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我要補充一點,雖然rip到硬碟會造成差異,但CAT的極限也決定了這個差異的本身,我在猜想如果用更好的CAT,互相copy 500次才能完全消除在此CAT上的差異。
那麼在A_CAT跟B_CAT不同的電腦,即使用同一個硬碟Copy 500次,在不同的CAT就會有不同的差異,因此也取決於CAT本身的性能。
這點我們在小睡神上實驗過了。
可列印查看
教授我要補充一點,雖然rip到硬碟會造成差異,但CAT的極限也決定了這個差異的本身,我在猜想如果用更好的CAT,互相copy 500次才能完全消除在此CAT上的差異。
那麼在A_CAT跟B_CAT不同的電腦,即使用同一個硬碟Copy 500次,在不同的CAT就會有不同的差異,因此也取決於CAT本身的性能。
這點我們在小睡神上實驗過了。
關於電腦等級,由於BIOS提供越多電壓項目供我們調節就對音響越有利,而我的認知是。
Intel系列的話建議用X系列主機板,且是超頻取向的,有機會獲得最完善的BIOS項目,零件用越昂貴越好,最好買旗艦的。
在同樣頻率下,CPU核心越多會越好聽,細節越多!但也相對對散熱跟電壓會有更大的考驗!
因此CAT用的電源供應器至少用海盜船ax1600i這類旗艦電源供應器,目的無他,也是為了主板供電。
系統碟用PCIE SSD或M.2 SSD最好,不需要線材,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失真。
好的主板能很大程度消除風扇帶來的干擾,因此風扇干擾在DDR4旗艦主板的時代,倒是不必太過擔心!
BIOS調節方面就是CPU跟DRAM要成整數關係。
電壓方面,好的主板會提供:
CPU Voltage
CPU Cache Voltage
CPU Input Voltage
CPU VCCIO Voltage(在X299這個最小為0.9V)
CPU System Agent Voltage
PCH Core Voltage
更多電壓...
以我的ASUS ROG RAMPAGE VI APEX為例,
1.
CPU Voltage:0.836
CPU Cache Voltage:0.836
CPU Input Voltage:1.42
CPU VCCIO Voltage:0.9
CPU System Agent Voltage:0.74000
PCH Core Voltage:0.75000
這配置是最完美好聽的。
特別是CPU Input Voltage:1.42,跟1.43聲音兩端延伸差很多(很像是動態變大)。
CPU System Agent Voltage:0.74影響整體細節很多。
PCH Core Voltage:0.75影響高頻細節、及高頻延伸很多。
2.
CPU Voltage:0.837
CPU Cache Voltage:0.837
CPU Input Voltage:1.42
CPU VCCIO Voltage:0.9
CPU System Agent Voltage:0.74000
PCH Core Voltage:0.75000
這樣就會難聽一些。
3.
CPU Voltage:0.836
CPU Cache Voltage:0.836
CPU Input Voltage:1.43
CPU VCCIO Voltage:0.9
CPU System Agent Voltage:0.74000
PCH Core Voltage:0.75000
因為CPU Input Voltage 1.42容易當機,在CPU System Agent Voltage、PCH Core Voltage接近0.75的完美狀態下,這樣是聽起來最沒副作用的,但兩端延伸還是差了一截。
4.
CPU Voltage:0.836
CPU Cache Voltage:0.836
CPU Input Voltage:1.42
CPU VCCIO Voltage:0.9
CPU System Agent Voltage:0.78000
PCH Core Voltage:0.76250
這樣聽起來輸1、2、3這些配置很多。
CPU System Agent Voltage越低,鼠標移動越細緻靈敏,PCH Core Voltage也是有差。
CPU Voltage、CPU Cache Voltage高的話,中頻會凸出比較好聽,但高頻會縮。
DRAM Voltage以1.2V固定就好,因為怕時序不穩定。
電壓方面來說就是越低越好,可能是電壓低能幫助雜訊減少很多。
如果樹莓派或其他類似的數位播放裝置也有提供這麼詳細的Voltage參數,有機會超越CAT!
關於記憶體選購方面,記憶體我們要的是對得上CPU頻率的整數關係,因此其實不用太高頻率的,不過選購的時候,我仍是強烈推薦選越高頻率的超頻記憶體會最好!
因為頻率高的超頻記憶體通常都是「特挑顆粒」,代表這組記憶體是經過嚴謹的科學測試選出來的。
如果選購了這種特挑顆粒的超頻記憶體,那麼就能讓我們的CAT在同電壓同頻率下,獲得更低且更穩定的時序!
以我來說,我是選購Gskill DDR4 4266 CL19 8G*4,來組成4通道的X299 CAT。
在1.2V的電壓且頻率為1100MHz(DDR4 2200),
時序調教如下:
1.首選時序(最重要)
DRAM CAS# Latency(簡稱CL):11
DRAM RAS# to CAS# Delay(簡稱tRCD):11
DRAM RAS# PRE Time(簡稱tRP):11
DRAM RAS# ACT Time(簡稱tRAS):14
記憶體指令速率:1T
在Z系列、B系列、H系列主機板上,ASUS好像tRCD跟tRP是合一起調整的,無法分開調整且tRAS最低是28,只有在X系列可以低至14。
在首選時序,每一次數字變化都應該要能聽出巨大差異。
記憶體指令速率只要不是1T,就是難聽到爆。
2.第二時序(次重要)
DRAM RAS# tp RAS# Delay:1
DRAM RAS# tp RAS# Delay L:1
DRAM REF Cycle Time(簡稱tRFC):220
DRAM Refresh Interval(簡稱tREFI):8580
DRAM WRITE Recovery Time:12
DRAM READ to PRE Time:4
DRAM FOUR ACT WIN Time:16
DRAM WRITE to READ Delay:3
DRAM WRITE to READ Delay L:7
DRAM CKE Minimum Pulse Width:1
DRAM Write Latency:9
用普通記憶體且一般的主機板,同樣是DDR4 2200、1.2V情況下,
很多DRAM REF Cycle Time只能在280~350,
DRAM WRITE Recovery Time只能在16左右(通常就是16),
DRAM READ to PRE Time甚至只能在8,好一點可以在6,像我這種4的屬於天選。
DRAM READ to PRE Time會影響聲音聽起來的深度。
DRAM Write Latency是大魔王,特別難超,通常-1就很厲害。
DRAM Refresh Interval的算法是 記憶體頻率*7.8 就是 2200/2*7.8 = 8580,太高聲音會殘留太久聽起來拖泥帶水,太低聲音會太快出來殘響不見。
3.第三時序(以下是X299主板的項目,與Z、B、H系列略有不同)
通常到第二時序已經算是調整完畢了,然後如果跟我一樣是瘋子且能聽出差異的話,歡迎來到效益不高的第三時序。
時序如下:
tRRDR:1
tRRDD:1
tRWDR:1
tRWDR:1
tWRDR:1
tWRDD:1
tWWDR:1
tWWDD:1
tRWSR:2
tCCD:0
tCCD_L:1
tCCDWR:0
tCCDWR_L:1
tRRDS:1
tRWDS:1
tWRDS:1
tWWDS:1
以上要全部調完才能聽出差異,怎麼調?就是一個一個調,調到那個參數不能開機為止。
記憶體頻率跟記憶體時序也有很大程度取決於CPU的內存控制器,比如我的i7 7820x就一定被i9 10900x電爆。
越新的CPU能駕馭越高頻率的記憶體,同時也能擁有越低的功耗。
CPU是新一代且體質好的話,甚至前文提到的那些CPU細項電壓也能往下很多。
就我知道的i5 9400,CPU電壓可以隨便調到0.8V簡直羨慕忌妒恨,當然有可能是因為核心數低,才6個。
可是我的i7 7820x也才多2個阿!羨慕忌妒。
同樣,如果樹莓派這類播放裝置能調節這麼細項,且採用特挑顆粒的超頻記憶體,也是有機會幹掉CAT。
((相同原理如果硬碟copy,要copy 500次以上。。))
這個不適用在現成的3c產品上,只會越拷越差哦~~~
又發現了一個走向『極緻的數位訊源』之重要關鍵
今天跑去新天新地店裡,想再次驗證並享受目前為止最高水準的『音質』;不料誤打誤撞,與 box、samshu共同發現了一個走向『極緻的數位訊源』之重要關鍵!!趕快記錄下來,並且請使用 fifopi 或 MOfifo 的同好加以注意!!!
一切原因,都是 box 搞砸了。我今天想去聽他的最高水準之『音質』系統,卻發現今天聲音難聽到爆!?在場所有人都承認難聽到爆,找了半天的理由,最後的理由完全令人昏倒!!!
先詳細描述 box的供電系統:
1、大電箱把所有專線與供電迴路的『地線』通通接在一起!!
2、一條220v專線,專供數位系統,地線有接上,且接上三個大地盒。
3、一條220v專線,專供類比系統,地線有接上,且接上三個大地盒。
4、一條110v專線,專供雜用,地線有接上,沒有地盒。
想也知道,接在『第4』的110v一定聲音最差嘛!結果,今天跌破眼鏡。
再來一個詳細說明:
box使用 藍光機本身馬達單獨供電一台 => 藍光機解碼主機板單獨供電一台 => hdmi轉i2s(吃fifopi DIRTY之供電)=>FIFOPI之DIRTY SIDE單獨供電一台 => FIFOPI之CLEAN SIDE單獨供電一台 => TRANSPI (吃CLEAN之供電)=> SPDIF
所以藍光機兩台供電、DIRTY一台、clean一台。以上都清楚了嗎?
原先,box誤打誤撞,把『DIRTY一台』插在最爛的『第4』110v,其他三台供電插在『220V專供數位系統』專線,然後得到我感動萬分的天下音質第一之音響系統!!
今天box覺得要嚇嚇psycho,把『DIRTY一台』插回最佳的『220V專供數位系統』專線,與其他三台共用同一條專線。結果,大家大罵今天的音質是垃圾!!!!
想了半天,最後要還原成記憶中的供電方式,結果不小心搞錯了,變成把『clean一台』插在最爛的『第4』110v,其他三台插在220v。結果音質立刻爆增!!但是,沒有下盤,還是差當天一大截,還是很爛。這時samshu己經沒時間了先走,你太可惜了!沒有看到最後令人跌破眼鏡的答案。
最後,box還原成:把『DIRTY一台』插在最爛的『第4』110v,其他三台供電插在『220V專供數位系統』專線,然後再次得到我感動萬分的天下音質第一之音響系統!!
原來『DIRTY side』髒到,必需徹底隔離音響系統,才能有舉世最佳的音質表現!這是什麼鬼道理??
完蛋了!我們天下無敵的jplay u3tt cat真正遇到挑戰了!我們無法切割出這麼正確的clean與dirty,除非是把 DT2 內部的兩個晶片獨立供電且分開專線.....不過我被毒到,正要試試 U3TT DT2的那一段也來如法泡製,看看能不能得到大幅提升音質的結果?反正我也有一條沒路用的110V專線,而且老子不怕火災通通沒有接地......(devil)(devil)(blush)(blush)
請大家試試看!不過,這一招大幅改善的是『音質』,對『細節』幾乎無效。也就是說,類比系統真的要有一定水準才能進行正確的判斷,門檻非常高!所以我在標題才把『超值』一詞拿掉......反正大家要知道,只要談音質,就是$$$$$......
(END)
如果是把DT2+U3TT換成FifoPi+TRANSPI,但前端是JPLAY CAT有機會兼顧細節嗎?
這兩天我也剛好在測試將dirty side 跟 clean side的地線分離.
我是用F-1 DDC, 之前以為已將前後電源分開了, 最近看各位的討論, 覺得地線可能透過電源排插又連在一起, 前天先將clean side 的換成沒有地線的電源線, 發現聲音比較輕鬆, 今天用三用電表仔細測試, 將PC及螢幕也換成沒有地線的電源線, 用三用電表確認dirty side 跟 clean side 的地線是沒有相連的, 初步聽覺得聲音應該是更清晰, 自然.
ps. 更正一下, PC 換成沒有地線的電源線並不是主因, 應該是這條電源線昨晚插到另一個排插. PC 還是要有地線聲音才會正常.
當然沒辦法!!......(devil)
當初三套 ian's fifo來中壢音響室,都使用我的JPLAY CAT玩過了,聲音都是遠輸給DT2+U3TT一大截。
至於我前文談到的,是jplay cat無法那麼清楚切割clean side 與 dirty side,但是就算無法切割,還是贏FifoPi+TRANSPI一大截哩!當然了,能切割一定更好,所以我現在正在傷腦筋....。
這裡要補充一下:
我說samshu的世界第二,不是『鳥鳥的樹莓派 + FifoPi』是世界第二,而是『整套音響系統』世界第二.....(devil)
理由是,玩『檔案播放』的高手往往類比端不合格,類比端合格的又不會玩『檔案播放』;『檔案播放』夠強而類比系統又是世界頂尖的,天下唯psycho與samshu二人耳.....(giggle) 所以你才排世界第二。
咦?我上面談論box店裡的系統,『地線全部通通連起來』喔!??所以得到上述效果與地線完全無關,不知道sigma兄怎麼談起地線分離了?應該與前文無關吧??
而且以前文經驗,反而地線是否隔離斷掉的影響不是重點吧?因為『最好聽的狀況』是『接地處理』最最爛的狀況,完全沒有地盒,放任地線雜訊透過110v專線到處亂跑。而『次難聽的狀況』是相對的『接地處理』可能較好的狀況,聲音仍然很糟。如此看來,地線是否接在一起對整體音響系統的『音質』影響似乎不大?反而是『電源線中的水火線』是否有適當地隔離才是關鍵。
其實最早就知道數位與類比要完全不同專線,甚至control pc與audio pc也是不同專線,今天才知道真正需要不同專線的是dirty side與clean side,所以才興奮地告訴大家.....(clapping) (clapping) (clapping)
今天上午忙著測試,中午後開始諸事不順倒楣連連,直到現在才有空寫寫文章,氣死我也!..........(angry)
因為再來都很忙,不知何時可以完整測試,所以先把根據先前《又發現了一個走向『極緻的數位訊源』之重要關鍵》的想法應用測試的結果記錄下來。
剛好借了一台 Daitron LFS150/5V,使用 REAL CABLE PSOCC原廠電源線進入LFS150,再使用 RC低階切售喇叭線連到三個大電容,最後使用1X1的香寶寶線自製DC頭。
在三萬元的桌上系統,就算是半夜三更非常小聲地播放,使用上述LFS150+三顆大電容+TOPPING D50S,那聲音真是超值到起肖的地步,LFS150果然是真正最頂級的交換式電源無誤!!但是,只有150W(其實是100W),在我的兩百萬大系統會不會動態不足呢?
我的 JPLAY CAT 從 AUDIO PC算起之供電是:
只用同一台 COSEL 1500W + PSOCC電源線改ATL頭:
1X1香寶寶 => 一個大電容 => 1X1 DC線 => 網路交換器。
直接使用 YU-STUDIO的DC線 連到 第一個 長芯盛;
直接使用 YU-STUDIO的DC線 連到 第二個 長芯盛;
1X1香寶寶 => 一個大電容 => 2X2 DC線 => DT2 的外接時鐘。
只用同一台 ETA 1000W + 香寶寶 3X3 電源線:(這裡己經直接與COSEL 1500W PK過,COSEL完全慘敗)
3X3香寶寶 => 3個大電容內部用 1X1 連接 => 2X2 DC線 => USB HUB。
3X3香寶寶 => 3個大電容內部用 3X3 連接 => 2X2 DC線 => DT2。
我當然知道應該要買更多電供每個供電獨立分開,但是想到JPLAY CAT性能過剩就是懶.......今天被 box發現的提升音質手段激到了,開始改善這些供電,看看被新一代七萬元喇叭電掉音質的ORFEO SUMFERE有沒有起死回生的機會?
方法就是拿上述的 LFS150+三顆大電容,線材形同通通大幅降級,取代上述的供電,接到不同排插。
一、LFS150+三顆大電容,接上DT2,其它不變。
LFS150 不愧是最高級的交換式電源,音質提升一截,也聽到多了一些細節,但是這些細節與我先前說的『細節』好像不大一樣:它提升的是『靜態的細節』,反而我先前強調的『不同時間之音質的變化量』它不但沒提升,反而『退步』!!!也就是說:在我的兩百萬系統,很可惜LFS150果然動態不足............大瓦數理論永遠不死。
當然了,這裡仍然是『音質』與『細節』的TRADE OFF,而且還是可以調整的,現象如下所述。此外,這是非常高價的系統才能抓到的動態不足;如果是三萬元桌上系統,完全聽不出來!只聽到音質與『靜態的細節』大幅進步。我在猜,己經被洗腦成『細節第一』的gangster.tank ,說不定抓出來??
以此為基準,測試能不能模擬『dirty side』與『clean side』電源分割的現象。
1、把 LFS150+三顆大電容 插在獨立的 110v專線上。全面退步!失敗.............
2、把 LFS150+三顆大電容 插在類比器材的 220v專線上。天啊!這是什麼垃圾聲音?就算是 LFS150,對類比器材的電源污染之破壞力仍然大到可怕!!
我的數位220v專線是:從大電箱拉220v進入小電箱 => 三公尺長的工業級pdu法規插座與內建電源線 => 在此一分為2:
a. psocc電源線進入 stsd級pdu法規插座,提供給 audio pc與上述兩個大電源。這裡有一個香堡大盒
b. 五公尺長的工業級pdu法規插座與內建電源線,提供給control pc與外接硬碟。這裡有兩個stsd小地盒。
3、把 LFS150+三顆大電容 插在 三公尺長的工業級pdu法規插座與內建電源線,聲音開始變好!
4、把 LFS150+三顆大電容 插在 stsd級pdu法規插座,聲音最佳!!
哭哭,使用 jplay cat 與 dt2,果然無法正確地切割 clean 與 dirty,導致完全無法複製 box的結果.............:~~~~~~~~~~~~
二、把 LFS150+三顆大電容 插在 stsd級pdu法規插座,聲音最佳,以此為基準。
1、先前不是把 eta1000w最佳的 dc頭 晾在一邊?使用轉換頭插入dt2前面的『第二個長芯盛』,一插之下真想罵自己是笨蛋!!
因為先前搞長芯盛搞到起肖,莫名奇妙對它不滿,從而排斥給它好電源,你看我原先只給 cosel 1500w與普通dc線直接接上,超爛的設置。現在想到『切割供電』原理,把eta1000w最佳的dc頭接上,天啊!我的聲音又大幅進步了一截,遠遠勝過單獨從eta1000w升級到LFS150的進步。
但是聲音有點變粗,好像前端電源太飽導致後端吃不下一樣,靈光一閃,改成如下供電。
2、eta1000w最佳的 dc頭 接回 DT2,LFS150+三顆大電容 使用轉換頭插入dt2前面的『第二個長芯盛』。
感覺就是,LFS150 讓『第二個長芯盛』製造出最好的音質音色,再由eta1000w以最強的動態表現出來。完全成功!從此我的音響系統又大幅提升一大截了。
到此己經是中午,沒時間玩了.........:~~~~~~~~~~~~~~~~~~~~~
其實測試過程,box一直來電干擾。因為他很興奮地測試把地線拔掉的一步步結果,發現dirty side對整體音響系統至高無上的污染能力,只要想辦法隔離,『音質』與『靜態的細節』就是會大幅提升。
可惜我們的 jplay DT2系統,因為沒有正確切割出『dirty side』與『clean side』,所以改善效果一定比不上使用 ian's fifo的玩家,這一點,一定要給 ian's fifo最大的掌聲!!!
雖然得不到最大效果,但是如上述的測試,如果有能耐多買幾個電供或多拉幾條專線,除了最最基本的類比與數位分開之外,我隱隱覺得:如果有兩條水準接近的專線,一條插 dt2的電供,另一條插dt2前面的『第二個長芯盛』之電供,兩者電供如此分割的情況下,只要使用很便宜的電供,就可以得到Daitron LFS150等級的『音質改善』效果......(devil)(devil)
再來還有好幾個dc電源處可以一一測試,等有空再說吧!
(end)
小弟覺得其實就是兩個重點。從這兩個重點去思考,也許會省下很多解決問題的時間:(不用去想什麼dirty side和clean side啦,重點應該不在這裡)
1. 把交換式電源和線性電源盡量隔開,分成兩條很長的專線也好(其實就是LPF濾波),加AC濾波器也好,加隔離變壓器也好,水火地三線都要盡量隔開。
2. 萬惡的地迴路...
我應該抓不出來。
正好用STSD級PDU插座(PSOCC)+大地盒。
專線?不存在的。
數位類比分開?不存在的。
因為我的Daitron、COSEL用法略有不同,因此有點難以比較。
除特別註明外DC線全1x1香堡線。
1.兩顆前後長芯盛吃LFS150直連。
2.Cosel 1500給3顆大電容(3*3香堡DC線相連接)再給日本職人4並聯LT3045再用3*3香堡線給DT2。(DT2吃最飽!)
3.Cosel 1500給日本職人4並聯LT3045再給長芯盛第一段到HUB之分離供電(目的在供電給HUB)。
4.PFS300+3顆大電容(3*3香堡DC線相連接)給外接硬碟,AC線是wireworld PSOCC美規。
至於線材、老鼠尾巴...到Daitron電供必須RUN IN滿長一段時間。
有可能鑑於上述用法,我誤打誤撞獲得最高以聽力辨識電腦性能的能力。
說白話就是,Daitron除提升音質以外,還會殺CAT並暴露最前端缺點,因為在我系統光BIOS內CPU Input電壓1.43V跟1.42V就有雲泥之別了,動態差異太大。
至於在我系統上發現的動態不足來自於CAT本身調教,也就是Daitron會放大CAT的「性能不足」。
這個「性能不足」來自於兩項「記憶體與CPU效能」、「主板不同電路之間的高電壓輻射..!@#$%%^干擾」。
結果就造成調電壓就像在壓低記憶體時序一樣,能全部低就最完美。(blush)
因此,我才會說是DDR3世代CAT性能不足,在Daitron照妖鏡跟我的用法下且用心調教BIOS才能發現這些現象。
後面準備用RFS50替代LFS150測試。
偷偷說一件事情,當初LFS150是接「3C級 1.8m 法規電源線」跟Yu-studio老鼠尾巴,經過RUN IN超久後有很好的聽感,甚至rip出來的檔案也很不錯(還記得小睡神?),不過LFS150對rip可能沒幫助,它是幫助你發現並改善電腦性能不足。
就在今天把三個電供全換上香堡3*3老鼠尾巴、LFS150換PSOCC電源線,整體細節又有提升,但PSOCC跟老鼠尾巴沒RUN開聲音有點縮,可能要幾個月後才會全開,但聲音有變得更沉穩,只是縮縮的。
所以...換完老鼠尾巴跟線材,烙賽中...反而比不上接「3C級 1.8m 法規電源線」跟Yu-studio老鼠尾巴,但我相信RUN IN開來會很厲害!
有部分網兄陸續送悄給小弟詢問地迴路,小弟在此稍做詳細一點的說明。
地迴路並不是有地線相接就叫做有地迴路,而無地迴路也不是地線拔掉沒有接。
所謂的無地迴路,就是系統內任兩點的地之間只有一條路徑導通。如果有任何兩點之間的地有超過一條路徑導通,就是有地迴路存在。換句話說,就是從地的任何一個點出發,如果可以從不同路徑繞回同一點,就是有地迴路。
最常出現的例子,就是DAC/CD和擴大機之間用RCA單端訊號線相接,所以兩台機器之間的訊號地是互連的,然後DAC/CD和擴大機的電源線有地線接在市電上,所以兩台機器的電源地線也是相接。這時候如果兩台機器內部的訊號地和電源地有互通的話,表示DAC/CD和擴大機之間的地,有經過訊號線地線這個路徑,也有經過電源線地線這個路徑。這種情況就是有地迴路。
另外還有影響比較小的地迴路,例如DAC/CD和擴大機之間的左右聲道的訊號線各有一條地線,表示DAC/CD和擴大器之間的訊號地,就已經有兩條路可以走,這樣也是有地迴路,雖然能避免最好,但是影響較小。
剛剛查了什麼是地迴路,查到了:
https://blog.xuite.net/wensanko/twbl...8E%A5%E5%9C%B0
反正一個最簡單的測試:就是訊號地與電源地有沒有相連。用三用電表的歐姆檔,測試電源線(或排插)的地線與單端線(同軸數位線或rca類比訊號線)之外層(負極)有沒有往下降成0歐姆,就知道有沒有『地迴路』了!
先檢查昂貴的 AUDIOMAT DAC 與 AMP,結果如下:
1、MAESTRO 3 REFERENCE DAC:同軸地與電源地,斷線;同軸地與類比地,斷線;電源地與類比地,『通電』。
2、SOLFEGE AMP:電源地與類比地,斷線。
因此類比端是毫無任何接地迴路的污染,沒錯吧?
再來就是精彩的 JPLAY CAT U3TT DT2,當然是通通地迴路,迴了幾百個圈,亂七八糟.........(blush)(blush)(blush)
1、DT2的同軸輸出地 與 任何同一條220V專線的電源地,通通『通電』!
2、怪不得那麼多人嫌 USB,USB裡的訊號己經地迴路了,連USB內的DC電源線,也通通都是地迴路!!
3、懶得去查那一段造成的,反正,所有交換式電源,原先電源地與DC線之正負極都是斷線,結果插上本系統後,電源地與任何DC線的任何正負極,通通都是地迴路,迴到九拐十八彎了..........
以上算一算,我的AUDIO PC與DT2系統,大概製造了幾百個大大小小的地迴路?怪不得我做為一個有賽車執照的專業賽車手,被公認最厲害的絕技就是180度迴頭彎的高速過彎,原來我先天就最愛地迴路......以上當然是開玩笑...........(devil)
唯一可以減少地迴路的方法,就是把 LFS150 插在沒有地線的 110V專線,可是,聲音很難聽,放棄.........
從box的測試看來,把dirty side移到『共同接地(會製造大地迴路!)』的另一條專線之差距是最大的,再把該專線之接地斷掉(減少地迴路)之改善效果是小很多的。綜合我與box的經驗,能不能說:
如果不能徹底排除任何地迴路,那麼,先把『電源』彼此用專線(其實用二十公尺以上的工業用PDU電源排插就可以模擬專線效果了)隔離開來,會比減少地迴路,有更大的投資意義?
然後,DIRTY SIDE的特別隔離效果,無法用專線隔離或地迴路來解釋吧?
因此,以我自己來說,類比端是好狗運 AUDIOMAT 隔離得非常漂亮!數位端就管他XX的,放棄!好好玩不同專線的隔離效果就好了.......(clapping)(clapping)
再一次提醒大家:誰說拉專線很麻煩的??請看:
一條20公尺長的內建最粗電源線之工業級法規PDU排插,淘寶不到新台幣兩仟元就可以買到了。拿回家隨便插在一個正在使用的音響用插座上,然後把要進行專線隔離效果的器材插在隔了20公尺的不同排插上,OK,很簡單吧?
至於20公尺的電線要怎麼收藏最不會干擾聲音,就要請教bc大魔王才知道.......(blush)....該不會要進行絞繞?我的話很簡單:不要繞成圈而產生電感效應就好了!就這麼簡單。
(end)
sam0402 兄您好,
小弟只有十分普通的 ThinkPad,而且絕大部分 x86 硬件亦跟 I²S audio 緣慳一面,暫時沒有打算朝那方向走了。
樹莓派的確有它的優勢,畢竟 SoC 方面就只有 3 代的 BCM2837 與及 4 代的 BCM2711 兩種,因此編譯 squeezelite 的時候就可以仿效 soundcheck 兄那樣針對特定的 CPU 作出優化了:
https://soundcheck-audio.blogspot.com/p/the-engine.html
https://github.com/klslz/squeezelite...squeezelite-sc
另外還有這種針對 I²S audio 輸出的優化,也許 symphonic-mpd pi4 edition 並不遜於 piCorePlayer 呢?
這是 JayM 兄的意見:
https://www.symphonic-mpd.com/forum/...-a-new-adopter
https://www.symphonic-mpd.com/forum/...�こちら/239
https://www.diyaudio.com/forums/vend...ml#post6294095
連『多餘』的 USB audio 亦省卻了:
https://www.symphonic-mpd.com/forum/...b-dac-output/4
Github 上的 repository 正需要義工的幫忙:
https://www.symphonic-mpd.com/forum/...��ィア募集
下載 symphonic-mpd 的方法如下:
https://www.stereo.net.au/forums/top...omment-4581125
假如日本音響 BLOG 主能夠提議把 8820 與及 9600 的選項加入 kernel 的話就更棒了,不然就要自己動手:
https://www.diyaudio.com/forums/vend...ml#post6222580引用:
The username/password of SMPD for Raspberry Pi 4 ssh login is root/raspberry. It has been changed from PI/Raspberry in the R-PI 3 version.
還有這 31 MB 左右的 lightMPD,解壓後也只有四十多 MB:
https://groups.google.com/forum/#!to...pd/JsN0Tw-p2v0
https://sites.google.com/site/digififan/home/lightmpd
lightMPD/upnpgw
https://sites.google.com/site/digifi...ightmpd-upnpgw引用:
root
lightmpd
樹莓派 #1 = symphonic-mpd
樹莓派 #2 = lightMPD
A 組 = 樹莓派 #1 → GPIO → TransportPi → I²S 輸出
B 組 = I²S 輸入 → ReceiverPi → GPIO → 樹莓派 #2
假設兩者的 OS 也沒有問題,請問 A 組能夠成功連接到 B 組嗎?
利用這種方法建立雙機 CAT 組合的話也不錯,畢竟樹莓派 #2 根本不需要連接到任何網絡,基本上完全不會受到那方面的(直接)影響,另外還可以把 LMS 安裝到其他主機:
https://www.my-hiend.com/vbb/showthr...314#post233314https://audiophilestyle.com/forums/t...omment-1053701http://www.headphoneclub.com/forum.p...e=3#pid5196503引用:
I must say that even I'm already using the Telegartner M12 switch, by using ROON to play local file only, unplug the network cable still improve the SQ for about ~20%.
https://audiophilestyle.com/forums/t...omment-1077821引用:
沒有任何方法會比斷網好
https://taikoaudio.com/taiko-2020/pr...-music-server/引用:
Disconnected is best: My preferred mode of listening is local playback (from local SSD) using HQPlayer, with the network disconnected. Not only does this sound sublime, but it forms a reference for what the network chain needs to achieve.
引用:
€23,370.00 – €28,920.00
最後還有一個問題,樹莓派 #2 經 ReceiverPi 接收的音頻之後是否仍然能夠把 GPIO 的 bitperfect audio 傳送到 USB 輸出呢?目的就是把數字時代 2 DDC 連接到樹莓派 #2,謝謝。
seeteeyou兄好,
你提出的內容幾乎等於整合方案了,小弟才剛剛踏入數位播放,很多對我還是新資訊,一時無法吸收。
音響背景上,我沒有太多的理論基礎。如piCorePlayer 8820Hz,算是誤打誤撞而來的,就像當初的香堡寶電源線的出現。
對於您提到「B 組 = I²S 輸入 → ReceiverPi → GPIO → 樹莓派 #2」
重點是:樹莓派如何能由ReceiverPi 收到I2S後再由USB出去?
因為這是反過來做了,我不知道樹莓派能不能由GPIO收I2S訊號再處理?
最大的問題是卡在這裡,也是超出我的能力範圍;小弟僅能由現有的方案再加工處理。
另外,如果樹莓派能由GPIO收I2S訊號再處理,只需樹莓派A --> I2S (GPIO) --> 樹莓派B,不用靠TransportPi -> ReceiverPi;
這樣跟樹莓派A直接掛USB有何不同?這樣又回到類似piCorePlayer的方案了。
以下是我們u3tt派的專屬問題:
gangster.tank 上述電供方式沒錯吧?我要做個測試:
我怎麼記得你的 u3tt 有進行 usb 分離供電??會提到這個,是因為今天抓出一個怪問題:
標準的 u3tt 方案,是 pc => usb3.0 A TO A => 第一個U3TT => USB3.0 A TO B分離式供電 => HUB => usb3.0 A TO A => 第二個U3TT => USB2.0 A TO B分離式供電 => 音效卡。
1、其中所有的 USB 3.0線都可以換成 USB 3.0 ONLY線,這是第一步優化。
2、再來是U3TT本身吃外接電源,但是也從USB 3.0吃電源,所以進入 U3TT也可以進行分離式供電。
我因為懶,所以只做到 1,沒做到 2,我的jplay CAT 排名會不會又掉到20名外了??都是因為發現JPLAY CAT性能過剩,害我一直懶得計較成完美無缺的 JPLAY CAT......(blush)(blush)
上次測試到:eta1000w最佳的 dc頭 接回 DT2,LFS150+三顆大電容 使用轉換頭插入dt2前面的『第二個長芯盛』。
今天把 LFS150 之插電源線測試插在不同排插?奇了?差異不明顯??測試過程才發現:拔掉U3TT本身的外接電源,U3TT仍然正常運作??所以它也有吃來自 USB 3.0的電力???那慘了!先前的測試都有混淆變項了。
有趣的是,如果一開始U3TT沒有加上外接電源,完全不會啟動!等到它啟動了,再拔掉外接電源,它好像就會吃 USB 3.0的電力了??
我們都知道,來自USB的電力是最糟的電源,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做到『USB 線 進入 U3TT 進行分離式供電』的話,U3TT很可能吃到USB電力而導致性能差一大截。
所以請 gangster.tank 幫忙驗證一下:
1、你有沒有對U3TT進行USB 3.0的分離式供電?我記得沒錯,好像不必從USB供電、U3TT就可以正常使用??
2、如果你『沒有對U3TT進行USB 3.0的分離式供電』,噫!好了!你中了......試試看有多大的影響?
為什麼我不做?因為我老了,測試插拔了幾回合,就閃到了腰,現在正躺在病床上,幹~~~~~~~....(angry)
閃到腰之前,發現上述問題後,我就把U3TT供電還原成最爛方式:COSEL 1500W直接DC線進入。然後做了以下測試:
1、 LFS150 取代『3X3香寶寶 => 3個大電容內部用 1X1 連接 => 2X2 DC線 => USB HUB』這個ETA 1000供電。
結果,吃動態....................
2、LFS150 取代『1X1香寶寶 => 一個大電容 => 1X1 DC線 => 網路交換器』這個 COSEL 1500供電。
結果絕佳!!動態完全回來了。而且COSEL接網路交換器導致音質不佳的問題被大幅改善,而且,不吃動態!!
太爽了,忍不住來換換看如果是取代外接時鐘的供電呢?
3、LFS150 取代『1X1香寶寶 => 一個大電容 => 2X2 DC線 => DT2 的外接時鐘』這個 COSEL 1500供電。
結果好像更好一點?但是還要再確認時,咖~~~~~幹,閃到腰....(angry)(angry)(angry)
我倒下來了,但是JPLAY U3TT CAT永遠不死,就留給你們測試了.....(angel)(angel)(angel)
一張圖回答教授問題,我應該是只有第一個長芯盛有吃分離供電,但主要是為了給USB HUB供電。
換句話說,有可能第二段長芯盛本體吃LFS150,USB吃Cosel 1500。
附件 33415
不對喔!!
從圖片看起來,從 pc 到『第一個長芯盛』並沒有分離供電吧?而你的紅色方框,是從『第一個長芯盛』到usb hub,這裡的分離供電,是供給hub,不是『第一個長芯盛』。
所以你也只有做到 usb 3.0 only,兩個長芯盛『都沒有』分離供電。叮咚~~~中獎了!....歡迎測試看看,我現在不能測試了。
從『第一個長芯盛』到usb hub,是不是 3.0 only?如果是,那麼從 hub 到『第二個長芯盛』的 3.0 only轉接線就是蛇足了!還是你測試結果對聽感有差?
最後,外接硬碟在這個hub上?你是使用『單一cat』啊?那還可以做那麼多測試,輸給你了!...(clapping)(clapping)(clapping)(clapping)(clapping)
我正好找到一條閒置的香堡DC線跟USB A母TOA公轉接頭,但是還沒有做Y插,回家幫教授試試。
我主要把電腦跟進入第一段長芯盛這邊斷掉來自電腦的電,在進入第一顆長芯盛之前分離供電。
然後最近在抽屜裡找到五顆TDK磁環,拿去套在跟我音響系統那個插座共用電器的電源線,就是隔壁房間跟客廳,把其他電器的電源線都套上磁環,發現每套一個,我的房間音響高頻就更好一截,整體動態也好一點。
因為我房間沒有專線,只有在深夜4~5點會有完美聲音,除此之外都是勉強能聽,沒想到替其他電器的電源線加上磁環有很大改善。
因此準備買50個磁環來玩,處理各種電器跟總電箱。
最完美還要把其他電器加上隔離變壓器,但先不要...。
我當然知道可以用20公尺以上的電源線+PDU工業插座作成專線,但環境不允許。
磁環是這個:
https://twcn.rs-online.com/web/p/fer...eeves/1703331/
CAT 播放的電源隔離理論:真的只能耳聽為憑!
雖然閃到腰,但是心心念念著CAT的隔離與地迴路問題,莫名奇妙就好了一些;然後當然優先拼命玩音響,於是就把最近的理論與經驗整合起來,卻整合成一個會氣死的『耳聽為憑』理論!
首先我一定會假設 bc大魔王是學理上比我們更正確的說法,依他看法,最重要的兩件事為:
1、交換式電源與線性電源要分開。
2、萬惡的地迴路。
再來就是我們的實際體驗。從我最早的usb蜈蚣串,發現『每個部件的供電都切割獨立』最重要。再來就是中壢音響室落實了『類比』與『數位』絕對二分,而且通通不接地線。最後在 box店裡發現:dirty side必需獨立成另一條專線,就算是降級成無地盒、110v,還是比跟其他數位播放器材接在同一排插還要好太多。
後來box還發現,使用線性電源的 audiomat d1轉盤,結果發現:這台線性電源的轉盤必需跟類比器材插在一起,似乎證實了 bc大魔王的看法。
今天在我的中壢音響室,則發現 Daitron LFS150/5V 插在類比排插所產生的污染幅度,是根據使用的器材而定。插在dt2,污染超級大!!插在dt2的外接時鐘,污染非常小!!??
我先講結論:真的只能耳聽為憑!因為,每個數位播放系統都會有一個『最大污染源』或『最怕被污染』。到底是那一個?只能用耳聽為憑的方法試出來。
今天的測試是:
把『長芯盛』從usb3.0而來的供電,通通使用yu-studio的轉接頭斷電,然後轉接頭不外接電源,讓長芯盛直接吃本身的dc接頭。結果音響聽了約兩個小時後,從pc出來的第一個長芯盛當機,改成 usb 3.0線直插才正常。後來換了一條『yu-studio的轉接頭』又正常了??因為閃到腰不能多測試,只能說似乎有點麻煩。
在長芯盛通通斷掉usb3.0的供電情況下,聲音的暫態沒有提升,但是聲音的符與音符之間填得更滿,這是高級音響系統才容易聽到的特色,所以超值系統或許不必太在乎這個斷電效果?
真正的重點來了:己經確定把 LFS150 取代『1X1香寶寶 => 一個大電容 => 2X2 DC線 => DT2 的外接時鐘』這個 COSEL 1500供電,聲音明顯最佳;然後把這個cosel電源使用轉接頭接上『第二個長芯盛』,ok,如此供電成為今天的測試主角。
1、把 LFS150 插在220v數位專線,聲音為基準。
2、把 LFS150 插在220v類比專線的bc級超級排插,聲音稍微小有進步!?疑??怎麼交換式電源這次不會污染類比端線性電源啦??
3、把 LFS150 插在110v超爛專線又沒有任何地盒,哇!聲音瘋狂進步!!!
對比先前 LFS150 接在 dt2 上的情況是:
1、把 LFS150 插在220v數位專線,聲音最佳!!
2、把 LFS150 插在220v類比專線的bc級超級排插,聲音爛到爆炸。
3、把 LFS150 插在110v超爛專線,聲音不好。
都是同一台交換式電源喔!結果因為供電的機器不一樣,適合插在那個排插也不一樣.......?
我認為,bc大魔王的兩個理論是對的,但是『現實上』要考慮的太多;以我的經驗來說,我傾向是找到了我的cat系統中『最怕被污染』的clean side,而其他部件包含DT2本身都混合了CLEAN與DIRTY而無法區分,玩 ian's fifo最爽人家己經幫我們找好了。
dt2 外接時鐘,是一個『最怕被污染』的clean side;原本 cosel 1500w 換成 LFS150 應該要吃動態,卻完全沒影響。把LFS150 接在數位220v專線,馬上被別人污染地很嚴重;放在類比大排插,不但沒被污染、也不大會污染別人?放在獨立專線,讚讚讚讚讚讚讚讚讚讚讚讚..........
換了一個數位播放,真正的clean side或最髒的dirty side是那裡呢?那真的只能『耳聽為憑』去一一測試了。但是我認為,十多年來我們一直強調『蜈蚣串』的精神,也就是要把單純的數位播放過程,切割成很多部份,再分別供電。同樣的想法直接應用在藍光轉盤的極緻過程,也用在 ian's fifo上。最後回過頭來,居然是在『外接時鐘』上。
也就是說,如果你只有dt2卻沒有外接時鐘,對你來說的clean side就是另一個了!是那個真的只有鬼才知道.....我在猜啦!可能是usb 3.0 hub???
所以 CAT 播放的電源隔離,到底有什麼理論可以直接斷言?老實說,真的只能耳聽為憑。以我這樣子測試了幾天,我會認為:
1、大瓦數還是一切,不過,如果沒有大電容,低品質的大瓦數(如cosel)可能會輸給超高品質的低瓦數Daitron。
2、整個 u3tt+hub+dt2,沒有專線隔離的意義;電源隔離的效果cp值也不高,應該投資一台最好的電供,然後分別使用大電容接上獨立的dc線就可以了。
3、還有誰可以分享:你的系統上那個器材是『最大污染源』或『最怕被污染』?我只找得到『最怕被污染』是dt2的外接時鐘,box他們找到的是ian's fifo的dirty side是『最大污染源』。還有誰找到這種東東?
(end)
報告教授,測試結果為:
沒有結果.............................................。
因為那顆yu-stuido分離供電轉接頭好像不是USB3.0規格,等我買完回來再戰!(devil)
不過5顆磁環強力發揮中,教授要不要也來幾顆?;)
1. 目前初步測試Ian's Fifo的dirty side電磁輻射污染不小,至於clean side要距離多遠,或是用何種屏蔽隔離方式最佳,尚待實驗結果。
2. 一般來說同一顆交換式電源後接的負載越大,對市電的污染越高。
報告完畢~
不必再疊羅漢,Ian幫你解決了。
StationPi PCB
1. Two stacks configuration. Before FifoPi is the digital stack. After FifoPi is the audio stack.
2. Double ground shielding walls, four shield layers in total
3. Power GPIO directly
4. Great to build DAC or digital transport
附件 33420
因為有樂友反應 piCorePlayer 8820/9600 Hz 使用LMS效果也很好,似乎也超越了Daphile,
所以特別再打包可以掛載NTFS的版本,方便直接讀取音樂檔。
http://www.stsd99.com/phpBB3/viewtop...e44c866#p19037
非常感謝sam兄特別另外製作給LMS用的piCorePlayer 8820-9600Hz NTFS。(clapping)
其實小弟跟日本音響BLOG主已經使用了幾天的piCorePlayer 8820-9600Hz NTFS了。
日本音響BLOG主他已經將播放系統變更為piCorePlayer 8820-9600Hz雙機了。
他說在將Daphile(LMS)改為piCorePlayer 8820-9600Hz NTFS(LMS)後聲音分離度提升了不少。
雖然Daphile(LMS)的聲音也已經相當不錯,不過現在他已經回不去了。(wasntme)
他現在已經整個piCorePlayer 8820-9600Hz中毒了,甚至開始想要再買一台樹莓派安裝piCorePlayer 8820-9600Hz NTFS來當作File Server了。
小弟在使用piCorePlayer 8820-9600Hz NTFS取代Daphile當作LMS後,也感覺聲音的真實感和細節又提升了一些。
昨天玩分離供電沒插好把usb3.0 hub燒了,所以買3500元的四埠usb3.1 gen2的hub來玩,明日到貨。
這個hub可以用直接接線的方式供電5V或DC頭供電5V。
最奇怪的是當初A公轉B公的分離供電USB3.0 only轉接頭,把分離供電斷電,居然hub能正常運作,如果是這樣的話買12V版跟買5V版意思應該一樣。
然後我的數字時代2通過usb hub才能被電腦識別?!
電腦後面板→長芯盛→DT2 不通。
電腦前面板→長芯盛→DT2 OK,前面板似乎是作為一種hub?
長芯盛本體會吃來自USB線材的電,要完全斷電長芯盛要把DC頭拔掉+拔掉USB線才會完全斷。
換句話說最重要的一段只有電腦到第一個長芯盛之前要完全斷電並分離供電,但長芯盛是有點爛的產品,不曉得這樣會不會正常運作。
再來要連續忙三天,先把我目前的研究成果分享出來吧!
先講重點:對於一套完整的 JPLAY雙CAT U3TT DT2外接時鐘 的世界第一數位播放系統來說,除了『交換式電源彼此污染』與『地迴路污染』外,只能耳聽為憑。我幫大家測試到目前的結果是:外接時鐘首要絕對隔離,網路交換器是次要隔離,DT2本身則需要最高級的電供、DC線、大電容。
買不到 DT2怎麼辦?推薦一個大概是 DT2外接時鐘 >>>> DT2 > 這個(或 09、06) > 10 FUTURE >>>>> 意大利Amanero。
這個是淘寶貨,可能有種種未知問題,應該會被取代;當然買最貴的B方案+升級晶振版。大概3500元左右。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d=555166000320
己確定上述情況,在以下基礎上繼續尋找答案:從 AUDIO PC算起之供電是:
==========================
只用同一台 COSEL 1500W + PSOCC電源線改ATL頭,插在220V數位專線最佳排插:
1X1香寶寶 => 一個大電容 => 1X1 DC線 => 網路交換器。
直接使用 YU-STUDIO的DC線 連到 第一個 長芯盛;
1X1香寶寶 => 一個大電容 => 2X2 DC線 => 第二個 長芯盛;
只用同一台 ETA 1000W + 香寶寶 3X3 電源線,插在220V數位專線最佳排插:
3X3香寶寶 => 3個大電容內部用 1X1 連接 => 2X2 DC線 => USB HUB。
3X3香寶寶 => 3個大電容內部用 3X3 連接 => 2X2 DC線 => DT2。
一台LFS150(三個大電容)+PSOCC原廠電源線,使用轉接頭插在 110專線無地盒的 一萬元級美規排插上。
=======================
使用先前退下來的 COSEL 1500W,+ PSOCC原廠電源線 沒有大電容了,YU-STUDIO DC線。這次要取代的是:
1X1香寶寶 => 一個大電容 => 1X1 DC線 => 網路交換器。
1、插在220V數位專線最佳排插:無感,甚至是退步。
2、插在110v超爛專線,以下兩種情況:
A、從 LFS150 的排插,使用3C級延長線拉了兩公尺,再接上網路交換器,聲音又大幅進步一截!!細節又跑出來了。
B、與 LFS150 的共用排插,聲音改善幅度只剩下不到一半。
3、把 COSEL 1500W地線拆了,還因為美規插座不分水火害我被電了一下......(blush)
A、『使用3C級延長線拉了兩公尺』:沒差,再試試水火線反過來,好像也沒差?
B、『與 LFS150 的共用排插』:改善有限。證明斷掉地迴路只能解決部分問題,真正的問題是兩台交換式電源不能插在同一個排插,隔個兩公尺的爛延長線都好。
bc大魔王是學理高手,幫我們解決學理依據與問題;我是文組,只能用黃金雙耳來找答案.....:D
原先網路交換器的dc供電之 cosel 1500w,無論是排插、地盒、dc線、大電容,通通比上述最佳情況好非常多。結果只因為與 u3tt+dt2 共用排插,全毀了............
我還把 COSEL 1500W地線拆了後 插在 數位專線220v共用排插,聲音照樣完蛋。
最後只能說:『供電給外接時鐘』與『供電給網路交換器』一定要與audio pc系統徹底『電源隔離』!為什麼?只有 bc大魔王才會知道吧?
以上的電源隔離,就『線材、大電容、地盒與排插』來說,都是大幅降級!!結果,只要3c級的排插進行電源隔離,馬上得到最佳的音質改效果。
先進行電源排插的隔離,再考慮要不要冒著被電到或燒機器的危險去拔地線。
實驗到此,花費以全新品計算應在一萬五千以下,我的音響之音質大大提升一大截,暫態也小有提升,基本上己經是全新的系統聲音。來聽過的同好們!歡迎再來.....(clapping)(clapping)(clapping)(clapping)
以這樣的系統幫大家尋找 dt2 的替代品,如上述,3500元就好。
ok,可以休息了.......(angel)(angel)(angel)
(end)
PChome購物不曉得在快幾點的,害我不用等很久就拿到USB3.1 GEN2 HUB。
先說結論,直接把上一代USB3.0 HUB電假的,不愧是GEN2等級的晶片,GEN1只能跑5Gbps,GEN2可以10Gbps。
直接說聽感,初開聲非常中性活潑自然,細節提升10~20%、泛音表現提升20%、中頻突出減少(10%)、高頻跟低頻聽起來更正確(或者說高頻跟低頻延伸更好)、動態提升5~10%、樂器分離度提升10%、通透度提升5~10%、暫態大約提升10%、臨場感降低10%(可能是還沒RUN開或者測的時候AC電還髒)。
由於上述影響,音質提升15~20%(沒跟細節混淆)。
然後這代確定外接供電以外,不會吃來自電腦的電,因為拔掉DC頭就不亮燈(USB3.0 HUB會亮),至於第一顆長芯盛我得等Yu-studio做好。
而且穩定性跟傳輸速度都大勝USB3.0 HUB,我真是因禍得福~(wasntme)(angel)
還沒完全RUN開我已滿足,很難想像RUN開會多猛。
題外話,買回來測的時候發現DT2一樣不領情,偵測不到,直接生氣重灌就好了...害我還很擔心DT2不能用於USB3.1 GEN2 HUB!
這個HUB我接COSEL 1500+日本職人LT3045四並聯板→DC香堡線(5.5/2.1DC頭)供電。
附件 33428
多謝感謝飛魚兄提供資訊,看來Ian也發現dirty side的電磁輻射污染不低,也花了不少工夫解決。
可是.... 以小弟的經驗,那兩片隔離板,大小絕對不夠大,而且四層銅箔是沒辦法做好完整的隔離,
整個方案跟之前相疊比較起來,最大的好處是Pi和FifoPi/TransportPi之間的距離拉遠了,因為距離是非常有效的電磁輻射隔離方式。
但是.... Dirty side的電磁輻射污染來源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那片處理Fifo的FPGA,
由於這塊FPGA是放在FifoPi上(也就是仍然放在圖片的右手邊),所以Ian目前的隔離方案是無法解決這個問題的,
實際上也很難解決,畢竟全部做在同一塊板子上。
這一點,McFIFO要隔離FPGA就相對容易得多。
昨天小弟突然有個想法... 雖然小弟極度推崇交換式電供,
但也許對沒有全系統交換式電供化的網兄來說,將所有dirty side的電源換成線性電供,
理論上來說,應該就可以大幅降低dirty side從電源路徑對後端的干擾。
用Pi3/4 + FifoPi聽音樂的網兄,如果手邊剛好有空閒的線性電供,功率也夠的話(應該30瓦以上就夠了),
可以將Pi和FifoPi dirty side的電源換成線性電供試試看。
以上只是小弟的推論,不一定正確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