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4972
現在的石室完全被周圍的高大建築物包圍
可列印查看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4972
現在的石室完全被周圍的高大建築物包圍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4986
天主教廣州教區
Archidioecesis Coamceuvensis
耶穌聖心主教座堂(石室教堂)
基本資料
教座位置中國
管轄範圍廣東省
所屬教省廣州總教區
創設時間1848年
主教座堂耶穌聖心主教座堂(石室教堂)
教區主教/首長甘俊邱
天主教廣州總教區(Archidioecesis Coamceuvensis)是羅馬天主教在中國廣東省設立的一個教區。
天主教廣州總教區歷史
1848年,從澳門教區分設粵桂代牧區。由於葡萄牙的抵制,直到1858年澳門教區才正式將兩廣教務移交巴黎外方傳教會接管,該會法籍會士明稽章為粵桂監牧區首任宗座監牧。1875年,分為廣東代牧區和廣西代牧區。1914年4月6日,廣東代牧區更名為廣州代牧區。1946年4月11日升為廣州總教區。廣州石室耶穌聖心堂是目前我國最大的一座哥特式石構建築,自清朝建成以來就是廣州教區主教座堂,可以說,它是廣州近、現代天主教發展歷史的縮影。
主教
明稽章(Philippe Fran?ois Zéphirin Guillemin, M.E.P.)1853 - 1886
邵斯(Bishop Augustin Chausse, M.E.P.)1886 -1900年
梅致遠(Bishop Jean-Marie Mérel, M.E.P.)1901年–1914年
實茂芳(Ragssae),1915~1917
光若翰(Bishop Jean-Baptiste-Marie Budes de Guébriant, M.E.P.)1916年-1921年
魏暢茂(Archbishop Antoine-Pierre-Jean Fourquet, M.E.P.)1923年-1947年
祝福(Deswaziese,1948~1951)
鄧以明(1981 –1995)
葉蔭芸(1981~1990)
林秉良(1990~2001)
甘俊邱(2007年12月4日祝聖)
除耶穌聖心主教座堂(石室教堂)之外,還有沙面的露德聖母堂。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4372
黃埔軍校(陸軍軍官學校)
1977年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協會向世界宣佈的第一個國際博物館日。每年5月18日這一天,世界各地博物館都舉辦各種宣傳、紀念活動,慶祝自己的節日,讓更多的人瞭解博物館,更好地發揮博物館的社會功能。2009年主題是:“博物館與旅遊(Museum and tourism)”,為配合這個主題,今天在這裏介紹廣州黃埔軍校(陸軍軍官學校)
黃埔軍校原址設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軍校在1924年由中國國民黨成立,目的是為國民革命軍訓練軍官,然後國民政府北伐統一中國的主要軍力。黃埔軍校改制為陸軍軍官學校,並於國府遷台後,一併遷至臺灣高雄縣鳳山市。而昔日的黃埔軍校舊址於1988年被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埔軍校校史
清光緒二年(1876年),兩廣總督劉坤一倡辦“廣東西學館”,以白銀8萬元購買黃埔長洲島船塢為館址。光緒八年(1882年)更名為“廣東實學館”。光緒十年(1884年)張之洞督粵,又改名“廣東博學館”。光緒十三年六月十四日(1887年8月3日),張之洞在“博學館”原址創辦廣東水陸師學堂。
1923年9月,孫中山派蔣中正訪問蘇聯,學習建軍經驗。1924年1月24日,孫中山命名成立的“陸軍軍官學校籌備委員會”,28日選定廣州長洲島上的原清朝廣東水陸師學堂、陸軍小學、和民國廣東海軍學校的舊址上建立軍校。5月,任蔣中正為第一任校長,廖仲愷為國民黨黨代表。隨後,任李濟深、鄧演達為教練部正、副主任,王柏齡、葉劍英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周恩來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應欽為總教官。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4999
校長蔣中正與校訓“親愛精誠”
1924年5月,從1200名考生中正式取錄學生350名,備取120名。5月5日開始入學。6月16日,舉行開學典禮,孫中山到會場給青年作了熱情洋溢的講話:“要從今天起,立一個志願,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發財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國救民的事業。”孫中山的訓詞後來成為中華民國的國歌歌詞。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4381
孫中山在開學典禮結束後,同蔣中正(中)、何應欽(左)、王柏齡(右)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