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汽車市場一定會持續成長。上海滬車牌標價6萬多人民幣,趨勢是穩定向上。光上海就有2千3百多萬人居住,城市裡人民所得已經提升很多,將來問題是交通流量控制與疏通,陸家嘴摩天辦公大樓還不斷在蓋但道路已無法拓寬,以後巔峰時段車子恐怕要塞死。
現在大陸10到20萬人民幣新車的選擇非常多,幾乎每家汽車廠都有當地生產小車種來搶這塊餅而不單是日系車的主力市場。我倒覺得BMW寶馬未來應該會賣得更好(devil)
大陸汽車市場一定會持續成長。上海滬車牌標價6萬多人民幣,趨勢是穩定向上。光上海就有2千3百多萬人居住,城市裡人民所得已經提升很多,將來問題是交通流量控制與疏通,陸家嘴摩天辦公大樓還不斷在蓋但道路已無法拓寬,以後巔峰時段車子恐怕要塞死。
現在大陸10到20萬人民幣新車的選擇非常多,幾乎每家汽車廠都有當地生產小車種來搶這塊餅而不單是日系車的主力市場。我倒覺得BMW寶馬未來應該會賣得更好(devil)
董小蕙的畫氣質非常突出
是難得一見的台灣畫家
http://img211.imageshack.us/img211/1302/20041476.jpg
Uploaded with ImageShack.us
2227財報公佈了!
季別 第一季 第二季 第三季 第四季 營業收入 10,093,826 17,353,506 23,782,582 營業成本 8,775,014 15,023,815 20,570,012 營業毛利(毛損) 1,318,812 2,329,691 3,212,570 聯屬公司間未實現利益 0 0 0 聯屬公司間已實現利益 0 0 0 營業費用 1,007,854 1,686,126 2,386,334 營業淨利(淨損) 310,958 643,565 826,236 營業外收入及利益 936,469 2,911,808 4,011,460 營業外費用及損失 24,898 33,539 34,409 繼續營業單位稅前淨利(淨損) 1,222,529 3,521,834 4,803,287 所得稅(費用)利益 208,310 699,636 916,825 繼續營業單位淨利(淨損) 1,014,219 2,822,198 3,886,462 停業單位損益 0 0 0 非常損益 0 0 0 會計原則變動累積影響數 0 0 0 本期淨利(淨損) 1,014,219 2,822,198 3,886,462 基本每股盈餘 3.38 9.41 12.95
第三季的季報跟我預期的差不多
釣魚島事件衝擊銷售自然影響獲利
預估第四季銷售將緩步回升
不知蘆葦大對整體市場後勢的看法如何呢? 除了景氣外,大家似乎對證所稅看法很兩極!
沒辦法啊, 政府一定要課徵嘛............
老馬任內 大概很難囉.......
輕鬆一下
看看畫吧!!
http://img132.imageshack.us/img132/8956/99192062.jpg
Uploaded with ImageShack.us
董小蕙是繼常玉之後
最有文人氣韻的華人畫家
畫家董小蕙(1962-)自幼對繪畫有著濃厚的興趣,臺北一女中畢業後進入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就讀,1984年以學、 術科皆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其後於中學任美術教職數年,並多次赴歐美遊歷。89年返回師大美術研究所進修,研習藝術理論,專注於莊子思想與美學藝術關係的探 討,寫成《莊子思想之美學意義》一書(臺北學生書局,1993)。10年後又結合個人的藝術創作經驗寫成另一本相關著作-----《莊子虛靜觀照精神下之 寫生意義》(臺北藝風堂,2003);顯示畫家於 莊子思維中的美學意義有深入的心得領悟。
董小蕙早年特別喜愛印象派畫家的作品,曾多 次赴歐洲實地研究他們對於色彩、光影、筆觸、線條等交織形成的創作特質,並能精確掌握這些內涵與技法。其後畫家不僅消化這些美感特質與影響,更由於她多年 來都浸潤於中國書畫及老莊美感意境的學習體悟,使她在近年來融入了中國人文內涵之抒情感受,使其發展出一種具有中國筆墨趣味,又靜謐清雅的新油畫風格。
此 次畫展主題分兩個創作主題之表現,其一是懷舊抒情的「老院子」系列,起源於畫家對成長居住的日式木造平房、院落環境的深刻感受。近年來台灣地區由於都會環 境的急劇發展,不少僅存的老舊院舍都因為商業建地的需求而拆除 ,畫家因此希望為台北市凋零的舊式房舍景觀留下一份紀錄,。這其中一方面有懷舊眷戀的人文情感,另一方面亦有時代變遷的環境因素;是感念人生美好意境的珍 惜,也體現接近「道家」理念傳統的中國智慧。這是生活於台灣五、六○年代的人成長的共同記憶,因此其畫風感覺隨性自在,頗有野趣;畫家亦漸能體悟莊子的哲 學境界是將思想、藝術與人生做內外兼融地結合。
2001年左右,董小蕙開始以所居住的老舊眷舍為作畫題材,包括院子裡的花草樹木、陰晴 光影等變化,都漸漸被她捕捉成畫作中多采多姿的景觀。董小蕙喜歡描繪熟悉的日常景色,經過長時間之靜觀,畫出平凡、平靜、清澈而又熱情的內在情調。這一次 展出大小畫作共100件,包括油畫91幅、水彩9組件,大尺幅的畫作達120號(200公分)以上,甚至有多幅的「老院子」連作系列,呈現女性畫家少見的 「力度」。
畫家以院子為作畫主題,因為表現方式的差異而呈現不同的風格效果;其中包括對景寫生或寫意的實景效果,記錄著院子裏晨昏暮色 與光暈變化。由鋼筆素描線條則發展出老院子的「黑白系列」,一方面有著中國書畫的筆趣,另一方面又有西方現代繪畫筆觸、紋路、肌理之效果,呈現黑白互置, 層次豐富的造型質感。由描繪花木叢中的蔭暗相則發展出「濃蔭系列」與「大樹家族系列」,呈現濃郁深邃的內涵意境;而由夜色的幽靜氛圍又發展出「夜光系列」 等多種不同之表現主題。這些畫風表現不但呈現了畫家情感心境,也同時記錄了畫家個人創作風格的演化歷程。
此外,畫家的靜物畫也是這次畫 展另一個重要的表現主題。董小蕙早期的靜物畫一方面是延續印象派鮮明流暢的風格內涵,另一方面則融入中國式的抒情感受與生活觀照。97年以後畫風逐漸轉變 以主觀心境來描繪靜物,常以夜間幽靜的氛圍入畫,畫面空間呈現了多重的透視與變化。99年肇始「黑桌系列」靜物畫,更跳脫了實景存在的寫實效果,而傾向於 主觀精神領域的感應與表現。
畫家對於舊木桌深沉樸實的質感有著深厚的感受,畫面中靜物的背景已渾化為光影幽微的單純色調,訴說著人文與 時空的相互輝映,散發出寧靜而深刻的力量,也具有哲學冥思的意境。畫家筆下的單純靜物,不再僅是外在物象的描繪,而是一次次心靈觀照的過程;也許是對生命 的反思、對時空的沉詠,或者是對「存在感受」的當下印證。近年來畫家的靜物畫更趨向於東方文化底蘊中,呈現靜謐、清新、調和、流暢的生活觀照,同時也發展 出白色桌面的靜物系列,呈現出另一種典雅浪漫的抒情美感。
從今天下午1500開始
一年一度的台北藝博盛會開始了
2012 ART TAIPEI 綜觀亞洲氣象 建立亞洲風格
面對亞洲各地藝術博覽會的近年來的紛紛崛起,作為亞洲歷史最悠久的ART TAIPEI,期許打造一個具有亞洲風格的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不僅有多數參展海外畫廊來自亞洲各國,今年大會更大手筆邀請來自東亞、東南亞、南亞、中東等亞洲各地等四百名重要的收藏家、策展人、學者、美術館館長參與今年的盛會。並且以「亞洲氣象」為主軸,匯聚不同的區域特色,呈現亞洲等多元性的藝術風貌,台北藝術論壇的亞洲收藏趨勢論題,系統性的介紹亞洲藝術文化的特殊性與觀點,「收藏亞洲」場次更邀請到亞洲國際級收藏家,對於亞洲藝術收藏的脈動提供第一線的觀點。
http://www.art-taipei.com/tw/index.html
這次台北藝術博覽會入手了這張董小蕙的雙連幅作品春韻
http://img593.imageshack.us/img593/34/10859.jpg
Uploaded with ImageShack.us
藝博會入手之作品
龐均---早春三月
http://img211.imageshack.us/img211/8031/20121t.jpg
Uploaded with ImageShack.us
%302++%302++
呼叫小葉
最後上車機會了!!!
小車車要開了嗎?
*25
是指過200了還有空間可以上車嗎?
小小股東一枚而已
(giggle)
龎均簡介
龎均一九三六年出生於上海的文人世家和藝術家庭,他的父親龎薰琹留學法國巴黎,曾任藝術院院長;而母親丘堤則留學於東京,他們均是早年第一代著名油畫家。
有「繪畫神童」之稱的龎均,在十一歲時便與姐姐龎壔在盧州舉辦聯展。十三歲之齡考入杭州美術學院,再轉入北京中央美術學院,曾師承林風眠、潘天壽、黃賓虹、徐悲鴻、吳作人、董希文、李可染、李若禪等前輩,並且十八歲即以優異成績畢業,為當時最年輕的大學畢業生,從此開始專業創作的藝術生涯。
一九八七年起,龎均全家人定居臺灣,並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擔 任專任 教授,任教至今已二十年,於二○○七年退休前夕,臺藝大還舉辦了龎均 色線形 走過「臺藝大」二十年油畫特展的系列活動,來感謝這位大師對臺藝大的奉獻,與表彰其個人藝術創作的卓越成就。
在超過半世紀的藝術生涯裡,龎均不停的探索,對油畫色彩的掌握有獨到的經驗和見解,自言:「在我油畫的色彩系列我走了兩個極端,一個就是非常強烈,一個就是很灰,因為灰色調恐怕比強烈色彩碰撞更困難百倍。」他的油畫個展三十餘次;且以開放性的示範教學,培育後進無數,門徒已有三十餘位獲得藝術專業碩、博士之學位;並於創作閒暇之餘,將其獨到的理論著書,出版多部油畫技法、寫生哲學等相關書籍,對於臺灣的人文及藝術教育貢獻十分卓著。
龎均獨創的油畫風格,具有東方色彩。他在西方近代藝術大師的創作中,看到他們追求的寫意性、象徵性和表現性,正是中國水墨文人畫的特長;於是他在古典與現代之間尋找共同點;同樣,在西方油畫和中國民族藝術,特別是水墨寫意畫之間,逐漸在兩個不同的體系,找出融合的可能。然後吸收他們各自的專處,納入自己的創作中。
例如在色彩運用上,他融合西方印象派後期和野獸派綜合的優點,展現西洋畫的熱情及爆發力;也結合中國人文藝術哲學,表現出東方文人畫的詩情畫意,於是在東西融合下,孕育出獨特的意境與畫品。在繪畫技巧上,龎均主張平面二度或二度半的空間,線條表現上有著西畫所強調的形體力度,亦有著東方畫一波三折的含蓄意境,他追求氣韻生動,似與不似,意到筆不到的寫意畫風,成功的創造了東方的表現主義。
龎大師筆下的花卉尤其生動,以舞蹈之姿,展現出鮮活的生命力。作品廣為國內外知名博物館、美術館及藝術學院所典藏,並列入英國劍橋世界名人錄、IBC油畫領域達文西鑽石獎、IBC宣佈為世界頂尖一百位藝術家等殊榮。
楊老師2012年新作
http://img6.imageshack.us/img6/1636/12523372.jpg
Uploaded with ImageShack.us
董小蕙---茶花-三月並帝 <====這張我喜歡,讚!!
感謝edwardmos 與 watson兄的欣賞
剛從佳士得拍賣回來
先update一下2227新消息
廣汽豐田執行副總經理馮興亞表示,該公司的汽車零售量已回到反日前的水準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2700212.html
還有另一件董小蕙老師的茶花
http://img23.imageshack.us/img23/7338/20122q.jpg
Uploaded with ImageShack.us
這一張是大師105歲的作品
並有大師題字
是在上海的拍賣會入手的
http://img515.imageshack.us/img515/1552/72293698.jpg
Uploaded with ImageShack.us
這次香港秋拍的戰利品
http://img211.imageshack.us/img211/4508/59954700.jpg
Uploaded with ImageShack.us
常玉
人物
炭筆 鉛筆 水墨 紙本
約1929年作
簽名:玉 SANYU
出處
台灣 台北 家畫廊 前藏家於1997年購自上述畫廊 亞洲 私人收藏
文字介紹
1995 年《華裔美術選集︰常玉》藝術家出版社 台北 台灣 (圖版,第39圖,第95頁)
文/陳惠黛
(一)第一代華人西畫家
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正值革命思變的年代,知識份子有感於前朝遺留的積弊陋習,面對西方文化思潮緊密而來的衝擊,醞釀出中國走向現代化的轉變契機。文學的現代化要從「五四運動」(1919)談起,那是一波「新文化」的運動,將科學文明與民主思潮的新式觀念引入中國;而美術的現代化,則是由思想家兼教育家蔡元培所培植的中國留學生從海外返回教育後才開始的。留學的國家中尤以法國巴黎的影響最為鉅大。最早的留法藝術家如林風眠、劉海粟、徐悲鴻本身即有傳統文化的教育背景,再接觸到歐洲的新文化薰陶。二十世紀初的中國藝壇,因為蔡元培鼓吹「勤工儉學」的留法運動,催生了第一代留學法國的中國西畫家。常玉,就是這波留學風潮的最重要的成員之一。
常玉在兄長的資助下,於1921年赴法國學藝。常玉沒有如徐悲鴻等人改革中國畫的胸懷大志,也無肩負美術教育的神聖使命,他就是單純的一位藝術家,一位瀟灑生活、熱愛生命與創作自由的人。如同1920年殞落在巴黎蒙巴納斯區,來自義大利的莫迪里亞尼那類以生命作畫,被泛稱為「巴黎畫派」的異鄉人。常玉堪稱是二十世紀前期一位旅居巴黎的現代文人,而他所成就的作品可以說是一種「文人西畫」。他沒有選擇進入正規的美術學院學藝,而是自由藝術家出入的大茅屋工作室,觀察人體模特兒、一起學畫的同學,或是咖啡廳裡鄰桌的客人中尋找靈感,在同期的中國藝術家之中,他的畫風顯得獨特而不同。
常玉生前將一批準備參展的畫作從巴黎運抵台灣,卻因護照問題遲遲無法成行,不料1966年因瓦斯外洩意外,客死異鄉。爾後這批作品就此留在台灣,多年過去幾乎一度為人淡忘。一段意外的運畫經歷,有幸將他的晚期作品完整保存下來。在他身後數十年,從台灣的博物館、畫廊、拍賣會、畫集出版開始,慢慢地使更多華人畫迷有機會認識這位自由瀟灑的藝術家。對於多數人而言,常玉的一生仍舊蒙上神祕的色彩。他與人和善,卻不喜於談論自己,過往輝煌的繪畫經歷也不曾與後人訴說。二戰後旅居巴黎的中國畫家對他的認識其實亦不深,因文獻資料尋找著實不易。他在法國漫長的旅居生活因此添上傳奇色彩,人格顯得莫測高深。今日後人有心積極考證奔走,逐漸拼湊出常玉的性格與生平梗概。在此,我們為大家介紹二十世紀藝壇上非比尋常的藝術瑰寶—常玉。
常玉,1901年10月14日出生於四川南充,取名「廷果」,字「玉」,號「幼書」。常玉以字行於世,法文的SANYU(常玉)由此而來。父親常書舫、母親為地方商家之女喬氏,家中育有十二名子女,常玉排行第六。自幼因家中富裕,頗得寵愛。常書舫是南充知名的畫家,擅長畫獅子與馬。原本常玉跟隨父親習畫,後來展露書法的領悟力,於是在父親的安排下,跟隨四川名畫家趙熙(1867-1948)習書畫,四川有俗諺「家有趙翁書,斯人才不俗」,說明趙熙書法的不凡風格。常玉在巴黎時期以水墨勾勒裸女驚艷西方人,得力於年少時傳統書藝繪畫的耳濡目染。
(二)遊藝他鄉的翩翩佳公子
長兄常俊民比常玉年長了三十七歲,經營絲綢事業有方,成為南充地方聞人,家產雄厚,當地人稱「常百萬」。常俊民有感於自身教育程度不高,願意供給豐厚培植弟輩留學海外。因此,自小常玉得以安適於家中私塾就讀,無須進入公學校。17歲時到日本東京遊學年餘,甚至後來到法國發展的旅費、生活費都無須操心。
常玉的二哥常必誠(1883-1943)於1910年前後留學日本名校早稻田大學學習工程,亦是學有所成。畢業後,往來東京與上海兩地經商。1918-1919年間,常玉到東京投靠二哥,並參與當地藝文活動,曾經在藝文雜誌上發表書法創作。從常玉在法國遺留的多張與二哥的合影照片,有的拍攝於東京,有的可能拍攝於上海,看得出兩人感情深厚。二哥體型略胖,擅烹調美食,後來巴黎友人眼中常玉燒得一手好菜,想必是年輕時經常觀摩有所心得。
1920年,常玉隨二哥常必誠自東京返回上海,二哥在上海成立中國第一家牙刷公司—「一心」牙刷公司,常玉以其繪畫專長為牙刷公司設計包裝圖案與廣告。清朝末年上海是中國最大通商口岸,外國商行紛紛在此地設置辦事處與工廠,其中需要大量廣告圖片宣傳。民國成立之後,月份牌廣告於是逐漸在上海風行。無論是家鄉絲綢圖案或是上海時期的廣告圖案繪製,都對於日後創作起了一定的影響。
短暫停留上海的期間,常玉亦著手準備啟程法國,直接學習西方藝術。年輕的常玉率真又富有正義感,曾在上海租界地路見華人巡捕隨意毆打江北的黃包車夫,氣憤難平,卻又無可奈何,對於政治或特權等無法苟同。他曾說到巴黎討口也不回來,後來真的成為浪跡海外抑鬱以終的讖言。
1921年常玉從上海搭船前往法國,現有的文獻在在顯示,他乃是受了「勤工儉學」政策所感召,但根據常玉外甥女馮秀葵的回憶,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可能與逃婚有關。生性熱愛自由的常玉,怎可接受家族長輩替他作主訂下的親事,從此避走巴黎一生。
初到巴黎時生活頗為逍遙自在,衣著考究,畫室寬敞明亮、環境幽靜。作畫之餘,能拉小提琴作樂,把玩古董相機、打網球或撞球,偶而郊外旅遊。除了中國留學生的圈子,他也結識當地的藝文人士,生活完全融入巴黎的步調,白天除了畫畫,還常在咖啡館內閱讀和畫速寫。朋友眼中的常玉一生愛好天然,乃是翩翩佳公子,女人緣不錯,已故的旅法藝評家陳炎鋒曾以拉丁情人形容常玉的感情狀態。他曾與蔣碧微有過情愫,1925年前後曾娶法國男爵女兒為妻,後又離婚,晚年交往過德國籍女友,但對外披露的情感世界並不多。
常玉還有雅好文學的一面,他曾和中國大文豪徐志摩友好,與旅法詩人梁宗岱(1903-1983)、小說家侯謝與作曲家法蘭寇都有過密切的往來。早年他喜愛在咖啡館內閱讀《紅樓夢》,後來迷上法國悲劇詩人哈辛的作品。他的舊鄰回憶,晚年常玉從不發脾氣,但有一次他在院子裡咆哮,因為孩童嬉鬧玩耍的聲音打壞了他寫詩的興致。
常玉的個性不媚世俗,優雅又時髦,採行法國式的個人主義風格。喜愛中國食物,卻偏好高頭大馬的西方女子。早已習慣了巴黎的自由浪漫,二十世紀初期中國保守的社會風氣終究喚不回漂泊異鄉的遊子。儘管如此,他的晚期繪畫裡不免還是透著思鄉與孤寂蒼涼的情緒。1966年他生命的最後一年裡,曾寫信給四川的親人,請求寄送家鄉的「紅豆腐」(豆腐乳),後來沒了音訊,八月常玉因瓦斯中毒意外不幸逝世於巴黎寓所,令人唏噓惋惜,一代藝術大家就此魂歸他鄉。
三)東方風範的文人油畫
常玉早期存世的作品極少,從早期友人王季岡的記憶裡,常玉在東京時期曾出示一本日本文藝雜誌,刊載有一幅他的橫額書法。可見得他的藝術進展為「先書後畫」,也預見後來以書法性線條勾勒人體的特色。目前已知最早一幅常玉繪畫為1921年繪於巴黎的紙上作品《彩墨牡丹》,此畫原是贈送好友徐悲鴻的,畫背還有徐悲鴻親筆的炭筆素描《馴獅圖》,於是此作成為兩位大師共同創作的雙面畫。常玉早年的彩墨畫表現得是傳統文人的寫意風格,逸筆草草、雅致大方,不僅有良好的書法工夫,也能掌握山水花鳥之趣味。
1921年抵達巴黎之後,常玉不急於嘗試油畫創作,多以鉛筆、炭筆、或毛筆速寫人物,有零星的水彩畫,油畫一直到1920年代後期才出現。1920年代歐洲戰爭剛結束,巴黎瀰漫著頹廢卻又思重生的氛圍,那是所謂「瘋狂年代」的時期,人們奉行及時行樂的生活哲學。巴黎蒙巴納斯區齊聚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藝術家,掀起建築、人文、繪畫、音樂、戲劇與時尚的一波波浪潮。
咖啡廳,正是這些文藝人士交流的最佳場所,而大茅屋工作室提供人體模特兒素描,卡爾德、傑克梅第藝術大師都曾在此學習。在此,接觸自由的現代素描訓練的常玉,其實比起其他中國藝術家更前衛、更有革命性。知名油畫家龐薰琹(1906-1985)、張弦(1901-1936)受常玉的人體線條的啟迪頗深,對於二十世紀初期上海年輕藝術家而言,遠在巴黎的常玉以誇張大膽的女體,與結合工藝美術的圖畫,可是上海三十年代前衛藝術運動的楷模。
1930年常玉受邀為法文版的《陶潛詩選》繪製三幅插畫而成名。後來,常玉的名字還因此被刊載於1932年巴黎藝術出版社的 《1910-1930當代藝術家生平字典第三冊》,這項榮耀在當時的華人藝術家中應是絕無僅有。
常玉的一生的油畫主題有裸女、靜物、花卉、動物及少數的風景,這些主題從1929年一直延續到1966年為止。1930年代前後,用色以粉紅、白色與黑色為主,構圖精準純淨簡約,用色彩度極低,有時淡得出奇。因有外來資助,多以帆布作畫,風格上有野獸派的抒情、表現主義的遒勁張力甚至帶有超現實主義的自動性。常玉以西方人的媒材顏料素材,表達出中國美學的含蓄、氣韻,優雅而帶有東方趣味的畫風,在法國藝壇顯得獨樹一幟,作品屢次入選法國沙龍展覽。1936年曾前往法國學畫的袁樞真(1915-1999)女士曾說,到巴黎留學時,聽到「常玉」的名字,就像後來的人聽到「趙無極」一樣,心存敬仰之心。多位藝評家咸認為:常玉乃是二次大戰之前中國旅法畫家中最有成就者。
1940年代法國因經歷過二次大戰物資缺乏,畫布或顏料都成為奢侈品,此時常玉家鄉的接濟也中斷,買不到顏料的情況下,低成本的石膏、油漆成為他創作雕塑的素材。後來,他的動物雕塑作品還曾入選巴黎獨立沙龍展。1940年代後少有繪於畫布的油畫,多畫於纖維板之上。此時的畫風略有變化,女體線條拉長,構成顯露拙趣,背景或輪廓線色彩略顯深鬱。
1950年代黑色的比重增加,以粗黑的線條,更簡單俐落的構成,傳統中國的元素增加,如瓷瓶、花盆,以及民間工藝用色。由於戰後生活不易,孤傲不願妥協的性格下,常玉偶而僅能靠朋友幫忙賣畫餬口。他曾在一家仿古傢具廠打工,繪製彩漆屏風器物謀生。1950年代後他所畫的裸女、人物、盆花背景的中國式傢具或圖案描摹,也是實際生活經驗的寫照。1955年左右常玉寫信給美國友人羅勃.法蘭克說道:「在經過一生的繪畫經歷以後,我現在終於懂得如何繪畫了。」這是中國人的謙遜之辭,常玉1930年代即在巴黎藝壇大放異彩,多次受沙龍展青睞。可以想見,常玉在生命後期的創作更加自信、奔放。此時的畫題上明顯回歸到中國文人畫的傳統,運用更深沈的顏色,懷鄉孤獨感益加濃厚。1950年代後期到1960年代,用色更加奔放,裸女姿態大膽前衛,花卉枝葉斑斕繁華。
(五)常玉的藝術.無價的瑰寶
常玉一生留世的作品數量並不多,以油畫而言目前已知不超過三百幅,但張張是精品。台北的歷史博物館收藏有四十九幅,北京中國美術館亦收藏一幅,其兩百餘幅都分散在私人收藏家的手裡。常玉生前的知音以外籍人士為多,例如曾經慧眼發掘羅蘭珊、布拉克、布朗庫西、杜象、海老原喜之助等現代藝術家的法國大收藏家侯謝、瑞士作曲家約翰.法蘭寇,美國攝影家羅勃.法蘭克,以及1960年代經營古董買賣的希耶戴都曾先後贊助或收藏常玉的畫作。
華人世界對常玉的認識,除了法國的留學生之外,台北歷史博物館1970年代亦有舉辦館藏作品展覽,但當時的迴響不大,1983年旅法的陳炎鋒引進一些水彩素描作品,在台北的畫廊展出。1988年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中國-巴黎:早期旅法中國畫家回顧展」(1918-1960)吸引了本地知音的注意,此後陸續有台灣畫商前往巴黎尋找常玉繪畫的蹤跡。可以說,常玉的繪畫進入華人藝術市場的時間不過二、三十年而已。經過台灣的畫商二十年來有心的介紹與經營,方使得常玉的藝術價值逐漸展現。
筆者在2004年9月號的第9期《藝術與投資》季刊中曾經發表一篇〈華人西畫收藏家的夢寐以求第一人:常玉〉文章,標題即說明了常玉作品取得之難度。台灣的網誌作家「他方」,在2008年也曾以撰文以「傾城之璧」、「現代和氏璧」來形容常玉繪畫的價值連城。幾代人難得出現這樣一位高妙難以形容的作品,無怪乎「他方」以「神品」讚譽之。
過去幾年間,常玉的藝術在國際間亦有相當的能見度。世界首屈一指的亞洲藝術收藏館-巴黎的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於2004年推出「常玉-身體的語言」畫展,由台灣的國巨基金會贊助,為常玉在巴黎最大規模的回顧展。2008年10月,德國的德勒斯登國立美術館策畫了「瑪丹娜遇見毛澤東」東西方藝術大師聯展,常玉的油畫作品成為焦點。兩家知名博物館的展出使得常玉的藝術再次發光。
常玉的作品因稀有性與藝術性,其價值與日俱增,目前拍賣市場上最高價的常玉作品是1950年代的《青花盆與菊》,成交金額為5330萬港元(逾兩億台幣),2010年11月27日在香港所締造,打破了一年半前同樣是1950年代的油畫《貓與雀》的4210萬港元紀錄。《青花盆與菊》四年前曾出現在拍賣市場上,當時就曾以2924萬港元創下藝術家個人的最高拍賣紀錄。
2011年5月華人拍賣市場將出現難得一見的《五裸女》油畫,創作時間亦同為1950年代。這幅最大尺幅的常玉裸女油畫曾經參加1988年台北市立美術館的「中國-巴黎:早期旅法中國畫家回顧展」,在1995年藝評家陳炎鋒著作的《華裔美術選集I-常玉》中,《五裸女》圖片被選印在畫集的封面與封底,顯示其重要性。2010年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的「世紀藏臻:二十世紀中國藝術大師作品展」中,《五裸女》以常玉代表作參展。現在,隨著《五裸女》巨作的即將現身,我們拭目以待看它再創常玉的新價值。
小弟想請問大大...小弟不是收藏家...偶然中看上一件在文化中心展覽的銅雕...
詢問作者..知其有賣給意願者....談話過程也知道....這不是唯一一件
作者多作了幾件.....讓小弟收藏的心有了些許疑問....
請問大大這樣還可以買下嗎..?
作者"林先茂"先生..那一件作品GOOLE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