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只有短腳架(打開大概只有半英尺高):(
等我下周出門回來,我打算買個長腳架外加boom,另外再買一條長一點的USB線(或是加個USB hub)。 這樣才能好好地量喇叭軸線的響應,也才比較容易看出房間的影響。這是很好玩,很有用的工具。希望有多一點網友一起來玩這個東西。只用RTA看頻譜能找到的問題很有限。
PS:想買像這樣的腳架
http://www.sweetwater.com/images/ite...omL-xlarge.jpg
我的只有短腳架(打開大概只有半英尺高):(
等我下周出門回來,我打算買個長腳架外加boom,另外再買一條長一點的USB線(或是加個USB hub)。 這樣才能好好地量喇叭軸線的響應,也才比較容易看出房間的影響。這是很好玩,很有用的工具。希望有多一點網友一起來玩這個東西。只用RTA看頻譜能找到的問題很有限。
PS:想買像這樣的腳架
http://www.sweetwater.com/images/ite...omL-xlarge.jpg
Part express有一隻:http://www.parts-express.com/pe/show...Number=233-006
這個麥克風真的要花點時間研究,功能真是多!
小弟在量測背景噪音的時候,有時候中低音 (500Hz以下)會突然隆起,明明是在安靜的晚上,可是卻有110db以上,可是大多數時間是正常的,大概55db甚至是50db左右,可是就是有時會有很突然的隆起,有前輩遇過這樣的情形嗎?
你人有移動嗎、嘴有靠近麥克風嗎、很多情形都會影響測試。
電腦?你可以試著在電腦風扇轉的時候,去量測他的頻率點,我猜應該就在500Hz以下,一般散熱風扇為了不噪耳,
又能過一些噪音規範,都把頻率作低,因為一般噪音是 A加權 A加權在中低音的部份少了不少,自然量測的噪音
值就低了。而你量測音響系統,是不開A加權的不是嗎?
--------------------------------------------------------
剛剛用Macbook Pro 13吋跑一下Solidwork 渲染,風扇一轉!果然沒錯,500Hz以下。
廠商新的麥克風寄來好一陣子。但是最近實在很忙,抽不出時間玩。前幾天買的麥克風腳架寄來了,今天抽空量一下。
設備如下:
轉盤:Samsang 的 藍光機(林主惟推薦的那台)
DAC:Behringer 8024 (其實是一台數位等化器,拿來當DAC用。數位等化沒有加入)
前級:PS Audio PCA-2
後級:Halcro MC20
喇叭:B&W 801S3
聽從carsound網友的意見,先從單隻開始量。麥克風離喇叭單體40英寸(抱歉,我家沒有可以量公制的皮尺),測量曲線沒有smooth。高度如下
紫紅色的線:與高音單體中心等高,離地約46寸
橘色的線:與中音單體中心等高,離地約42寸
藍色的線:與低音單體中心等高,離地約28寸
附件 20071
從圖上看的出來,在250Hz以上,紫紅色線和橘色線的測量結果大致上是一樣的。因為是在離喇叭大約1公尺的距離測量,房間的影響相當有限。250Hz以下,因為靠近喇叭,所以低音喇叭從地上來的反射會和直接音有抵消的現象。上面這點可以從藍色線在150Hz左右直接音比較大聲(因為是正對著低音喇叭量)。
從上圖也可以看出來,801S3對於聆聽者耳朵的高度要求不是太高。只要耳朵的高度在中音單體以上,中高頻的頻響影響不大。
這次量的是右聲道,右邊有一個布沙發,離右側牆約50英尺,離後牆約70英寸。
下次再量左聲道。
離喇叭一公尺量還是會有被房間影響的情況,如果可以的話,你可以試試把喇叭躺著量,你就會發現曲線又會不太一樣。
很多喇叭廠或是國外玩家因為規模小或因種種因素無法建造無響室,他們的作法就是的半夜把喇叭放在地上向著天空(放在戶外草地上、屋頂、
沒有車的大停車場)進行測試從而模擬自由音場(無反射、無響室就是自由音場)。
您說的沒錯,室外的確可以模擬自由音場。Stereophile的JA有時候就是這麼量,特別是喇叭很重沒法架到轉台上的時候。
不過,大哥,您就饒了我吧!%304b++
801S3很重耶!10年前買回來,還找了鄰居幫忙才從車上搬到地下室(差點去了半條命)。現在不敢換喇叭,最大的原因就是不知道要怎麼把它們搬出去。
在精準和健康之間,我想我還是顧一下這把老骨頭吧。
玩笑歸玩笑,還是很謝謝您的指點。(bow)(bow)
我想下回有空我會在喇叭四周圍一層厚厚的吸音棉(約6寸),這樣對中高頻測量的精確度應該會增加一些。
PS:美國很多社區有噪音管制。我們這裡規定周一到周五晚上9點半以後戶外的噪音(基本上是音樂或是聚會)在鄰居家裡測量不能超過50dB。所以,除非住到鄉下的農場,不然晚上也是不好幹這檔事的。倒是白天我們這兒還挺安靜的(除了偶爾車子開過去或是工人剪草)。
所以我說如果可以的話^_^,
還有一個方法也是可以進行比較準確的喇叭測試,就是近場測試,把麥克風距離拉近一點,最好是100的倍數
例如50cm、25cm(倍距定理-每增加一倍距離,音壓減少6dB),但建議還是以遠近場臨界距離公式去作計算
a^2/波長,以求得最佳距離、分別高、中、低音各測一次,再去作音壓的加減。
不過,經過這次的測試,我想你應該知道聽音的位置改變,對聲音影響有多大變化了吧。
晚上突然有 500Hz音壓飆到1xxdBSPL,但是聽不到,我覺得那應該是電源或是電訊號干擾可能性比較大
我在無響室測試的結果,倍距定理,這個測量好像要再自由音場場的條件下可以成立,如果近音場或是反射場,好像這個條件會不成立也@_@
1K
3.15cm 106.5dB
6.3cm 103.7dB
12.5cm 99.75dB
25cm 94.44dB
50cm 88.82dB
100cm 83.23dB
http://img4.imageshack.us/img4/2698/testaa.jpg
Uploaded with ImageShack.us
資料提供給你參考,此文作者現為Harman集團(中國)-首席聲學工程師
http://wenku.baidu.com/view/1f22b18fa0116c175f0e48ff
各位前輩好~最近開始學習 Dayton Omni Mic V2 , 但是EQ總是出現問題,也有試著縮小頻率範圍但是還是出現錯誤(invaid floating point operation), 想詢問是否有人已學會EQ設定呢? 目前照著原廠手冊學著做... 雖然有些設定用法有看沒有懂~XD 希望有人可指點迷津...感謝~希望藉由不斷調整音響系統, 讓人更舒服的享受音樂美好 ;)
抱歉~ 怕解析度太小看不清楚數值設定~ 如果圖太大影響版面~請告知~小弟再修正~感謝~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3&d=1370181047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4&d=1370181047
補充一下目前遇到的瓶頸~ 初學者可能問題有點笨, 請見諒~ = =
1. 如果我中途按下Stop Optimizing停止計算, 然後按下Export BiQuads輸出 EQ設定.txt 檔案~
之後該如何使用此檔案來設定EQ呢?
2. 程式選項有Save IR as WAV file, 有人會使用嗎? 可用foorbar 和 J.River MC18外掛上去嗎?
目前想製作簡易的DRC來改善系統中.... ^ ^
抱歉!我沒有用它EQ的部份。
floating-point error?這個可能是程式的問題。寫信去原廠問問吧!
PS:我猜您是想把5KHz附近的地方拉平。如果是我的話,在EQ前,我先會找出原因。試著離喇叭近一點的地方量量看(大約1米左右),在和在座位的地方比。看看是喇叭設計本身就是如此,還是因為是房間的問題?
1. 目前方法2的玩法大概清楚了在Impulse Response的圖面內按右鍵, save to WAV file, 然後在foorbar 的外掛元件 convolve中載入, 可以產生類似DSP的效果
轉載網路文章 http://blog.xuite.net/dustdusk/acg/26987061
但是原本軟體的EQ和miniDSP的玩法就不太懂了, 接下來就等下禮拜回到台南才能繼續玩了 T.T
2.至於5KHz附近的凹陷, 應該不是喇叭的問題, 可能要自行找原因debug了~
3. 至於invaid floating point operation的問題, 要用我的破英文和google翻譯慢慢解決, 可能要一段時間才能釐清~ = =
等移除房間的影響後, 接下來要改善系統的話, 可能就要朝數位電子分音前進了 ^ ^
關於5K的波谷應該是左右喇叭相位差異造成, 可惜我手邊沒量測資料, 下禮拜會回台南量測~
我對相位的解讀不是很清楚, 前輩知道有哪些要注意的嗎? 我只知道1KHz附近相位會在空間移轉, 5KHz後人耳就感覺不太到了, 我想顧好3K~4KHz這區塊~
紫(右聲道)澄(左聲道) 紅色為混合發聲~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5&d=1370192571
1. 感謝前輩指點, 由於在量測頻響圖時, 有取10次平均, 造成相位的資料沒有保留, 等下禮拜六日有量測數據會在分享給大家參考~
印象中我在高頻的相位會隨著頻率增加震盪很大, 等有資料會再補充上來。 感恩~
2. 目前已經想好對策, 由於主要是修正相位, 會"先調整tone-in角, 再微調喇叭和皇帝位的連線距離", 待回去驗證~ ^ ^
3. impulse response也忘了留資料, 不過我的反射波影響不大, 待補充資料中....
原本的事情延後 ^ ^ 趁這禮拜六日空檔回去微調系統~
依照原預定計畫,首先偏移麥克風角度,發現右偏約10度,因為左右喇叭振幅和相位的加總結果可以將凹陷補齊,於是將麥克風擺正
微調左右喇叭向左偏移toe in角度, 目前喇叭為非對稱擺位, 但可以解決振幅和相位擺盪的問題, 希望我的調整過程可以給大家參考~
目前被動擺位調整大致上已經滿足了, 使用EQ Filter再量測可以控制在+-2dB內, 不過還沒找到可以使用附檔名.frd或.txt的DSP程式 ~T.T
接著就依照自己口味, 進行耳聽為憑的系統微調了, 宣告結案, 感謝各位~ ^ ^
混合發聲:紅色(未使用EQ), 黑色(使用EQ Filter重新量測)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6&d=1370848014
備註: 由於使用EQ Filter時太過興奮, 聽了好幾首歌, 才進行量測 XD, 音壓有重新對齊方便比較, 感謝~
左聲道相位: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1&d=1370795739
右聲道相位: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3&d=1370795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