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cx.images-amazon.com/images/...500_AA240_.jpg
這套Cluytens的早期紅黑系列EMI France 西德壓片,弟手上有兩套
馬替農的是國際版Studio系列出的,也是西德版沒見過法國壓片的
Cluytens的Daphnis et Chloé,Testament跟EMI買版權來發行
這張目前應該還有得買(我也有一張)
可列印查看
http://ecx.images-amazon.com/images/...500_AA240_.jpg
這套Cluytens的早期紅黑系列EMI France 西德壓片,弟手上有兩套
馬替農的是國際版Studio系列出的,也是西德版沒見過法國壓片的
Cluytens的Daphnis et Chloé,Testament跟EMI買版權來發行
這張目前應該還有得買(我也有一張)
你說的沒錯哩!:D 也不必用到KODA的百年金片,以現在低價大全集的爛版位,隨便一張好一點的燒錄片加EAC加PLEXTOR燒錄器,燒錄片都可能幹掉原版。
至於用燒錄片 COPY 『沒有後製亂搞』的老版位更是令人吐血,管你是什麼XRCD、SHMCD、(可能連藍光CD都一樣),我只要使用正德版老版位CD來燒錄,隨便都可以幹掉大花版轉錄的正版爛唱片。
當然了,我這種重視聲音正確性遠大於音質表現的要求,上述聽感勢必主觀....:P
如上所說,使用老版位的燒錄片都隨便幹掉大花版正版CD或EMI低價大全集;所以我傾向猜測是CD材質太差勁的原因....:)
Testament 的轉錄在我的三萬五千元音響是很正確、很好聽,可是我一升級音響 ,Testament 當場破功:清楚聽出修飾聲音的傾向;所以,個人意見是不會以 Testament 為例的。
我試著再把『理論』講清楚些(狗改不了吃x...:D)
我的看法是:EAC上加上好燒錄機與好燒錄片,可以保證CD的資料完全正確。但是,再怎麼高級的燒錄片,讀取一定會讓各種型式的JITTER大增。用個比喻,不妨把它當成『沒洗乾淨的髒污LP』。
老版位CD或正確製作的CD(如MDG、新天新地),可比喻成第一版LP。
大花版或GROC等大廠重新轉錄版,可視為復刻版LP <== 比原版LP加料,而且那種加料往往是違反自然的感覺。
EMI低價大全集,是『非常髒污』的原版 LP。
所以有如下情況:
第一;錄音藝術決定一切。如果使用DG、EMI或DECCA的錯誤錄音,既然錄音原始資料就是錯的,所以燒錄片完整保存『錄音資料』的優點將會聽不出來。
所以使用錯誤錄音的CD,燒錄版永遠輸給原版,除非原版是太爛的版位。
因此 DG 的大花版或 EMI 的GROC 版,燒錄片一定輸原版,因為原版就是錯誤轉錄、也就是錯誤錄音的一種。
第二;使用正確的錄音,這下子燒錄片完整保存『錄音資料』的優點將會被強烈的突顯出來。這時就會有如下情況:
1、低價大全集的爛版位,比燒錄片還差,良好製作的燒錄版將會贏過『低價大全集』的原版,讀到硬碟再以 USB DAC播放也是大勝。
2、燒錄片播放時仍有一大堆『沒洗乾淨的髒污LP』般的不適感,良好製作的原版則不會。所以正確的錄音且良好製作的原版,一定永遠贏過燒錄版。
3、麻煩來了!那麼『老版位』的燒錄片與『錯誤轉錄』的原版相比呢?
A. 如果音響偏好是『喜歡修飾音色』的人,那麼燒錄版鐵定輸給原版,因為燒錄版就是『沒洗乾淨的髒污LP』,與修飾音色的感受走向是相反的。
B. 如果音響偏好是『喜歡高傳真音色』的人,也就是不在乎背景雜訊,只在乎聲音正確;沒錯,就是 throne 你熱愛上的 1934 mono錄音的那種感覺啦!:D
如果是上述這一種人,那麼會感覺『老版位』的燒錄片將贏過『錯誤轉錄』的原版!我有一套老德版的卡拉絲 emi france之《卡門》,其燒錄版連荷蘭版原版都被打好玩,更別說現在的爛轉錄了。
這樣子講得清楚呼?:P (blush)
綜合上述psycho理論,我還是覺得不能排除我說的原因。
不知道psycho有沒有研究過CD大量生產的方法?其實就跟LP大同小異同樣要製造"壓模"。多次重複使用後必定使模具磨損,這時壓出來的凹凸面就會變淺,鍍上反射層後在CD上讀取,反射的雷射光訊號就會變弱,造成訊號lose。因為燒錄機制的重複讀取與變動增減雷射功率的機制會增加這種cd片的讀取正確性,再將這些比單次讀取正確的訊號燒進CDR,然後一般單次讀取CD就可以個輕鬆讀到比較正確的訊號。然而,在那些高價版CD因為訊號讀取本來就ok,所以燒錄只有增加jitter的壞處。.........這些是我推想的"理論"。至於"重新mastering加料"過的版本,那是訊號本質上的改變,跟燒錄已經沒有關係。
存在硬碟的音樂檔案,每次讀取都可確保是最好的訊號
但CD機就沒辦法保證了,每次讀取都是獨立事件,出錯的機率的確比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