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止最頂級的鋼琴錄音,快快去搶!!
以下是新天新地的介紹:
但是我覺得box的介紹,受限於我的音響比他正確太多,導致他介紹的『試聽一是Mompou的作品』第15軌完全是JMR魔戒的範圍。像我這種全頻段最頂級的 JMR ORFEO,當然是要拼『第五軌』,等我上完課再回來說。引用:
作者: STSD
可列印查看
目前止最頂級的鋼琴錄音,快快去搶!!
以下是新天新地的介紹:
但是我覺得box的介紹,受限於我的音響比他正確太多,導致他介紹的『試聽一是Mompou的作品』第15軌完全是JMR魔戒的範圍。像我這種全頻段最頂級的 JMR ORFEO,當然是要拼『第五軌』,等我上完課再回來說。引用:
作者: STSD
哈,廠牌:ELOQUENTIA / 編號:EL2159 蠻好聽的,買一張回來rip試試看。
沒了QQ
我買了A50s耳擴跟原本的羅德雨耳擴對比,A50s比較像Daitron LFS150,羅德雨比較像Cosel 1500,暫態是羅德雨大勝,但高頻表現A50s好一點,只是不曉得是否暫態不足,那種高頻聽起來像EQ。
其實我不太懂老師的意思是什麼?如果只是組電腦,老師只要指名零組件,老師出零組件的錢就好,我出工就好啦!當作音響室的入場費(blush) 你看隔壁棚都開放樂友贊助了,老師難道不也來開放斗內嗎?(giggle)
我只是對PC的市場生態比較了解,PC裡最不保值的零組件就是主機板,因為主機板很容易壞,過保的二手價都很慘,尤其是高階主機板。因此,就算知道主機板對CAT重要性,我還是不願意花太多錢在它身上。
另外分享一下昨天更新5V / 12V電源系統的心得
引用#6534 (https://bit.ly/3vMHeTg)
看到老師這句話才一棒敲醒了我。我在看老師研究的電源隔離時,原以為我的數位端可以靠此理論以小博大,但越想越不對阿…
1. 我家沒空間放這麼多電源線、排插…還沒算上大電容跟大電供的空間呢!
2. 進機器的線還是得用好的電源線,分割越多越燒錢… (我在還沒分割的那麼徹底的狀態下,花在香堡寶的錢都比全新的Arpege還多了(wasntme))
3. COSEL 1500W雖然超值,但二手貨還是有相當程度的風險 (請參考 #6166 如何判定『二手』大瓦數電供的好壞? https://bit.ly/3vMIOEG)
4. COSEL PSU 對其他電供的汙染
5. 數位端某些部件很怕被汙染 (或很容易汙染別人),一定要特別隔離起來
尤其是第3~5點困擾了我很久,想太多就是什麼想法都停留在腦袋裡,沒有任何行動。最後決定簡化排插,一個排插接上COSEL 1500W (5V)與COSEL 1000W (12V)。
另外,在過年期間我想起之前有討論到GaN電供的話題,那時候seeteeyou有一個情報:ATX轉接板。我一直認為應該有人做出ATX DC端的引接板,只是我一直不知道那東西的關鍵字是什麼。於是我在腦中構思一個方案:一台Corsair AX1600i+ATX轉接板,用來提供12V與5V。最初打的算盤只是想省錢:只要一台PSU、一條香堡寶電源線就可以同時滿足12V與5V需求。
於是年後我下訂了AX1600i與ATX轉接板,不過我後來發現我不能選Y插型的DC端子,因為COSEL <-> 大電容之間的香堡線都是O型端子,使用Corsair AX1600i只是抱著嘗試的心態,在不重製線材的前提下,重新尋找可容納O型端子的ATX轉接板 (淘寶連結: https://bit.ly/3CfLtIe ),直到上周入手後,昨晚接上測試。接上去之後,根本不想回頭用COSEL 1500W+COSEL 1000W。簡單心得整理如下:
1. 應證老師反對雙電供的心得,一台好電供 >>> 數台次級電供
引用#2734 (https://bit.ly/3tyP8gl)
2. 有陣子一直很想當叛徒,因為隔壁棚討論的GaN電供實在太香了,想說利用GaN的低失真與低干擾的特性,避免電供相互汙染的問題,但看了一陣子,只靠GaN還是無法突破大瓦數理論。那時候雖然有AX1600i (單CAT),也知道它是GaN架構的ATX PSU,不過那時候沒想到要怎麼引接它的DC power,而太土炮的DIY方案也不會考慮。
引用#5276 (https://bit.ly/3vIQxnm)
附件 33964
3. 我不知道一個排插接上COSEL 1500W +COSEL 1000W對電源汙染的程度到底有多少?GaN架構到底能幫助多少?可以確定的是聽得更清楚(包含背景噪音)、更HI-FI,暫態更快了。相比之下,兩台COSEL聽起來就像蒙上一層灰。
閒魚上有拆機的3000瓦GaN電源。比如pac3000s12-t1。不過是伺服器電源,需要改裝或轉接板。
https://b23.tv/bZ3UeR5
插花問一下,現在對岸買到的AX1600i,生產廠商還是偉創力(Flextronics)嗎?
放了個假天下大亂(戰爭),害我都忘了回文!!要不是今天有三位來中壢中毒的傢伙,我都沒有看到termdoxa的討論....(blush) (blush)
來跟我 COPY RIP檔吧!今天三位在中壢音響室被這張唱片嚇昏了.....(devil) (devil)
早就說我完全不推薦A50s了!....(devil) (devil) 不過你是用什麼12v給a50s?還有你是用4.4平衡嗎??
今天來了三個,我還以為其中有 termdoxa?這麼想來中壢音響室當然歡迎!!
老師只要指名零組件,老師出零組件的錢就好,我出工就好啦 <== 不只有組電腦,還要灌簡化版win10、優化、安裝樂之邦與jplay.......想到就煩!!
假設主機板可以用三年,『三年花一萬元』把超值主機板升級成高級主機板,我認為『花得起』的燒友非常超值喔!!因為比換高級電源線的效果還要更強更好。當然這是相當奢侈的行為......(devil) (blush)
你這句話讓我們今天四個人都心動了.....(clapping) (clapping) 就聽感描述是合格的,不過:
Corsair AX1600i 應該是 110(220) 轉 12v,再把 12v dc/dc 成 5v。因此,它的12v鐵定遠勝過COSEL 1000W(12v),但是它的5v(最多300w)應該會遠遠弱于COSEL 1500W(5v)。因此要問你的12v接什麼?5v又接什麼?
還有,先前測試 DITRON,發現瓦數不足的超高級電源,不加大電容的情況下,可以壓倒COSEL 1500W;但是加上大電容後,COSEL就反敗為勝了。所以你的 12V 與 5V 有沒有加上大電容??
最後,拿來中壢音響室測試,合格就扣留下來......(devil) (devil)
老師我已經畢業很久了(blush) 要去音響室大概只有假日才有機會吧?現在忙到特休看得到吃不到(angry)
那三位也是在學學生嗎?荼害莘莘學子不太好吧(devil)(devil)
經老師的提醒我才想起ATX PSU的5V功率非常有限,純比5V最大功率的確是COSEL勝出。但是我的COSEL 1500W(5V)跟COSEL 1000W(12V)在同個排插,電供相互汙染可能也是造成聲音表現不如一台AX1600i的原因。我重PO一下我的數位端配置,除了AX1600i+ATX轉接板替換兩台COSEL,大電容跟DC線都沒有更動,盡可能讓測試基準相同。
================================================
數位端電源配置 (220V AC)
壁插 => 太平洋電纜5.5m2 => 淘寶牌法規排插1,排插1接上:
1. 香堡大地盒
2. Audio PC
3. 淘寶牌法規排插2 (w/ 2.5m太平洋電纜5.5m2、ATL法規公頭) => Control PC
4. 淘寶牌法規排插3 (w/ 2.5m太平洋電纜5.5m2、ATL法規公頭) => COSEL 1500W 5V與COSEL 1000W 12V
COSEL 1500W 5V (w/ 法規香堡寶333電源線)
1. 電供 => 香堡寶4x4 DC線 => 大電容 => 香堡寶4x4 DC線 => 大電容 => 香堡寶4x4 DC線 => 大電容 => Yu-Studio DC線 => DAC (DDC) USB電訊分離電源
2. 電供 => 香堡寶4x4 DC線 => 大電容 => 香堡寶4x4 DC線 => 大電容 => 香堡寶4x4 DC線 => 大電容 => Yu-Studio DC線 => USB 3.1 Gen2 HUB USB電源
3. 電供 => 香堡寶4x4 DC線 => 大電容 => Yu-Studio DC線 => U3TT
COSEL 1000W 12V (w/ 法規小黑電源線)
電供 => 香堡寶4x4 DC線 => 大電容 => Yu-Studio DC線 => 網路交換器電源
================================================
這兩天思考了一下,在不增加排插的前提下,我可以測試COSEL 1500W(5V)與AX1600i (12V)同時上線的表現。測試方法如下:
1. COSEL 1500W與AX1600i 接在排插3。
=> 若GaN夠強悍,不會被COSEL 1500W汙染,聲音表現也確實能更上一層樓,這對沒辦法徹底分割電源的我來說可能是最佳解。
2. COSEL 1500W接在排插3,AX1600i接在排插1。
=> 若COSEL 1500W汙染力太強,其他電供不能跟它擺在一起,會嘗試這種接法。
3. 若方案1&2都失敗了,可能是...
(1) 我的半調子電源隔離失敗了,用COSEL就會把數位端的電源弄髒
(2) AX1600i不能跟Audio PC放在同一個排插
(3) (1)+(2)都有影響
真的不幸遇到狀況3,要馬想辦法拉出5m長的電源線,要馬就是放棄COSEL(wasntme)
雖然不是基於 GaN 的 ATX 電供,但是這 2050W 型號的售價只是 3000 港元左右,而且家中沒有 220V 專線的話也可以達到 1650W:
https://www.price.com.hk/product.php?p=525651
https://www.techpowerup.com/review/s...e-hela-2050-w/
https://i.imgur.com/FpoEsVvl.jpg
對岸的品牌更加便宜的說: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id=641700718687
對岸的同一品牌,希望 2400W 的 GaN 電供並不會只聞樓梯響:
https://www.chongdiantou.com/archives/103598.html
在不變動排插、大電容與DC線的前提下,做了以下排列組合:
1. 排插3 => COSEL 1500W (5V) (w/ 香堡寶333電源線), COSEL 1000W 12V (w/ 小黑線)
2. 排插3 => Corsair AX1600i (5V & 12V) (w/ 香堡寶333電源線)
3. 排插3 => COSEL 1500W (5V) (w/ 香堡寶333電源線)
排插1 => Corsair AX1600i (12V) (w/ 小黑線) => Cosair AX1600i與Audio PC同排插
4. 排插3 => Corsair AX1600i (12V) (w/ 小黑線)
排插1 => COSEL 1500W (5V) (w/ 香堡寶333電源線) => COSEL 1500W與Audio PC同排插
組合1
最原始的配置,其他組合的表現好壞以它為基準。
組合2
初聽有點像當初用Daitron的聽感,背景夠黑又有不錯的活生感,但經老師提醒後AX1600i的5V最大功率被限制 (max 30A),照大瓦數理論這樣可能不夠HI-FI,於是趁週休嘗試組合3與4。
組合3
初聽的確是比組合2更HI-FI,但整體的聽感我不是很喜歡,甚至有不耐聽的感覺,清晰度聽起來也退回組合1的水準,尤其是聽過組合2的細節表現後,我還寧可用組合2。
組合4
起初是抱著嘗試的心態,以前老師就分享過網路交換器的電源一定要做電源隔離,因為沒有親身經歷過,那時候我也半信半疑,反正換個插頭位置又不用錢,試試看也無妨(giggle) 哀...看來又要掙錢買電源線了...(angry)
電源隔離真的只能耳聽為憑耶,為什麼COSEL 1500W (5V)與Audio PC同排插沒事,AX1600i (12V)與Audio PC同排插聲音就爛掉?原以為Audio PC也是AX1600i,應該不會相互干擾吧?實在想不透為什麼。
個人喜好排名:
組合4 > 組合2 > 組合3 > 組合1
組合4有點像之前COSEL+大電容 vs. Daitron+大電容的結果,在不犧牲太多音質的前提下,盡可能提升HI-FI性能。
如果有做好電源隔離,那說不定COSEL 1500W (12V)+大電容就夠了,CP值高多了。
組合3是綜合表現太差被拉下去,更何況還沒考慮音質呢...純比音質的話,我給組合2的分數甚至大於組合4唷,香堡寶真的是很可怕的存在(devil)
『電源隔離』只能耳聽為憑!會怎樣我也無法預測....(blush) (blush)
你上述還有一個重大混淆:『小黑線』。小黑線雖然不會加料,但是以你上述的CAT水準,我的經驗是AX1600i (12V)本身對『整體電源』的污染會因為『小黑線』而嚴重放大,如果是香寶寶2X2就可以避免很多。所以我數位系統『全部』12條電源線幾乎全都是香寶寶2X2以上.......(devil)
再者,網路交換器原本就要『強烈的隔離』!!我現在是:數位專線 => 數位總排插=>5公尺CONTROL PC排插=>5公尺網路交換器專用排插=>3X3香寶寶線=> COSEL 1500W => 超大電容 => 網路交換器。
你看,連『5公尺網路交換器專用排插』插在『AUDIO PC專用排插』或『外接時鐘專用排插』,聲音都會變差,可見網路交換器是多大的污染源了。
再者,既然你的大電容之間都是 4X4 香寶寶DC線,最後接到 DC 5.5/2.1卻是普通線,根據經驗這樣子聲音反而變差,投資虧本。寧可大電容之間都是普通DC線,最後的 DC 5.5/2.1是香寶寶2X2(目前只能2X2),這樣子才是正確效果。
最後,你玩瘋了.....(devil) (devil) (devil) (giggle) (giggle) (giggle)
(END)
除了散熱方面的考量,假如大部分檔案都是來自 CD 的話,樹莓派 CM4 的 BCM2711 還是比 XMOS XU216 更強大?而且它可以直接吃 AX1600i 的原生 12V 輸出:
https://www.stsd99.com/phpBB3/viewto...p=20691#p20691https://www.raspberrypi.com/products...le-4-io-board/引用:
Q44適合當LMS Server, 也補支援CM4 IO-Board。
https://datasheets.raspberrypi.com/c...et.pdf#page=12樹莓派 CM4 的 micro USB 可以連接到 Windows PC 的 USB 輸出,然後加上具備同軸輸出的 HAT 就可以變成 USB DDC 了,只是無法自動切換到不同的音樂取樣頻率:引用:
If a cable in plugged into the uUSB socket the CM4 becomes a usb device
https://www.stsd99.com/phpBB3/viewto...p=19912#p19912https://www.stsd99.com/phpBB3/viewto...p=19918#p19918引用:
聲音品質取決於你用的Type-C線的等級了。
https://www.stsd99.com/phpBB3/viewto...p=20011#p20011引用:
另外也附加OTG功能,和pCP6一樣,可以當成其他3C設備的音效卡;但pCP8新增支援Windows 10,這是pCP6辦不到的。
眾籌的產品太遙遠,真的不知道需要等到何年何月。引用:
小弟是用Type-C線直接接在MacBook Air M1上,當做音效卡使用,在我的主系統上用Roon也是穩定工作。
Linux x64 版本終於來了: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322...75_LE37_x64.7zMajiorityClean 275 LE37 for Windows Linux引用:
Free software for a specified period ( Shareware software )MajiorityClean 275 , Copyright 2019-2022, Hiroyuki Yokota ( oryaaaaa )
Live in Kuyo-bo, Shinden-cho, Okazaki, Aichi, Japan.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iroyuki.yokota
E-Mail: ◯◯◯◯◯◯◯◯@gmail.com
"This program control the CPU register to the electronic reference"
"inside the DDR4 memory chip to made lost the digital jitter in PC."
Native Japanese Text Unicode UTF-8
メモリチップの内部状態を繰り返し反転処理で書き込むことにより、
1111... 0000... を 2 回繰り返し、0000... を
平均化されたメモリの状態とします。
この状態をCPUのレジスターへコピーしますと、
メモリチップの内部回路を基準とする回路の状態になります。
画質と音質と印刷結果の改善により、
デジタルジッターを抑制できたと判断しています。
大型ビルや大型施設など電源状態のとても良い場所では、
この改善効果は得られないかもしれません。
12秒後に影響開始。
OS再起動してもCPUの物理現象に作用して動作していますので、
効果は持続します。完全にCPUの電源供給を断てば、リセットします。
動作条件
Linux 64bit SSE2サポートCPUを条件とします。
動作確認は Ubuntu 20.04 LTS 64bit Intel Core i3-10300 で実施。
実行方法
"MajiorityClean" を実行しますと常駐します。
OS再起動では効果を持続しますので、
効果を停止させる場合はOSシャットダウンして下さい。
終了方法
プロセスの強制終了のみ。
System Monitor で "MajiorityClean" を選択後、[End Process]
効果は終了後も持続するため、電源OFFして下さい。
シーケンス
12秒ごとに、基準作成とキュア処理を実施
キュア処理は2秒ごとに8回の繰り返し処理(16秒間)
作者環境で確認している使用例
Google Chrome + U-NEXT + Lemonade Elitest > HDMI output to BRAVIA
Play before (F12 + Right click refresh icon - Clear cache and Reload data)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323...0220323/69468/MajiorityClean 175 LE37 for Linux release引用:
Linuxバージョン、公開しました。MC275とLE37のLinuxはアイコン表示なしのConsoleバージョンです。サーバー用途を想定しています。
裏から説明によると・・・
放送局の映像サーバー、ゲームのサーバー、
動画配信のサーバー、メールサーバー、などが向いているそうです。
裏から説明によると・・・、
色々な放送局で、「いまからMC273を適用します」と聞こえ、
画質の変化を確認する。
そこで問題が見つかった。
「MC273は基準の再作成処理が無効であるようです」
それで・・・、MC275では基準の再作成処理を有効へ
放送局で、何をどうしているか、詳細は不明だけど。
色は綺麗になっています。どう使われているか、不明だけどね。
じゃ、基準の再作成処理は無効というのは強制?
「わざと悪くして、原因が分かる条件になってから解除」
ガーン。
Linuxは出してみたんだけど。
予想よりも圧力は少なかった。
Linux版を出せるという事は、Intel Mac版は作れるという事。
Ubuntu 20.04 LTS で作成したけれど、
PureBasic Linux なので、最終的に gcc でビルドされている。
カーネルバージョンさえ合っていれば、どこでも動く気がする。
Nontallion と Elementary ですね、
最近に使用しているチューニングをさらに強化しています。
ドライ傾向を感じられると、編集かな?と疑惑は再び。
中華ハイエンドの Singxer Gustard の問題点かもしれず、
明瞭なトラブル原因は分からない。
Rewrite data 品質をアップ
少しです。これは Linux を作れるけれど、作り直しになる。
仕事でやってほしいと言われたらやる気になるかな。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323...rya/VoiceBlog/引用:
電子ビットスタビライザーという新技術について、Linux環境でも試したいという声に応えて、プロフェッショナル用途として Console(GTK2やQTを未使用)のバージョンをビルドしました。Ubuntu 20.04 LTS では動作すると思いますが、Linux Kernel 5.4 と互換性あれば、どんなLinux環境でも動作すると思います。使用してるLinux APIは、CreateThreadとDelayの2つだけで、この互換性さえ合っていれば、動作すると思います。Intel x64 プロセッサー専用にアセンブラ言語で記述していますので、違う設計構造のARM CPUでは動作しません。
Linux でも高品質動作となる理由は、RxxレジスタとXMMレジスタをすべて基準調整する構造で、OSの設計構造は影響しないと考えています。このLinux用のソースコードは Intel MacOS でも互換性あり、Intel Mac があればビルド可能です。ユーザー様のほうで、PureBasicの開発環境を導入して、Exampleのソースコードをビルドできるセットアップが終わっていれば、おりゃさんが出向いてビルドする事は可能ですが、そのコピーを配布する権利はない。作業時間は約30分で終わると思います。
Linux のオーディオ用再生ソフトを侵害する意図はない。放送局の映像サーバーで、映像デコードを処理してデジタル出力する仕様がある時、このMajiorityCleanやLemonadeElitestは役に立つという認識です。ハイエンドオーディオの用途は、Bug head Nontallion のサウンドバランス調整が大変であるように、セットアップに難解な条件を抱えている。この方向性で正しいと思いますが、音楽ソフトの品質に左右される条件もあり、安易にハイエンドオーディオ対応とは言えなくなった。日本でハイエンドオーディオユーザー様というと、毎年1億円をオーディオに投資できる人であり、その対応に迫られると一般公開を中止して、ハイエンドオーディオユーザー様だけを優遇して対応する状況になると思う。
請參考剛剛POST的這一篇:
https://www.my-hiend.com/vbb/showthr...489#post246489
在這裡想要為繼續跟著我玩JPLAY CAT的同好打打氣:這裡的 JPLAY雙CAT系統是永遠的天下第一!.....(devil) (giggle) (clapping)
原因就是播放錄音不夠頂級的唱片,傳統轉盤+世界第一的DAC 就可以勉強比得上 JPLAY CAT+次等DAC;但是只要播放最正確的錄音,JPLAY CAT+次級DAC 照樣全面狂電 傳統轉盤+世界第一的DAC。
我猜測是:DAC的類比端己經無法再進步了!!除非擴大機與喇叭升到千萬級,否則以千萬級以下的標準,DAC的類比端性能在 AUDIOMAT 3 REFERNCE就己經近乎到頂了。因此DAC再怎麼進步,只能改善DAC使用的DAC晶片本身的數位處理能力,這部份舊世代DAC晶片一定輸得很慘,導致聲音細節真的是 AUDIOMAT 4 把 3 電到飛起來。
但是只要前端數位播放的數位資訊夠正確,『DAC晶片本身的數位處理能力』就沒有太大的優勢;在我經驗,一台要價好幾百萬元的DAC,就只是強在它的數位處理:面對傳統轉盤的確有優勢,面對JPLAY CAT反而變糟!因為全世界沒有任何數位處理比得上JPLAY CAT,多做反而多錯。
因此,我明確發現 JPLAY CAT+次等DAC,在播放絕對正確的錄音時,可以輕易狂電 傳統轉盤+世界第一的DAC;原先以為那是數百萬元的DAC之類比端做得偏差輸給AUDIOMAT,沒想到AUDIOMAT的新世代DAC出來後照樣映證了我的猜想。
我自己當然為了奢侈的享受下訂了AUDIOMAT 『4』 REFERNCE,但是明確發現 JPLAY CAT是永遠的世界第一之數位播放器,所以貼上來鼓勵鼓勵一起跟我堅守JPLAY CAT的同好.....(clapping) (clapping) (angel) (angel)
小弟第一次PO文,踏入HiFi 圈子不到半年
若有任何建議請多指教~
我的系統是
NB -> USB解決方案 -> 樂之邦03USD -> x2hr
以下是我將2個 200元電供換成明偉320瓦、600瓦的聽感
希望大家給予建議(angel)
----------以下正文---------------
先說整體與之前1個200元電供差別
第一點非常明顯的高頻多了一截,低頻也多了一截
我在聽adale音樂廳演唱會的時候,聽到了之前沒聽到的回音(至少持綠了3秒)
測試1 320瓦接在hub上 600瓦接在03USD上
先說音色可能我還沒累積出足夠經驗,除了爵士鼓明顯的高頻變得更加刺耳、且立體,其他聽不太出來。
但聲音的方向性絕對是更加明顯,我聽SOCD235 tosi的小提琴聲音是從中間到左上角之間,而且有時忽遠忽近。
我在試聽MEW2022 第20軌時
低頻的聲音也不是分別從左、右耳傳來,而是整體性的傳過來(話說第20軌 35秒開始的低頻是大提琴?)。
測試2 600瓦接在hub上 320瓦接在03USD上
感覺回到之前的爛電供
聽人聲的時候感覺隔一層膜,且有種距離感
測試3 600瓦同時接在hub與03USD上
聲音變好一點,但音樂開頭爵士鼓的聲音變得沒那麼立體。
感覺是有些聲音細節失去掉了(比起測試1)
比較MEW 2022的合聲,沒有測試1的高聳感
低頻依然大於 > 2
結論
1 > 3 > 2
這樣的結果跟大家玩電供時的經驗雷同嗎?
還有沒有我沒玩到的細節><
歡迎大家多多指教
p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i7-vnrJD3k
去你的,就說過你的是『樂之邦03US』不是USD,03 US有類比與耳機輸出,03 USD是純數位輸出,再寫錯就到我的音響室下跪三個小時!.......(devil) (devil) (devil)
至於 1 > 3 >2,非常正常!!.....(clapping) (angel)
瓦數越大,HI-FI正確性越大;
電供越多顆,音質正確性越大;
1 > 3 就是因為多了一個『還可以的電供』,所以音質 1 > 音質 3。如果 1 額外的電供降級到 50W,那一定是 3 > 1。
而『最好的電供一定要放在 USB DDC(或DAC)』,所以600瓦接在03 US 的 1 與 3 都大於 2。
因為你是 US,有『類比端』供電的問題,因為類比端供電與數位端供電有本質的不同:數位端只要超大瓦數就對了,類比端要考慮太大瓦數會破壞音質。所以 1 > 3。如果是像我一樣純粹的數位輸出,那麼 3 就會 > 1,因為 600W永遠優於 320W。
(END)
https://rog.asus.com/power-supply-un...-gaming-model/https://rog.asus.com.cn/power-supply...t-gaming-model引用:
Gallium nitride MOSFETs are the source of Thor’s power. Boasting lower switching losses and improved efficiency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silicon transistors, GaN FETs allow the 1600W Thor to swing massive amounts of current without being needlessly wasteful.
[情報] 華碩發布ROG Thor 1600W 但不支援PCIE5.0引用:
強大的氮化鎵晶體管都是雷神電源動力的來源和保證。與傳統矽晶體管相比,氮化鎵晶體管具有更低的開關損耗和更高的效率,讓 1600W 雷神擺動大量電流時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267.A.761.html
ASUS的GaN MOS電源來了:ROG Thor 1600 W Titanium
https://www.chiphell.com/thread-2407141-1-1.html
ASUS announces ROG Thor 1600W Titanium power supply, but where is the PCIe Gen5 connector?
https://videocardz.com/newz/asus-ann...gen5-connector
除了 Taiko Audio 的 DC DC-ATX 之外,華碩 ROG 的 1600W 電供該是 GaN 的首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gddW77b-E
高價、進階且極緻的 jplay cat考量:DAC篇
這篇文章要分享的高價、進階且極緻音響效果,己經沒有任何入門考量,『大概』全套音響五十萬元以上才有辦法看到門檻;總之,己經是最高級的音響享受了。
故事是從 Audiomat第四代 DAC Maestro 4 開始。由於 Maestro 3使用的DAC晶片己是上上代的老舊產品,從科學性能來說,新產品使用新世代DAC晶片,鐵定勝過舊產品。但是DAC不只是數位端,還有類比端;類比性能與科學性能的關係太複雜了,往往不能保證一對一的簡單對應。因此到底 Maestro 4有多好?只能耳聽為憑。
先在新天新地店裡展示了 Maestro 4。聽過的人都大聲叫好,尤其是見識過我中壢音響室有多正確的box與Higuma居然敢宣稱 Maestro 4 勝過我的 Maestro 3 REFERENCE?這真是令人嚇到的看法。於是找時間去box店聽一下,不得了!完全一樣的設備,只是dac從 Maestro 3 R(M3R) 換成 Maestro 4(M4),聲音的細節就可以追上我的中壢音響室了!?這下子得拿到中壢音響室進行深度比較才能知道最後的結果,於是再去一次搬 M4 回來。
同時聽到過電7天的M4R,在改裝藍光轉盤的先天缺陷下,M4R 補足了 M4的下半截,雖然整體聲音仍然比不上JPLAY CAT+M3R,但是己經讓我肯定M4R一定優於M3R了!除了下訂一台220V的M4R外,再把M4搬回家測試看看有什麼結果。
※ ※ ※
去搬M4前先在中壢音響室聽了幾張重要CD,再去新天新地店裡聽M4R,回家後立刻接上M4重聽每張CD。OK,第一印象就是:原先在改裝藍光轉盤缺乏下半截的M4,在我JPLAY CAT的表現下,超低頻的正確性完全出現了!只是沒有M3R那麼好而己。對比在box那裡M4可以說『缺乏下半截』,可見傳統轉盤的絕對缺陷:完全沒有正確的超低頻細節!!由於box的改裝藍光轉盤己經比任何市場上的傳統轉盤都更正確,所以我們都猜測audiomat設計師應該己經改用『檔案播放』了!!否則,他不可能聽得到 M4勝過 M3的真相。
所以,錢留不住了.....M4 真的全面狂電 M3 沒錯,就算使用JPLAY CAT也一樣。
但是我不是M3,我是M3R;那個R代表的『軍規機密級』電源,我常常吐槽我比AUDIOMAT設計師更懂這個電源有多麼可怕:只要捨得買三十萬元的M3,絕對要不惜血本拼四十五萬元的M3R,因為差那十五萬,在其他地方投資三十萬都沒有這麼強大的提升效果!!
改裝藍光轉盤的數位播放缺陷是無藥可救的,它居然讓 M4>>>M3R,在我中壢音響室一比就知道了:因為改裝藍光轉盤的超低頻不夠正確,從音響系統最極緻的標準『正確性的平衡』來說,JPLAY CAT播放可以做到:
M4是高頻正確性10,中頻正確性10,低頻正確性8,超低頻正確性6;
M3R是高頻正確性 9,中頻正確性 9,低頻正確性9,超低頻正確性9;
被改裝藍光轉盤播放後:
M4是高頻正確性 9,中頻正確性 9, 低頻正確性7, 超低頻正確性4;
M3R是高頻正確性 8,中頻正確性 8.5,低頻正確性7.5,超低頻正確性5;
從以上數字可以簡單比較,無論JPLAY CAT或傳統轉盤加M4 都會勝過 傳統轉盤加M3R,但是從『正確性的平衡』來說,JPLAY CAT+M3R 仍然大勝任何播放系統+M4。當然了,要到達『正確性的平衡』真正水準,恐怕動輒都是一百萬元以上的投資。
所以第一個重點是:只有最正確的數位播放系統,才能播放出『絕對正確的低頻』,目前只有JPLAY CAT能做到。
※ ※ ※
再來是對『音質』的全新體會。
一直以來我以『不重視音質』為超值音響之路,後來終於有錢了,年紀也大了,也會品嘗超高價的紅酒與咖啡了;這下子就想好好享受享受『音質』,馬上測試看看當時新天新地一群人高舉的AUDIOMAT OPERA,當時大家還說EL真空管原本『音質』就比KT88好.....可是我完全不管原理只相信自己的耳朵:在我聽來第一聲就斷定SOLFEGE的『音質』絕對狂電OPERA,預算不夠也就算了,預算充足之下完全沒有任何降級的理由。尤其是說到『音質』,明明SOLFEGE的音質就是大贏OPREA,只是兩者的『音色』走向不同!偏好OPREA的『音色』是可以理解且正確的,但是絕對客觀的談『音質』,OPREA完全沒有跟SOLFEGE相提並論的資格。
這個聽感實在太違反多年來新天新地的習慣了!連我自己都覺得心虛....。後來音響系統越來越正確,隨著把新天新地同好請來中壢音響室多次聆聽,目前最服氣的理由是最近一次,Higuma認為我的耳朵有極端可怕的『頻寬偵測能力』,無論音響聲音好壞,優先抓的就是頻寬足不足。這個看法我是服氣的,不過連續三天操了M4 72小時,仔細比較過去 M3R 會嚇死人的正確錄音、正確演奏與歷史錄音,我想我己經破解了音響上所謂的『音質』是什麼了。
『音質』就是『絕對正確的低頻』。也許應該說,『音質』就是『正確性的平衡』;只是一般音響玩家最多只能要求『中頻的正確性』,新天新地級的高手玩家才能摸到『高頻的正確性』,能摸到『低頻的正確性』簡直世上罕見(看看有幾個人聽得出無伴奏小提琴的超低頻?),再能要求『正確性的平衡』真的是世界第一了。因此我可以直接簡化成,『音質』就是『絕對正確的低頻』。
仔細品味超高價紅酒與咖啡所謂的『質感』,那真的是一分錢一分貨,再怎麼討厭不喜歡的紅酒種類或咖啡品項,超高價的商品就是有價位符合的『質感』表現。對比在音響上,就是不談細節、不談音色。。。。單純只談有沒有『質感』的享受?對我來說,就是跟高級紅酒與高級咖啡一樣的純粹感官享受。
一般音響玩家所謂的『好聽』、『質感』,常常只是『音色』的取向,就像上述OPREA,它有相對『溫暖的音色』,但是對於己經非常熟悉『質感』的我來說,『溫暖』當然不是『質感』,它更可能單純只是頻寬不足造成中頻正確性不平衡的假象。聽了 M4 這麼三天,我非常肯定,M4 的『質感』完全不如 M3R!!!
要論音色的豐富度、訊息的多樣性,M4都追過 M3R,甚至在box店是直接剁掉M3R。但是缺乏足夠正確的低頻之情況下,明明細節有變多,但是我聽起來就是質感明顯輸給 M3R!我比較的是無伴奏獨奏小提琴喔!!這種唱片才是最最考驗音響系統有沒有正確的超低頻之嚴厲標準。結果,M4的聲音細節轉折真的贏過 M3R,但是不只低頻量感差一點,連小提琴每個音符的『質感』就是明顯輸給 M3R。
播放最正確的管弦樂錄音,那才是特別展現 M3R 的 R 有多麼可怕的測試。剛開聲時,M4完全無法通過管弦樂的測試,甚至還會把『小牧神』播放地比『小睡神』還好聽呢!造成這種錯誤的原因,就是 M4 讓兩張唱片的『聲音質感』相差不多了;然後兩者的聲音細節都比 M3R播放地更強,可能因為『小睡神』的聲音細節過多造成殺音響,所以才發生這種不可原諒的錯誤。
RUN 72小時後,『小牧神』與『小睡神』兩者的差距仍然不夠大;可以歸因這台 M4 仍然沒有真正 RUN開;不過以我個人主觀經驗,這應該就是『R』的力量了。這個『R』,讓低頻的正確性得到無比地保證;老晶片當然高頻與相位一定比現代晶片更失真,但是超低頻應該半斤八兩吧??總之,M3R 的低頻比 M4 正確太多,連帶 M3R 的『聲音質感』,遠遠勝過 M4 一大截。像我這麼重視聲音細節的人,明明發現 M4 的聲音細節比 M3R 多一截,但是我的耳朵一直抗議:質感不佳,質感不佳......Higuma要昏倒了,吵架那麼多次,現在我比你更強調『質感』啦!!可惜,這種『質感』只有 jplay cat + M3R + SOLFEGE 才能表現出來,少了一個都不行!!我看你乖乖放棄 M4 直攻 M4R 啦!....
那麼鋼琴獨奏呢?當然了,正確的『質感』就是鋼琴共鳴的低頻夠不夠正確,細節輸了沒關係,質感強就是真正的好聽。所以難得我這麼重視演奏技巧的,每張 CRAS 都發現鋼琴家的『左腳踏板』效果更加明確;可是,為什麼覺得 M3R 好聽很多呢?因為,『質感』相差太多了。
歷史錄音才真的誇張。瑪格麗特隆的1934歷史錄音,能錄下來的聲音細節本來就有限,讓 M4 勝過 M3R的優點大幅下降。可是這種老錄音居然錄下了正確的低頻,這下子 M3R 大大贏過 M4;結果是,播放正確的歷史錄音時,M4 完全輸給 M3R,直接覺得不好聽,連質感都不用提.....
從以上的『音質』體會,可以發現我們終於能把『音色』與『音質』正確區分了。只要頻寬不夠正確,所有談論質感、音質的,都只是『音色』造成的假象。真正的音質,就是『正確性的平衡』;最具體的指標,就是『有沒有絕對正確的低頻』。這個指標是極其昂貴的存在,完全想不到如何讓它入門且超值??
※ ※ ※
不過老實說,M4R一買下去,大概又要天翻地覆大轉變,又要換喇叭又要換擴大機。。。。幸好JPLAY CAT永遠不必換,再次跟大家保證:信 JPLAY CAT,得永生!....:D
P.S. 還在24小時狠操 M4,以上聽感保留7天後會不會修正的空間...:P :P
(END)
Hi,我比較好奇你這幾天聽下來,中低頻以下部分有變化嗎?
跟R比這塊意義不大,那兩顆變壓器的規格差異,開聲聽就知道了,
想知道M4自己本身的變化。
又聽了兩天,昨天把 M3R 上電,因為沒有香寶寶了,這兩台DAC都是斷電重開要一段很長的時間聲音才正常,所以只好找出一條原廠REAL-CABLE PSOCC電源線,接上M3R;原先的香寶寶4X4,讓給M4。試聽那台,就把數位線與類比線接上去(全套香寶寶)。如此比較看看.....
一開聲,斷電五天的M3R果然讓人失望,聲音亂成一團!只能聽出頻寬比M4好一截..........
這時發現一個奇事:接M3R的電源變壓器且通電後,M4的聲音進步一截了!!??其實很多來中壢音響室的同伴都發現過:只要在我家用插座接上一個音響產品,它的聲音特色就會污染我的整套音響系統。只是沒想到這種污染居然還有正面案例的:單獨M4的聲音明顯比旁邊接上M3R還要差一截?類比端果然到處都有鬼......(devil) (devil)
大概RUN了一個小時,M3R的聲音稍微正常些。這時就發現兩者聲音相差很大,但是M3R還是沒開,等到今天再測試。一整個晚上M3R都是通電但關機,MM4則是拼命RUN。
今天再比較一次,因為M3R正常發聲了,非常明顯可以比較出兩台昂貴DAC的聲音差別:M4 就是聲音性能進步但是供電變小的 M3R。
無論比較鋼琴、管弦樂與小提琴,完全不管超低頻少一截的問題,明確可以聽出M4的『音樂細節』比M3R多出一些,這是HI-FI性能變強的一個鐡證:演奏技巧與音樂中的細節都變多了。
但是M3R比M4多了很多『聲音』:聲音變飽滿、空間感變佳、3D音場的深度更好,這都是小電供換成大電供的聲音走向,M3R的電供的確比M4大很多。
乍看之下聽音樂應該選M4?結果被我發現一個非常重要的現象:當管弦樂以極複雜的音符交織時,原先『少樂器』時音樂細節較佳的M4,會因為太多樂器了而變模糊;『少樂器』時音樂細節較差的M3R,再多樂器都不怕!每隻樂器的音色通通正確且清晰地表現。
也就是說:對音響來說:樂器的發聲細節變多,還要看是『少樂器』還是『多樂器』;『電腦性能』夠強悍如M4,『少樂器』立刻大勝;『音響性能』夠強悍如M3R,『多樂器』時立刻天下無敵。
同樣的,鋼琴獨奏時,只聽鋼琴本身的聲音。M4勝過M3R;但是只要聽到『鋼琴在演奏空間各種殘響與反射音的整體感受』,那麼任何一個音都是M3R電掉M4。
果然!在數位端只要一切都追求最大的電腦性能就可以了,在類比端就變得非常困難:鬼才知道明明電腦性能遠勝M3R的M4,只因為電源輸人家,就會在『音響性能』分出差異了。這下子我們也知道,只有最正確的音響系統,才能把音響的『電腦性能』與『音響性能』成功地分辨出來。不過也有不好的預感:該不會要RUN個半年以上,『M4R』才能真正溶入我的整體音響系統啊??
玩音響的類比端果然又花錢、又費心力.........(blush) (blush) (blush)
(END)
咦?昨天那個跑來中壢音響室發現本人的音響系統多麼可怕的 Higuma 呢?回家哭到現在還沒力氣上線??.....(devil) (devil)
簡單說,就是找他來測試看看我上面說的聽感有沒有誤差,結果....當然通通正確!.....(angel) (angel) (angel)
前幾天接PC這端的長芯盛不幸燒掉了。想在以前大家分享的這間店裡買一個替代的。但是拍下兩天了,賣家既不發貨也不回消息。不知賣家是沒貨了還是因為沒有看旺旺消息而不知道有訂單?想請問一下大家有人在這家店裡成功買到這個東西嗎?如果他一直不發貨,還有沒有別的途徑可以買到。先謝了!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1r.7974869.0.0.74f43ad4ZZ5Mmc&id=535913193820附件 33968附件 33967
現在psycho流JPLAY CAT最大的問題就是很多裝置買不到了...(wasntme)
數字時代2、U3TT,甚至是USB 3.1 GEN2 HUB都難買。
我年底可能要組一台分體式水冷搭配12900KS以及DDR5,用分離供電的「外置水冷」(有點像冷氣壓縮機)來替CPU、記憶體散熱,有必要的話連顯卡一起。我看YT三個一起散熱的話,全負載溫度可以壓在50~60度C,空載20~30度C。
需要用這種怪物級散熱的原因:CPU要跑5.6GHz以上的高頻、DRAM同樣要低延遲高頻率。
不過光水冷套件大概就快五萬新台幣了。
Hi,全核5.6G電壓要加到多少啊,好奇.
DDR5 5600倒是還好.
另外水冷另一個罩門在那個馬達的震動上,
設置完成後馬達最好不要跟PC主體在同一
個平台上.
最後,年底的DDR5平台還有ZEN 4可以考慮.
SP分:103的i9 12900K,要1.3000V。
ran 3DMark CPU Profile with 12900K (SP103)
5.6Ghz requires only vcore 1.300v (llc7)
For 3DMark CPU Profile,
- water temp : 19C
- max CPU package temp : 65C
- max Vcore Power : 218W
○ CPU : 12900K (SP103) / P Cores 5.6Ghz / E Cores 4.3Ghz / Cache 4.5Ghz
○ Ram : Hynix 4800 CL40
○ Ram OC : 6400Mhz-32-37-37-26-290-1T (Gear 2)
○ MB : Z690 Apex (Bios 0801)
○ Voltages (Bios) : CPU 1.300v(llc7) / VDD 1.435v / VDDQ 1.400v / MC 1.23125v / SA Auto
○ Cooling : MORA 420 Pro (CPU, VGA, RAM) out on balcony.
PC itself is inside the room.
參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pYazwhY_Tk
這是這個人最近超到5.5GHz的遊戲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pM4-EGowh0
居然顯卡、CPU都只有40度C左右,有夠誇張,不愧是九風扇外置散熱。
那個外置散熱淘寶有賣 1600人民幣,關鍵字:盈博 BC6。
至於ZEN4,不知道它內存延遲的表現如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xGCWhOSGQ8
記憶體延遲:45.4ns,注意看,North Bridge Clock被超到了5200MHz(這也是降延遲關鍵)。
Zen架構不太一樣,直接跟intel比延遲絕對數意義不大。
如果1.3V能上5.6G那感覺還好。
因為到處搞遠距,害我現在天天得被臭小鬼纏一整天,完全不能好好聽音響!!哭哭......
剛剛看到一個消息很有意思,看看有沒有先烈要測試的:TOPPING M50!!
這些 CHI-FI 的聲音,在類比端完全是大災難,在數位端也要很小心,前陣子才證明只要妄想自己搞電供、U90的聲音就會爛到爆炸.....
這個 M50 直接吃外接 5V,本身是數位撥放器(性能還蠻強的)、卻可以透過USB-C線接上 PC 當 USB DDC。
我的猜想是:它的內建晶片的運算速度應該比 XU216 還快?目前找不到任何內部圖,看不到最最重要的 USB晶片 與 SPDIF輸出晶片 是什麼,看到這個才能猜測『當成USB DDC好不好聽?』,至於原始的數位播放器功能就當成附件.....:P
可以吃 1500W+大電容,內部晶片『可能』又夠快,如果 USB-C 是吃 USB 3.0規格而不必進行U3TT......那極可能可以跟 DT2 一戰!!問題是:一切都是猜測,目前網路上所有關於這台機器的消息,通通沒有我們最關心的USB DDC性能資料,所以,只能『賭』!!
有沒有人要當先烈啊!?歡迎拿來中音響室測試喔!!
P.S. 希望別把這台+1500W+大電容,就可以剁任何藍光轉盤,那就太可怕了......
M50還太新了,真的找不到捨麼資訊.尤其那個TYPE C
是不是走3.0協議.
但看體積......有點像是拿微型工控電腦去改,轉換晶片
沒特別標示出XMOS或Amanero,所以應該不是這兩套
常見方案.但究竟是不是自己開發的FPGA之類的.......
我直接寄去問客服了,看有沒有回應吧.
M50我擅自替教授問了,是USB2.0,應該很少會用3.0。原因是:他們認為2.0跟3.0沒差,我覺得對他們來說要加3.0是順手就能加上的,只是他們覺得沒必要。單獨出一個2.0轉3.0的產品又沒什麼市場,所以就很看廠家臉色。
usb3.0需要uac3.0且不向下兼容,windows目前不支持uac3.0。
所以要用3.0,要麼廠家自己寫驅動(不太可能),要麼等window加入uac3.0(不知猴年馬月,windows2016年才加入uac2.0,比其他系統晚)。
M50我剛收到幾天,還沒認真把玩
大家想知道什麼功能我可以幫忙試試,我有的不多沒辦法跟大家比
BTW,現在大家電源部份玩到什麼階段啦!?之前跟到大家日本交換電供串MKP,還有日本穩壓多並連應該是BCHsieh 大提供的建議
有沒有照片可以借看學習一下呢?
好快!!
1、請測試M50是 USB 2.0還是 3.0?不是外觀,是傳輸協定。用硬體管理員把M50的硬體描述列出來?
2、如果是 2.0,是否可以使用 U3TT?
3、以你自己的系統而言,與你的USB DDC(是什麼?)相比,聲音如何?
謝謝啦!!
電源可以玩得很誇張,但是我自認為己經遠遠超過類比端的極限,就『懶得』再加強了。以下是幾個重點:
第一是 1500W。先求有,再求多。
第二是『電源隔離』,每個1500W都要使用五公尺以上的法規排插與其他電供進行隔離。
第三是MKP大電容,在以上基礎下,串越多越好。
第四是線材。無論是DC線還是AC線都有明顯差異。
(END)
之前就聽過 Higuma 說要把電腦中其他用不到的USB埠關閉,當時偷懶沒有照做。
昨天一個一個關後,聲音改善之大令人震驚。聲音變得更多細節、音場更大、更立體更傳真!
如果你們 BIOS 也能單獨關閉USB的話,請試試看這個免費且效益巨大的方法!
教授有做此設定嗎?(giggle)
CDRIP機、Audio PC、Control PC 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