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安啦...............
可列印查看
哈....安啦...............
對不起,將軍大,您好像講反了:)
一般電子分音幾乎都是主動(active)的(也就是分音器要插電),這樣才好調分頻點和每個頻段的增益。主動的意思就是裡面有像電晶體,真空管之類可以放大訊號的零件。也因為裡面有這些主動元件,主動式分音器的分頻點,分頻點的斜侓,不同頻段的增益/衰減,不同頻段的相位,都可以調。
一般的bi-amp(或是tri-amp)是用喇叭後面的多組喇叭端子。bi-amp的通常是中-高音一組,低音一組(或是高音一組,中低音一組);tri-amp就是高,中,低音各一組。因為一般的喇叭都是不插電的,所以它們的分頻器一定是被動(passive)的,裡面也不會有像電晶體或真空管之類的零件。正如您說的,一般的被動式分頻器的分頻點是不能調的,但是增益(其實是相對的增益)可調(通常是插換幾個廠商提供的電阻)。其實這裡用增益(gain)可能不恰當,應該是用衰減(attenuate)才對。因為輸入的訊號只有變小,沒有變大。
也因為大部分的被動式分音,不同的頻段的音量不能調整,所以在這種情況下,bi-amp/tri-amp用相同的後級或是增益相同的後級是必須的。當然,想用不同的增益來調音的不在考量的範圍。
如果有說的不對的地方,請多指教(blush)
感謝各位前輩的熱心解惑! 很多意見都是當初沒想到的,哈..小弟還有很多地方要學習!
我會建議先玩其他的東西. 幾點提供參考:
- 高音單體負責的頻率, 所需要的瓦數少得可憐. 通常是1-2W. 假設你的音量衝到100 dB 會造成聽覺傷害, 在高頻部分還是就那麼幾瓦. 拆一隻喇叭, 把低頻線路拿掉, 聽高音單體的聲音就知道了.
- 擴大機的負擔在低頻. 取決於喇叭的阻抗值跟相位角. 一般相位角容易被忽略. 大家都知道阻抗太低不行, 要是阻抗低的頻段相位角亂七八糟, 加上那是很操的頻段, 你又需要高音量, 那就完了. 單一因素無法決定到底對擴大機造成多大負荷.
- 如果你想自己調高低分頻音量. 三思. 要把喇叭調到平衡不容易. 這應該是設計師的責任. 我花很多時間做這件事, 我還有一堆專業的儀器跟很多對老經驗的耳朵在幫忙. Have fun is OK and good luck.
- 設計師唯一不知道的, 是你的空間跟擺位. 這只跟某頻段以下有關係. 而且如果你遵照設計師建議的擺位, 接著去處理空間, "理論上", 分頻器不需要更動才對. "理論上", 所以大家小心服用.
來個註腳吧,這張裡的Bolero
http://4.bp.blogspot.com/-lLxeCK625-...ing+stereo.jpg
最後的齊奏的頻譜
http://4.bp.blogspot.com/-uq2xLkxtVA...o+spectrum.png
3KHz以下峰值-31.5dB,以上峰值-48dB,差了16.5dB,
累積總能量差異會更大
擴大機的功率比該怎麼搭就計算上圖可得,
簡單的作法是,看看ADAM的主動式喇叭怎麼搭是個好參考
分頻點2.8KHz,低音200W,高音50W
當然,這還得考慮高低音靈敏度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0...r-tweeter.html
看了您的文章. 有一點提供參考, 一個靈敏度88 dB的低音單體, 裝箱以後大概剩下82-84 dB. 跟他配合的高音必須跟著拉下來才能平衡.
http://parodielin.blogspot.com/2011/...nsitivity.html
為什麼要會變82-84 dB叫Baffle Step. 我沒做太多解釋. 了解這個現象存在就可以了. 拉下多少就看廠商, 這有點是"良心事業". 因為拉太多, 降低系統靈敏度, 規格不好看. 很多人不知道怎麼解讀靈敏度, 所以左比右比很容易誤殺忠良. 拉太少, 低頻跟mid-bass不夠, 聲音變薄, 乾, 太Forward, 但這裡名氣大的牌子可以怪擴大機"不夠力", 配合得不好, Bass 控制力不夠, ... 可能誤殺另一個忠良.
找一天應該聽聽您這塊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