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將資料悄給唱片公司..............
cape129
chanc95
salo2009
forgiven
jslin
chsiang
mingyang
OK~~~
可列印查看
已將資料悄給唱片公司..............
cape129
chanc95
salo2009
forgiven
jslin
chsiang
mingyang
OK~~~
尚未收到,請小葉大大幫忙問一下唱片公司。
ok,我來問看看..................
中間有點小問題,應該明天會寄出......
感謝小葉大大的熱心.......................
收到了, 感謝小葉的辛苦~~~~
那些以貌取片的人會後悔,
老頭那幾張莫札特都很優~~~好聽~~~
終於,我也收到了,
晚了二天是因為留的是公司住址,
再次感謝小葉大大!!!
收到了,感謝小葉大的服務,美女的那三張真是好聽,不會後悔喔。:P
藝人小傳:
喬治.普魯德馬謝爾Georges Pludermacher
三歲開始學琴,十一歲就獲得法國國立巴黎高等音樂院入學資格,1979年榮獲蘇黎世蓋札‧安達大賽(Geza Anda Competition)首獎(也是當年唯一獲獎者),喬治.普魯德馬謝爾是當今法國樂壇最活躍的大師級鋼琴家,也是音樂教育家、作家與業餘爵士演奏者。樂壇中,法國鋼琴家往往被評為曲目不廣,輕靈的演奏風格不適合正統德奧系鋼琴作品,但魯德馬謝爾卻是其中的異類,他不僅已完成貝多芬鋼琴奏鳴曲與鋼琴協奏曲全集錄音、舒伯特鋼琴奏鳴曲全集錄音,更以貝多芬的狄亞貝里變奏曲奪得Charlie CROS學會唱片大獎,另外他的德布西前奏曲與練習曲集,更一舉獲得法國世界音樂獎與金音叉獎等多項大獎,證明他跨德奧全方位的演出實力。由於他的傑出表現,蕭提、杜南伊及布列茲等指揮大師均指名他協同演出,而熱愛室內樂的他更是許多小提琴名家如密爾斯坦、費拉斯與吉特列等的合作首選,在密爾斯坦最後一份錄影中,為他伴奏的鋼琴家就是普魯德馬謝爾。
縱橫樂壇多年,豐沛的創造力與創新一直是普魯德馬謝爾給世人最重要的印象。對他而言,照本宣科的表演方式不在其思考範圍之內,讓演出充滿新意與新鮮氛圍才是他登台的最大動力。因此,他在為TransArt Live錄製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與狄亞貝里變奏曲中,除了大膽完全以音樂會現場錄音的方式的呈現外,更使用了史坦威特製、擁有第四根踏瓣(harmonic pedal)的鋼琴來演出,使這套鋼琴新約聖經不僅表現手法與眾不同,其澄澈的觸鍵與獨特響度所創造出的樂思深度更是與其他名家演出大異其趣,成為令樂評大為激賞的新一代貝多芬奏鳴曲版本。而他的德布西與拉威爾錄音,更是曲盡想像之能事,以最大的動態範圍、最細緻的聲音表情創造出多層次光影明暗對比的變化,讓印象派瑰麗朦朧的畫布揮灑指間,這個錄音演出也因此被譽為是自內田光子之後,最出色的印象派錄音。另外,即使在鋼琴演奏領域上成就非凡,普魯德馬謝爾仍不以此自滿,他積極參與爵士演出,是一位出色的業餘爵士鋼琴家,而他也全力投身教育事業,除在國立巴黎高等音樂學院任教之外,所撰寫的當代音樂源起入門導讀是近年最重要的音樂理論著作,深受學界所推崇。
藝人簡介:
三歲習琴,十一歲就獲得巴黎高等音樂院入學資格,1979年成為蓋札‧安達大賽唯一獲獎者,喬治.普魯德馬謝爾是當今法國樂壇最活躍的大師級鋼琴家,也是音樂教育家、作家與業餘爵士演奏者。縱橫樂壇多年,豐沛的創造力與創新一直是普魯德馬謝爾最令人稱道之處,他為Transart錄製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以澄澈觸鍵與獨特響度成為令樂評大為激賞的典範版本,而他的德布西前奏曲全集現場錄音更是屢獲大獎,被譽為是繼內田光子之後最出色的德布西演奏。如今普魯德馬謝爾仍積極投身音樂教育,除在巴黎高等音樂學院任教之外,所撰寫的當代音樂源起入門導讀是近年最重要的音樂理論著作,深受學界所推崇。
http://www.my-hiend.com/leoyeh/2012a...20120404_1.jpg
編號:TR-101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以及狄亞貝里變奏曲
喬治.普魯德馬謝爾 / 鋼琴
喬治.普魯德馬謝爾
三歲習琴,十一歲就獲得巴黎高等音樂院入學資格,1979年成為蓋札‧安達大賽唯一獲獎者,喬治.普魯德馬謝爾是當今法國樂壇最活躍的大師級鋼琴家,也是音樂教育家、作家與業餘爵士演奏者。縱橫樂壇多年,豐沛的創造力與創新一直是普魯德馬謝爾最令人稱道之處,他為Transart錄製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以澄澈觸鍵與獨特響度成為令樂評大為激賞的典範版本,而他的德布西前奏曲全集現場錄音更是屢獲大獎,被譽為是繼內田光子之後最出色的德布西演奏。如今普魯德馬謝爾仍積極投身音樂教育,除在巴黎高等音樂院任教之外,所撰寫的當代音樂源起入門亦是近年最重要的音樂著作,深受學界推崇。
專輯介紹:
這套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與狄亞貝里變奏曲1998年錄製於法國蘭斯音樂節,是唱片史上非常大膽也非常少數的全現場錄音版,這也是無論技巧與素養都必已達顛峰的鋼琴家才敢做的嘗試。整套錄音另一特點是:鋼琴名家普魯德馬謝爾所演奏的是一台擁有第四根踏瓣(harmonic pedal)的史坦威,而他也沒有辜負這台鋼琴的特性,以澄澈觸鍵與微妙響度創造出既倜儻又揮灑自如的新一代鋼琴新約聖經錄音,打破傳統貝多芬這套曲目的既定演繹。全集中狄亞貝里變奏曲獲得了Charlie CROS學會唱片大獎,知名樂評人菲利浦.德拉夸也讚譽普魯德馬謝爾的傑出表現給貝多芬這套曲目帶來「完美救贖」。精采的錄音捕捉下琴音的每個細節,令人難以相信這是現場錄音。
曲目
CD1
第1號鋼琴奏鳴曲,作品2之1
第6號鋼琴奏鳴曲,作品10之2
第22號鋼琴奏鳴曲,作品54
第23號鋼琴奏鳴曲「熱情」,作品57
CD2
第2號鋼琴奏鳴曲,作品2之2
第16號鋼琴奏鳴曲,作品31之1
第28號鋼琴奏鳴曲,作品101
CD3
第3號鋼琴奏鳴曲,作品2之3
第10號鋼琴奏鳴曲,作品14之2
第21號鋼琴奏鳴曲「華德斯坦」,作品53
CD4
第7號鋼琴奏鳴曲,作品10之3
第17號鋼琴奏鳴曲「暴風雨」,作品31之2
第15號鋼琴奏鳴曲「田園」,作品28
CD5
第13號鋼琴奏鳴曲「幻想曲風」,作品27之1
第19號鋼琴奏鳴曲,作品49之1
第18號鋼琴奏鳴曲,作品31之3
第20號鋼琴奏鳴曲,作品49之2
第26號鋼琴奏鳴曲「告別」,作品81a
CD6
第11號鋼琴奏鳴曲,作品22
第29號鋼琴奏鳴曲「漢馬克拉維」,作品106
CD7
第9號鋼琴奏鳴曲,作品14之1
第14號鋼琴奏鳴曲「月光」,作品27之2
第24號鋼琴奏鳴曲「泰瑞莎」,作品78
第27號鋼琴奏鳴曲,作品90
第30號鋼琴奏鳴曲「告別」,作品109
CD8
第12號鋼琴奏鳴曲「送葬進行曲」,作品26
第4號鋼琴奏鳴曲,作品7
第31號鋼琴奏鳴曲,作品110
CD9
第5號鋼琴奏鳴曲,作品10之1
第8號鋼琴奏鳴曲「悲愴」,作品13
第25號鋼琴奏鳴曲「杜鵑」,作品79
第32號鋼琴奏鳴曲,作品111
CD10
狄亞貝里變奏曲,作品120
總演出時間:11小時32分21秒
http://www.my-hiend.com/leoyeh/2012a...20120404_2.jpg
編號:TR-128
德布西:前奏曲Ⅰ、Ⅱ冊,12首練習曲,快樂島
喬治.普魯德馬謝爾 / 鋼琴
專輯簡介:
普魯德馬謝爾這套2003年現場錄音,教人為之迷醉不已的德布西前奏曲集被譽為是繼內田光子在Lyrinx的同曲錄音(已絕版)之後最出色的版本,除獲得法國世界音樂獎與金音叉獎外等多項大獎外,也是樂評人公認的新一代德布西鋼琴決定盤。在這份演出中,普魯德馬謝爾沒有刻意營造印象派的朦朧之美,而是以極為甜美的琴音、漂亮響度與豐富細節營造出晶瑩剔透氛圍,再加上那仿如誦讀般的抑揚頓挫分句手法,更使得抒情曲部分高雅如詩。在錄音上,Transart刻意將收音麥克風盡量貼近鋼琴,不僅取得最多的琴音細節與觸鍵的顆粒感,更帶來高音域獨特的尖銳感與金屬光澤。簡言之,這是一份演錄俱優的經典名盤,連最後的安可曲「快樂島」普魯德馬謝爾也不曾稍有懈怠,曲間的快速琶音彷彿大珠小珠落玉盤般清脆動人,一氣喝成的演奏更是令人不禁擊節叫好。
CD1
前奏曲,第一冊
練習曲,第一冊
CD2
前奏曲,第二冊
練習曲,第二冊
快樂島
http://www.my-hiend.com/leoyeh/2012a...20120404_3.jpg
編號:TR-143
拉威爾:鋼琴作品全集
逝嬰孔雀舞、水之嬉戲、鏡、加斯巴之夜、庫普蘭之墓
古風小步舞曲、小奏鳴曲、圓舞曲、高貴而傷感的圓舞曲等
喬治.普魯德馬謝爾 / 鋼琴
專輯簡介:
普魯德馬謝爾這套現場錄音與另一套德布西前奏曲集現場錄音同樣錄製於2003年的蘭斯,那年應該算是他的印象之年,因為他同時征服了這兩位同一樂派的大師,曲風卻迥然兩異的鋼琴作品。拉威爾有個外號叫瑞士鐘錶匠,他的鋼琴作品冷冽自持、卻又要求演奏者能精準展現琴音的多彩變化。普魯德馬謝爾在這份演出中,特別強化了左手在低音部的量感與穩定性,搭配右手如羽毛般輕盈的觸鍵,建構出安定性極高,卻又透明多彩,如幻想般的音樂天地來。不論是婉美如詩的逝嬰孔雀舞、印象派名作水之嬉戲、抑或者超高難度鋼琴組曲加斯巴之夜,甚至充滿幻想風的高貴而傷感的圓舞曲,普魯德馬謝爾都貼切詮釋出曲間意境,而且穠纖合度,靈氣十足,成就直逼當年的富蘭索瓦。值得一提的是出色的現場錄音帶來高貴的鋼琴音色,顆粒飽滿渾圓的琴音散放珍珠般的光采,迷人以極。
CD1
- 逝嬰孔雀舞
- 前奏曲
- 水之嬉戲
- 仿夏布里耶風
- 仿鮑羅定風
鋼琴組曲「鏡」
- 飛蛾
- 哀傷的小鳥
- 海上扁舟
- 小丑的晨歌
- 鐘聲谷
- 古風小步舞曲
加斯巴之夜
- 水妖
- 絞刑台
- 斯卡波
- 觸技曲(安可曲)
CD2
庫普蘭之墓
- 前奏曲
- 賦格
- 佛蘭舞曲
- 里高東舞曲
- 小步舞曲
- 觸技曲
- 以海頓為名的小步舞曲
小奏鳴曲
- 中板
- 小步舞曲速度
- 活潑的
高貴而傷感的圓舞曲
- 中板
- 適度的慢板
- 中板
- 活潑的快版
- 近乎慢板
- 活潑的
- 稍活潑的
- 結尾:慢版
- 圓舞曲(1919/1920版)
- 水妖(安可曲)
http://www.my-hiend.com/leoyeh/2012a...20120404_4.jpg
編號:TR-137
貝多芬:鋼琴協奏曲全集
喬治.普魯德馬謝爾 / 鋼琴
摩西.艾斯蒙指揮布列塔尼管弦樂團
專輯簡介:
初出樂壇時,普魯德馬謝爾曾擔任小提琴名家吉特列與密爾斯坦的鋼琴伴奏,且從這些前輩大師身上獲益良多,造就他除於獨奏領域上擁有驚人藝業外,在合奏上的表現也非常出色。這套貝多芬鋼琴協奏曲全集就是他與樂團完美搭配的最佳例證,值得一提的是普魯德馬謝爾在這份現場演出錄音中演奏的並非一般鋼琴家常用的史坦威或貝森朵夫,而是德國頂級手製名琴伯蘭斯勒(Bluthner)。普魯德馬謝爾充分發揮了該琴在靈敏觸鍵與高音域上的優勢,整套協奏演出宛如行雲流水,即便是快速音群部分琴音依然顆粒分明、強弱對比明晰無比,在擔任協奏的布列塔尼管弦樂團無間配合下,整體演出水平顯得格外突出,也證明了法系鋼琴家同樣能征服德奧名曲。Transart以近場錄音收錄下這份演出最豐富的細節,伯蘭斯勒鋼琴動人音色在此展露無疑。
CD1
C大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作品15
降B大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作品19
CD2
C小調第三號鋼琴協奏曲,作品37
G大調第四號鋼琴協奏曲,作品58
CD3
降E大調第五號鋼琴協奏曲,作品73
這幾張有團嗎~~~~
只有4張全包一個選項
登記到4/10號
Ok,全包+1~~~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5&d=1337094728
印象 法蘭西
Impression de la France
絕大多數人想到法國,第一印象不外乎時尚、浪漫、優雅等等的代名詞;到法國旅遊,羅浮宮、凱旋門、普羅旺斯、波爾多都是景點首選;走上香榭大道,路易威登、古馳等名牌專賣店更是必敗家之處。不過,多數人對法國音樂,依然是一知半解。事實上從十九世紀起就被譽為藝術之都的巴黎,早就是文人雅士薈萃之地,音樂藝術之興盛絕不遜於文學、繪畫與戲劇等其他表現藝術。如今,法國兩百年來的音樂藝術精髓,法國音樂家對理性、均衡、完美、永恆的至善追求,都在Transart Live中一一體現。
1999年,原為藝術經紀公司的Transart Live在創辦人哈維.柯爾.維梅特(Hervé Corre de Valmalète)的構想下開始有系統整理旗下藝人的現場錄音做發行,首度發行的喬治.普魯德馬謝爾(Georges Pludermacher)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現場實況甫推出就轟動歐洲樂壇,接下來Transart Live 再以自家藝人為基礎,陸續發行一系列高品質古典現場演奏專輯,演錄俱優的表現很快在唱片市場打下一片天。如今Transart Live已有包括喬治.普魯得馬謝爾及保羅‧巴杜拉‧史寇達等大師級音樂家的系列專輯,以及法絲寇、大衛.格里摩、弗洛宏.艾歐等青壯音樂人才的精采演出作品,更有新銳音樂家蘿拉.費兒肯及涅曼尼亞‧拉杜羅維奇等人的創新演繹問世。就一個新興的唱片品牌而言,這份成就實在難能可貴。
對Transart Live而言,所謂的現場演出是一種完美結合演奏家的絕妙天賦與演出獨特感觸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而且演奏家與演出現場及觀眾間的互動更是獨一無二的珍貴時刻,那種自然的演奏廳堂空間感與真實音符散放的生命力是修修剪剪再添加人工甘味的錄音室作品全然無法比擬的。Transart Live多年浸淫表演藝術,對現場錄音的掌握早已深得箇中三昧,即使是近場錄音其錄音師也能完整捕捉樂器的真實音色、擦弦觸鍵的形體感與顆粒感同樣清楚無隱;更重要的是他家錄音有種別家所無的清靈飄逸氣質與極為漂亮的透明度,而且高頻細膩而不纖瘦、音色富光澤而不僵硬,快速音群演奏時如鐵板快書般層次分明的表現力令更是令人擊節讚嘆。此種純正法系品味的錄音手法就算是其他歷史悠久唱片品牌也不見得做的到,作為一個新興品牌,Transart Live在藝術與技術上的雙重表現無疑是非常驚人的。
如今,Transart Live每年約有十餘款不等的新發行問世,這些包括大師音樂會以及年輕音樂家新作的現場錄音無一不是大膽且別具自發色彩的藝術品,是當代法國音樂家追求創新與完美的最佳體現。「印象 法蘭西」選萃了這些洋溢躍動生命力美聲精華,足以打破人們對法國音樂的既定印象,其浪漫優雅兼而有之的內涵,絕對值得品味再三
曲目介紹
德布西:「沉沒的教堂」選自前奏曲第一集、第十首
Claude Debussy: Preludes Book I No.10 La Cathedrale engloutie
選自專輯:TR-128 【Claude Debussy: 24 Preludes, 12 Etudes, L’Isle Joyeuse】
普魯德馬謝爾這套2003年現場錄音,教人為之迷醉不已的德布西前奏曲集獲得法國世界音樂獎與金音叉獎外等多項大獎外,也是樂評人公認的新一代德布西鋼琴決定盤。演出中,普魯德馬謝爾沒有刻意營造印象派的朦朧之美,而是以極為甜美的琴音、漂亮響度與豐富細節營造出晶瑩剔透氛圍,再加上那仿如誦讀般的抑揚頓挫分句手法,更使得抒情曲部分高雅如詩。在錄音上,Transart刻意將收音麥克風盡量貼近鋼琴,不僅取得最多的琴音細節與觸鍵的顆粒感,更帶來高音域獨特的尖銳感與金屬光澤。簡言之,這是一份演錄俱優的經典名盤。
演出藝人: 喬治.普魯得馬謝爾 (Georges Pludermacher)
三歲習琴,十一歲就獲得巴黎高等音樂院入學資格,1979年成為蓋札‧安達大賽唯一獲獎者,喬治.普魯德馬謝爾是當今法國樂壇最活躍的大師級鋼琴家,也是音樂教育家、作家與業餘爵士演奏者。縱橫樂壇多年,豐沛的創造力與創新一直是普魯德馬謝爾最令人稱道之處,他為Transart Live錄製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以澄澈觸鍵與獨特響度成為令樂評大為激賞的典範版本,而他的德布西前奏曲全集現場錄音更是屢獲大獎,被譽為是繼內田光子之後最出色的德布西演奏。如今普魯德馬謝爾仍積極投身音樂教育,除在巴黎高等音樂學院任教之外,所撰寫的當代音樂源起入門導讀是近年最重要的音樂理論著作,深受學界所推崇。
Maurice Ravel: Jeux d'eau
- 拉威爾:水之嬉戲
選自專輯: TR-160 【RAVEL, BERG, CHOPIN】
這張鋼琴大師史寇達的現場錄音選集,選曲年代橫跨1965到1983年近20年間,紀錄下他成熟時期最出色的詮演。史寇達以他最擅長的古典架構與對細節的雕琢來演奏這些作品,呈現出具有節制均衡美的浪漫風格。整體而言,這是一張透露淡淡傷感的選集,曲中有笑有淚的迷人感受,大師史寇達表現得可說恰如其分。
演出藝人:保羅.巴杜拉-史寇達(Paul Badura-Skoda )
鋼琴大師保羅.巴杜拉-史寇達是當今碩果僅存傳承維也納鋼琴正統的奧地利國寶大師,近年更因擔任新莫札特全集Neue Mozart-Ausgabe (NMA)總編校而蜚聲樂壇。半世紀以來史寇達在貝多芬、莫札特或舒伯特的作品詮釋上獨具權威;其演奏不僅珠圓玉潤,且其間蘊含的高貴正統氣質放眼當代更無出其右者。
Johann S. Bach: Violin Partita No.3 in E minor BWV 1006 Preludio
- 巴哈:E大調第三號無伴奏小提琴組曲 - 前奏曲
選自專輯: TR-102 【Johann Sebastian Bach Sonatas and Partitas for Solo Violin】
此一組曲尊稱為"小提琴音樂的聖經",巴哈運用一把小提琴表達所能演奏的一切和弦,使用了幾乎不可能演奏的對位技巧,創造出仿若弦樂合奏般的音響效果。大衛格里摩曾說,只要一上台演奏此曲,就會深感恐懼,總會思考在這些音符的底下,巴赫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藉由這張專輯他將以個人獨白,展現他突出於同輩小提琴家的獨特實力與魅力。
演出藝人: 大衛.格里摩 (David Grimal)
2011年底受邀來台舉行音樂會的大衛.格里摩 (David Grimal) 五歲開始學琴即展現天生藝術家性格,在法國巴黎音樂院師事巴斯基耶(Régis Pasquier),之後又接受明茲(Shlomo Mintz)與史坦(Isaac Stern)等大師指導。並曾與歐美各大交響樂團合作演出,一流的音色技巧與翩翩舞台魅力,加上從傳統到現代曲目均專擅的寬闊視野,極受推崇。
Erik Satie: Gnossienne No. 1
- 薩替:葛諾辛奴第一號
選自專輯:TR-134 【Erik Satie: Piano Works】
法國作曲家薩替(Erik Satie)於1890年所作。在許多電影配樂裡都可聽到這首充滿異國風情的鋼琴獨奏曲。琴譜上沒有拍子記號,也沒有小節線,是薩替自由性格的最佳體現。此張專輯錄製於2004年蘭斯夏日浪漫音樂節,整場演出完美展現鋼琴家瑪賽拉蘿潔莉充滿熱情及率真的經驗與技巧。並不同以往的感性及力量來詮釋薩替作品,整張演出不僅令人耳目一新,更是一張不可錯過的好專輯。
演出藝人:瑪賽拉蘿潔莉 Marcela Roggeri
蘿潔莉有著阿根廷鋼琴家的氣質,以及南美洲藝術家的氣質。出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師事於安納蓋爾伯(Ana Gelber)之後轉受教於阿根廷籍鋼琴家大師布魯諾‧蓋爾伯(Bruno Leonardo Gelber)。瑪賽菈蘿潔莉立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出獨奏會皆獲得好評,也與佛魯貝迪布格斯(Rafael Fruhbeck de Burgos)和帕凡尼安(George Pehlivanian)等著名指揮家合作,並以葛諾辛奴第一號在2006年奪得法國年度音樂獎(Victoires De La Musique)。
Frederic Chopin: 24 Preludes opus 28 No. 15 in D flat major (sostenuto)。
- 蕭邦:降D大調第15號前奏曲《雨滴》,作品28之15
選自專輯:TR-150 【Frederic Chopin 24 Preludes, 2 polonaises】
《雨滴》是蕭邦二十四首前奏曲中最知名的一曲,以左手的固執低音象徵雨滴得名。費兒肯這張專輯來自她在法國蘭斯夏日漫遊音樂節的現場錄音,其中沒有多餘的修飾,也不過度運用彈性速度,反以清晰的聲線,恰如其分的音色與情感搭配,將這組前奏曲融合為一個完美整體,帶來一份極具浪漫色彩的詮演;也因這張專輯,成為近年最受樂評人一致讚賞的精品。
演出藝人: 蘿拉.費兒肯 (Laure Favre-Kahn)
當代鋼琴名家蘿拉.費兒肯(Laure Favre-Kahn)畢業於巴黎音樂院,師事鋼琴大師富蘭索瓦唯一嫡傳黎古托,17歲便獲得音樂院演奏一等獎,1999年更被法國藝術家聯盟票選為「經典啟示」人物。費兒肯的琴音輕盈通透且蘊涵浪漫情懷,詮釋蕭邦、拉赫曼尼諾夫與柴可夫斯基鋼琴作品別具女性觀點,非常值得細細品味。
Joseph Haydn: Cello Concerto in D major, Hob Viib.2 Adagio。
- 海頓: D大調大提琴協奏曲 慢板
選自專輯: TR-121 【Joseph Haydn the Cello Concertos, the cello concerto in D major K.285d of W.A. Mozart】
海頓有「交響曲之父」以及「絃樂四重奏之父」的美稱,他在一七八三年左右所譜寫的D大調大提琴協奏曲一向都是大提琴家必奏的經典曲目,精巧典雅的品味,充滿了濃濃的宮廷貴族風格;明快的節奏與漂亮的旋律讓全曲充分發揮了大提琴的歌唱性特質。海默維茲以他一貫強大和自信的演奏方式詮釋了海頓這首名曲,另外還演奏了莫札特D大調第一號長笛四重奏所改編的大提琴協奏曲。
演出藝人:馬特‧海默維茲(Matt Haimovitz )
1970年出生在以色列,是猶太裔美國大提琴家。 十五歲時與梅塔帶領下的以色列愛樂舉行生涯首演,就以天才之姿轟動樂壇。海默維茲將大提琴的演奏發揮到極至,驚人的技巧令人嘆為觀止。著名大提琴教師羅斯(Leonard Rose)曾經表示,以色列籍的青年大提琴家海默維茲是「我所教過最有天份的學生」,而海默維茲在十六歲就以音樂上的成就榮獲「艾維費雪成就獎」,成為有史以來得到此一榮譽最年輕的音樂家。
Franz Liszt: Deux Etudes de concert Waldesrauschen
- 李斯特:森林的絮語
選自專輯:TR-149 【Franz Liszt Piano Works】
瑪麗蓮法絲蔻在法式及俄式的音樂訓練及文化交會下,演奏鋼琴之王李斯特橫跨創作生涯近50年的精選鋼琴作品,透過2006年蘭斯夏日漫遊音樂節現場錄音更能體會出法絲蔻對細節與整體結構的掌握、全曲風格、方向感與音樂張力的塑造!
演出藝人:瑪麗蓮法絲蔻(Marylin Frascone)
出生於法國,從小就受著嚴謹的法派音樂訓練,然後接受法國文化部的獎學金到俄國繼續深造,到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接受杜倫斯基(Sergei Dorensky)的調教。1995年更贏得國際蕭邦大賽的首獎,從此之後就接受了無數的演出邀約。法絲蔻以獨特的現代感,俐落率性又樂於展現魅力的演奏方式,彈奏出迷人的音樂。
Eugène Ysaÿe Sonata for solo violin in A minor op.27 no. 2 Obession: Prelude。
- 意沙易:A小調小提琴無伴奏奏鳴曲
選自專輯:TR-136【Bach, Miletic, Paganini, Ysaÿe】
這張專輯拉杜羅維奇以精湛的技巧挑戰意沙易、帕格尼尼、巴哈等多首難度高的炫技曲目,並以現場錄音方式收音,顯示杜羅維奇對自己的技巧及能力有絕對的自信。首度發行專輯旋即獲得歐洲古典音樂界的熱烈迴響並被法國權威音樂雜誌Diapaso給予 Diapason Decouverte的肯定!
演出藝人:涅曼尼亞‧拉杜羅維奇(Nemanja Radulovic)
出生於塞爾維亞,1996年獲塞爾維亞貝爾格勒城(Belgrade)10月音樂獎,1997年獲得塞爾 維亞共和國教育部「1997年度才華洋溢」特別獎。曾經師事於阿卡多(Salvatore Accardo)等大師。14歲搬到法國, 於法國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完成學業。 獲獎記錄包括2003年漢諾瓦音樂獎、2001 年布加勒斯特George Enescu大賽、2001年義大利克列蒙納(Cremona)史特拉底瓦里大賽等等。
Astor Piazzolla: Ave Maria
- 皮亞佐拉:聖母頌
選自專輯:TR-163 【Astor Piazzolla】
探戈大師皮亞佐拉的音樂時至今日仍為世人所愛,他融合古典作曲手法與阿根廷傳統探戈曲式的風格發揮到極致。這張專輯透過阿根廷鋼琴家瑪賽菈蘿潔莉 (Marcela Roggeri) 及法國女高音瑪嘉莉.蘭吉(Magali Leger)跨界的搭配,讓探戈大師充滿戲劇感及憂傷的作品能夠帶來希望和光明的感觸。
演出藝人:瑪嘉莉.蘭吉Magali Leger
法國女高音Magali Leger師事於Christiane Eda-Pierre及 Christiane Patard。並在2003年法國國立巴黎高等音樂院贏得首獎的殊榮。從此之後參與許多歌劇如奧芬巴哈:歌劇 "美麗的海倫" 的演出,並廣受好評。
George Gershwin: Rhapsody in Blue
- 喬治·蓋希文:藍色狂想曲
選自專輯: TR-155【George Gershwin: Rhapsody in Blue, Piano Concerto in F major, Porgy and Bess】
歐洲的音樂家在演奏美國作曲家喬治·蓋希文(George Gershwin)時都以中規中矩的演奏方式來詮釋,但多才多藝的布魯諾.方丹搭配年輕指揮家大衛(David Wroe)所展現出來的蓋希文卻是典型法蘭西風味,透過對於曲子細節的雕塑創造出浪漫詩意風格而不僅僅是一般的藍調情懷。TransArt Live 用精湛的錄音技巧將法式印象樂派詮釋美國藍調音樂完美的呈現。
演出藝人:布魯諾.方丹 (Bruno Fontaine)
在歐洲享有盛名,除了製作多張受歡迎的專輯外,也與電影配樂大師約翰威廉斯和倫敦交響樂團合作。一九九七年布魯諾為雷奈的前作【法國香頌Di Da Di】擔綱配樂製作,在當年還獲得法國最佳電影配樂的提名。除此之外布魯諾更是一位多才多藝的演員、作曲家、及鋼琴家,且曾在上海世博期間受邀至歐洲廣場舉行”歐盟鋼琴之旅”音樂會並大受好評!
Mozart: Opera Overtures Le Nozze di Figaro K.492
- 莫札特:費加洛婚禮序曲
選自專輯: TR-144【Mozart Opera Overture】
莫札特費加洛婚禮一劇是莫札特所有歌劇中最出色的一部,與「魔笛」、「唐喬望尼」並列為他的三大傑作。這首序曲以急板寫成,是莫札特管絃樂作品中最常為後代演出的一闕。全曲以D大調譜成,有一種輕快俏皮的風格,藉此可以讓前來觀賞的人瞭解這是一齣會有完美結局的喜劇。
演出藝人:布拉格室內管弦樂團Prague Chamber Orchestra
在台灣音樂界響負盛名的布拉格室內管弦樂團Prague Chamber Orchestra,其特色在於無指揮的演出型態,仰賴團員間絕佳默契與首席的帶領。布拉格室內管弦樂團每年演出超過八十個場次,足跡遍及全球,同時也是布拉格之春、布拉格之秋等著名歐洲音樂季的固定演出者。
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 3 III. Finale. Alla Breve
- 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選自專輯: TR-127 【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3】
拉赫曼尼諾夫在1909年赴美國旅行之前為了自己的演奏需要而譜寫完成的,並在11月28日親自在紐約首演。 這首鋼琴協奏曲是所有鋼琴家公認最難彈的曲子,也是廣受樂迷所熱愛的曲目。電影「鋼琴師(Shine)」劇情就是以這首曲子為主軸。
演出藝人: 布魯諾蓋爾伯(Bruno Leonardo Gelber)
阿根廷鋼琴家布魯諾蓋爾伯(Bruno Leonardo Gelber) 雖然在七歲時染上小兒痲痺,但是他一身的活力讓他不到一年就能夠登台舉行獨奏會。 隨後他與阿格麗希同樣投入史卡拉穆札的門下。後來更因為瑪格莉特朗(Marguerite Long) 的慧眼提拔,讓他得到法國文化部特頒的獎學金前來法國投入瑪格莉特朗的門下,但他在一九六一年參加朗-提伯德鋼琴大賽時,卻意外獲得第三名,因為大家都視他為第一名的不二人選,這一爭議讓蓋爾伯立刻成為媒體注目的焦點,也讓他迅速以鋼琴家姿態在歐洲崛起。
J. S. Bach: BWV 998 Allegro
- 巴哈:前奏曲、賦格與快板,作品998
選自專輯: TR-107 【Albeniz, Bach, Barrios, De Falla, Dowland, Dudarra, Rodrigo, Tarrega】
透過莫雷蒂完美無暇的技巧演奏巴哈、道蘭德、法雅及羅德里哥等作曲家之作品,音樂內容橫跨文藝復興時代到上世紀中葉,透過莫雷蒂生動及富有的吉他聲帶領著聽眾享受這音樂的饗宴。
演出藝人: 菲洛米納‧莫雷蒂(Filomena Moretti)
1973年出生意大利,畢業 於薩薩里音樂學院(Sassari Conservatoire),並獲得一等獎。1985-1996年,參加無數個國際藝術節與大賽首獎肯定,並在1998年獲得F.SOR吉他金像獎。之後接受在歐洲許多著名音樂會的邀約演出。
Vivaldi: Concerto in E minor, RV269 La Primavera (Spring) Allegro
- 韋瓦第:E大調第一首小提琴協奏曲《春》
選自專輯: TR-157 【A.Vivaldi Four Seasons】
「四季」是出自世界知名的「協奏曲之父」韋瓦第小提琴協奏曲集《和聲與創意的競賽》裡的1 - 4首,分別是春、夏、秋、冬的標題。豐富的絃律變化,勾引起各種想像!韋瓦第留下的四百五十餘首協奏曲中,「四季」是最著名,也是巴洛克音樂的代表作。
演出藝人:小提琴家夏禮耶(Olivier Charlier)
出生於1961年,自國立巴黎音樂學院的小提琴與室內樂獲首獎肯定後,頻頻在國際小提琴大賽中摘金,因而促成他世界巡迴演出的想法,曾 合作演出的樂團包括 : 巴黎管弦樂團(Orchestre de Paris)、柏林交響樂團(the Berlin Symphony)、日本讀賣管弦樂團(Yomiuri Nippon)等等。傑出的表現及豐富的演奏經歷,讓他在20歲即受到法國最高音樂學府國立巴黎音樂學院邀請成為教授。
Strauss: Morgen
- 史特勞斯: 明天
選自專輯: TR-109 【Brahms, Schubert, Strauss】
理察‧史特勞斯為了紀念妻子女高音寶玲.安娜譜寫的歌曲集, 其中以『明天』這首最為著名。 透過卡特琳娜·伊萬諾維奇優美的歌聲及布魯諾‧方丹、弗洛宏‧艾歐兩位法國著名音樂家的伴奏,讓布拉姆斯、舒伯特及史特勞斯的藝術歌曲有著濃濃的浪漫感。
演出藝人:卡特琳娜·伊萬諾維奇 (Katarina Jovanovic)
在2000年贏得卡巴葉聲樂大賽首獎及最受聽眾歡迎獎後開始其國際巡迴演出生涯。並且於同年在多明戈世界歌劇大賽中進入總決賽。卡特琳娜於2001年獲得英國倫敦市政廳音樂及戲劇學院聲樂碩士,此後在歐洲各大歌劇院及演出中擔任重要角色。這張為卡塔琳娜的首張專輯透過布拉姆斯、史特勞斯及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來完美的展現出她的才華。
W.A. Mozart: Concerto for Clarinet in A major K.622 Adagio
- 莫札特:豎笛A大調協奏曲作品622柔板
選自專輯: TR-146 【Mozart Sinfonia Concertante, Concerto for clarinet & orchestra】
莫札特一生中最後的一首協奏曲,同時也是唯一的一首豎笛協奏曲。電影《遠離非洲》(Out of Africa)的片頭配樂,本樂章的旋律典雅高貴,節奏沉穩但由低音向高音飛躍時,在六連音的部分卻又頗為活潑,然而靜謐的旋律當中又彷彿透漏出憂鬱的氣息,好似反映了作者莫札特晚年的孤寂一般。
演出藝人:弗洛宏‧艾歐(Florent Heau)
日前來台演出並在大師班教學的弗洛宏‧艾歐(Florent Heau)出生於1968年,在就讀巴黎高等音樂院時,師事於單簧管大師Michel Arrignon在獲得第一獎畢業後進入高等研究班繼續學習。1991年獲得土倫國際音樂大賽首獎,1994年榮獲巴黎國際室內樂二重奏大賽首獎,以及1995年『Fnapec』室內樂大賽首獎。1999年至 2003年間擔任clarinet大師Michel Arrignon的助理教授。目前為法國國立Rueil-Malmaison音樂院的專任教授,並經常獲邀於世界各地舉行大師班講習。
1. 德布西:沈默的教堂
Debussy: Preludes Book I No. 10 La Cathedrale Engloutie
2. 拉威爾:水之嬉戲
Ravel: Jeux d’eau
3. 巴哈:第三號B小調小提琴獨奏曲
J.S. Bach Violin Partita No.3 in E minor BWV 1006 Preludio
4. 薩替:葛諾辛尼首部曲
Satie: Gnossienne No.1
5. 蕭邦:降D大調前奏曲,作品二十八,第15號《雨滴》
Chopin 24 Preludes opus 28 No. 15 in D flat major (sostenuto)
6. 海頓:D大調大提琴協奏曲 慢板
Haydn: Cello Concerto in D major, Hob Viib.2 Adagio
7. 李斯特:森林的細語
Liszt: Deux Etudes de concert Waldesrauschen
8. 意沙易:A小調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
Ysaÿe: Sonata for solo violin in A minor op.27 no. 2 Obession: Prelude
9. 皮亞佐拉:聖母頌
Piazzolla: Ave Maria
10. 蓋西文:藍色狂想曲 (節選)
Gershwin: Rhapsody in Blue (Excerpt)
11. 莫札特:費加洛婚禮
Mozart: Opera Overtures Le Nozze di Figaro K.492
12. 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節選)
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 3 III. Finale. Alla Breve (Excerpt)
13. 巴哈:前奏曲.賦格.與快板,作曲 998
J.S. Bach: BWV 998 Allegro
14. 維瓦第:四季-春 RV 269
Vivaldi: Concerto in E minor, RV269 La Primavera (Spring) Allegro
15. 史特勞斯:明朝
Strauss: Morgen
16. 莫札特:豎笛A大調協奏曲作品622
Mozart: Concerto for Clarinet in A major K.622 Adagio
Transart 那張是啥? 目錄CD?
當代小提琴界最令人屏息的絕對天才
精湛技藝與璀璨創新完美融合的典範
涅曼亞.拉杜洛維奇Nemanja Radulovié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7&d=1345817508
小傳
2011年曾來華演出,現年27歲,個性謙遜、禮貌周到的羅馬尼亞小提琴家涅曼亞.拉杜洛維奇(Nemanja Radulovié 1985~)可說是近年崛起最快、最令國際樂壇驚艷的新星。他曾師事曼紐因、阿卡多等小提琴巨匠,迄今演出足跡已踏遍各大洲最重要的音樂重鎮演奏舞台,一年有將近120場演出,所到之處無論紐約、巴黎、阿姆斯特丹、倫敦、雅典或東京,均獲得觀眾最熱情的掌聲與樂評一致讚揚,發行的五張唱片更是好評不斷。他彷彿帕格尼尼再世、令人咋舌不已的精湛技巧,完美融合了波西米亞浪漫風格與古典傳統,加上攜手與「魔鬼的顫音六重奏」搭配出鮮活的舞台風格,不僅成為當代小提琴家中的異類,也帶給觀眾另一種別具魅力的表演風尚。
頂著滿頭蓬鬆卷髮,看起來就像是鄰家大男孩的拉杜洛維奇,1985年生於羅馬尼亞尼珠(Nis),自小就被啟蒙老師發現擁有罕見的絕對音感,且在小提琴演奏上有著絕佳天賦。他的家庭成員相當單純,父親是電腦零售商、母親是放射科醫師,姐姐伊莉莎白則與他一樣自小習樂,演奏大提琴。1992年,拉杜洛維奇一家為追尋更好的發展機會,遷往南斯拉夫政經中心貝爾格萊德,他則進入貝爾格萊德音樂院習藝。1999年,因南斯拉夫內戰,北約轟炸貝爾格萊德,拉杜洛維奇一家再遷往外國。幾年之後,他參加法國「隆-堤博大賽」,並隨即展開演奏生涯。
在舞臺上,拉杜洛維的演奏其散放著無比的熱力與自信,但私底下的他卻只是位害羞的大男孩。他自稱他那頭蓬鬆卷髮是他克服羞怯與站上舞台的最後底限,因為其能在他與觀眾間築起一道無形的牆,讓他更專注於演奏。由於成長於戰火頻仍的南斯拉夫,飽嚐流亡國外的慘綠生活,拉杜洛維奇與家人的關係格外緊密,他目前居住在巴黎近郊小鎮Oasis,除了在當地能與其好友兼樂團「魔鬼的顫音六重奏」不受干擾的享受演奏音樂的樂趣外,演出之餘的寧靜家居生活更是他最大的嚮往。
拉杜洛維奇的演藝生涯,充滿了無數令人贊嘆的驚奇。他1997年就以十二歲稚齡獲得塞爾維亞共和國教育部頒發才華洋溢特別獎,更曾於恩奈斯可(George Enescu)音樂大賽、史特拉底瓦里音樂大賽及漢諾瓦音樂大賽等音樂大賽獲得重要獎項。而即便少年時期四處遷移流浪,卻從未放棄對小提琴的熱愛。他的演奏技巧精湛,師法名技派小提琴家的風格,以輕盈俐落的指法與飛快的運弓帶出靈動的音符,即便是樂曲中最艱澀的段落,都彷彿舉重若輕、游刃有餘。他長期與「魔鬼的顫音六重奏」合作,除了獨奏曲目與大型協奏曲外,室內樂類型作品幾乎都與該團聯手,雙方的配合默契可說已達水乳交融,渾然天成的境界。今年2012年10月至11月,拉杜洛維奇即將二度來華演出,相信定會為愛樂人帶來嶄新的舞台演出風貌,再次顛覆一般人對傳統古典的刻版印象。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3&d=1345819239
AR-004
四季+第五季
The Five Seasons
尼曼亞.拉杜洛維奇 / 小提琴
Nemanja Radulovié
魔鬼的顫音弦樂六重奏
The Devil’s Trills
雙重面貌樂團
Double Sens Ensemble
這張專輯【四季+第五季】除了收錄韋瓦第最受世人歡迎的四季小提琴協奏曲外,還加收了拉杜洛維奇同鄉好友暨青年音樂家亞歷山大.席德勒,為紀念2011年日本巨震所譜作的「日本之春」。在「四季」中,拉杜洛維奇的琴音纖細卻強韌,搭配「雙重面貌樂團」的小型室內樂格局,以較快的速度帶出這組協奏曲輕盈舒暢的新鮮趣味。而在「日本之春」中,其滿溢的東方風情與悠長柔美的旋律線正與拉杜洛維奇的琴音特質不謀而合,樂曲中段如怒濤狂飆般描繪日本震災海嘯席捲大地的主題,更給了他發揮技巧的空間。整張專輯因這首作品而形成東西文化的鮮明對照,也為世人面對的大自然反撲,提供更深層的省思。
韋瓦第:四季小提琴協奏曲,選自「調和的靈感」作品8
1-3 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春」,RV 269
4-6 G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夏」,RV 315
7-9 F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秋」,RV 293
10-12 F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冬」,RV 297
13 亞歷山大.席德勒:日本之春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4&d=1345819270
AR-001
魔鬼的顫音等小提琴小品集
Les Trilles Du Dlable
尼曼亞.拉杜洛維奇 / 小提琴
Nemanja Radulovié
魔鬼的顫音弦樂六重奏
The Devil’s Trills
這份精采演出,是拉杜洛維奇與「魔鬼的顫音弦樂六重奏」多年友誼與完美默契的最佳例證。自出道之後,拉杜洛維奇便與該團密切合作巡迴世界各地,無論是演出方式或者合奏契合度都已到達水乳交融的境界,這張現場演奏專輯收錄了包括塔替尼名作魔鬼的顫音奏鳴曲與柴可夫斯基、帕格尼尼與克萊斯勒等名家多首經典小曲,拉杜洛維奇名家級的小提琴技巧在此有淋漓盡致的發揮,而魔鬼的顫音弦樂六重奏的合奏密度也不遜當今任何室內樂團體,成就出一場令人大呼過癮的精采音樂會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整份演出的現場錄音極其出色,小提琴音色醇厚且細節豐富、樂團的合奏亦不喧賓奪主,豐富的層次感更突顯樂曲中每個應有的細節。
1. 帕格尼尼-克萊斯勒:序奏與快板
2. 維尼奧夫斯基:G小調傳奇曲
3. 維塔利:G小調夏康舞曲
4. 舒伯特:A大調輪旋曲,D. 438
柴可夫斯基:「憶懷念之地」三首小曲輯,作品42
5. 旋律
6. 詼諧曲
7. 暝思曲
8. 塔替尼:G小調奏鳴曲「魔鬼的顫音」
9. 薩拉莎泰:西班牙舞曲,作品22
克萊斯勒
10. 愛之悲
11. 美麗的露絲瑪琳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0&d=1345817984
TR-136
無伴奏小提琴的藝術
Bach, Miletic, Paganini, Ysaÿe
尼曼亞.拉杜洛維奇 / 小提琴
Nemanja Radulovié
這張「無伴奏小提琴的藝術」,是近年甫崛起小提琴新星拉杜洛維奇驚人演奏實力的最佳明証。這整張專輯本就是一場演奏會,令人贊嘆的是拉杜洛維奇的表現直可與其他小提琴家精雕細琢的錄音室作品相提並論,甚至由有過之。他無與倫比的精湛技巧與弓法,演奏以沙易獻給提博的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幾乎只能以舉重若輕來形容,而巴哈的第二號組曲更是精準細膩,其中偉大小提琴家的試金石夏康舞曲,無論是宏大的結構間架或者細節雕琢都能感受到他對該曲內涵探索的深入。拉杜洛維奇在此專輯中表現遠遠超越無數當代青年小提琴家,已真正進入名家級的境界。Transart精采的錄音則提供了最多的演出細節,纖毫畢現而令人嘆為觀止。
1. 米列第奇:為獨奏小提琴所做的舞曲
以沙易:A小調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作品27之2
2. 前奏曲-固執
3. 憂鬱(稍緩慢的)
4. 暗影之舞(薩拉邦德舞曲,徐緩的)
5. 憤怒(強有力的快板)
帕格尼尼:兩首奇想曲
6. E大調奇想曲,作品1之1
7. 降B大調奇想曲,作品1之13
巴哈:D小調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組曲,BWV1004
8. 阿勒曼舞曲
9. 庫朗舞曲
10. 薩拉邦德舞曲
11. 吉格舞曲
12. 夏康舞曲
13. 以沙易:D大調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作品27之3,「敘事曲」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1&d=1345818001
TR-159
孟德爾頌:第一號與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
Mendelssohn: Violin Concertos No. 1 & 2
尼曼亞.拉杜洛維奇 / 小提琴
Nemanja Radulovié
布拉格室內管弦樂團
Prague Chamber Orchestra
孟德爾頌的小提琴協奏曲由拉杜洛維奇來演奏,絕對是再適合不過的人選。兩人同屬天才級,亦都少年成名,再加上拉杜洛維奇的琴音纖細靈巧且頗具獨特氣質,演奏起不需剛強音色的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真的是才思煥發、渾然天成。再者更難能可貴的是這是一份現場演出錄音,在布拉格室內管弦樂團流暢的伴奏下,拉杜洛維奇完全放下身為獨奏家的優越與氣勢,以毫不誇張的手法詮釋這兩首協奏曲,細節的鋪陳與樂句的雕琢都洋溢他個人的色彩、不僅美麗而且精緻,無怪兩曲奏畢隨即傳來如雷喝采,那是現場觀眾位獨奏家精湛表現致上的最高敬意。
羅馬尼亞小提琴新星拉杜洛維奇孟德爾頌的小提琴
孟德爾頌:D小調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
1. 快板
2. 行板
3. 快板
孟德爾頌:E小調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作品64
4. 熱情的快板
5. 行板
6. 不太快的稍快板
7. 生氣勃勃的快板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2&d=1345818010
TR-171
蕭邦:大提琴奏鳴曲與鋼琴三重奏
Chopin: Cello Sonata & Trio for Piano
艾爾.巴夏 / 鋼琴
Abdel Rahman El Bacha / Piano
奧利佛.夏利耶 / 小提琴
Olivier Charlier / Violin
安東尼.皮耶洛 / 大提琴
Antoine Pierlot / Cello
法國當代知名演奏家奧利佛.夏利耶是是一位天才型小提琴家,他14歲就取得巴黎巴黎音樂院演奏一等獎,接下來參加慕尼黑、提博、西貝流士等小提琴大賽均取得佳績,更獲得曼紐因與謝霖等大師指導,自此成為樂壇知名小提琴家。目前夏利耶擔任巴黎音樂院教授,更是多項國際小提琴大賽的評審之一。
近期即將來華演出的鋼琴家艾爾.巴夏生於黎巴嫩,青年時便以四個一等獎的驚人成績畢業於巴黎音樂院,1978年更以十九歲之齡贏得比利時伊莉莎白大賽觀眾票選首獎,並展開演奏生涯。他屬於全才型演奏家,無論獨奏、室內樂或者協奏曲都游刃有餘,他也是少數中東裔音樂家能再國際樂壇佔有一席之地者。
這張蕭邦少見精鍊的室內樂作品專輯是夏利耶、艾爾.巴夏與青年大提琴家皮耶洛三位音樂家的友誼結晶,也是一份如詩般的心靈對話。蕭邦的鋼琴三重奏完成於他十八歲,是為普魯士王子拉茲威爾所譜,雖為早年學生時期作品,配器平衡感不足,但曲中的精緻樂思仍不失為珠玉。而大提琴奏鳴曲完成於蕭邦晚年,是他最受歡迎的非鋼琴主奏作品,曲中的無限柔情與嘆息是此曲廣受歡迎的主因。整張專輯中三位演奏家相當完美的詮釋出蕭邦作品中應有的意境,鋼琴三重奏在三位音樂家自發行的調整下達到巧妙平衡,大提琴奏鳴曲更是婉美如詩,音符中淡淡的傷感更是中人欲醉。室內樂演出現場能有如此般默契十足的表現,實屬罕見。
G小調大提琴奏鳴曲,作品65
1. 有節制的快板
2. 詼諧曲
3. 緩板
4. 終曲(快板)
G小調鋼琴三重奏,作品8
1. 火熱的快板
2. 詼諧曲:生氣勃勃的
3. 慢板:持續地
4. 終曲:小快板
古典樂壇女中英傑 鋼琴吉他雙展雌威
來自那不勒斯的吉他演奏家費歐蜜娜.莫瑞提、及法國傳奇女鋼琴家瑪麗蓮.法絲寇,都是近年蜚聲樂壇的傑出演奏家,也是在由男性主導之鋼琴與吉他演奏領域中,少數能脫穎而出之女性。兩人之高超技藝及精湛詮釋,不僅作品普獲法國金音叉、古典評論雜誌等最高評價,也代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女性不再是古典樂壇之附屬品與異類,而是能與男性演奏家平起平坐之女中英豪。
http://my-hiend.com/audiotemp/2013/2.19/t%20-%207.jpg
TR-133
費歐蜜娜.莫瑞提
義大利吉他名家莫瑞提1973年生於義大利薩斯沙利,自薩斯沙利音樂院取得評審團大獎畢業後即師事義大利吉他大師羅傑洛.凱薩,是當今樂壇極少數以女性身份贏得注目的吉他演奏家,自1985至1996年間更屢獲各大吉他演奏大獎。莫瑞提的吉他技巧細膩綿密,乾淨而無擦弦聲的指法更是一大特色,她屹立於歐陸樂壇多年聲勢始終不墜,在男性當道的古典吉他圈子裡,可說是數一數二的女中豪傑。
雖然在巴哈的時代現代吉他仍未誕生,但他仍為其前身魯特琴譜出四套組曲,其中BWV1006a改編自第三號無伴奏小提琴組曲,BWV995則編自第五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由於五指撥弦力度上的差異,巴哈這幾首魯特琴組曲改編效果都非常理想,多聲部對位能輕易表現,因此傑出之吉他演奏家莫不將其收入自己曲庫。莫瑞提這三首組曲錄製於她2004在義大利小城艾密利亞演奏廳現場,漂亮的近場收音收下她指尖細膩的力度變化與對巴洛克複音音樂的掌握力,而她漂亮的速度控制更帶給這幾曲端正嚴謹的形貌,可說莫瑞提沒有三兩三,是不可能完美展現其真髓,展露其扣人心弦力量的。
巴哈:三首魯特琴組曲
J. S. Bach: Three Partita & Suite for lute
費歐蜜娜.莫瑞提 / 吉他
Filomena Moretti / Guitar
巴哈:E大調魯特琴組曲,BWV1006a
- 前奏曲
- 路爾舞曲
- 嘉禾舞曲與輪旋曲
- 小步舞曲Ⅰ-小步舞曲Ⅱ
- 布雷舞曲
- 吉格舞曲
巴哈:G小調魯特琴組曲,BWV995
- 前奏曲.急板
- 阿勒曼舞曲
- 庫朗舞曲
- 薩拉邦德舞曲
- 嘉禾舞曲Ⅰ
- 嘉禾舞曲Ⅱ
- 吉格舞曲
巴哈:E小調魯特琴組曲,BWV995
- 前奏曲(過渡-急板)
- 阿勒曼舞曲
- 庫朗舞曲
- 薩拉邦德舞曲
- 布雷舞曲
- 吉格舞曲
http://my-hiend.com/audiotemp/2013/2.19/t%20-%208.jpg
TR-168
費歐蜜娜.莫瑞提
義大利吉他名家莫瑞提1973年生於義大利薩斯沙利,自薩斯沙利音樂院取得評審團大獎畢業後即師事義大利吉他大師羅傑洛.凱薩,是當今樂壇極少數以女性身份贏得注目的吉他演奏家,自1985至1996年間更屢獲各大吉他演奏大獎。莫瑞提的吉他技巧細膩綿密,乾淨而無擦弦聲的指法更是一大特色,她屹立於歐陸樂壇多年聲勢始終不墜,在男性當道的古典吉他圈子裡,可說是數一數二的女中豪傑。
這張專輯收錄了十七首樂壇最富盛名的吉他安可曲,從經典名作「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到吉他初學者必彈電影主題曲「禁忌的遊戲」,展現出吉他最動人的氣質與最細膩的層次。莫瑞提在輯中的詮釋不帶絲毫火氣,她以女性特有的溫婉,將旋律線雕琢的如詩如畫,彈指撥弦間速度非常安定,沒有大開大闔的壓迫性演奏。輯中,莫瑞提彷彿沉醉在自己營造出的氛圍中,並將如珠玉般剔透的吉他觸感淡淡散發,輕輕包圍著聆聽者,帶來舒適美好的精緻感受。
禁忌的遊戲-經典吉他小曲集
Jeux Interdits & other famous guitar encores
費歐蜜娜.莫瑞提 / 吉他
Filomena Moretti / Guitar
法蘭西斯科.達瑞加
- 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
- 茶花女主題幻想曲
- 阿拉伯狂想曲
奧古斯汀.巴里奧斯.曼戈瑞
- 圓舞曲,作品八之四
- 微不足道的愛的告別
- 大教堂-前奏曲
- 大教堂-虔誠的行板
- 大教堂-莊嚴的快板
- 巴哈 / 古諾:聖母頌
- 朱利歐.李孔迪:夜曲-夢境
- 舒伯特:聖母頌
- 葛拉納多斯:安達魯札
伊薩克.阿爾班尼士
- 馬約卡
- 深紅色的塔
- 葛拉納達
- 維托里奧.蒙提:查爾達斯
- 費南多.索爾:禁忌的遊戲
http://my-hiend.com/audiotemp/2013/2.19/t%20-%209.jpg
TR-149
瑪麗蓮.法絲寇
法絲寇生於佛瑞的故鄉法國列日省,12歲就登上舞台演奏鋼琴。她於獲得法國文化部長親頒學位隨即負笈莫斯科音樂院深造,1995年贏得捷克馬里巴國際蕭邦鋼琴大賽首獎後聲名大噪,2003年首張錄音發行後更被樂評人譽為琴壇上最富詩意及想像力的女鋼琴家。法絲寇身受法俄兩大樂派的浸淫,擁有俄派超絕的技巧與法系的浪漫抒情,她雖錄音不多,但張張選曲深度廣度兼具,詮釋精純大氣,絕對是當代女鋼琴家中極少數能與男性演奏家比肩的頂尖好手。
這是一張充滿浪漫幻想與超絕展技的李斯特,無論選曲品味或演出張力都屬上上之選。法絲寇融合法俄兩大鋼琴派的演奏技巧,讓他在應付這份現場錄音中幾闕難度超高、演奏時間超長的作品如「但丁讀後感」、「死之舞」時,不僅從容不迫,而且琴音乾淨俐落,對比層次分明,更彷彿超技傳人再世般聲勢驚人,被譽為她數量不多的唱片發行中的精品。再者Transart精采錄音錄下了整份演奏的所有細節,更保留了現場演出的漂亮氛圍,可說為全片加分不少。
李斯特:鋼琴名作輯
Franz Liszt: Piano Works
瑪麗蓮.法絲寇 / 鋼琴
Marylin Frascone / Piano
- 幻想奏鳴曲「但丁讀後感」,選自《巡禮之年》第二冊「義大利」
- 華倫城湖畔,選自《巡禮之年》第一冊「瑞士」
- 葬禮-詩與宗教的合諧
- 夜曲「在夢中」
- 音樂會練習曲Ⅰ:森林絮語
- 音樂會練習曲Ⅱ:精靈之舞
- 矇矓的雲
- 死之舞
- 落淚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