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大大應該現在就是這樣在Happy的..............
Vivaldi master clock與 aurender dcs dongle合體後,再來上一條AQ Diamond usb 數位線,現在真的是happy
Eton一定很期待聽到這樣的組合 :-)
Send from Sony Z2 by tapatalk app
這幾天W20不在家,更能感受到W20這部數位轉盤對聲音的影響
這次前幾天接上aqua DAC的照片,W20的USB一樣能直接支援aqua的USB
http://www.my-hiend.com/leoyeh2/2014c/IMG_6006ss.jpg
http://www.my-hiend.com/leoyeh2/2014c/IMG_5993ss.jpg
http://www.my-hiend.com/leoyeh2/2014c/IMG_5990ss.jpg
Aurender W20 使用外接 CD/DVD/Blu-Ray 光碟機讀取 CD 音檔,Metadata,唱片封面。
這台 Pioneer BDR-XS05T 外接 CD/DVD/Blu-Ray 光碟機是早上才買回來的,5,000 一定有找,
可用在 Microsoft Windows 還有 Apple Mac 操作系統,USB 跑到 3.0 規格,可讀可寫。
冒個險看看 Aurender W20 是 Linux 為基礎的操作系統,看看是否能支援,如果不能用,把這部光碟機接給我的 Apple Mac Mini 看藍光片也 OK...
附件 25543
附件 25544
附件 25545
開始 Ripping! W20 會自動透過那條網路連線上 Internet 去找 Metadata (唱片與曲目說明資料) 與 唱片封面圖檔
附件 25547
附件 25546
在 W20 硬碟目錄裡看到了音檔是 Flac 格式的無損壓縮檔,這張唱片的封面是找到了,自動抓下來的圖檔解析度不高,才 30KByte,是我自己用掃描器掃出的 600K~1MByte 的圖檔的 1/20 ~ 1/30。
附件 25548
Rip 了八張唱片,比一比,W20 找到完全正確的唱片封面有三張,兩張找到替代封面還算正確,一張照片抓錯是因為連 Metadata 都沒有,一張是有 Metadata 但找不到照片。我未來應該還是不會靠 W20 來 Rip CD 才對,用電腦與掃描器還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案。
附件 25549
附件 25550
我要去比較 AIFF (1:1 完全無壓縮檔,從 Apple Mac 用 iTunes Rip 下來的音檔) 與 Flac (約 1:1 完全無壓縮檔 1/2 檔案大小的無損壓縮,W20 外接光碟機自動決定的格式) 同一張唱片的表現有沒有不同了!
我猜是FLAC會勝出...............................................
試了兩張唱片的 FLAC PK. AIFF 格式,一張古典,一張爵士。啊!小葉站主沒猜對(你可能是故意的),明顯地,FLAC 雖然是用了比較小的硬碟空間,W20 在播放 FLAC 格式時,為了將音檔還原成 1:1 的無壓縮狀態再串流出去到下游的器材,FLAC 吃了 W20 的 CPU 時間,AIFF 是完全無壓縮的音檔,用空間換時間,W20 就是少做一道解壓縮工序,聽感:AIFF 較 FLAC 滑順、型體凝聚、發聲輕鬆。
阿胥肯納吉 + LSO 莫札特鋼琴協奏曲 #9 (三星帶花名盤,第一次從 W20 唱出來,嚇了一跳,我自問,這樣熟悉的唱片,好樣的!好像沒聽過一般的清新!)
FLAC
附件 25551
AIFF
附件 25552
FLAC Tok Tok Tok Track 1
附件 25553
AIFF
附件 25554
阿..............我真的是希望FLAC能比較好.............XD
請教Eton大,
在JRiver所管理的檔案,如:wav,dff...等都能有封面(同資料夾下的folder.jpg)和TAG....匯入Aurender是不知還會不會保留,如album,artist,genre?
其實我在jriver還有自建tag 欄位,比如label 廠牌,movement 樂章,Op 作品編號....這些自建的,我相信aurender應該show不出來,就看以後是否會支援了
john925 兄說的沒錯,Aurender 的設計理念應該是利用有內含 Metadata (Tag) 的音檔格式 (如:FLAC, AIF, DSF) 來呈現唱片、曲目等相關資訊,所以 Tag 都要借用音檔內 Metadata 的空間存放,只有封面、封底影像檔例外,是可以外掛的,以 front.jpg 與 back.jpg 為檔名,存在該張唱片的檔案夾內,用家在 App 就看得到那張唱片封面、封底影像了。Aurender USB Port 外接光碟機可以 Rip CD,使用的是 FLAC 格式來儲存,意圖很明確:
1. 無損壓縮,播放時可還原成無壓縮的 1:1 原樣
2. 在第一項 Bit perfect 的原則下,硬碟空間使用最小
3. Aurender 自動到網路上抓的 Tag 可匯入 FLAC 格式的 Metadata 區
4. 如果 Aurender 倒過來使用,就是當 NAS 檔案源頭時 (我是不會這樣用的,因不認為現今哪個 Music Streamer 可打敗 Aurender,另外就是篤信 - 路由越短越好 NAS 播放音樂路由是很長的,要控管的因素實在很多...),另一端的播放軟體可能不只 JRiver 一種,取最大公約數,FLAC 檔案傳輸量最小,無損壓縮,內含 Tag 就是優勢了。
有機會與 Aurender 設計團隊互動的機會時我也想問問他們未來是否有外置 Tag 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