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插個嘴。駐波的產生和插不插電好像沒關係吧?如果透過PA放出來的聲音有問題,可能和PA調得好不好比較有關係吧。
是個臥室,不及三坪的瘦長空間,當然是堆滿一切生活用品,這該是許多人聽音樂的形式。
喇叭擺在窄邊的一頭桌上,離牆約50cm,相距也很小,不及1m;
左側是衣櫃,左喇叭幾乎快貼櫃了;
右側是桌,電腦書籍等等,右喇叭前正是一張靠背木椅,椅背上還如我們習慣的掛著外套;
中間小小的走道上,就在椅旁靠床處是張約1m長的古樸台灣肖楠桌,擺滿CD、書、茶具;
聆聽位置就在床沿,後方就是塞滿整個後方空間的一張床墊,光牆面;
整體非常生活化的空間,測量時就不更動任何一項,維持原樣。
喇叭:Opera Callas,體積很小
擴大機:Revox 750,很古典的機器
http://4.bp.blogspot.com/_QtIX994Ul0...ull+linear.png
http://3.bp.blogspot.com/_QtIX994Ul0...58DIR+full.png
一如預期的,非常嚴重...
甚至一直到11.5ms都還有相當強的反射音,該是聆聽位置背牆。
http://1.bp.blogspot.com/_QtIX994Ul0...258DIR+mid.png
impulse本體實在非常高,較理想值(-20dB)高出10dB以上!
但與其他空間比較,可以看出衰減的比較快,該是因為空間很生活化,擺滿各種物品的效應。
http://2.bp.blogspot.com/_QtIX994Ul0...258DIR+low.png
類似中低頻的狀況,且衰減的更快,這比絕大多數測試所得的結果都好。
主要的問題在15及45ms處的反射,這形成駐波。
http://3.bp.blogspot.com/_QtIX994Ul0...R+mag+full.png
150~7KHz相當平順,高頻陡降該是因為相對於中低頻反射音太多而顯得少。
http://2.bp.blogspot.com/_QtIX994Ul0...R+mag+high.png
http://3.bp.blogspot.com/_QtIX994Ul0...258DFR+mid.png
http://2.bp.blogspot.com/_QtIX994Ul0...FR+mag+low.png
駐波在60, 82, 135Hz左右,約6dB高,不算嚴重,
32那根就是強弩之末了,畢竟喇叭太小。
http://1.bp.blogspot.com/_QtIX994Ul0...phase+full.png
http://1.bp.blogspot.com/_QtIX994Ul0...phase+high.png
二聲道不一致,該與右聲道前的椅子與衣服有關。
http://4.bp.blogspot.com/_QtIX994Ul0...+phase+mid.png
http://3.bp.blogspot.com/_QtIX994Ul0...+phase+low.png
試著寫這篇,看看會不會有些用處...
impulse就是個猝發音,例如這個測試用的輸入訊號
http://4.bp.blogspot.com/_QtIX994Ul0...ull+linear.png
餵這樣一個猝發音給音響系統,觀察輸出的結果,就是impulse response,可以譯為猝發音響應。
這是觀察系統的瞬時變化狀況,而一般人熟悉的振幅頻率響應,則是觀察系統的穩定狀態。
看這幹嘛?
我們知道音樂並非單調的連續單一頻率音波,而是很複雜的各式各樣頻率與振幅與相位的音波的組合,例如這段
http://1.bp.blogspot.com/_QtIX994Ul0...+wave+clip.png
當一套音響系統再生音樂時,任一時間點,欲再生下一時間點那可能差異極大的音波,倘若此系統能有完美的impulse response,那麼便能完美的再生該音波,也就是完全傳真音樂。
以直覺觀點來想,一套音響系統必須能夠瞬發瞬收,反應很快,所謂的動如脫兔,有人稱之為暫態反應很好。
倘若要衝,慢了一步,或是衝不到頂,要收,收不住,還闖過頭,拉回來後還往復震盪半天才停,
那要再生繁複變化無端的音樂,就難了...
而以上所說的“音響系統”,除了一般所說的訊源+擴大機+喇叭外,還要加上空間。
喇叭發出的音波必然會在空間中反射來回緩緩消退...像是這樣
http://4.bp.blogspot.com/_QtIX994Ul0...ull+linear.png
這不就是上段所說的,要收,收不住,還闖過頭,拉回來後還往復震盪半天才停?
這狀況,對低頻而言尤其嚴重,因為一般空間中物質很難大量吸收低頻,例如這張圖
http://2.bp.blogspot.com/_QtIX994Ul0...258DIR+low.png
駐波便是其中最嚴重的狀況。
因此,整個音響系統,必然無法達到完美傳真,甚至該說,保證差遠了~
既然一定很差,那還需要看impulse response嗎?
還是值得看,藉以改善,改善後的差異,聽起來相當大,絕對值得做。
這是另一個空間的低頻impulse response
http://4.bp.blogspot.com/_QtIX994Ul0...25B3IR+low.png
與上一張比較,不是好太多了嗎?
這可是砸了不知多少心血時間金錢的結果哪...
駐波..應該是某個既成空間的聲音(波)既定現象吧.
只是此現象.明顯程度~隨著聲音(波)強度在顯現.?.某頻率有駐波時.若剛好未發生該頻率音波..我們未必感覺的到..而非關是自然發音或是經由擴音器(喇叭)發音..? 反之~任何音樂若是剛好產生在駐波頻率..那駐波就不會管你是什麼東西發出來的聲.照樣駐給你聽..吧.?:P
駐波使聽的人不舒服.也可能會有遮掩其他正常聲音(波)的麻煩.因為干擾了聽覺..
但耳力到一個程度的人.還是可以分辨被遮的部份.例如音樂家或樂評..相形於音響系統.如果有能力(夠水準)發出到某個音..某個小細節~那就是有.也會聽得到才對.若聽不到就可能還有進步的空間.或是剛好是個頻率凹陷..(blush).請指教.
Impulse response是啥?續,能怎麼用?
喔,那,能怎麼運用impulse response圖?
例如這張圖,全頻段,比較有無吸音物
http://3.bp.blogspot.com/_QtIX994Ul0...igh+linear.png
兩相比較差異相當明顯,而這吸音物,不過是幾張薄毯而已,惠而不費,豈有不用的道理?
先來解釋這張圖怎麼看,
橫軸標示著時間,單位為ms,milli-second,毫秒,也就是1/1000秒。
縱軸是振幅,是音波往復震盪的幅度,也就是聽起來的音量大小。
範圍標示+-1之間,因為測試時音量會有些差異,修正其差異,化成相等大小以方便比較。
有+有-,因為音波是前後往復的疏密波,看喇叭單體的振動就懂了,+是振膜往前,-則是往後。
那麼,這張圖二條線,哪條好?看看第一張圖,越接近那樣的,就越好,
所以,紅色比較好,簡單說,就是尾巴越乾淨的越好。
上圖是線性,有+有-,細節比較多,若要單純看音量,就轉成這張ETC,energy vs time chart,
http://3.bp.blogspot.com/_QtIX994Ul0...5A7IR+high.png
同樣橫軸是時間,縱軸也是振幅,不過統一化成最高音量0dB。
這就能看出吸音物造成的差異有多大,約略在2~5dB之間,6dB就有一半或者說二倍差異了,可見得簡單的加上吸音物有多大的效益。
再來,看看二條線的差異處,大約在1, 1.7, 2.6, 3.4, 3.8ms有明顯的差異。
這個例子是在左側牆、右側牆、地板、聆聽位置背牆上加上薄毯,那麼那幾個時間點,就代表著喇叭發出的音波經過各個反射點後傳到聆聽位置的時間。
至於哪個時間是哪個點,做個實驗,在特定點上,加上吸音與不加吸音分別測一次當然就知道。
另一個方式是計算一下,時間x音速340m,所得的便是音波傳遞的時間,不過這是與喇叭發出的聲音直接傳到聆聽位置的時間差,藉此推算一下,便能知道每個點是圖面上的哪個時間。
例如這個例子,紅:左聲道,綠:右聲道
http://3.bp.blogspot.com/_QtIX994Ul0...58DIR+full.png
1.8ms處左聲道有根非常強的反射音,1.8ms等於0.62m的距離差,
以三角函數算一下,可以驗證出那是左前方蓆上的一塊木板。
而右聲道沒那塊木板,因此反射點是低一些(也就遠一些,慢一些)的蓆,蓆面的反射量當然遠比木板低,就是約1.95ms那根。
以同樣的手法,可以推算出1.7ms那根該是側牆,對左右聲道而言,分別是左右牆,因為這空間左右對稱,所得的左右反射音量也相當接近。
因此,先測一次impulse response,看看哪幾根反射音最強,
在該反射點上加上吸音物,或者說,拿掉某些反射物,
就能大幅改善囉~
上回談的是全頻段的impulse response,
若是對impulse response處理,濾掉高頻,那麼看低頻會更清楚些,
這張是只看2KHz以下的中低頻
http://4.bp.blogspot.com/_QtIX994Ul0...258DIR+mid.png
可以看出右聲道(綠)在5ms處有根很強的反射音,左聲道(紅)就低一些。
同樣的手法,推算5ms等同於1.7m距離差,找出反射點,對該處處理;
不過,吸音對中低頻效果不大,這就只能用二次餘數擴散板之類的手法囉...雖然說,也不容易,體積與面積會相當大...
再看整體趨勢,衰減的趨勢相當緩慢,這是一般空間常見的狀況;
右聲道(綠)比左聲道(紅)差一些,以這個例子而言,可能是左後方有個走道散逸一些中低頻的效應。
再看同一個空間的200Hz以下低頻impulse response
http://2.bp.blogspot.com/_QtIX994Ul0...258DIR+low.png
在20, 45, 60, 90ms處幾根比較高,分別對應6.8, 15.3, 20.4, 30m,這就是導致駐波的空間三軸向牆面反射囉~
這大概只能拿比較大的物體嘗試去打亂駐波...缺點是該物體又可能增加中高頻的反射...
看整體趨勢也是右聲道比左聲道差。
ken兄誤會了,小弟是見您用心的在解說Impulse response與ETC,小弟想說剛好小弟那有兩張量測的結果圖可以供給大家參看一下,若然ken兄以為不妥,小弟刪文即是,抱歉讓您誤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