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不會把玩樂器的人很多,所以建議要多聽現場阿,越多聽印象就越深........
聽過有人是這樣跟唱片行店員說的
"我家音響很貴好幾百萬喔,最近出的CD幫我挑個20張"
"先生請問您比較喜歡哪一種類型的音樂?"
"內容不重要,音效好就好了"
...類似的對話我在唱片行裡還聽過不只一次
我也是這樣講耶........錄音要好的
聽音樂、玩音響、買軟體、討論音響......玩的是態度、裡面講究的是Life Style.......心態變了..自然就enjoy了
重點? 不是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吧
高級音響使用者沒有所謂common的生活型態....未找到及建立前,是不會享有反映他價值的地位
就是沒有life style.....
用包包的人有在研究怎麼做的嗎? 要研究的話哪個包包值那個價錢了........
生活型態....使用者的'''生活'''
奢侈品,如手錶、衣服、包包等......都是以品牌、外觀、設計論價,所強調的是生活態度、型態....你可以講這是奢侈或什麼的,但是使用者不管,就是要要要............
音響使用者........的態度無法像對其他奢侈品般......以聲論價!!! 而且是帶不出去的東西.......
好車子就是要快....這是絕對沒錯
但是我們對於使用不同車輛,能夠體諒別人不同的需要,有各種不同類型的車款符合各式各樣的需求及預算,這是大家都理解的。
那音響呢?
成見? 觀念? 歧視? 故步自封? 拒人於門外? 是什麼造成一般人的卻步?
音響燒友''自己''若無法建立如看待其他貨物般的心態......認同音響價值的人只會越來越少
要打的夠開....才能進入(blush)
而後多看多聽....才能進步:)
嗯~~明白自己的需求...然後享受它就對了~~:o
有錢要買房、有錢要買車、有錢要買名牌、有錢要買大電視、有錢要買好浴缸、有錢不一定要買好音響
有錢的基礎下,會簽名就能買房子、會插鑰匙的都會開車、出門都能穿戴名牌、脫了衣服就能泡浴缸............音響呢? 是誰把音響說成一堆條件才算是聽音響呢?
我們比較不會因為一個人住小房子、開國產車、全身沒名牌、沒有浴缸來批評一個人的生活,一般人會'''體諒''''不同條件的人,但是燒友聽到了別人家不滿意的聲音呢? 很多情況: "靠! 他再聽什麼"
要先把人引進門,音響的門太小了.......這個門就是已經在門內的人弄小的
音響為什麼越賣越貴? 不就是為了符合這個心態嗎?
多給其他人一些鼓勵,
少一些冷嘲熱諷,
是否能把這扇門給打開一些??
許多人為了展現他的聽力是如何超凡入聖,
音樂素養音響經驗是如何高人一等,
嚴厲的批評或難聽的諷刺,
對於許多新入門~或想要入門的人,
是很大的阻礙,
周邊許多朋友把音響當作難以親近的奢侈品,
但是買高級車卻毫不手軟,
令人想起一句話,
“文人相輕,自古皆然”,
多給想玩音響聽音樂的人一些鼓勵吧~~
8)8)8)8)8)8)8)
音響不是難以親近的奢侈品
而是不知道買來意義在那、地位在那的奢侈品
買好車是因為要往返方便
買好房子是因為要住人
買好包包是因為有東西要裝
買好錶是因為要看時間
.
.
.
.
這些東西都有某種程度的需要性, 買高價品或許是一種突顯自己與眾不同的財力, 地位, 品味等.....
但是音響呢? 如果你不聽音樂, 那何必花這些錢勒?
有規定非聽音樂不可嗎? 應該沒有吧 呵呵~~~
有機會大家到經銷商那兒, 聽聽新的Focal bird 吧 ~ 這東西已經不是方便而已了 ... 也有 hi-end 音響的DNA 了 ~ 她與旗鑑 Grande Utopia III EM 是同一個團隊設計的歐 .... 價位也合理多了 .. 比起之前的機型 聲音真是不可同日而語啊 ....
開房間很爽............
開音響好像沒那麼爽...............
古典或說嚴肅音樂這一區塊.需要企業/政府支助的..似乎不在少數.(blush)
流行這邊~就幾乎得完全依商業運作-靠自己活存.8)
rock類重播.對系統衝擊力表現這一項.就是大考驗.
暫態反應.系統/空間耐音壓程度..只要電bass.爵士套鼓出來~就可以說明大部份.:O
音樂廳位置好壞-直接反應在票價上..絕對有差.
重播音樂/招待訪客的放音樂功夫..也絕對是項技藝..
繁-簡順序/典故穿插/情境與長度/版本比較/玩一點小技巧..都有不少學問.
老日說的~...演奏家.大概有類似意思吧.?:o
音響重播..錄/製整個流程下來.一定會考量到市場.
現場最好的位置最貴的票價.也不一定與最理想錄音重播有多少比例的絕對相似度..
所以.愚以為..站在欣賞角度並體會就好..盡量搞懂創作原意/精神.
奢談..正確性/標準度-都是自擾..:P
多聽現場吧..判斷會增進.較不會被誤導.
但錄製者也絕非傻瓜..比我輩一般玩家懂得多了..上面有提了.:o
"亮"的定義..?
動圈喇叭.高頻段樂器的嬌嫩..就會不如靜電喇叭的順/暢..
但是-需要衝擊/暫態/量感/耐操..或爽的時候..相信動圈會吸引多數玩家8)
但是不可否認.
音響系統也是商品類型.要有一定外觀設計來襯托身價.
只要不搞到.過度豪奢或嘩眾側引.聲音也到水準就是一種藝術.
這麼講.那多數錄音工程(室)用的器材~還真是踏實.不太需要考慮到以上.
聲音好最實際..:|
音響器材做到一個水準/個性時.
能夠想到的撇步.大概生產者都想過了..也取捨過了.
就像~
買了AMG-還要自己依喜好去調整嗎.?一般用家又不是試車手..調不一定有幫助.:P
任何高價品的需求都是被創造出來的,
無非都是想要突顯買家身分品味非凡,
這是一種心理學, 早已偏離需求,
閒言閒語應該也不是音響圈的特殊現象,
就像有時候路上看到名車卻開的特別慢心裡面總是忍不住想"不想開快就不要買這種車嘛...."
買的人哪會理我, 他買了是他爽, 那就夠了~~~~
奢侈品大多數定義為有錢就能買到的有品質產品,而且價格已經包含'如何操作'
音響就無法即時的反映品質.......而且買回來'''不會用''',需要服務,而音響要好聽的服務沒有包括在器材價格內...含在內又太貴....而且服務完也未必好聽.........
如不愛"聽"音樂為何要音響 如要好"音"就必須玩音響 當然怎麼玩 如何玩 人人不同 更也是想法概念及能力不同
只拿音響來聽音樂
我覺得蠻可惜的耶,接上電腦後
能發揮的空間多很多
看影片呀,生放送呀,廣播,遊戲
連講skype的聲音都好很多XDD
音樂只是其中的一環
不過要單聽音樂就能感動到
並不簡單耶
小讚嘆或許還OK,只是要比較大的心情起伏
一定要有搭配,可聯想,能夠腦內補完的東西才行
這種感觸,可遇不可求
接上各式各樣的媒介後,就可以多份不同感動XD
我覺得音樂只是其中之一
自己是覺得音響進步很多
尤其是平價音響, 不論是使用者或廠商,know how和觀念都不斷提升
認真思考後的產品越來越多..而且最重要的是,價位還很OK
真的比10年前要好玩的多~~
我來美國第一套音響: Axiom M60. 網路上評價很好, 直銷模式, 價錢在我願意負擔的範圍. 聽了五年. 沒想過要升級.
五年後陰錯陽差自己做了一組書架喇叭. 竟然輕鬆把Axiom M60比下去. I rediscover my music and cinema collection. 花了很多時間去研究揚聲器. 一年後發現我已經進入Acoustic Engineering. 假如大學有這麼一門課, 那該都好.
從做別人的設計是一道關卡. 自己開始設計, 是另一道關卡. Acoustic Engineering is complex. 大學電機覺得設計一顆CPU很困難, 做做Memory chip就好了? 這些很複雜, 但有"相對"成熟生產流程可循. Acoustic Engineering, 在征服Science之後, 有很大一塊在設計師本身的music taste.
揚聲器設計比賽, 第一名跟第二名的差距很可能是好幾個等級. 無法量化. 一但加入主觀的藝術成分之後, 每個人的價值是很難用絕對客觀的角度去判定的. 揚聲器是全部器材最敏感的部分. 最終的Voicing 會跟:
1. 設計師vocing的音樂: 交響樂, Rock and Roll, Jazz, vocals or specific instruments.
2. 設計師是跟現場音樂比較還是錄音 (Altered by electronics)
3. 設計師認為音樂聽起來該怎麼樣.
4. 設計師的聽力準確度
當然, 還得加入喇叭的應用考量, 如中置聲道的Voicing跟主聲道的訴求重點不同. 1-3 決定莫札特或是學生. 過了一個水平, 緣份跟個人的修為造化更重要了.
音響是極度自私的興趣,自私下去是對的。
要把音響調到不同位置都聽起來一樣.......這樣對自己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