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每次讀的情況都不一樣....聲音自然會不同 :)
可列印查看
CD每次讀的情況都不一樣....聲音自然會不同 :)
小的書叭放在桌上,一直覺得低頻怪怪滴
好奇買了http://www.auralex.com/sound_isolation_mopad/MP.jpg
低頻的變化滿明顯的,比較沉也比較凝聚..
給放櫃子上的書叭用戶參考一下..
臺灣有引進喔?我都不知道說
分享以前人的經驗
網路上查到的:
http://anthemhome.myweb.hinet.net/ma700(2).htm
8.有根ACEPALLA單體一樣後面用油土
9.喇叭面版使用羊毛氈或使用汽車吸音棉1CM
貼法有AD moniter 那種還有WATT PUPPY那種還有最新小葉報報的???用家,
使用起來的確效果很好。
5.那點WESTLAKE也有用把接點都用熱封膠固定,小弟還沒那麼猛,小弟只是密閉氏音箱
7.小弟用了同箔電感跟M-CAP跟...好貴已經跟喇叭一樣貴拉
6.小弟有撲汽車吸音棉跟棉花,後來就懶得調整拉
影響為大的竟然是9.
跟SONUSFIBER一樣那前面的絲線還有WATT PUPPY的羊毛氈面罩,
似乎影響很大,還有皇帝也有貼阿,還有AD,當然小弟是土法手剪,自己聽的高興就好.
有人說是讓喇叭歸零,真是好說法
有沒有擴散板可以推薦的??
[QUOTE=小葉;38031]大家一起來聊聊自己的調音心得或好用的調音道具吧:)[/QUOTE] 曾在燒友家中見過相當奇特的道具像是--空鐵罐擺在房間四個角落及大型塑膠水管吊在半空中.也有各種金石木塊,疊起六七層高,看起來搖搖欲墜,好不危險.另外將機器懸吊空中亦常見.此外,像是補破釘似的,在房間貼上各式吸音膏藥也不少.
symposium ultra
combak(enacom)
taoc
我用這三家東西調音:)
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重来,我会一开始发烧就实践三个字:"先搞电!"
"yoyowo的钉(垫)329法" :
"三": 味道而言: 喜金则金;喜木则木;喜中则碳(石墨).
"二":分部而言: 散则增低:聚则提高.
"九":九宜九忌: 宜三忌四;宜立忌卧;宜适忌边;宜邻忌角;宜离忌靠(与原钉);宜牛忌 胆;宜盘忌码(合并CD);宜正忌斜;宜实忌虚. :):o
TAS 197期
舉了14個花小錢又個改善聲音的作法
(翻譯不對以原文為準)
1. 將喇叭上的螺絲鎖緊,但也不要過緊喔
2. 線若有交叉,不要平行,要有角度,當然儘量分開最好,也可花錢用這個分開
http://www.shunyata.com/Content/products-DFMini.html
3. 清潔所有接點 (可用這個Caig DeOxIt contact cleaner)
4. 關燈
5. 消除側牆反射
6. 調整喇叭擺位
7. 讓器材與振動隔離
8. 將器材的顯示關掉
9. 使用端子保護蓋
10. bi-wired 的跳線換好一點的
11. 調整聆聽位置,找出最佳的bass平衡
12. 升級原廠附的電源線
13. 聽LP時,將數位器材關掉
14. 放鬆享受音樂,不是音響
真巧,昨晚在五穀輪迴之所讀TAS碰巧也看到這篇.
第二項原文是說,把用dimmer的燈關掉.
第九項原文其實還有多一點. 如果平衡輸入不用,把2,3腳用U形的pin連起來 (作用和RCA保護套類似).
我個人主觀上,對這14個方法的意見....(blush) (blush)
1. 將喇叭上的螺絲鎖緊,但也不要過緊喔
==> 完全同意。強烈建議使用淡水幫均衡派的『有刻度的扭力起子』,把螺絲鎖緊成相同的扭力。
2. 線若有交叉,不要平行,要有角度,當然儘量分開最好,也可花錢用這個分開
http://www.shunyata.com/Content/products-DFMini.html
==> 完全同意,差很多。
3. 清潔所有接點 (可用這個Caig DeOxIt contact cleaner)
==> 同意,但是發燒的清潔劑有可能本身有音染。
4. 關燈
==> 完全同意。差非常多,省電澄泡與日光燈管都是超級殺手。
5. 消除側牆反射
==> 這個......會不會是太高級的喇叭才需要如此??
6. 調整喇叭擺位
==> 同意。但是耳朵要佳、器材本身要正確;否則可能把所有的錄音藝術通通調整地『一樣好聽』;也就是把好錄音搞爛成中等錄音,把壞錄音加料成中等錄音。
7. 讓器材與振動隔離
==> 同意,但是隔離震動的方法可能造成音染。
8. 將器材的顯示關掉
==> 完全同意。
9. 使用端子保護蓋
==> 不一定。有可能反而造成吃掉細節與能量的極負面效果。
10. bi-wired 的跳線換好一點的
==> 同意。但是高級的跳線本身可能造成音染。
11. 調整聆聽位置,找出最佳的bass平衡
==> 完全同意。
12. 升級原廠附的電源線
==> 有疑慮,有可能原廠的電源線是最中性的。
13. 聽LP時,將數位器材關掉
==> 完全同意。非如此不可!差太多了!
14. 放鬆享受音樂,不是音響
==>....那....聽MP3就夠了嗎!?......:P :P :P
Psycho大,第14項的原文是
Forget about the sound and enjoy the music.
Don't fall into the trap of constantly judging your system's sound quality. After your system is tweaked, turn off the critical listening and immerse yourself in the music.
翻譯:
別太專注在聲音上,享受音樂的美好。
不要一直在挑您的系統的聲音的毛病。 如果您調好了,放鬆您的心情,讓您自己溶入音樂之中。
個人的意見,音響系統的聲音正確與否很重要,但是如果我聽音樂的時候,心裡一直在想,“啊!高音還差一口氣”,“啊!這個低音收的太快了”,“喔!這個音場太淺了!”,“唉, 我應該再調一下喇叭。”,“不對,我應該再換一條電源線”。另外的一個副作用是,我可能只聽那麼幾張唱片(要比總要有個標準). 如此,那我還有多少心思可以放在欣賞演奏家的技巧,欣賞作曲家的巧思,欣賞樂團合奏所製造出來了奇妙的音色呢?換句話說,見樹不見林。
當然,如果我的目的/興趣本來就是調音響,那就另當別論了.
個人淺見,請多指教。
kevintran 補充地非常好,但是我還是想做多一點補充.......(blush) :o
在我的個人體驗,只有我非常專注於『挑剔音響的性能』,我才能避開『旋律線的音樂欣賞』從而轉向『音色藝術的欣賞』。因為音色藝術的音樂欣賞能力,似乎要求我們全頻段地重視整體聽覺細節,從而導致這種音樂的欣賞能力與挑剔音響性能的科學精神是可以並行不悖的。
所以當我越挑剔音響性能,我就越能發現鋼琴演奏家的學派、管弦樂團的特色、指揮家要求樂器如何『和起來』.....簡而言之,可以做到與音樂極端親密的對話。
其實我一點都不反對『不顧音響地讓自己溶入音樂之中』這種態度喔!:o 我只是想指出:挑剔音響的科學態度,照樣是深入欣賞音樂的一種好方法...:D :D
我該去買彩券了. 我早上寫的時候就有預感,Psycho大一定會這麼告訴我!
其實,我最想說的是,音響調到一定的地步(也許是新器材,新的擺位,新的家具,新的線,等等),玩家也許應該先停一下,聽個幾天,不同的音樂換一換,慢慢的體會新的改變. 走慢一點,可以走的更遠.....
說是可以把音箱倒過來放,可以減少過重的低音。
目前發現一個玩法
就是之前一直傷腦筋的stand4腳架的問題.原廠腳架上盤的釘錐
如果鎖上.25th根本就無法放上去,放上去25th底部不就傷痕累累
若不鎖釘錐.平放25th那聲音簡直不能聽
中低頻完全混濁.定位其差
直到最近發現有TAOC PTS-G腳錐墊
http://img704.imageshack.us/img704/271/ptsg.jpg
剛好倒立讓上盤的釘錐置入
TAOC PTS-G底層貼有一層薄薄小毛毯與25th底部接觸
完全不傷25th
重點是聲音的質感.定位.凝聚力大大的提升.完全恢復25th應有的實力
有用stand4腳架可參考看看
[IMG=http://img411.imageshack.us/img411/5467/dsc00172ix.th.jpg][/IMG]
圖看無.........
不過這個方式光聽就覺得很有用了
拍勢!拍勢!
我怎麼不會貼圖了:P
http://img442.imageshack.us/img442/1...00172gb.th.jpg
再貼一次看看~~~~~~~~~
http://img442.imageshack.us/img442/1253/dsc00172gb.jpg
貼圖是 [img] ........ [ /img]
聲音更為密實嗎?
感覺有點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