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電子琴or數位鋼琴與真鋼琴在現場一彈
我想大部份情況下,都有很明顯的差異
而這個差異就是判斷標準!
可列印查看
另外電子琴or數位鋼琴與真鋼琴在現場一彈
我想大部份情況下,都有很明顯的差異
而這個差異就是判斷標準!
當然大部分狀況下還是有明顯差異........我也是習慣聽原音的啦~~~8)
只是之前曾接觸過,所以小小吐槽一下~~~
順便附個Y牌數位鋼琴的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rvpb...mbedded#at=180
討厭啦!這麼早公布影片幹麻?我正要測試自己能不能盲目測出:還原現場樂器的上下左右位置說!被你一公布,我要吹牛自己『完全猜對』不就沒證據了?.....(blush) (blush)
首先我得從一個進階的角度,提醒大家:不加料錄音當然會受到DSD轉44.1的數位缺陷所影響,但是,『不加料』就是不加料,我只不過使用『一萬八千元音響』(這裡的一萬八千元音響不是rendzaw的全音域小喇叭,而是rendzaw的 C511 兩音路喇叭(八千元級))與跟大家相同的試聽檔,就可以聽到很多很多東東了;所以,建議『想進階的發燒友』,應該要把這次猜錯視為『進步的機會』,好好檢視是自己『習慣成自然』反而無法接受不加料錄音?還是音響系統(即使百萬級)被宰了?
又是讓我蔽帚自珍一下,請大家參考我簽名檔討論串最前面的『音場方法論』,調整喇叭擺位達到『前後舞台深度』最明確的擺位,OK,這是避免自己的音響系統被這種『不加料錄音』痛宰的最簡單方法,只要透過喇叭擺位重新調整就行了。參考的三隻低音管之試聽檔如下:
http://www.my-hiend.com/psycho/WAV/001Cydalise14.wav
第二、小葉這次的錄音方式是ORTF還是XY?我覺得這次錄音更佳、而且『更殺音響』,己經是FY/SOLSTICE 之蕾菲布錄音天天被人家嫌錄音太爛的這種殺音響等級了!我不相信原始DSD就會變得不殺音響,推測是小葉無意中己經讓自己的音響系統通過殺音響測試了.....總之,就算是這次提供給大家下載的試聽檔,一樣是超級殺音響的不加料錄音。
為何殺音響呢?以下是我胡思亂想的猜測:因為動態幾無壓縮,而背景又減少錄進空間殘響,所以音質『乾』得要命!要讓一般唱片的音質不會變難聽,音響做為一個商品本身往往必需加料;但是這張錄音的動態太完整,音響一加料,該頻段馬上過荷!OK,這下子造成刺耳高頻底躁,更加強了音質太乾的難聽感覺。這就是殺音響。
所以除非很變態的音響,否則這個錄音小聲聽一定完蛋!因為它最需要的就是動態完整,而音量控制器應該可以被視為一個動態壓縮器,所以............
再者,因為錄音太不加料,所以鋼琴難聽是天經地義的事!....:D 只是一台不怎麼樣的直立鋼琴,不加料錄音就是要錄出它本來就很爛的本質嘛!只是我們不容易去判斷出鋼琴的本質,這的確是需要學習的。
因此,大家不妨試一試:
檢測看看自己的音響調整方式,那一種讓這個錄音變得更難聽?那一種讓這個錄音變得好聽?我猜測如下:
第一,喇叭擺位使用317或331會變好聽,使用螺孔擺位或貼牆擺位可能會變難聽。當然喇叭特性不同我就完全不懂了.......(blush) (blush)
第二、使用『較低價且有特色的線材』會變得非常難聽,說不定使用紅黑線還會變好聽。我猜啦,使用 USB DAC 的發燒友可能會發現『電腦附的USB線』放這個試聽檔會贏過很多發燒線.....:P
第三、把小葉的試聽檔先經過升頻或轉檔成192K/24,應該會變難聽,太頂級的器材例外。
第四、器材使用軟質墊材可能會變難聽,使用硬質石材或碳纖或鋼鐵可能會變成好聽。
第五、全音域加單端小管機的使用者。。。。。應該會覺得很難聽吧?
總之,只要是稍稍損及動態或暫態的音響或調整,應該就會讓這個錄音檔變難聽....:)
小葉開始錄出一張『動態(暫態)殺音響』唱片了,再來會不會更可怕啦?....:D :D
其實這次錄音的動態抓得蠻緊蹦的,有幾次都爆掉了,後來才將動態縮小.......
電子鋼琴最困難的就是自然的琴鍵敲擊完後的琴體共鳴殘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