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my-hiend.com/leoyeh/2011a/IMG_1333c.jpg
可列印查看
設計師與創辦人 Alfred Vassilkov
擁有超過25年的喇叭設計經驗,在歐洲也擁有多項專利,estelon是其2006年所自創的品牌,集結了他所有的經驗與知識。estelon在箱體的設計與材質上花了許多的研究與功夫,E-lon流線型的形狀與複合式大理石的運用,不僅能再生最好的聲音,還能將能量自然的從內部消散掉。這種獨特的材質相當堅固且擁有很好的阻尼技術,這樣的造形也能將來自角落的反射可避免掉。較窄的高音區域讓聆聽位的相位達到0,但較大的單體尺寸能讓其的指向定位絕佳。低音單體的區域相對較寬且更深,除了更穩定外,也是其能對應大音量下的低頻、極低頻再生。當然所有的喇叭都必須經過Alfred Vassilkov本人的最後檢驗,每一對都是單獨的生產與調整,全部都是使用最高水準在愛沙尼亞手工打造。
http://www.my-hiend.com/leoyeh/2011a/alfred05.jpg
沒看到真實版,看一下虛擬版的開箱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ictureid=14263
原廠的建議擺位
1. 房間大小最好在25~60平方公尺 (1平方公尺= 0.3025坪, 約在7~20坪左右)
2. 建議喇叭周圍有適當的距離(1.2M以上),避免反射音對聲音再生造成的影響
3. 平坦(smmoth)的背牆比較不會對聲音造成扭曲,且建議喇叭離背牆要有0.6M以上。
4. 高音單體離喇叭背牆與側牆的距離不要一樣。
5. 聆聽位置,耳朵到地面的高度約1M左右,喇叭到聆聽位的距離跟喇叭之間的距離要一樣。
6. 喇叭之間的距離建議在2~2.5M左右
7. 喇叭擺的位置要對稱,尤其在寬度不大的空間裡更要特別注意。
8. 建議的toe-in的角度約在7度左右
9. Break-in時間約在300~400小時。
最後的細部微調
1. 喇叭離背牆越近,低頻會更多
2. 喇叭之間的距離越近,焦點(focus)會更好,深度也更好,但寬度會變小
3. toe-in角度加大可減少側牆的反射影響,但也會影響到焦點
4. 角錐的高度也可進行調整
5. 記得調效後要聽30~60分鐘以上進行確認
音響展時有去聽了一下
但印像似乎還好而己
個人比較滿意的 還是ASR配上Marten
可能是會場上的搭配 無法充分發揮其優勢
今天也在極品仔細聽了這對喇叭 只能說我變成"更"忠實的accuton fan了
聲音真的非常和我味口 尤其是鋼琴真的可說是動圈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