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wc的LP好象要搞个阿克立罩子比较好哦
可列印查看
lwc的LP好象要搞个阿克立罩子比较好哦
http://www.hkepc.com/database/images...2229407109.JPG
OCZ 推出 2.5 吋 Core Series 128GB SSD ,只售約 HKD$4,500 左右,持續傳輸速率 (Sustained Transfer Rate) 平均每秒讀取達 119.2MB ,突發資料傳輸率 (Burst Data Transfer Rate) 更高達每秒 145.6MB 。隨機尋道時間 (Random Access Time) 更達 0.4ms ,較傳統硬碟快差不多 30 多倍。
http://www.hkepc.com/database/images...1152817343.jpg
http://www.hkepc.com/database/images...1064779431.jpg
有打算玩wadia的170i嗎
剛好有ipod touch,又有一台好的DAC
精心調整的PC和ipod數位直出
很好奇它們的差距~~
http://news.u-audio.com.tw/newsdetail.asp?newsid=406
http://www.my-hiend.com/leoyeh/2008c/IMG_0324t.jpg
lwc兄您似乎沒有替Blue加裝clock同步模組,代理商表示加裝後可以以Blue的clock為主,輸出給aes32,這樣就可以clock同步減少時基誤差,對聲音表現當然是正面的啦:D
換了SSD後,連mp3都變好聽了XDDD
而且是一發聲就可以馬上查覺的事
看來硬碟的震動影響不小
也無怪wadia會出170i給ipod做數位直出
用PC來做訊源的玩家更是有福了
從上一年的8月份,參展之後得到一些input後,我們幾個人從外國cics的"The art of building computer transports"當成基礎概念著手,並以工程手法進行分析改造,並以實戰來驗證,結果是極為驚人的,在音質方面,可以很肯定的說,到200K以上絕不困難,而非眾口說的幾萬塊,100K打不倒,而是不但打倒了,並踐踏堪可形容,在玩家間也掀起了一陣小風氣.慢慢扭轉大眾的現存的執念.
在此次CES中,也可看到CAT開始開花結果的蛛絲馬跡,如有興趣一算,至少有五家以上是用CAT當成訊源,且非放在低階系統.
CAT的最大問題其實不是音質,而是使用的介面跟產品整合,比方說VGA,如要到頂,VGA得關閉,但這讓使用變的很不便,另一者是如用線性穩壓,其低效率跟高熱,超重跟大體積,都是很大的問題,而usb的關閉,也讓input device的選擇變的很有限,如何在音質跟完成度的取捨,才是最大的問題.
我們的實驗性CAT其實已經差不多,再prompt給幾位玩家跟媒體後,就告個段落了,之後該努力的,不是我輩玩家,而是廠家.
CAT另一個未來性是高規格的數位母帶,CD player是死規格,而CAT是開放式的,當這變數加入後,能在此領域發揮的,僅有極少數的對手,香港跟美國都有看到高規數位母帶的販售.
http://www.myav.com.tw/forum/showthr...hreadid=349951
細節在MyAV上,配台Lavry Blue,100K-200K CD player並非其對手.若配更高等級DAC,則還有上探空間.
1394,USB,NET都非最好硬碟界面,不如考慮e-stata實際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