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說的非常對!
這就是為什麼發燒友應該花時間去學習怎麼去了那些數據的意義的原因。不然,不知道自己的環境該吸還是該擴,低音太多還是太少。砸了錢下去換線,換器材,買調音工具,卻越弄越糟。這也是一種時間和金錢的浪費,不是嗎?:)
可列印查看
先聲明,以下是我個人這麼多年來和很多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交往後的感想,絕不是針對某位網友. 如有冒犯之處,請多包涵(bow)
我常覺得越是對自己專業嚴謹的人,越不會給人一個簡單的答案. :)
當有人在網路上問一個醫生,”我肚子痛,怎麼辦?“,除了庸醫,您一定不會相信有醫生會說,”吃個保濟丸“,”吃個張國周強胃散“吧?
同樣的,如果有人在網路上問錄音師說,”我要錄個管弦樂團,我要用什麼麥克風,麥克風怎麼放,用什麼麥克風放大器?“,我想沒有好的錄音師能給他一個精確的答案.
那麼,當有人問設計聲學處理的人,”我的房間這般這般大,用這樣的建材,我的房間要如何處理?“,我想嚴謹的專業人士,也沒法回答他的問題,不是嗎?
為什麼?給的資料不夠,嚴謹的人不會亂給意見誤導他人. 換成您,我想您也會這麼作,不是嗎?
隔行有時候真的有如隔山一般,我本身在資訊業服務,我可不敢說我對資訊業的各方面都很暸解. 您要是問我怎麼hack一台PC,我可還比不上很多初中,高中生呢(blush)(blush):D:D
有時候,我們很希望別人用很短的幾句話或是幾篇文章來教導我們有興趣的事物. 大部份的學問都有一些很基礎,很簡單的東西. 但是,要進階,要精密,那就沒那麼容易了. 我們都學過牛頓的力學,但是,要我們當真來算衛星的正確軌道,那就不是套套公式那麼簡單了.
我個人覺得,聲學處理也是同樣的道理,每個發燒友都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空間處理的方法. 但是,如果您要很精確的指出來,在那裡放吸音,要放多少(多厚的吸音板,吸音的係數,有效頻寬),這就不是網路上請那位上師開示就做的到的,不是嗎?
我同意Psycho大說的,科學專業人士應該要盡自己的能力教育大眾,提升社會的水準. 但是,當我們問的問題已經不是三言兩語解釋的清楚的時候,與其指責別人不肯把答案講清楚,問問題的人是不是也可以回家翻翻書呢?:^):^)
專業人士都不會隨便因為幾句殘缺不全的話就給意見, 認同. 確實不宜也不該這麼做.
不過如果有心分享, 就應該開個方便之門, 或者相互交流, 又或者當個老師也無妨,
老師與學生之間也可以辯論討論不是嗎?
但如果只是上來丟個一兩句話然後問也問不出所以然, 我到認為這種方式就不必了,
因為不懂的人還是不懂, 甚至觀感更差,
有心想懂的人也被澆一頭冷水.
我已經不想跟任何人辯論這個問題, 因為永遠有人可以提出似是而非的論點,
總之, 對於有心分享的人我會虛心請教,
對於無心分享的人我已經懂得避開這種不會有結果的問答.
有時候,資料不夠,需要當場測量。不是嗎?難道所有的專家都可以凌空把脈?您沒法在網路上看診,您為什麼期待別人在網路上能回答您所有的問題呢?:O:O|-)|-)
我說的“讀讀書”,只是一個很粗略的概念。讀一下書,瞭解一下為什麼別人沒辦法回答我的問題。是我問的不對?是我給的資料不夠?我要如何讓我的問題更切題?如果我問的不好,我要如何改善呢?反求諸己,有這麼難嗎?:^)|-)|(|-
您以前念書時,要是問個問題,您的老師答不出來,您就怪老師爛?|-)|-):^):^)
我不是讀醫學的,我不懂您那行。不過,我念研究所的時候,如果我問的問題,我的指導教授都有答案,我就知道我的問題還不夠格寫論文。我就該回家多K點書,免得被老師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