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盤以五萬計的話,大概是 20+40+30+20...110萬左右吧?詳細數字要問主惟....(blush)
不過『人多』再加上『空間太大』真的非常吃虧,建議大家應該單獨去新天新地試聽看看....:D :D
可列印查看
我去聽就會用我殺音響的方式
不過那天放韓國流行樂已經通過了基本門檻啦 :D:D:D
看起來好精采呀!真可惜無法北上
非常期待sean333兄的影片:D辛苦囉~
原來小葉喜歡『大港』的聲音....:D 不過那張流行樂的歌手真是真材實料,應該幾無加料....:P
加油加油,目前最現代(198X)且夠正確的LP就是黃大那幾張法國小廠LP;但是要不讓我虧你們的CD不夠格......那就等著聽看看囉!....:D
等到有影片時,期待不吝分享!...:)
Tommy Chang 客氣啦!不過說到這裡,我到是要提出一些『殺音響法則』:
一、1+1 > 1 法則:只要設計取向是『正確』的,正確的音響組合在一起一定『更』正確、『更不容易』被殺。
二、臨界法則:音響系統都是正確的,只有一件錯誤的,那麼最後聲音還是可以免於被殺。但是如果音響系統通通『不夠正確』,那麼只要有一件是錯誤的,最後的聲音一定被殺。也就是單一器材的影響力很少是直接決定整體的,整體音響系統能不能過關,是依賴整體『不夠正確』程度有沒有低於臨界值。至於臨界值是多少?鬼才知道.....:P
三、軟體也同理:例如說,錄音正確、轉錄正確與版位正確,通常不太殺音響(除了極少數殺人放火錄音之外);但是如果錄音正確、轉錄正確卻版位錯誤,就會變得非常殺音響,因為它會很容易就變得難聽。
我是認為 Sonus Faber 與 B&W 在我的『正確』方法論中是比較『不夠正確』的,不過,如果 Tommy Chang 你居然發現整套音響被殺了,問題到不見得只是在喇叭,很可能是太多不夠正確的音響組合成的系統所造成。最後還是得一個一個去TRY.....(blush) (blush)
最後,這位坐在我前面的發燒友是誰?
http://www.my-hiend.com/psycho/killaudio/pe1.jpg
聽反應就知道是驗豐富的發燒友,但是可能初次聽到我這種離經叛道的言論..(blush) 不知道你的心得是如何?真想知道,請不吝批評喔!....:D
mode16888太太客氣了....但是我的東東會帶來世界和平?我看是世界大戰吧!....:P 為了你那聰明美麗的女兒,害我的女兒被我唸了三天三夜:人家的女兒可以陪老爸聽你老爸艱深的演講,我的笨女兒一聽到我開音響就掩耳飛奔.....;( ;(
~~~~
聰明???
哪可不囉~~psycho老師一問她就倒了,回答不出心中最直觀的想法,或許是台灣的教育或我造成的。:D另外,是我陪她去聽的,可不是她陪我去聽的。:D
補充一下:
其實當天講座的『殺音響』效果算是很不明顯的。因為新天新地的音響系統一向都是『正確』走向,好不好是另一回事,但是每一件都是超級防殺的器材。可以說,就是因為老闆天天聆聽這些正確錄音,所以器材會有相同取向,自然防殺。
因此只換了一段被plk的訊號線,因為其他器材很正確,最後的殺音響效果是不夠大的....(blush)
我在 rendzaw 那裡實驗時,rendzaw的喇叭對我來說是完全正確,擴大機『勉強正確』,cd唱盤『不夠正確』,所有線材『完全不正確』。所以以cd播放而言,整體的正確性不如新天新地,因此換這麼一小段訊號線的差別,相差十萬八千里!當然可能是其他更多原因.....:o
而我自己的中壢音響室,喇叭當然一樣正確,擴大機『不夠正確』,cd唱盤『相當正確』,所有線材『完全正確』。整體的正確性仍然不如新天新地,所以換了pk線材後,也是相差非常大。
因為這些經驗,所以如果把高雄音響展cd回家播放卻是問題連連的.....請千萬不要針對單一器材,要以『整體』角度去重新思考音響系統的組合。
像 kib71350 很聰明,把他的系統一件一件搬去新天新地測試正確性。但是,在新天新地測試通過了,回家整體組合卻通不過。這就可能是發生在:每個器材都是『勉強正確』或『不夠正確』,組合起來就會被殺。又或者可能是有那個器材是『嚴重不正確』,結果整體就完蛋了。
不過依我經驗,『嚴重不正確』的器材還比較少,多半是發生在『擺位』與『空間』過份不當,才會出現『嚴重不正確』的問題。相對的,軟體出現『嚴重不正確』的現象,可就是到處一大堆了。
因此我最後的結論是:雖然說是殺音響,其實最大效果還是在殺軟體啦!:D 因此大家要上來哀聲嘆氣的,應該是你手上的cd通通不知如何處理了....:P (blush)
反正還有我這個楣鬼損失比你更慘重.....(blush) (blush)
看起來這樣的活動應該要多參加,不過參加了小朋友又會耗很兇(sweat)(sweat);(
雖然沒能到現場~~~但是PSYCHO大大的節錄再分析實在太棒了~~~:P:*
像 kib71350 很聰明,把他的系統一件一件搬去新天新地測試正確性。但是,在新天新地測試通過了,回家整體組合卻通不過。這就可能是發生在:每個器材都是『勉強正確』或『不夠正確』,組合起來就會被殺。又或者可能是有那個器材是『嚴重不正確』,結果整體就完蛋了。
============================================================
應該真的是我的喇叭沒過啦 ~~ 之前就有準備要 ... 但是 ...所以 ... 現在就 ~~ 不會通過啦 嗚 ;(
歡迎多多參加,或者從影片分享亦可...:D 至於耗小朋友,不會啊!先從軟體買起,只要不要買上千片.......:P
JAZZ 我不懂所以不敢說,但是 JAZZ LP 依我多次頂級LP的聽感,應該錄音錯誤者居大多數.......好吧!那天讓我聽聽看,看看我的錄音藝術理論可不可以直接應用在我完全不懂的音樂領域上!......(blush) (blush)
小佐真是太客氣啦!不必到現場,找一天直接到新天新地,我直接講給你聽;只是不准睡覺、打呵欠、掩耳飛奔.....:D :D
你的訊源是?....還是音響空間太爛了?因為你的喇叭品牌我聽過也殺過,似乎沒有死得這麼快?你的音響系統恐怕問題不是普通地大!.....:P :P
(欺負好脾氣的kib真好玩......:D )
一般爵士錄音通常採取近場錄音,我選的這段是音樂會實況,並不是常見的近場錄音,我想差別應該在此。
趕在出差前,先弄一段出來,看看效果怎樣!!!
ps:已刪除勿再點閱!!!!
影片小葉兄已連結在第一頁了!!
http://www.youtube.com/v/5l5i1XCRslo&hl=zh_TW&fs=1&
有看到囉,給您拍拍手...(clap)
看了一下影片,本人跟文章一樣,
只能說PSYCO老師是雅痞,0.0
說話就是蠻P的,哈哈,希望沒有冒犯,趕快來殺音響
話雖如此, 我還是要幫 Sonus Faber 說句公道話8), 就音響性而言 , 或許因其特殊的音染讓整體的聲音聽起來不是那樣精確 ! 比如說以第一首卡農為例好了,管風琴聽起來的聲音竟然跟長笛一樣飄逸高貴, 也許也正因 Sonus Faber 的特殊音染反倒讓整體聲音的表現是和諧而優美的 , 所以從音樂性的角度來看, 我還是給于她很高的評價(clap)(clap)(clap)!!
PS: 我有聽到第一首的飛機起飛聲ㄛ ,有好幾段都聽的到!!
But I could not listen it from my Sonus Faber, only from my HeadPhone;(;(;(, maybe the volume was not tuned up enough I think8)!!
以下是結合先前的討論,構思一篇文章發表在中時BLOG,順便讓更多發燒友來看看我們在這裡起肖......:D :D :D
My-HiEnd《殺音響》座談會序論:從科學哲學的思考談『正確』
經過2010年高雄音響展CD的洗禮後,越來越多發燒友與愛樂友感受到『錄音正確』與『音響正確』是另一番新天新地,因此在小葉站長的全力支持下,於2010年4月4日假新天新地唱片行進行一個搞笑又正經的《殺音響》座談會。相關的分享與照片、甚至有熱情網友sean333製作成教學影片,詳細內容可以參考:My-HiEnd 殺音響講座分享區。
整個活動理念以及我多年來的音樂欣賞歷程,就要詢問:『處在資訊爆炸的訊息大海,我們如何尋找一套對自己最有意義的判準來進行精緻的音樂享受?』。這個問題有非常多人都會快速地回答:聽得爽就好、自己覺得好聽就是有意義......問題是非常殘酷的,無論社會科學或科學哲學都清楚地告訴我們:『我』是什麼?如果只是隨便以個人內省意識為標準,其實『我』不過是社會流行風氣的反映而己。也就是說,所謂的『我爽』、所謂的『覺得好聽』,其實都是由跨國資本主義操弄下的流行風氣之忠實反應。
很多愛樂友或發燒友都如道這種困境,但是不知道如何掙脫;再加上傳統東方文化固有的『過份高蹈的修行觀』,直接導致我們徹底地污名化『與眾不同的人』叫做臭屁愛現,再無所不用其極地使用道德藉口加以抹黑。於是任何膽敢以客觀科學角度提出『另一種答案』的有心人士,我們的本質心態就是『優先攻擊這個太臭屁的人不學無術或道德有問題』,從而徹底地擁抱最安全的『流行觀點』避免被攻擊,最後開開心心大大方方地成為流行觀點之俘虜。
※ ※ ※
因此我嘗試提出一種方法論來幫助發燒友或愛樂友找到『對自己最有意義的判準』,這個方法論就叫做『正確』。如果聽到『正確』就大驚失色覺得太過主觀,其實是對科學哲學的膚淺見識,這裡需要簡單論述一下。
簡而言之,最早期人類以為所有的『觀念』都是『本質上』的存在;無論是柏拉圖的理型論還是亞里斯多德的經驗論,是認為存在一個絕對正確的『觀念』,再由人類透過理性或經驗而獲得。依此邏輯,若有所謂的『正確錄音』,就是代表有人可以跟你清楚證明、定義什麼叫做『正確』,並且任何人類的感受都絕對相同。我所謂的『正確』最容易被曲解成這種正確,這正是顯示科學哲學或知識論的素養偏差。
再來約到了十幾世紀後,出現了『建構論』;主張一切『觀念』都不存在,存在的是人人皆公認它是什麼,它就是什麼。大家都認定這種唱片是『正確』的,那它就是『正確』,也就是說『正確』是被大家人工建構出來的。換句說,不存在真正的正確,只存在個人主觀的認定。這正是當前討論音響與音樂時大家最喜歡使用的邏輯:沒有正確的音響,只有個人覺得好不好聽;沒有正確的演奏,只有個人覺得聽起來爽不爽......
其實現代科學哲學家早就脫離了本質論與建構論,他們早就發現科學存在著『真實』,卻難以進行本質上的定義,於是他們發展『實在論』。也就是說,我們才不必管什麼叫做正確,我們只管這個『正確』能不能操作?能不能再現?能不能實踐?能,就是代表這個『正確』真實存在著,所以叫做『實在論』(這個『實在』意謂著普特南式的『科學實在論』之『實在』一詞)。
也就是說,什麼叫做正確錄音呢?我們可以把唱片分類成『第一類』與『第二類』,再來可以進行盲目測試且快速分辨歸類,甚至可以『預測』那一類唱片在某種音響將會變好聽或變難聽。也就是說,分辨第一類與第二類的判準是可操作、可預測而實踐的,那麼這個判準儘管可以被稱為『正確』,它就是『實在論的定義』,重點是『實在』。
※ ※ ※
因此,什麼是正確錄音呢?造成『第一類音響』播放效果遠遠大於『第二類音響』、甚至第二類音響會變得非常難聽,這就是實在論式的『正確錄音』。什麼是錯誤錄音?造成『第一類音響』與『第二類音響』之差異大幅降低、其至完全顛倒,這就是實在論式的『錯誤錄音』。什麼是正確音響呢?造成『第一類唱片』播放效果遠遠大於『第二類唱片』,這就是實在論式的『正確音響』。什麼是錯誤音響?造成『第一類唱片』與『第二類唱片』之差異大幅降低、其至完全顛倒,這就是實在論式的『錯誤音響』。
最終的判準就是:只要聽到夠水準的現場演奏、請熟悉樂器音色任何人進行盲目測試,他們都會一致地反應:只有『第一類音響』播放『第一類唱片』,才是最像真實的聲音;『第二類音響』播放『第二類唱片』,雖然好聽,但是一點都不像真實的。OK,我們終於把『正確』指標建構完成;剛好分辨第一類與第二類的指標,就在於前者音響重視高傳真、後者重視染色美感;前者唱片重視少剪接少加料,後者混音師比指揮還偉大。
於是從上述的論證,我們歸納一個最簡單最好玩的現象:《殺音響》。拿公認錄音效果絕佳的第一版CD與便宜大全集紙盒CD相比,明顯可聽出正確音響會彰顯出最大的差距,而錯誤音響會減小差距。這個現象是舉世公認的,連這麼最起碼的共識都要質疑我就完全沒輒了......:P 好,循著這個共識,我找到幾組唱片都是最流行的第一版CD,二手市場超高價,這些通通是我所謂的第二組。相對的我找到相同的演奏家與相同的曲目,差別在於正確的錄音或轉錄,OK,它們就是第一組。結果第一組與第二組的各種操作,通通符合上述判準。OK,第一組就是『正確錄音』,第二組就是『錯誤錄音』,除非你敢公開宣稱便宜大全集的CD比第一版CD更好聽、更正確......
※ ※ ※
何謂正確錄音得到共識後,再來就是殺音響了;當然是找到正確錄音中性能最嚴苛的唱片,它會毫不留情地讓錯誤音響當場從好聽變成難聽。座談會現場以簡化的方式,只是把新天新地唱片全套正確音響中,一條訊號線替換成極高價但染色取向的錯誤音響,OK,當場大家都發現:第一類唱片與第二類唱片的差距幾乎消失了。
當然這是理念辨正的文章才會寫得如此嚴肅,其實當場只是一隻肥猴子上上下下跳來跳去而己...:P 精彩的影音實況與相關討論交流,請大家移駕到 MY-HIEND 網站繼續:
● my-hiend 殺音響講座分享區,歡迎您前往繼續輕鬆地搞笑....:)
(END)
昨天剛回美國 (很難相信,我們這兒比台北還熱!(sweat)(sweat)). 趕快寫寫感想.
真高興這次回台能參加Psycho大的講座. Psycho大真是文如其人,非常風趣,也非常”臭屁“. 不過,我得承認,Pyscho大的“臭屁”是有他的根據和事實的. :D:D:D
我遲到了一點,沒趕上小提琴的音色比較(只聽到一部份). 後面的音響大展CD的評論,倒事都聽到了. 我還沒拿到CD,所以沒法驗證Psycho大講的重點(主惟大,麻煩您快些寄,小弟望眼欲穿呢(bow)(bow)). 不過,我倒是聽到小牡神的第五段的鞭擊聲. 哈!和我在家裡聽到的差不多(新天新地的高音更清楚些).
該去上班了,再續......
My-HiEnd《殺音響》座談會序論:從科學哲學的思考談『正確』
於是從上述的論證,我們歸納一個最簡單最好玩的現象:《殺音響》。拿公認錄音效果絕佳的第一版CD與便宜大全集紙盒CD相比,明顯可聽出正確音響會彰顯出最大的差距,而錯誤音響會減小差距。這個現象是舉世公認的,連這麼最起碼的共識都要質疑我就完全沒輒了......:P 好,循著這個共識,我找到幾組唱片都是最流行的第一版CD,二手市場超高價,這些通通是我所謂的第二組。相對的我找到相同的演奏家與相同的曲目,差別在於正確的錄音或轉錄,OK,它們就是第一組。結果第一組與第二組的各種操作,通通符合上述判準。OK,第一組就是『正確錄音』,第二組就是『錯誤錄音』,除非你敢公開宣稱便宜大全集的CD比第一版CD更好聽、更正確......
其餘恕刪, 減少空間,想請教psycho一些問題:
1. 如何判斷一張 CD 是不是"第一版CD"
2. 文章中提到的'第一版CD"是第二組 ,第二組就是『錯誤錄音』,那第一版CD 都是『錯誤錄音』嗎?
教學評鑑?watson0612 是同行!....:D
好狠!....本是同艮生,相煎何太急?....:P :P
雅痞?雅痞不都是裝西裝打領帶的?那會是我這個樣子....(blush)
真是謝了,我就是偏愛『真』....:D
好的,我跟坐後面的通通結仇了.....咦?好像就是小葉坐後面?....(blush) (blush)
我完全同意 Tommy Chang 上述觀點喔!我一向認為:什麼叫做正確、錯誤、好聽、難聽.....一點都不重要,要把我所謂的『正確錄音』改名為『三八錄音』我也一點都不反對。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真真實實地理解自己最忠實的聽感?所以 Tommy Chang 如此忠實的聽感描述比什麼都重要....:D
到底有什麼改觀?說來聽聽,暗罵我也無妨!....:D :D
等你的完整心得喔!........寫完了再來虧你!...:D :D
我其實滿想知道小葉大大當天放的韓國流行樂是哪張唱片說!.....印象中的流行專輯普遍加油添醋不是?...呃~~~似乎與這個主題沒啥關係吼!
其實stsd最厲害的是韓國流行樂
要請他來解答啦
那天有提到海飛茲,你有提到為了迎合大家印象中的冷冽所以cd再製時故意把成弄成硬梆梆沒感情,這兩天把海老的LP通通拿出來聽一遍!速度是快一點觸弦力道沒那麼重不過很有感情呀,有點像加快版的francescatti,只有mono錄音轉成stereo的線條硬一點,再把cd通通拿出來,哇勒有夠難聽當初怎麼會去買這些垃圾(sweat)(sweat)(sweat)現在聽布拉姆斯小協,rca red seal的,好像一張250有夠細膩好聽小提琴跟樂團比例還算正常,比柯岡那張emi重刻版好多了(ED1好像好幾萬),柯岡好像站在舞台前面樂團在後面很遠的地方縮成一團.............
scs 上課很認真嘛!.....:D :D
當初(1950、1960?一時忘了)人人都說海費茲冷冽,以上引自我在《古典音樂雜誌》的舊舊.......舊文:
『 海費茲的台風和超技給人一種冷靜無情的印像,但艾爾曼(Elmam)則被認為較溫暖;如果在實驗室中不告訴受試者目前播放的是誰的演奏,則相同曲目下,評海費茲是冷靜無情的比例不會太大;針對某些特定曲子,受試者反而會一面倒地主張艾爾曼是冷靜無情的。』
記得這個音樂心理學的實驗好像就是在1960左右,因此有上述有趣的實驗。問題是,縱使有這個足以嘲笑音樂的科學實驗,當時的樂評與愛樂者仍然『不敢相信自己真實聽感』,只願相信『廣告文宣的形容詞』,繼續堅持著海費茲很冷冽的『謊言』,一直延續到1980之後的CD時代。
CD時代開啟了唱片市場徹底商業化、毫不精緻的『庸俗時代』,唱片大廠尤其嚴重,連一些法國小廠都跟著死掉(例如CALIIOPE)。為了行銷更多海費茲的唱片,迎合所謂冷冽就是客觀忠於原譜的文宣口號,很明顯的所有CD的音質都徹底與LP完全相反、聽起來變得非常冷冽(高明的音響家會覺得扭曲與不自然),比我家中四十年的台版盜版LP還糟糕。
而且相反的,華爾特被公認很溫暖,所以明明相同的唱片公司,CD偏與LP一樣溫暖。歸納這些證據,我敢保證一定是製造CD時主動幫海費茲加料來營造『冷冽的謊言』,反正他們的銷售對象不是我們這種發燒友,而是一大堆沒有信心忠於耳朵又想學習入門古典音樂的有心人;這些人就被這種謊言活生生踐踏了,日後會對古典音樂有多少『真心的好感』實在令人懷疑!
幸好我們是玩物喪志、沒有人文只有科學的發燒友;正因為我們只有科學,所以更可以擺脫『古典音樂市場學』裡的種種假象。海費茲只是其中之一例而己.....:P
相對的,EMI FRANCE明明是唱片大廠,卻可以保持一定的錄音藝術之客觀性;只可惜面對現代的微利趨勢,超低價唱片是絕對不可能有良好的聽感的。有極少數約一張260左右的EMI FRANCE是極極少數演、錄、版位三者妙絕的唱片,偏偏都是在台灣極端不知道的法國歌劇或喜歌劇;有誰聽過法國喜歌劇《微笑之國》?還是以中國當成背景喔!偏偏知名度完全比不上杜蘭朵,對大家來說曲目應該太冷門了,比新天新地的唱片還要更冷門....:P
所以我花了無數錢試了半天,最後還是乖乖去新天新地買唱片比較安全....: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