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我們在旁邊看著Luna-6流口水一面想著小葉新系統的聲音
當然會關心啊....
最近心得之一是電源對於墊材非常非常敏感
一上尖錐清晰度和中高頻會明顯上去
但低頻似乎會少些
銅錐和鋁錐很明顯可以分別出來 鋁錐高頻比較會飆 銅沉穩多了
LP唱盤和喇叭就不必提影響有多大了
說是立竿見影一點也不為過
我覺得和換器材調唱頭有得比
總是希望能調到全面一些
不管大小聲聆聽都要能自然又好聽才行:):)
可列印查看
自從使用BDR之後
萬分體會到了震動和墊材對聲音的影響重大.....
今天中午J兄來訪
想聽懷念不已飄逸的小提琴
聽著聽著覺得似乎聲音可以調整得輕鬆一些....
所以今天下午又將針壓調輕為2.25g左右
並略微調整抗滑
果然聲音的動態恢復了
聲音的呼吸順暢了 不在像中午時有點像掐著脖子的聲音
緊張感消失了
聲音整個輕鬆起來
Pollini彈的蕭邦練習曲的強弱對比分明
高音也恢復了延伸和飄逸
對於彭老大的調整法又多了一次的體會
J兄下次來一定又有不同的感受
您太過獎了...(blush)...其實發燒的心並未止息
器材到位後東調西調
調差不多之後搞不好又會想換喇叭換器材
但是最近聲音應該會穩定下來一段比較長的時間
因為聽到的感動更多了
感謝何醫師的圖
http://img512.imageshack.us/img512/8...0032qr4fu0.jpg
Caspian M-series1 CD入列
因為迷醉於類比系統近來已經很少聽CD了
不過最近有朋友要找二手CDP又中意我的Caspian CD
就順便來完成一下升級的夢想--Caspian M-series 1 CD
相較之下, 新版CD聽起來更流暢, 速度更快,低頻線條清晰,樂句明確,韻味卻又綿延不絕
的確升級的感覺非常明顯
數位技術的進步確實是日新月異
而Roksan校聲調音的功力無庸置疑
音響性極佳之下音樂性亦隨之提升, 樂魂始終都在.....
看來我的許多CD收藏近日復活有望了...
http://img521.imageshack.us/img521/2...dnewgenbp2.jpg
小葉兄所言極是
另外我的臥室系統亦有一番大改變
原本是Audio Refinement CD SE-->Accuphase E-211-->Naim Credo
現在是Audio Refinement CD SE-->McCormacK DAC-1 Deluxe-->McCormack
TLC-1-->McCormack DNA-0.5-->Naim Credo
AR CD的豐饒兼具清靈的韻味加上馬麥克快速直接的音響性兼具豐富的音樂性再加上Naim的特殊中頻感染力結果十分令我喜愛
原本擔心輕鬆度可能不足不適合臥室
但發聲後一切疑慮盡去
"灰熊"好聽呢!!:D:D
小葉下次可要再來聽聽喔!!:):)
另外要特別感謝上瑞張老師
他庫藏的好料實在太多
大家應該盡量去挖寶:o:o
小葉兄:
我已經很久沒玩小喇叭了
現在三個系統各有一對落地叭
有點想找對小叭來玩玩
不知您有沒有什麼建議?(您的小叭閱歷罕逢敵手)
打算放在五樓(blush) 增加五樓使用率 聽音樂兼作後環繞
Spendor seems to be a terrific idea......:)
Which pair would be your favorite spendor?
陸老師怎麼沒選這對 :D
http://www.roksan.co.uk/images/darius02.jpg
No problem!
先來寫一下昨天晚上聽Rok-one的感想(MyAv Roksan討論區同步)
Rok-one真的是一對不錯的喇叭
我在自家五樓一個獨立空間中
用Meracus Tanto CD+McCormack Micro前後級推
線材墊材完全不講究用現成閒置的
喇叭腳架也用很便宜的
卻讓我聽到我認為夠平衡正確又帶有韻味豐富感能讓人著迷的好音樂
重播音樂無論如何幾乎無法和現場做比較
一味追求傳真未必正確
正確而夠傳神的聲音可讓人沉醉在音樂中而忘記音響
我想中低價位的Roksan已經做得很好
安心聽音樂就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更講究一些當然收穫會更多感動也更多
就像買到現場更好的位置
唱片不知不覺也就會愈買愈多了
:D:D
Roksan唱盤的皮帶
據設計者TM在台中示範調整時表示
裡外上下紋路不同
正確的方向帶動轉盤聲音會好很多
我之前只有稍微做過清潔沒掉換過
今天晚上真的做了"ABCD" test
結果:O:O:O
訊息量差別真大!!方向對了會"兇"很多!!
我發現用眼睛看不出差異
要用手指尖輕輕摩擦
最光滑順暢的方向就對了!!
小小心得獻曝一下!
貼一下小系統更新圖:
http://img146.imageshack.us/img146/7...0126047zj2.jpg
http://img251.imageshack.us/img251/8...0126043qb1.jpg
http://img297.imageshack.us/img297/5...0126044il5.jpg
http://img146.imageshack.us/img146/8...0126048va0.jpg
http://img299.imageshack.us/img299/3...0126050vq4.jpg
http://img251.imageshack.us/img251/3...0126049kv8.jpg
:D:D
spendor那對是怎麼回事 :O
這期的音響論壇陶忠豪先生有專訪TM
TMS3終於上市而且有相當大的進步
我想震動的處理始終是一個重點
現有LP唱盤的玩家
一定可以藉由墊材音響架和其他減震方式得到更好的聲音
喇叭則可能是需要適度震動的
唱盤則是避震導震層愈多愈好
BDR是很不錯的選擇
當然升級成更好的結構是更棒的:):)
好的系統當然要CD或LP都能好聽
前兩天終於聽到了第一對Caspian Platinum白金系列前後級推Roksan FR-5
訊源用Caspian一代CD
Roksan一貫流暢的音樂性表現得很不錯
後級的控制力很明顯相當好
TM說愈難推的喇叭愈能顯示出他的好
後來換上Marten Design定價60萬的陶瓷單體落地喇叭
更是展現了非常迷人的音色和音場定位
讓人覺得新台幣實在是不嫌多
我想這也是現在high end最大的缺憾
定價不斷水漲船高
次旗艦的白金 系統已經要價7,000英鎊
想要親近現在的新品
真不是一般受薪族可以做到的
希望Roksan能再努力將中價位系統性能再提升
如此將有更多人能聽到affordable而又很highend的好聲音
旗艦系統再研發
並將技術轉移下來
就像TMS3一樣!!:):)
白金現身了哦,陸老大來一組吧..............
低頻量感是件調整音響聲音走向有趣且極重要的事
後級有增益調整或是前級有調整功能我覺得會很方便(如雙擴大器可分別調整音量或增益)
若是不想增加一些接點和線路或器材
則可以從墊材和線材下手(換叭換器材當然也行但先調整不行再說)
適度的共振或是增加容抗(線材或電容)有溫潤聲音增加低頻量感和厚度的效果
但過量的低頻聲音透明度容易變差細節會變少
反之墊材太多太硬的材質或是空間太硬調
聲音聽起來很快又乾淨但是容易失去感動人的音樂性
乍聽之下好聽但久聽會受不了且不夠真實
現場聽到的感覺一定會勝過在錄音室聽到的感覺
只有聽到單體的聲音而完全無箱音或是一些適度的共鳴
就是那種所謂的"乾淨無好聲"!
只有透明而豐富感不足 或許低頻有線條和衝擊力
但我覺得那是不完整的好聲!:):)
左右平衡和高低頻量感調整其實是調整聲音平衡感最方便的工具
調整擺位,震動控制,容抗控制和空間吸音擴散處理是另一種方法
多聽好的場地和座位的現場演奏
或是多去聽調整得很平衡的系統
再慢慢一項項調整
這也是一種學習樂趣
回饋也非常直接
那就是不斷增加的愉悅和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