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玩笑話嗎?:O:^)
如果不是 那我以後要尊稱"您"了:):)
只能說您太會保養 我自己該檢討了......(sweat)(sweat)(sweat)
Anyway, 禮拜六見!!也謝謝大家給我這個機會!!
可列印查看
後來想想,我想要的應該是分兩個部份
(1) 空間調整:使用測試儀器來測曲線的變化
(2) 器材or系統試聽:很好的錄音設備,進行聲音變化分析,與提供給沒到現場的人感受差異用
也就是試聽時
(1) 先測空間的曲線,讓大家大概瞭解試聽空間的曲線情形
(2) 錄下原系統聲音 (測試曲目片段)
(3) 錄下更換器材後的聲音(測試曲目片段)
(4) 比對聲音的差異 (測試曲目片段)
(5) 提供錄音檔給大家在自己系統上感受一下 (測試曲目片段)
打字慢..見諒.
(blush)就人生經歷而言.職場/戰場...講求專精/實戰..傻人有傻福的"世代"已不多見.|-)
hi-end 又何嘗不是..多算多勝..少算少勝..不算(靠傻福.孤芳自賞..)是不會勝的.(sweat)
那麼多hi-end製造商.私下必然先做過無數測量/模擬..搞到一個成果才敢推出吧.
算計(如音響測量).固然有涉"專業/喜好/主客觀/權謀..考量.但不測行嗎.?
每人都有一套自己準則.聽法尺度.但神耳也有疲累時.儀(機)器做輔助是絕對必要之"惡"8)
每一個電路設計/架構/配置鋪陳..都經過理論+計算成本考量+經驗值...再三才生產製程吧.我們每天放 cd..lp 錄音.轉檔.製造..那一個沒有等化/調整/增減/潤飾..請告訴我們..那為何玩家們~在自己空間做"測量"何錯之有?幾十幾百都花了.若有似無..好像'變"好聽了..心理作用?..等等..你我都經歷多有.?! 自己用"均衡器"經驗是..當你以為這個頻段+/-影響很大時..其實不然..魔鬼藏在細節裡/但上帝也藏在細節裡:):D~就好好簡單測一下~沒有那麼困難/可怕吧.:)
還有:關於直接/間接音..音響系統~從喇叭之後~才有聲音.喇叭之前全部都叫做"訊號".不反對?每一家廠商誤差規格都是小數點下..很多位數的誤差值~人耳(可辨音色)對誤差無從分辨的啦..所以:等化/音調控制/RIAA(美國唱片工業協會LP訊號補償規範..沒辦法-老美訂的)/FM..CELLO..AQ..其它許多可調整音頻"訊號"的機器..是殊途同歸.都是為了耳朵.
前面 網兄們高見~已然許多..在下其實也是進入 本站後.受到許多啟發才敢放言..論.
期望指正(sweat):O(sweat)..
舉證之所在..敗訴之所在..這樣討論下去好處是~越辯越明/越激盪..流量大..
若如 Musk兄所訓示..為什麼..有人..不(喜歡)做音響測量..那搞不好是另一番景況噎..: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