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一鬧而已嘛~別在意~
認真點開個題討論一下正規的空間處理方式如何?
應該有非常多人等你開講勒...
先問問看,多大的空間才能做再說囉~
你家的測量報告
是個臥室,不及三坪的瘦長空間,當然是堆滿一切生活用品,這該是許多人聽音樂的形式。
喇叭擺在窄邊的一頭桌上,離牆約50cm,相距也很小,不及1m;
左側是衣櫃,左喇叭幾乎快貼櫃了;
右側是桌,電腦書籍等等,右喇叭前正是一張靠背木椅,椅背上還如我們習慣的掛著外套;
中間小小的走道上,就在椅旁靠床處是張約1m長的古樸台灣肖楠桌,擺滿CD、書、茶具;
聆聽位置就在床沿,後方就是塞滿整個後方空間的一張床墊,光牆面;
整體非常生活化的空間,測量時就不更動任何一項,維持原樣。
喇叭:Opera Callas,體積很小
擴大機:Revox 750,很古典的機器
http://4.bp.blogspot.com/_QtIX994Ul0...ull+linear.png
http://3.bp.blogspot.com/_QtIX994Ul0...58DIR+full.png
一如預期的,非常嚴重...
甚至一直到11.5ms都還有相當強的反射音,該是聆聽位置背牆。
http://1.bp.blogspot.com/_QtIX994Ul0...258DIR+mid.png
impulse本體實在非常高,較理想值(-20dB)高出10dB以上!
但與其他空間比較,可以看出衰減的比較快,該是因為空間很生活化,擺滿各種物品的效應。
http://2.bp.blogspot.com/_QtIX994Ul0...258DIR+low.png
類似中低頻的狀況,且衰減的更快,這比絕大多數測試所得的結果都好。
主要的問題在15及45ms處的反射,這形成駐波。
http://3.bp.blogspot.com/_QtIX994Ul0...R+mag+full.png
150~7KHz相當平順,高頻陡降該是因為相對於中低頻反射音太多而顯得少。
http://2.bp.blogspot.com/_QtIX994Ul0...R+mag+high.png
http://3.bp.blogspot.com/_QtIX994Ul0...258DFR+mid.png
http://2.bp.blogspot.com/_QtIX994Ul0...FR+mag+low.png
駐波在60, 82, 135Hz左右,約6dB高,不算嚴重,
32那根就是強弩之末了,畢竟喇叭太小。
http://1.bp.blogspot.com/_QtIX994Ul0...phase+full.png
http://1.bp.blogspot.com/_QtIX994Ul0...phase+high.png
二聲道不一致,該與右聲道前的椅子與衣服有關。
http://4.bp.blogspot.com/_QtIX994Ul0...+phase+mid.png
http://3.bp.blogspot.com/_QtIX994Ul0...+phase+low.png
我的是睡覺用的空間阿,以前都碼回到家就開音樂,當背景音樂用,睡醒才關,要弄真的純聽音樂的要清一間房間,我是懶得弄(花費也不少,有找估價過了),何況要我純最在一個點上聽音樂對我不是常態,先有個還可以的聲音就好,不然真要升級那可不是一筆小錢了
銅價又創高,重拉線居然粗估就要20萬,真是太誇張了
一次拜讀完22樓的討論與測試 受益良多
小弟在此有幾個問題想請教:
1. 像類似MBL 101這種360度的喇叭 多半是聽間接音的 如果搭配上DRC 仍有成效嗎?
2. 看了幾個修正後的頻率響應圖 是有修平但仍舊有高低起伏
這高低起伏可否解釋成是:扣除空間效應而接近於還原器材本身的表現?
3. 若想達到時域上與頻率響應上的平整 是否得DRC+EQ雙管齊下?
4. DRC的改善主要是針對皇帝位或是全空間適用?
最後還是希望能夠多分享被測者主觀認定上 聲音的改變與改善 :)
1. 靜電喇叭這種雙面發聲的試過,一樣有效,看這裡開始的幾篇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0/11/drc.html
仔細推想,就算360度發聲,也同樣是直接音與間接音,只要喇叭與空間相對位置相同,應該就能用
2.非也,DRC校正後的結果與參數調整有關,我大半調整的都是往較乾淨的impulse response方向走,另一種調整方式是較平直的振幅頻率響應,例如這組比較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0/11/drc_13.html
http://4.bp.blogspot.com/_QtIX994Ul0...R+mag+full.png
3. 事實上DRC就有加上振幅頻率響應校正,只是採取的仍舊是impulse response為基礎的time domain手法,如2的結果,
所以校正後,振幅頻率響應好,但impulse response反倒差了
http://2.bp.blogspot.com/_QtIX994Ul0...25A6IR+low.png
4. 越是高頻,越是必須在測試點,實際上,隨便在房間裡的任一位置都能聽出有相當明顯的差異
至於聽感呢,請各受測者自己發表當然最好囉~
我聽來,
駐波沒了(間接音壓低)
高音飄上去了(間接音壓低+振幅頻率響應補償)
音場往後退,開闊了,或許該說,還原了(間接音壓低)
音像縮小集中結實立體(間接音壓低)
歌者、獨奏語氣感情細膩豐富了(間接音壓低+器材impulse response校正)
定位明確(間接音壓低)
空間感、堂音出現了(間接音壓低)
整體而言,就是因為壓低間接音,讓原本被擾亂的細節浮現出來,
補償振幅頻率響應讓音樂更接近CD上的資訊
校正器材的impulse response讓器材更接近理想
小弟小小淺識,插嘴多言,若然不妥,請相告.
1.指向性差異對於定位性、開闊度、包圍度...等會有所別,或言其為一種選擇性的矛盾,因此對於聆聽者的喜好性,便由自行之喜好選用自身較喜愛之類別,360度發聲喇叭其與一般喇叭便有其不同特性產生,指向性較高,定位性較佳,然開闊度.包圍度較低.
2.要扣除空間效應而還原器材的本色,其實這往往只能在限定的條件下才能產生,如無響室,然而由於人類的生活環境中無處不有反射音,因此在無響室下的聲音會給予人類不自然的感覺,甚者有些人進入無響室會覺得身體不舒服,以DRC而言並非扣除空間效應而接近於還原器材本身的表現,這牽涉的問題多且廣.
3.DRC是DSP是屬,對於修正時域或頻域有其特性與較合適合理的應用性,與EQ亦為末導之屬,DRC亦有頻域修正,以DRC+EQ?如此可以一勞永逸?可以的話請教小弟.
4.DRC的改善之主控點在測點.
無論是DRC或EQ都是某種理論架構下的工具,可以修正某些問題(但也會產生某些問題),觀念在如何取捨,一般而言利大於弊就可以考慮使用,不可能完美的,就看看要如何取捨而已
振幅頻率響應能怎麼用?
振幅頻率響應,一般習慣省略振幅,以這個葉sir家的測量為例
http://3.bp.blogspot.com/_QtIX994Ul0...R+mag+full.png
這是典型的長方形空間振幅頻率響應,橫軸是頻率,20~20KHz;縱軸是振幅,單位是dB,絕對值無妨,我們看的是相對值。
大體上,都是這種趨向,極高頻掉的很嚴重(雖然說我這張在20KHz還得拉高3dB,microphone補償),高頻比較平緩,中頻開始高高低低,低頻嚴重劇烈上下。
極高頻掉的快,其實該反過來說,是因為極高頻打到空間中就被吸掉了,而較低的頻率被吸掉的少,累積直接音與間接音的結果就成了極高頻掉很快。
高頻通常都是由單一高音單體發出,因此比較平直。
中頻段會有中低音單體與高音單體的銜接部分,以及反射音加成或對消(看相位而定),因此會開始高高低低。
低頻也是如此,只是更嚴重,那些突出非常高的就是駐波的波腹囉~而凹的很嚴重的,就是駐波的波谷囉~
這張圖,能怎麼用呢?
最明顯的,調整超低音。
以EricNing家左聲道測量結果為例,紅:無超低音,綠:有超低音。
http://3.bp.blogspot.com/_QtIX994Ul0...R+mag+full.png
這超低音的音量調整的不錯吧?
其實原本是調過量啊~沒有測量,單是靠耳力,通常都是過量...畢竟人耳對低頻不敏感,而且音樂中的低頻比重並不高。
作法是,先測無超低音,加上超低音再測一次,據以調整音量。
那超低音的相位怎麼調?
看相位圖也可以,不過簡單的作法是看振幅頻率響應的低頻細部
http://4.bp.blogspot.com/_QtIX994Ul0...FR+mag+low.png
注意主喇叭與超低音交會處,先調音量讓更低的部份凸出來的部分到適中的量,再調相位讓交會處適中;
當然調相位也會影響較低的頻段,必要時再回頭重複這步驟微調幾次就行。
另外,還有個麻煩事...
通常超低音都只用一隻,而喇叭有二隻,針對左聲道調好了,換右聲道,組合起來卻不對了...
EricNing家便是如此
http://2.bp.blogspot.com/_QtIX994Ul0...R+mag+full.png
http://4.bp.blogspot.com/_QtIX994Ul0...FR+mag+low.png
比左聲道差了些吧?
沒輒,移動超低音當然是個手法,不過,真的挺費時...
那,是否超低音也能用來壓低駐波嗎?
當然可以,例如little bear家右聲道,紅:無超低音,綠:有超低音
http://2.bp.blogspot.com/_QtIX994Ul0...R+mag+full.png
藉由仔細調整相位便能做到這點,
不過呢,還是不容易面面俱到,看左聲道,
http://3.bp.blogspot.com/_QtIX994Ul0...R+mag+full.png
反倒突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