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5067
可列印查看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5080
專輯名稱: Musique ancienne de Chang'an(長安古樂)
別名: 來自中國大唐盛世的長安
發行時間: 1991年
發行公司:AUDIVIS
1991年,應德國歐洲國際民俗藝術協會邀請,由西安音樂學院副院長魯日融教授率領的“西安古樂團”出訪德國、法國、比利時、荷蘭、瑞士等國家,演出被歐洲人稱為來自東方的天簌之音《長安古樂專場音樂會》,他在法國指導錄製這張《Musique ancienne de Chang'an(長安古樂)》CD專輯,當年榮獲巴黎查理·考斯學術金獎。這張CD有別於中國或香港唱片公司的錄音,它更原汁原味保留了唐代宮廷音樂莊重、肅穆、高雅的風貌。樂器的演奏和人聲的吟唱之“真”,著實讓人很感動,它很完美地體現了長安古樂那種的細膩、典雅、平和風格,且韻味十足。其音效之好足以讓一些被稱為著名中國的錄音師和後期製作的工程師汗顏。這家公司還錄過一些中國古琴和民樂的唱片,法國錄音之準確,現場還原之真實,很值得中國那些著名的錄音師好好學習學習。現在很多中國唱片的後期製作都拿到德國或美國去做,是不是也應該拿一些去法國製作呢。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5081
專輯曲目:
01. Man Yuan Chun, Musique de Cortège 滿園春
02. Zhao Jun Yuan, Solo de Luth P'ip'a 昭君怨
03. Zhongnan Shan 終南山
04. Siji Hua 四季花
05. Yu Lin Ling, Hautbois Guan, Orgues-à-Bouche Shêng 雨霖鈴
06. Polomen Yin, Luths P'ip'a et Ruan, Chithare Zheng 婆羅門
07. Meiguandi-Shuang Yunluo Taoqu, Ensemble 梅管笛-雙雲鑼套曲
西安古樂又稱西安鼓樂、長安古樂、長安鼓樂等,是唐代宮廷的“唐大麯”,自唐朝至今已流傳逾1300年,是我國境內迄今發現並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間器樂樂種之一,被譽為“古代的交響樂”“中國古代音樂的活化石”。樂譜至今依然沿用古老的俗字譜(工尺譜系列)。
長安古樂,西安人又稱它為“西安鼓樂”、“西安古樂”或“長安鼓樂”。它流傳於中國陝西境內以古長安為中心的關中平原一帶,是至今保留在民間的優秀古老樂種。盛唐時,歌舞繁盛,李唐王室成員多在宮廷創制演奏樂曲,按民族國家將其劃分為十部樂,即:宴樂、清商、西涼、高麗、天竺、龜茲、疏勒、安國、康國、高昌;按演出形式分為坐部伎和站部伎。在天子及諸侯宴飲賓客時,優美的音樂時時奏響。
唐明皇本人就是一個精通樂理的作曲家,而且擅長器樂演奏,關中民間更傳說他是一個鼓手;他鍾愛的楊貴妃則和著樂音載歌載舞。但是,“安史之亂”擊碎了宮廷的優雅生活,在這場變亂中,大量的宮廷樂人流落民間,將宮廷音樂帶入了長安的民間裏巷,古樂隨即在民間傳承發展,長期以來流傳在西安近郊區縣,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古樂曲演奏體系。它的演奏形式分為行樂和坐樂兩大類。行樂是行走時演奏的樂曲,所用樂器較為簡單,節奏規律、嚴整;坐樂為坐著演奏的套曲曲牌,樂器配備完整,人員眾多,場面壯觀,演奏者們配合默契。樂器有笛、笙、管、鼓、鑼、鐃、大釵、小釵、木魚、大小梆子、水鈴等20餘種。至今,在“南音”和日本“雅樂”中,都能聽到長安古樂的遺韻。
長安古樂脫胎于唐代燕樂,後融入宮廷音樂,安史之亂期間隨宮廷樂師的流亡而流入民間,依託寺廟進行樂事活動,又滲透了僧、道、俗的色彩,逐步分為僧、道、俗三個流派,明清時達到鼎盛,目前流傳於陝西終南山以北、渭水以南、以周秦漢唐都城古長安(今西安)為中心的關中盆地一帶(長安、周至、藍田等縣區),如今,西安市以及終南山北麓的長安、周至、藍田等縣區,都存留著演奏優美唐代遺音的樂社和藝人。可以講,西安古樂是現存世界最古老、規模最大、系統最全,律、調、譜、系、曲最完善的古老民間樂種。
據長安古樂研究專家武文斌、李石根、焦傑、李鎧等考證,長安古樂流傳至今有文字記載、有樂譜相傳的曲目近500首,類別可分為四種:古代佛教音樂、古代道教音樂、唐代宮廷音樂、民間祭祀喜慶音樂。這批曲目,比較完整地保存了中國古典民族音樂的精華。
長安古樂現流傳有2000多首曲子,曲名、曲牌1200多個。它的演奏、演唱形式有六種:坐樂(也就是唐代的座部伎)、行樂(也就是唐代的立部伎)、散曲、歌章、佛曲、道曲。著名的古樂社有南集賢、何家營、大吉昌、東倉、西倉、端履門、城隍廟等。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5086
原創制作無比震撼--《龍鼓》
唱片名稱:龍鼓
發行公司:廣東星外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發行日期:2008/12/15
製作人:劉三藏
鼓:尚巍
古箏:常靜
笛:杜沖
13首酣暢淋漓的原創鼓樂佳作,無比震撼的古老東方音樂語言
從3000年的歷史長河裏走來,鼓,見證了古老華夏民族的輝煌與滄桑。
曾任中央電視臺《同一首歌》欄目音樂總監的著名音樂製作人劉三藏攜青年鼓手尚巍、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古箏演奏家常靜,“上海青年第一笛”杜沖等名家傾力打造《龍鼓》――13首足以驚豔發燒樂界的原創鼓樂佳作。
氣勢恢弘的鼓,震懾耳朵的節奏魅力,在優美弦樂、民族管樂的襯托下,尤見力與韻,動與靜的浪漫輝映,呈現中華民族魅力超凡的感官體驗。錄音細節表現更是讓人咋舌!每件樂器的定位、鼓皮的震動、鼓棍的落點、樂器的尺碼都能從中一一領略。如此兼具音樂性與試音性的鼓樂天碟,實乃發燒友都難得一見的好盤!
音響發燒友歷來喜歡用鼓的錄音唱片來測試音響系統的動態,所以錄製鼓的唱片是製作人永恆的話題。龍鼓唱片很有特色,既有氣勢宏大的鼓帶來無比震撼,又有華麗音樂旋律展現,動與靜相呼應,將鼓與音樂糅合成一體。在錄音方面,著名錄音師張小安後期處理出色,空間感強,平衡度不錯。推薦笫八首《東歸》用來試音,其弦樂齊奏加上鼓的敲擊,很有氣勢。眾多一流樂手演繹也為唱片增色不少。對中國打擊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比較一下前面介紹的《長安古樂(法國錄音製作)》、《中華鼓宴(中國錄音美國後期製作)》和這張《龍鼓(中國錄音和後期製作)》三張CD,聽聽那種時而激昂,時而婉轉的音樂,那聲聲響響能否牽動你的靈魂,那真真切切能否憾動你的內心深處。
專輯曲目:
01 篆音 Sound of Seal Cutting
曲目介紹:不論是鼓點的力量感、空氣感還是弦外的音韻,一開場便震懾全場。古箏一出,如篆如刻,入木三分。
密集的鼓聲,柔美的古箏,輕靈的笛子….隱於古箏和笛子後的鼓聲雖然不是西方架子鼓那種有固定的節奏,但每一下敲擊都仿佛敲在了心上,或輕或重,隨著前面的韻律給予適時的重度恰到好處的震盪。終於知道古人的“擊節而歌”從何而來…….
02 衛神 The God of Defense
曲目介紹:天地間,唯鼓獨尊!一部鼓的進行曲,一部男兒的壯歌!
是不是很像軍隊前進整齊的腳步聲……讓我想起了閱兵式,身處其中的士兵的心情是怎麼樣的呢?緊張,激動,為自己的集體有這麼偉大的力量而自豪,為自己可以作為其中的一員而驕傲,很想向家人說一聲,你們放心吧~~~堅定的腳步,邁開同樣大小的步伐,有著鐵的紀律的傳統,走向光輝的明天。
03 醉童 A Drunken Child
曲目介紹:童聲與傳統戲曲元素相結合,詼諧生動,賞心悅耳。
好可愛的小和尚,好想捏捏胖胖的小手,掐掐圓圓的臉蛋~~~背著師傅偷喝酒喝醉了哦,臉蛋紅紅,腳步歪斜,念經嘴裏帶出股酒氣。。。呀,師傅來了!不對!師傅怎麼直直朝我走來,一張大黑臉,眼裏好像還噴火哩,不好不好,快跑~~~
04 催征 Crusade
曲目介紹:“躍馬催征戰鼓響”,鼓聲大作,鼓點加快,逼近,一場古老的征戰從歷史長河裏清晰。
那個什麼板的打出緊張的節奏,後面是越來越密集的鼓聲,仿佛敲打在即將出征的將士心上,耳朵豎的老高,等著將軍的命令,心怎麼跳的這麼快,都要從嗓子眼裏跳出來了….陣前馬上的將軍高舉起銀槍,向前方一指,“沖啊---”殺聲四起……….
05 青花瓷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曲目介紹:笛子的柔美味兒,將耳朵帶到如夢如幻的煙雨江南。
小橋流水,煙雨人家,船頭一美,撐傘回望。
06 金剛 King Kong
曲目介紹:騰燃的狼煙、狂嘶的烈馬、激奮的戰鼓……構築一部豪邁的英雄史詩。
為什麼叫金剛呢,難道是受了國外那部大片的影響?高大雄渾,氣勢十足,觀者無不瞠目驚駭,緊張的我的小心肝都要蹦出來啦啊~~~
07 戲鼓 Making Fun of Drum
曲目介紹:鑼鼓通透,與俏皮的琵琶相映成趣,戲曲韻味十足。
三弦嗎?小奴家我偷偷出門看情郎,走啊走,扭啊扭,賣包子的小三看我看直了眼,算卦擺攤的李半仙看我看紅了臉,連那賣字畫的王秀才還想上來和奴家搭訕,不要啦~人家害羞嘛。。。看見情郎了~就坐在那邊茶肆裏,呀,笑起來好迷人,我的小心肝蹦個不停,臉像發燒,想跑過去又挪不動腳,邁了半步又退了一步,啊~~哪個該死的踩了老娘一腳!
08 東歸 The Orient Returns
曲目介紹:一首恢弘的民族史詩,鼓聲悲壯,卻分明帶著一種詩意,那是一個民族特有的氣質。
男聲帶來了渾厚沉重的感覺,民族的遷移,從來都是歷史上記錄的大事件。其中不乏流血的殘酷,但是為了生存,腳步不能停下,只有前進,才能看到明天的太陽。
09 簫舞 Dance of Xiao
曲目介紹:鼓皮的振動猶在耳邊,鼓棒的落點清晰可見;遠處的簫,柔美如煙,忽明忽暗,若隱若現。
戰場上硝煙散去,殘骸遍地,剛剛的震天的廝殺聲仿佛還在耳邊,刀光劍影,你來我往,誰勝了?誰敗了?躺在地上的,已無從知曉………
10 黑白旗 Black & White Flag
曲目介紹:鼓聲陣陣,破在眉睫,硝煙彌漫的戰場,唯信仰是一面不倒的旗!
激烈的琵琶拉開了戰爭的序幕,兩方顏色各異的陣營從開始的顏色分明到後來的混戰交錯,要想活下去,只有砍倒對方………
11 少林龍鼓 Dragon Drum of Shaolin
曲目介紹:宏大的鼓點過後,弦樂拉開的一瞬間,萬物皆動容。
是少林的武僧嗎?笛子拉開了一幅青山綠水的畫軸,大型武術表演開始了。灰色僧衣,黃色布袍,看起來不顯眼,集合起來卻是一股震天撼地的力量……..
12 破曉 Dawn
曲目介紹:神秘原始的打擊樂風,迎面而來的清新氣息,讓人在節奏的靈動中回歸天性。
天還未亮,鳥兒卻已經開始歡叫。神秘的打擊樂,一聲聲數著黎明的到來。
13 鼓破天 Drum Breaks the Sky
曲目介紹:鼓樂齊鳴,層次分明,動態十足,高亢雄壯的合唱,將專輯再次推向高潮!
琵琶總是和鼓聲在一起呢,是因為琵琶“剛柔並濟”嗎。。。無數面鼓擊打出了大氣的樂章,弦樂和合唱將之推向高潮,精彩馬上呈現眼前,3,2,1開始……..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5087
領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悟天地造化之韻律--《絲路雅丹》
唱片名稱:絲路雅丹
策劃製作:張忠慶
作曲:何雲蛟
演奏:中國國家交響樂團、中國愛樂交響樂團演奏家連袂演奏
錄音: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錄音師婁煒
後期縮混:Robert Foede
母盤製作:德國SCHOTTEN-GLASMASTERING AN DER HEIDEN GBR
製作發行:廣州博樂唱片有限公司
發行日期:2009年5月16日
中國首張原創地理音樂交響音畫《絲路雅丹》是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教授、中青年作曲家何雲蛟先生2003年-2004年在俄羅斯做訪問學者期間創作並完成的作品,它以絲綢之路上的世界著名地理景觀雅丹地貌為主題,通過交響音樂的形式,把人們帶進西部廣袤神奇的大地,去傾聽雅丹古老先民的傳奇,感悟天地造化之韻律。音樂具有明顯的維吾爾民族音樂調式及調性表現,精煉又極富變化,交織出中原文化與佛教、伊斯蘭文化交相演變的歷史及斑斕的自然畫卷。
用交響音樂的形式表現中國地理風貌在中國音樂作品創作中還未被真正涉及,尚屬首創。是中國原創音樂、特別是交響音樂形式的原創音樂新題材,它添補了中國音樂作品選題和創意的空白。廣東省音樂家協會並在作品發行當日在廣州組織作品專題研討會。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5089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5088
交響音畫《絲路雅丹》欣賞指南
寬廣深遠的聲場、動態震撼的音效、蒼涼悲壯的意境、悠揚而雄渾的旋律、一副副畫面、一聲聲音樂將我們帶進了中國西部廣袤神奇的土地……這就是交響音畫《絲路雅丹》唱片帶給我們的感受。作品音畫共分為八個樂章,全曲恢弘大氣,音響生動感人。
1.走進雅丹
大凡轟傳的歷史風物古跡,總是默默地、靜靜地、生生不息地吐納千古的風貌,雅丹在沙漠戈壁深處,它飽飽地吸呐了博大的才情、空靈而又突兀地臥著、聳立著,變得神秘而又安詳。走進雅丹,那風沙戈壁中如此的一景,仔細端詳,揣摩之後才感悟天地之韻律,造化之精巧,讓人神醉情馳。比此推衍大千世界,滾滾紅塵,給喧囂以恬靜,給繁急以清淳。
2.先民的足跡
雅丹歷經了千秋萬代風蝕雨淋,然而她始終活著,血脈暢通,溫存而安詳,這是一種何等壯闊的生命!這是造物主賜於人類的藝術勝景。踏尋先民的足跡是一種神秘和乖戾,無數為探險和生存而死的怨魂,只能無聲的,默默地深潛地底,而現代人則踏著一帙風乾的青史,用匆匆地腳步撫摸著大地,焦渴並企盼著對詩境實地的踏訪。
3、枯海殘丘
枯海沉寂著,殘丘在夕陽的輝映下瑰麗無比。它是一種天然的,物化的藝術群像,在它的懷抱裏神人交融,時空升騰。於是,它讓人走進神話,走進古老的傳說,走進宇宙廣義的彩虹。枯海殘丘是天然的,也是有序的,展現與釋放是天賦人格般的藝術魅力。
4、波斯商隊
承載各種貨物的駱駝,一高一低地在綿延千里的沙漠、戈壁行進,日夜的風把山脊、山坡塑成波蕩,那是極其緩慢平緩的波,像被工匠修過一般。波斯、阿拉伯風情的民歌飄然而至,使人領略到西城的風土人情。遠處偶爾傳來幾聲胡笳和羌笛的樂聲,時隱時現,不一會也就消失在朔風之中……
5、孔雀岩的遐想
孔雀岩,一派肅然。孔雀的造型高雅、精美,令人歎為觀止。那孔雀欲扶搖九天?振羽遠行?鳥瞰世間的變化?還是高昂脖頸慎思遐想,她在醞釀什麼呢?
6、可愛的野馬群
一望無際的沙漠、戈壁,廣柔而恬靜。遠處三個、五個以至於更多的野馬在悠然自得的嬉戲、奔跑;也許有野獸的危威脅,人類偷獵者貪婪的槍口,然而這些可愛的野馬面無俱色,頑強而矯健地生存著,繁衍生息著。願人類能庇佑它們,共處一個和諧的生存環境。
7、古陣營壘
色澤沉厚的古陣營壘,雄闊森嚴。那個年代的故事流傳的久遠,馳騁沙場驃悍驍勇的北方將士,他們在經歷激烈的大戰。如雨的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熱血……之後,活下來人,將軍圓睜恕目拔劍放歌,歌聲悲壯、淒涼,歌聲衝破天宇,在茫茫的沙灘回蕩,獵獵殘破的軍旗在朔風中飄逸,無數精魂長眠於地下,他們在窺視著人世間的變遷。
8、世紀靈光
人類從遠古走來,面對21世紀,為了族群的生存,也為了這個星球的高度繁榮,義無反顧,淩厲銳進。音樂在一種溫暖與平和的盡情抒展之後,轉而進入一種隱隱的騷動。它預示著:在前進的路上還有無數艱難險阻,戰爭、瘟疫、環境惡化、地震…...然而,人類在奔向世紀靈光的征途上,步履是放達的,坦蕩的,堅強無畏的。如同急流浩蕩,勢不可擋!
正像我們為之景仰的雅丹一樣,它經歷了無數歲月的侵蝕,戰火的損毀,遍體斑駁,然而它卻沒有殞滅、凋零,而以它強健的體魄屹立在西部的中國。難道這不是我們偉大民族精神的昭示和寫照嗎?
《絲路雅丹》的藝術創意正基於此。
------------------------------------
此唱片不足之處,不知是否受限於國內壓碟工藝,細節部分如空間殘響、樂器泛音等略有損失,若能留多些柔潤感則更利於表現恢弘中的華美
《絲路雅丹》—中國音像商務網·臺灣
http://www.cnave.com.tw:8080/product...php?pid=153231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5095
專輯名稱: 娛樂升平
音樂類型: 廣東音樂
唱片公司: 中國唱片廣州公司編號:GCD-5149
發行時間: 2001年
生動活躍場面熱烈猶映眼簾
祥瑞祥和春色宜人俱在樂中
本專輯為廣東音樂齊奏專輯,多為熱烈歡樂的樂曲,又有文靜清雅的樂曲,是廣東音樂著名的代表作。
其中第二首《賽龍奪錦》是廣東琵琶演奏家、作曲家何柳堂(1864-1934)的代表作。是一首流傳很廣的廣東音樂,也是廣東音樂興盛時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賽龍奪錦》原是一首絲竹樂曲,後來為了表現樂曲的氣勢,改編為吹打樂合奏形式,增加了嗩呐和打擊樂器,全曲以曲首的音調為基礎,加以不斷衍生和發展。並從表現龍舟竟賽的內容出發,借鑒外來作曲技巧,大量使用模進和變形等手法,是我國傳統樂曲中較少見的。
樂曲開頭以嗩呐吹出號召性的引子,表示比賽開始。接著是樂曲的主題,逐漸活躍,表現了龍舟競發,生氣勃勃的景象。然後是比賽正式開始,情緒逐漸熱烈,並加進了打擊樂,刻畫了龍舟在水上前進的形象;隨後速度進一步加快,節奏多變,猶如龍舟你追我趕,氣氛相當熱烈。最後吹響嗩呐象徵比賽結束,結尾再現了前一段的曲調,表現了龍舟在碧波上自由蕩漾,令人心怡。
樂曲通過描述端午節民間舉行龍舟賽,勇奪錦標的歡騰熱鬧場面,表現了勞動人民勇敢、豪放、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5096
專輯曲目:
01.娛樂升平
02.賽龍奪錦
03.一支梅
04.得勝令
05.薔薇曲
06.陌頭柳色
07.喜開鐮
08.月圓曲
09.春郊試馬
10.走馬燈
11.寶鴨穿蓮
12.旱天雷
13.晚霞織錦
14.山鄉春早
15.步步高
16.織出彩虹萬里長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5104
賽龍奪錦的由來
端午節近,龍舟鼓響;一想起「扒龍船」,耳邊彷彿立刻響起《賽龍奪錦》這首無人不識的「廣東音樂」。
相信現在很少人知道了,上一個世紀二十至三十年代,是廣東音樂的全盛時期。是廣東音樂,當然富有廣東特色,樂器以琵琶、嗩吶、鑼鼓、二胡等為主。《賽龍奪錦》便是其中之表表者。這首組曲充份利用鑼鼓和嗩吶等樂器來表達龍船手競賽奪標的精神,氣勢雄壯,熱烈歡騰,震人心弦,難怪此曲一出即轟動樂壇,很快就流行全國。
可能有人覺得奇怪,為什麼叫「奪錦」而不叫「奪標」?原來「奪錦」有個來歷,有個使這個詞語成為典故的故事。
故事和「近鄉情更怯」的作者宋之問有關。
話說女皇帝武則天這天到洛陽龍門遊覽,命侍從眾官員寫詩記述這一盛事,完成詩者賞錦袍一襲。
隨從中自然不乏才思敏捷之士,左史東方媠首先完成獻上。武則天大喜,如言賞給他一襲錦袍。
事情卻峰迴路轉,出人意外。東方媠拜領了錦袍之後,還沒來得及歸回原座,宋之問的詩也做好了。武則天讓群臣評議。群臣逐一看了後,都說宋詩文詞詩意都比東方媠的好。武則天於是把東方媠手上的錦袍拿回來,改賜給宋之問。
宋之問「奪」得「錦」袍,這佳話從此便流傳下來,成為典故。誰也沒想到一千多年之後,廣東番禺一位琵琶名家何柳堂先生靈機一觸,順手把它拈來作為他的代表作的名字,一曲風行。
也許可以在這況順便一提:廣東音樂中,何柳堂的作品除了這首《賽龍奪錦》之外,《餓馬搖鈴》和《雨打芭蕉》在當時也都是膾炙人口的(單看曲名便已叫人心醉)。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5099
廣州鬧端陽之龍舟競渡
端午是傳統的大節日,在水網密佈的珠江三角洲,端午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劃龍舟,廣州人稱“扒龍船”,是過端午時最熱鬧的一項活動。扒龍船吃粽子,這似乎成為一種節日的儀式。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5107
廣州地區端午的龍舟活動是從“起龍船”開始的。長長的龍舟,一年只有在五月出現,其他的時間去了哪里?原來,它們被藏在河湧裏,被河湧的泥土覆蓋著,到了第二年農曆四月,才重新出現。
“起龍船”一般是在四月初,找個好日子,將龍舟從河底挖出來。清洗乾淨,當然還要進行一系列修葺工作,然後,停在水邊,準備就緒。再接下來,大概在農曆五月初一前後,則為龍舟舉辦“請龍”儀式。這時候,龍舟才被掛上龍頭、龍尾以及其他裝飾。龍舟做完準備活動,就開始正式地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