側牆的變化,
下圖是Realtraps原廠的吸音測試數據, 看紅色框框
一者是Realtraps, 一者是他廠的吸音棉,
看1kHz以上, 雖然Realtraps是低頻陷阱, 但是比較起吸音棉其實中高音的吸收力, Realtraps還優於一般的吸音棉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7359
這樣說來, 原本的側牆處理並沒有太大的問題,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7272
但說實話, 現在的側牆改成擴散之後, 卻是在各方面都有進步,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7307
以上還是與一直以來的心得相互映證, 中高頻用擴散, 低頻要吸收, 重點位置每個都要顧到, 而每個重點位置都要能夠處理到每個頻段, 因此可能需要多種產品共用.
心得發表一下 :):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