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時....音響的東西真的越來越高價了!
東西動不動都40、50萬以上往上跳....但是真的超值嗎?聲音真的正確嗎?設計者的觀念對嗎?:(:(
可列印查看
其實週遭硬派就屬harrisonlin兄最執著, 加上小林由於是音響業內, 又愛動腦筋充滿創意, 可說........不時有喜悅!!
自己系統聲音若有一點不對勁, 這幾位硬派大內高手可是完全不留情面!! 讓你又脫胎換骨~~
走什麼派, 一開始就要練對功!!
走延伸, 還原或是寫實派, 或是傳真派......就要買傳真的器材!!
德國的Burmester (小弟愛用)
瑞士的Goldmund
美國的Audio Research, Mark Levinson, Wadia
日本的 Esoteric ....
加拿大的 Sim Audio
在個人以及朋友的經驗, 都是組合硬派系統常用器材品牌!!
而柔派印象中(若有誤請指教), 有 Linn, Macintosh, MBL 這三家各有不同的聲音美學~~
若用硬派內功要練柔派拳腳, 或是相反, 都會是徒增自己困擾!
另外, 硬派的高傳真取向, 在同廠牌的等級而言, 通常是越向旗艦越自然通透延伸!! (舉例: Goldmund 訊源, 等級與寫真度皆為 36+10C > 39+10C > Eidos 18 綜合機; 36+10就是一派自然延伸, 寫實性佳, 同時就能把軟體原本的質感與該有的表現表現出來, Eidos 18的高頻就是加料的絲絲入扣, 所以 不比則已, 一比就知高下與對錯!! 此三組皆為個人用過年餘真實感受!! )
大概有一年多沒有真的玩音響了, 都拿來看看影片而已, 不知不覺CR-7 Run開了, 加上昨天神來一筆, 又燃起Hi-End熱情~~
MyAV已經三百年沒發言了!! 還是來這裡幾位知己好友虎濫聊天, 再創當年的感覺~~
感謝小葉設這個園地!!
對於高音或者高頻的重要性,我一直以來都不敢輕忽之,其實高音或高頻在於訊源、擴大機、喇叭的影響更巨,以喇叭來說一個高音單體的特性與選用,分音器的設計,或是機內線的配置,以及音箱的設計,就已經決定了設計者的設計理念或者說設計者想給使用者什麼樣的聲音了,使用者只能透過真正了解設計者的設計理念或長時間實際使用器材,才能了解到此器材的高音或高頻的音質或音色是否為自己所能接受或喜愛的。
warwick
近期半年間因為telos.
不斷的研發測試當中.我對頻寬與平衡性有一種新註解.
就是將整體平衡(高中低.3:3:3)聲音突破成另一境界...整體均衡(3.33:3.33:3.33)
白話一點就是平衡只會順耳.但是均衡會有臨場感(這也就是為何多了小數點兩位的由來)
當聲音一均衡.(注意為什摸我不是說平衡喔.平衡比較淺顯.就像是形容持用情感而不用感情的差別)
做法很科學.就是用上高規格的紐力計校正系統.這套調音也成為我的標準了.
讓機器自體均衡協振真的很重要.真的很重要..:)
哪怕是系統上換上幾根螺絲都能讓你有很高的音質價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