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太多的老唱片已經是一片難求了....母帶的狀況恐怕也岌岌可危了...
靠個小道具, 讓唱臂唱頭在更穩定的狀況下工作, 個人覺得還是非常有意義的....8)
甚至可能對寶貴唱片的壽命有很大的幫助....再靈敏的軸承, 也無法克服慣性質量存在的事實啦. 只是傷害大小的問題, 還有聽不聽得出來......:D
玩LP已經夠麻煩了, 再加一個"洞"應該也可以接受....:P
可列印查看
剛剛想到其實 Grahm Phantom 不能算真正的單點臂
"Magnaglide (TM) provides lateral stability, azimuth adjustability and damping assist"
Magnaglide 裝置跟臂座的中心柱之間是有軸承的, 唱頭會感受到那裡的摩擦力
那個軸承其實有透過磁力對唱臂提供支撐
Phantom 號稱 Neutral Balance 卻能保持穩定, 原因就在這個不明顯的支撐.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5&d=1324725946
聽說有少數用家換回 2.2 , 也許是喜歡真正單點的靈活性.
G牌最早是模仿日本的Audiocraft 出來的.
這點,我相信資歷夠的玩家都知道.
2.2之前的G牌,調整理念幾乎都是一樣,因為都和AC3000MC相同.
到了P I,長像又像極了AC-4400 Double Point Support .
當然,G牌還是有它自己的一套,但在我這裡的表現,慢慢的已經被後輩追上了.
因為我這裡有好幾支都把G牌的P II巴假的.
G牌在我這裡,從早期的1.5一直到現在的P II我都還留著.
所以他們的進化+優缺我都很清楚;硬要說,2.2優於P I,而P I又優於P II.
這也是為何有些人喜歡在早期(2.2之前)的G牌上加工的原因.
我是因為有潔癖,不喜歡在原臂上動手腳.
而如我之前所言,P II他的單點靈敏已經被磁性吸的不靈活.
而且是頭輕腳重.
以前我也不相信,但很多東西等親自玩過才會知道!!
建議何大入手一之DURAND(Schroder太難拿了),就能了解我所要表達的.
黑膠有許多理論,
卻又是相矛盾而對立的,
如靈活和穩定,
柔軟吸震和堅硬抗震..
設計者求得最佳妥協是可能的解決方式.
買家呢?
如果了解一些基本理論,
或許可找出認同的產品.
抗滑又是什麼呢.....?
Simplicity 本身就有特殊的理論 Tetragon Solution
reduce the tracking error to 0.008°
http://www.tonarm.ch/kommentare/Diagram.jpg
唱臂內滑力主要來自針壓的摩擦力,大小和唱頭 offset 有關
http://img266.imageshack.us/img266/8...8dee4f3eb1.jpg
因抗滑設定和摩擦力大小和唱頭 offset 有關,
所以抗滑大小設定和下列因素有關:
1.唱臂特性. offset 大小.承軸?
2.黑膠材質.
3.音軌深淺.
4.唱臂在唱片上的位置.
5.唱頭設計.
6.唱臂設定,針壓大小
7.個人口味.
玩黑膠,是最公平的,
不一定最貴的最好聽,
搭配及調整是最大的變數,
也就是功夫可使較低價位的器材岀好聲.
唱臂質心(center of gravity)位置不同 大概可分Neutral, Stable, and Unstable Balance
Neutral Balance 是質心在支點同平面
stable Balance 是質心在支點下
Unstable Balance 是質心在支點上
一般唱臂是stable Balance,,
因質心在支點下,,在不平的唱片上有歸位的位能,,
取其穩定,,
Unstable Balance 是質心在支點上
如頭頂重物,,必然不穩
Neutral Balance 是無歸位的力矩,
理論上除了重錘之力量,,唱頭可靈活運動,,
不過 需在側平衡,配重和承軸很穩定下才會合用.
Neutral Balance 是質心在支點同平面
stable Balance 是質心在支點下
那個好呢?
Neutral Balance 沒有自動加大的歸位能力,
所以設計上比較困難,
stable Balance 有自動加大的歸位能力,
但其針壓是在不平的唱片上是變化的.
唱臂的有效質量 唱臂的有效質量代表唱臂的敏感度,
主要和循軌能力及動態VTA 變化有關,
減少或增加的有效質量,有時也會影響質心的高低.
azimuth 水平方位角
指的是唱頭相對於盤面的位置.
由唱頭、唱臂前面看,針尖相對於盤面應是垂直的.
azimuth和分離度有關.
最大分離度應在azimuth最正確的位置.
有什麼方法可減少唱片的損耗呢? 有幾個參考注意要領:
1.使用正確的設定,最小誤差的設定.( azimuth,atiskate,null point,VTA..)
2.使用接觸面積大的針尖.
3.注意唱針/ 唱頭的壽命.
4.正確的針壓.
5.新唱針不要唱名貴的唱片.
6.不要反覆唱同一張唱片.
7.清潔唱片.
唱頭唱盤唱臂有"新"設計?在那裡?
唱盤磁浮及磁帶動,超級唱盤加上重錘平衡是"新"設計
唱盤加上磁浮、氣浮避震也是"新"設計
唱臂加上磁浮、高級支點正切臂的問巿,也是"新"設計
唱頭的發電方式沒有改變,
但強力磁鐵及可產生大電流的導線,可有極低阻抗、高輸出唱頭.
clearaudio 的 45 db 分離度、90db 動態唱頭,也是很有趣的產品.
正確的針壓,只有真正的行家才明白..
......................................................................
小弟新手!請教何先生可否詳述正確的針壓的使用!謝謝!
多謝何先生的解答!我是香港的發燒朋友!我自已從2001年開始聽/玩黑膠唱片!
但中間有好多年空白了!因為孩子在2003出生!直到近一年
開始又積極起來!自已一直在調整黑膠上都只是馬馬虎虎!理論更是
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希望再研究一下!做多些工夫!希望聲音會
再好一些吧!發現此網站!亦發現許多資深的朋友樂於分享黑膠的知識和經驗!
十分欣喜!
近日在我身邊有些朋友都不約而同發現黑膠聲音的精妙!但都不敢入門!
怕的就是調整黑膠唱盤/唱臂的麻煩!
我想強調雖然過往在普普通通的調整下!亦無損我欣賞黑膠唱片的
樂趣!聲音雖然未臻完善!但黑膠的聲音跟CD就是不一樣!
只要喜歡這種聲音!花多一些工夫是值得的!
這段時間正在花功夫在網上多了解黑膠的資料!
亦有參閱何兄的部落格!有好多資料啊!
而且台灣這邊各大小網站有關黑膠討論!都見
何兄的分享!兄對黑膠的熱愛!分享同好的精神!
功德無量呀!
致於針壓於廠方設定範圍內仍不好聽應當有好多可能因素吧!
嘗試回答一下!
1)此題目第一個理論分享關於唱臂/唱頭有效質量/唱頭柔順度
的匹配問題!錯誤匹配仲使往後的調教如何精準!相信效果
都不會太好吧!嚴重時尤其低頻產生時!臂頭產生劇烈震動!也夠
令人提心吊膽吧!
2)針壓的多少/VTA的高低/抗滑的大小/超距/null point的調教!
唱頭的水平角等等都是一環扣一環!我們調教的目的是希望
唱針"盡最大努力"以"最理想"的角度(SRA?)進入黑膠的唱片紋!
其中如有部份調校超出可容許範圍太多!
仲使其他部份完全正確!相信聲音仍不會太好!
3)聽說唱針懸掛物料(damping materials)會老化!唱針會低了一些!
需減低針壓以令唱針回覆理想角度云云!
我相信還有其他可能吧?
謝謝,
黑膠討論就是要去避免(無謂的嘗試錯誤)及發現(原有的錯誤設定).
因為變數太多,沒有理論根據的嘗試可免就免.
了解設計者的想法及設定,再去作微調.
除了黑膠的設定,系統的問題當然也是可能,
所以只要 CD 好聽,黑膠就不會差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