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DT2,我上次跑去樂之邦論壇說了「如果沒DT3我也不關注樂之邦了」結果客服6號趕緊跳出來說,有要出的,一個一個出。(devil)(wasntme)
我聽感類似,但後來發現是因為1的錄音較好較大聲,所以會誤以為1的抖音效果較好。
1的延音(不曉得是不是這樣說),就是有種嗡嗡聲,應該是中頻那附近比較飽滿,但高頻的部分是2的抖音來得好,1的抖音顯得較單調些。
就是教授的檔案鋼琴的力道大一些,中頻較飽滿。(angel)
可列印查看
再次強調:說叛徒是開玩笑,千萬千萬千萬別當真啊!!
這個 samshu 是正統的叛徒零號,哼哼,受死吧!!
(這個叛徒自己早就承認玩過jplay cat,只是嫌太佔位置所以成為第一個叛徒......)
第2的抖音,後半段把其他的琴弦都共振到有抖音了,利害在這裡。 <== 帥!!我就在想 jmr魔戒 VOCE Grande 應該可以輕易通過這個判準,果然沒錯!.....(clapping)(clapping)
拿叛徒零號與叛徒一號相比是有趣的:假設我的中壢音響室是最極緻的答案,那麼 k900733 是喇叭大贏我的(我的下一任就是它),但是 dac、擴大機都輸了一截(多大截則未知),而 sam0402 則是 dac、擴大機都與中壢音響室『較接近』,最後的喇叭 jmr VOCE Grande 如果不比超低頻的話應該會贏過 jmr ORFEO JUBILEE!!除非被我測試出什麼特殊現象來。
結果 k900733 誤判 第1 的鋼琴抖音 >> 第2,sam0402 聽到的跟中壢音響室一樣多。
從我找過那麼多人來中壢音響室見識過鋼琴抖音的結果而論,我最不相信的就是歸因於k900733本身聽不懂或聽不出來,所以如果沒有誤解的話,k900733果然非常需要升級dac與擴大機.....(devil) (devil)
而 sam0402 不知道能不能跟我一樣閒而且變態?幫忙找一個你的魔戒 VOCE Grande可以聽出來、而我的 orfeo 會完蛋的音樂片斷??
這樣子的比較也是我確認 jplay cat有多麼可怕的方法。我的 orfeo supreme 在鋼琴抖音上的表現別說比不上VOCE Grande與 orfeo jubilee,連只要七萬元的 bliss jubilee都可以嘲笑我的喇叭啊!!但是,只憑我的數位轉盤天下無敵,再加上最可怕的dac之後,喇叭的劣勢就通通補救起來了。
因此可想而知,等到升級成orfeo jubilee後,嘿嘿嘿嘿嘿.........
所以再來虧一下叛徒們損失多少:你們看,不使用jplay cat,我的喇叭只有七萬元的價值;使用jplay cat之後,我的喇叭就不輸30萬的最新喇叭了!數位播放器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看看誰還敢背叛偉大的jplay雙cat神教........
(以上唬爛別當真啊!!!)
gangster.tank 的聽感分享非常豐富!!....(clapping)(clapping)(clapping)
不過看起來很明顯是中頻凸出的系統,只是可能被我下毒太多,所以音響性能比不上我們的,使用『腦補』努力聽到了『音樂』。忘了你目前的音響系統之詳細內容??
『1的延音(不曉得是不是這樣說),就是有種嗡嗡聲,應該是中頻那附近比較飽滿』 <= 這就是標準的中頻凸出,當然了,我是以 前面那些叛徒n號 的標準來談論的,也就是整套音響約七十萬元以上的高標準。
音響系統夠高級且正確的話,第2 是 高、中、低頻 都會進行鋼琴抖音,我再剪一段給大家測試:
https://www.my-hiend.com/ftp_image/p...tenera-cut.wav
這是該唱片第三軌約3:10開始,先呈現兩次主旋律,再來則以卡農方式同時呈現約主旋律五次,每次都在不同的高低音域,然後就可以聽出該鋼琴家在任何音域都可以進行絕妙的鋼琴抖音。
其實蕾菲布與杜卡斯鋼琴奏鳴曲的Thinat也都有這種演奏能力啦!只是上述先進的錄音比較容易呈現最單純的聲音美感。
而這個rip差異我沒有聽出來喔:『就是教授的檔案鋼琴的力道大一些,中頻較飽滿。』。因為聽你這個rip時,我是使用完整的兩百萬音響系統,會降低rip差異,所以聽不出來......(blush) (blush)
親愛的教授,
錯!
我只是用Mac mini 外加USB分離線和USB HUB就玩不下去了,
Windows 我根本不想碰,我只用過windows 1.0~windows 7,
家中沒有Windows,就知道我多討厭Windows...
我選擇樹莓派是因為它是走Linux系統,可以最簡化,變數最少,加上可以動到Kernel。
我本想再拿x86的試試,可以上到>=11025Hz,可惜Daphile是封閉的,連SSH都不給過。
不過目前看來,piCorePlayer 8820+ FifoPi在我這邊表現甚佳,害我昨天把x800給下架了。
另外,以教授的經驗,您認為「第2的抖音,後半段把其他的琴弦都共振到有抖音了」用pi等級的設備聽得出來嗎?
至於「幫忙找一個你的魔戒 VOCE Grande可以聽出來、而我的 orfeo 會完蛋的音樂片斷」,
因為小弟的經驗不足,我連RIP檔案的不同都還沒試過。
建議您去Box那邊走一趟就有了,他的系統不可同日而語。
我的音響系統是:耳機AKG K3003、擴大機是樂之邦HP11、DAC是TEAC UD505、最後是U3TT+DT2,全套用最低PSOCC級的RC線材,DAC用香堡AC線+AN7510+香堡RCA線。
電供COSEL 1500W給DT2、Daitron LFS 150W給U3TT。
主要關鍵在於我的CAT被我狂壓榨,硬生生提高HIFI性能,因此我想我聽到的抖音不是腦補,而且教授分享的2特別毒,聽完就一直餘音繞耳,連踩踏板的聲音都很優雅!而且呈現出很強烈的意境!說實話有點只想買2,不想買1了!演奏水準差太多!
當然我的音響系統遠比不上在座各位,加上線材種種大約20萬元級。
至於這個錄音在高、中、低音域能聽出抖音,可是之前分享的2,你們敘述的「第2的抖音,後半段把其他的琴弦都共振到有抖音了」雖然聽得到,但有點勉強,高、中頻倒是很輕鬆聽出。
等我搬家後就會邁向JMR了!(在1~2年)
嘿嘿,
知道鋼琴抖音是什麼樣子後,
聽鋼琴的樂趣又多了許多。
我沒有Timpani那張克哈斯,
不過同樣曲目,我有Hortus大戰系列的版本,
輕輕鬆鬆能聽出山姆兄說的「把其他琴弦共振到有抖音」,
而且我大膽排名一下(也做好被虧的準備了哈),
這張鋼琴抖音大勝Solstice塞伐克和Timpani 克哈斯!
補個分享好了,小弟懶得擷取片段,就直接傳整首,
因此請容許小弟加密一下,密碼就是小弟id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m5N...w?usp=drivesdk
https://uploads.tapatalk-cdn.com/202...5857670e4f.jpg
小弟今天試了一下教授和Higuma兄的rip檔,本想知道rip的差異在我這兒表現如何。
有意思的是,我的系統聽不出來有何差異,我想大約是rip檔差異太小,我這兒聽不出來。
於是翻出我的檔,ALAC壓縮、加封面又用給notebook使用的藍光機外接5V變壓器rip的,
跟教授級的標準差這麼多,我想這樣應該聽得出來吧!
沒想到的是,我的系統下聽來完全一樣,到底是我的系統分辨不出來,
還是FifoPi在足夠的供電品質下,發揮了作用?
我目前是傾向後者,我想我的系統應該不至於分不出來吧!
但是就不知如何驗證何者為真。
嗚嗚.....我真的年齡大了記憶衰退,連續兩次虧 SAMSHU結果都記錯,我快要活不下去了.....:~~~~~~~
我覺得 PI 與 DAPHIXX 比不上 JPLAY CAT,不是鋼琴抖音這個層次,而是聲音的規模感與重量感相差太大,等一下 k900733被狂虧就知道。
本周四要去找 box玩一天,要練拳頭的歡迎來相會!....(devil)
果然沒錯!你幾乎完全複製了我當初使用便宜音響來鑑聽音樂的能力.....(clapping) (clapping) (clapping) (clapping)
我沒有聽過 AKG K3003,但是依經驗,耳機系統播放 solstics/fy錄音非常容易被殺音響,就算是比jmr喇叭還貴的靜電耳機sr-009也難逃一劫。
所以等你換了喇叭,我再來告訴你 第1 那張錄音有多麼棒.....(clapping)
來,主要要虧叛徒一號......(devil) (devil)
首先,放上音軌的全部還是會有麻煩,我建議還是先發給我、我再幫你刪掉2/3,這樣比較不會出麻煩。
第二,讓你們見識本黃金雙耳有多麼可怕的能力之時間來了!.......(devil)
這張大戰系列,本身錄音是有缺陷的;就好像我先前談到『管弦樂錄音的比較』,發現大戰系列的錄音應該都是廣播存檔,雖然暫態絕佳不加修飾,但是聲音比起 solstice/fy 或 timpani,都會覺得非常不自然。當然了,音響系統真的要一定高價才聽得出來。我會猜,gangster.tank 的系統該很難聽出來?
再來談到鋼琴抖音,這張唱片與 timpani那張剛好是強烈對比喔!
『先把延音踏板踩下,再彈琴鍵。』與『先彈琴鍵,再把延音踏板踩下。』是完全不同的演奏技巧喔!詳情我也不知道,但是聲音本身我就聽得出來這種現象。
timpani那張是『先彈琴鍵,再把延音踏板踩下。』,以最開始10秒內的主旋律而言,『先彈琴鍵』叮~~過了約不到0。5秒,『再把延音踏板踩下』嗡~~~。當然了,很多樂段延音踏板是一直踩著,就會出現與這張大戰系列類似的聽感。
但是我上面最新上傳第三軌3:10開始的樂段,那就相差很多了喔!!
這張大戰系列是『先把延音踏板踩下,再彈琴鍵。』。以最開始10秒內的主旋律而言,『先把延音踏板踩下』同時『彈琴鍵』叮嗡~~~~幾乎是同時發生的。然後,透過不時踩放延音踏板,製造部份的鋼琴抖音效果。
這兩者是完全不同的鋼琴抖音,而且以美感或法國演奏傳統而論,當然是TIMPANI才是正統的。而這張大戰系列的彈法,後來到了輕音樂界有位理查克萊德門也延續了這種輕鬆愉悅的演奏方式。所以從歷史流傳看來,TIMPANI才是正統的。
你們看,背叛者就是得不到音樂的救贖~~~~好了不虧你。。(angel)(angel) 其實主要不是虧k900733,而是要展現本人黃金雙耳可怕的軍火實力。能夠輕易聽出音樂內容的黃金雙耳,認證了JPLAY雙CAT天下無敵,還有誰敢不相信的?....(devil) (devil)
上面這一段雖然是開玩笑,但是box可是掛保證了。他未必認同我追求的聲音,但是他只要一聽過中壢音響室,就知道同一張唱片我實際聽到的音樂內容絕對遠遠在他之上,沒辦法,數位播放的水準相差太多了,擴大機或喇叭輸再多都不怕......同理可證,gangster.tank是另一個極端,從dac到耳機實在輸我們這些JMR大咖太多了!但是,憑他的CAT比我的還要猛,也硬是彌補回來了。
(END)
我會覺得 RIP差異 是非常不容易正確再現的測試,所以以下原因就未知了。話說回來,你不是驗證過 DIRTY SIDE的電供與線材非常重要??
因為 RIP差異 有一個變態特性:音響系統的『正確性平衡』越差,RIP差異越明顯!!
例如說我的三萬元桌上系統,只有中頻正確,RIP差異超級明顯!
而兩百萬系統,高、中、低的正確性比較平衡,RIP差異就不明顯。
以前使用KORA-150推 PEL KANTOR,聲音全面輸現在的系統,但是高、中、低的正確性也一樣平衡,所以當時根本聽不出RIP差異。
所以,同一套音響系統,消除了RIP差異,到底是那個變項造成的?那真的是鬼才知道.......(blush)
因此我一直強調:不要再做 RIP差異的測試啦!......(devil)
當初 Daitron HFS30 的 ripple 只有 3mV:
http://daitronglobal.com/products/po...tric_hfs30.pdf
後來 LFS50A 的數字就高達 10mV:
https://www.daitron.co.jp/products/u...FS50A_1210.pdf
最新的 RFS50A 簡直是如虎添翼,僅為 1mV 或以下:
https://www.daitron.co.jp/products/1...-00_RFS50A.pdf
英語的 PDF:
https://www.daitron.com/documents/RFS50A_Catalog_En.pdf
極超低ノイズスイッチング電源 RFS50A
https://www.daitron.co.jp/products/rfs50a.html
https://www.daitron.co.jp/products/RFS50A_2020_5a.pdf
https://www.daitron.co.jp/products/1...-00_RFS50A.pdf
https://www.daitron.co.jp/products/1...-00_RFS50A.pdf
https://www.daitron.co.jp/products/1...-00_RFS50A.pdf
https://www.daitron.co.jp/news/uploa...ewsRelease.pdf
https://www.daitron.co.jp/originals/..._2020_5a_3.pdf
售價方面暫時還是未知之數,另外 7 月開售的 RFS50A 也許因為疫情而受到延誤?
https://dempa-digital.com/article/91848http://www.jpubb.com/press/2459273/引用:
ダイトロンは、極超低ノイズ型AC/DCスイッチング電源「RFSシリーズ」を開発し、16日から販売を開始した。
引用:
2020 年 7 月に販売開始いたします。
已詢問新天新地Box,表示會進RFS50A,仍在等待公布售價,我有可能也會買來玩。
小弟在上星期六晚上將sam兄所製作的piCorePlayer 8820Hz,透過e-mail推薦給日本音響BLOG主來試試看。
為了降低安裝設定的難度我將自己設定優化過的piCorePlayer 8820Hz再打包為img檔提供給他,這樣子他在將
img檔解到SD卡後只要連線進去修改Audio輸出跟LMS IP設定就可以使用了。
他在收到小弟的e-mail後就馬上網路下單購買樹莓派4和SD卡,在星期一收到樹莓派4後也安裝好piCorePlayer 8820Hz上機測試。
不過他說打算讓樹莓派4先Run in幾天後再來對piCorePlayer 8820Hz的聲音下評論。
在今天晚上他已經在BLOG上發表piCorePlayer 8820Hz的心得,結論是piCorePlayer 8820Hz的聲音已經大幅超越他原本的Daphil主機了。他說在第一天剛上機時覺得聲音相當生硬,不過聽起來覺得聲音好像還不錯但是他有點懷疑聲音是能夠多好。在樹莓派4 Run in了24和48小時之後,聲音已經好上很多但是還比不上他原本的Daphil主機。但是在今天Run in超過72小時之後,他說聲音已經大幅度的超越了他原本的Daphil主機了!!!他原本的Daphil主機的配備是Core i9-9900T、Z390、JCAT NIC、JCAT USB,結果現在居然聲音大幅的輸給便宜的樹莓派4安裝piCorePlayer 8820Hz讓他受到相當大的衝擊!!!
日本音響BLOG主所發表的使用心得,再次驗證了sam兄所修改的piCorePlayer 8820Hz是真的能大幅的提升聲音表現的。
如果有還在觀望piCorePlayer 8820Hz的網兄,小弟真的建議您可以花點小錢實際的來試試看piCorePlayer 8820Hz的實力。
這說明bc謝兄自己的linux肯定超級強xdd
可惜daphile不開放編譯核心,我還是覺得高階硬體元件
搭配精簡優化系統的潛力應該更好。
我覺得piCorePlayer 8820Hz方案可以打贏008方案,已經非常驚人~有可能不輸JPLAY雙機,而且CAT主板變數超級多,連BIOS版本都有差,很難複製一模一樣的經驗給別人使用。
所以日本blog主有這種反饋倒是正常。
害我也很想玩piCorePlayer 8820Hz方案...
不過PC還需要多功能使用,有可能就暫時PC+FifoPi~
重點是dirty side跟clean side兩個供電都要超好+一堆電容,連dirty side都不能放過。
要買一堆Daitron+電容+RC高階線改DC線~~
不知道 Kona Linux Pi 的聲音是否同樣優異呢?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7GU9MWsmzZpWHA除了修改 config.txt 之外,請問 sam 兄分享的 patch 能否用於 Ubuntu 20.04 MATE 的 kernel 那邊?引用:
pulseaudioを使ったKLUE4と同等の高音質なサウンドを実現しています。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sa...4-8820Hz.patch
https://ubuntu-mate.org/download/arm64/focal/
http://simosnet.com/livecdroom/New Ubuntu Mate arm64 RaspberryPi 4 image (minimal and server images also available)引用:
(2020/8/17 追記)
Kona Linux Pi 64ビット版
Kona Linux Piは32ビットdebian(raspbian)ベースでしたが、なんと64ビット版がでました.
この64ビット版はUbuntu 20.04 LTSベースになります.
ただし4B専用です.
https://www.raspberrypi.org/forums/v...c.php?t=279323
https://mega.nz/folder/5BIAyCra#BGKVz75XpAHGtopb0nM92AUbuntu-Mate 20.04 beta1 for Raspberry Pi4: sources-list引用:
kernel packages for 4.19, 5.4 (default, installed), 5.6, 5.7 and 5.8 built from raspberry sources, header packages are also included, RaspberryPi boot files are included in the packages
Boot from USB supported
https://ubuntu-mate.community/t/ubun...ces-list/22322
極緻的類比音響系統下的『音質』與『細節』:fifopi 與 JMR魔戒
今天花了一整天玩了兩個地方,結果得到非常大的收獲!可惜,這個收獲是難以重現在入門級音響系統,至少也要花個二十萬元的雙聲道系統才能深入體驗這些音響效果。所以一開始我一定要強調:這篇文章談論的是『極緻的類比音響系統』,數位播放要以小博大非常簡單,類比系統就非常非常困難!只要方向正確,基本上就是花錢第一、錢花得越多就是越好聲。所以在類比音響系統談超值實在太危險了,隨便就可能走錯方向;因此留下這篇文章,也順便回答了追求極緻音響系統的目標下,數位播放還要有怎樣的考量。
今天先去 samshu家,他是 IPAD遙控 MAC MINI 使用 roon 進行網路音效卡播放 => pi => fifopi => AUDIOMAT 2 MAESTREO => SOLFEGE => JMR魔戒喇叭。全套都是110V,基本上除了喇叭外可以視為我的中壢音響室之『完整降級版』。
再來是去新天新地店裡,是 X800大改裝 => fifopi => AUDIOMAT 3 MAESTREO REFERNCE => AUDIOMAT旗艦前後級 => JMR魔戒喇叭。其他專線、220V、大地盒與大電容、一大堆香寶寶....都與中壢音響室類似,唯獨使用傳統轉盤系統。
如此連我的中壢音響室算起來,有三套類比音響性能類似且聲音正確性合格的對比,很多精彩的故事就生出來了。
先寫一個最最最重要的,就是『音質』與『細節』。
這三套系統中,我的喇叭最弱,samshu 的 dac最弱,box(新天新地)的數位轉盤最弱。結果,我們都輕易分辨出:只要使用『檔案播放』,不管是天下第一的jplay雙cat或次等的pi+fifopi,檔案播放就是比轉盤播放有更多聲音的『細節』!!無論是鋼琴的抖音、小提琴的抖音技巧、管弦樂的合奏效果,最複雜的『細節』只有『檔案播放』才能正確表現出來,『轉盤播放』無論聲音多麼好聽、後端類比系統多麼強大,就是會被聽出『細節』絕對比不上『檔案播放』。就算是pi這種超小型電腦,仍然是『檔案播放』而大勝任何『轉盤播放』。
我這裡要強調,我所謂的『檔案播放』,與現在市面上流行的『網路串流』相差十萬八千里!!不管『網路串流』背後的工程理論是什麼,網路串流的聲音就是永遠不入流,比cd轉盤還要糟!原因我猜測是因為:『網路串流』本身接近『檔案播放』,而『檔案播放』是全天下最最龜毛的播放方式,不認真處理聲音就是擺爛。市面上的『網路串流』就算是192k仍然是不認真處理、或者是他們根本沒有本討論串的知識與經驗,不知道RIP問題、也不知道原始檔案不能儲存在SSD的問題。總之,原理上的『網路串流』是什麼那是他家的事,現實上就是『網路串流』完全不入流、不列入討論。
可憐的 box因為種種原因無法使用檔案播放,雖然己經把x800玩到天下無敵了(我也不相信市面上任何價位有比它還要更好的傳統轉盤),但是『細節』就是比不上dac輸一大截的 samshu系統。
數位轉盤送出來的訊號定生死了,再來就是『音質』,這就是討厭的『極緻類比音響系統』需求,方向正確下錢越多一定音質越佳,不然就可以把器材丟掉了。可憐的samshu,只因為110v、再加上是前代次旗艦dac,完全被我或box的最新一代旗艦dac打到太平洋去!!不比不知道,一比氣死人。原本我還稱讚 samshu是世界第二名僅次於我的極緻音響系統,因為是『細節』唯一有資格跟我比的。結果『音質』輸得一蹋糊塗.............
而『音質』大輸的理由,也因為是使用『檔案播放』。原先samshu使用x800轉盤,box聽了後並不覺得音質有多麼慘。而我今天剛好拿samshu與box兩套互比,這下子真的殘酷無情暴露出來。也就是我先前說過好幾次了:正確的『檔案播放』是嚴重性能過剩的!!你看samshu的dac+擴大機+喇叭己經破一百萬元了,還是毫不客氣死給他看......
其實我們想一想就知道問題出在那:JMR魔戒是目前為止透明度最可怕的喇叭,所以前端特別敏感。因此,正確的『檔案播放』如果性能不足或DAC承受不住,當然就會被殺音響而導致『音質』變差了。結論就是可憐的SAMSHU一定要換DAC........
而 X800這種極緻的轉盤系統,細節就是比『檔案播放』少一截,所以『不會』殺音響。
正因為『檔案播放』性能太過強大,所以與音響系統的搭配龜毛無比!!在這種先不討論 FIFOPI的原理或安裝,我們只知道以下幾件事:
1、我的RIP完全電爆他的RIP。
2、我帶外接傳統硬碟把我的RIP COPY進 SAMSHU的 SSD,然後兩個完全相同的檔案一播放,當然還是相差一大截,比更換香寶寶電源線差更多。
3、無論是 samshu或 box,dirty side都得使用最好的電源處理,否則聲音『不能聽』!
結論就是完全無法消除數位播放的差異。
這可能就是網路串流會不入流的原因吧!到了我們這種百萬音響系統,『檔案播放』的龜毛程度完全勝過類比系統,samshu剛開始玩檔案播放,當然不知道我們這個討論串十年來的知識,結果就被音響殺得好慘。幸好他重視『音樂』,聽到『檔案播放』的音樂細節後,真正的愛樂者是不可能放棄這麼美好的音樂體驗的。所以,忍耐下來,等著換dac吧......
無論 samshu 或 box 的 FIFOPI系統,dirty side都『非常重要』!他們都是使用最高價的電供與最多個大電容來處理 dirty side,然後 box的轉盤系統成功了,播放出『音質』天下無敵的聲音。而samshu的檔案播放系統,挑戰才剛開始.......
box 當然知道『細節』大輸給『檔案播放』是怎麼回事,但是文組的不懂電腦,只能等退休時我看他可憐、去幫他安裝一套 jplay雙cat啦!
至於 samshu 的 pi+fifopi 與我的 jplay雙cat相比呢?當然完全不具可比性.....要知道,samshu的JMR魔戒之透明度是狂電我的 ORFEO SUFXXX 的;而上述比較我們己經知道,『檔案播放』的性能指標就是『細節量的多寡』,兩者一比,當然是我的JPLAY雙CAT天下第一無人可比,『細節量』完全是滿出來的。只是我的喇叭太爛而 samshu的魔戒太可怕,只聽鋼琴抖音我完全被他狂電。
然後這個討論串大概有10個人的JPLAY CAT之性能是比我還猛的!!可惜的是,你們運氣不好不像我可以投資一百五十萬元在最花錢的類比端,所以應該無法真正感受到JPLAY CAT有多麼可怕。
傳統轉盤雖然『細節』大輸給檔案播放而且完全無藥可救,就算加上了相同的 FIFOPI還是大輸一截。但是正因如此所以不會殺音響,只要後端花大錢,『音質』就是可以嘲笑低價音響。今天聽到完全RUN開的JMR魔戒,加上近一百萬元的AUDIOMAT旗艦前後級,那聲音......聽到不想回家......除了可以使用完全無法呈現的『細節』來嘲笑這套三百萬元的音響外,只能回家哭了!!就算升級了四十多萬的 ORFEO JUBILEE,也暫時買不起AUDIOMAT旗艦前後級,哭哭.........
因此我再次認為,如果類比端的音響系統能力有限,使用到U3TT的JPLAY CAT其實性能嚴重過剩;以 samshu 的 pi+fifopi之細節量來說,就大約是我的 單CAT+JPLAY+HUB+XMOS 之水準而己;以這個標準,台灣至少也有一百個『檔案播放』的性能是samshu之上的水平。可惜!!玩檔案播放的多半能力有限,類比系統沒有投資到一百萬元以上,使用到U3TT的JPLAY CAT性能嚴重過剩下,想到 samshu被殺音響殺到音質全毀,我突然很擔心大家的音響到底被殺到多慘的地步??
當然了!依我判斷,gangster.tank 大概己經被洗腦成『細節最重要、音質管他的』的程度了,所以gangster.tank的 CAT性能越強只會越爽,因此我可以直接告訴你不必試PI或DAPHIE了,當然想玩玩看沒差;但是要記住,如果你居然覺得PI或DAPHIE『還不錯』,那恐怕只是因為你開始正視到 JPLAY CAT殺音響的問題了。
其他還有多少人己經像gangster.tank一樣被洗腦了?這下子我們知道檔案播放為什麼百家爭鳴了,很簡單,類比音響的性能不足,只要重視的是音質,檔案播放的設置重點就會變成『降低性能』而不是提升性能了,所以會走向線性電源、PI、網路串流....老實說己經懂了.....
因此我們知道了,如果嫌JPLAY CAT不好聽,其實只要故意降低性能就好了。而JPLAY CAT性能夠強的,就要學會『只聽細節不聽音質』才能走向正確的調整方向。類比端很便宜卻又喜歡性能加強的JPLAY CAT,恭喜你!你被洗腦成功,以後的音樂素養無可限量.....(clapping) (clapping) (clapping)
(end)
抱歉小弟出來打岔一下...
山姆兄好樣的,是深藏不露的Linux高手,也感謝山姆兄無私提供心血成果讓眾樂友能夠少走許多冤枉路。
小弟有幾點想提一下...
1. 小弟用的電腦是微型電腦eeebox,BIOS能夠調整的參數少得可憐,連CPU電壓都沒得調。
但是如果作業系統是Linux,基本上幾乎什麼都可以從Linux來調整。
使用筆電或是微型電腦系統的網兄,如果用的是x86系統安裝Linux來播放音樂,
卻無法調整CPU電壓,或是電壓調整範圍太小的話,可以試試看msr這個kernel module。
msr超級低階,幾乎什麼都可以調,但是因為功能太強大,所以可能需要充分的底子才玩得動。
小弟就是用msr module的wrmsr指令直接微調CPU的電壓。
至於ARM CPU,小弟沒研究過,但也許也有類似的東西可以調整。
2. 用linux系統的網兄,lsmod的內容越少越好。
可以嘗試一個一個關掉,如果關掉某個module之後當掉,就記錄下來,這個module不能關。
基本上正在使用的module是關不掉的,不太會真的當掉。
還有某些module是有關聯的,必須按照順序關才能關得掉。
最後只留需要的module就好。
lspci的內容也是一樣,越少越好。
cat /proc/interrupts的內容也是越少越好。
3. 有網兄把transportPi的輸出脈衝變壓器換了嗎?應該會差很多喔..
4. 可以請有買FifoPi和transportPi的網兄確認一下,dirty side和clean side的地是不是導通的?
這是看到那些固定銅柱後的疑問...
5. FifoPi 的 clock換了嗎?
抱歉一下子問題太多..(blush)
詳細說明『音質』與『細節』的聽感經驗
再來的故事,是詳細說明何謂『音質』與『細節』。要先強調,我這種心理學背景的,從來不會管音響工程學上的定義是什麼,而是強調能不能用一個名詞說清楚代表了怎樣具體的聽感。所以,音響工程上怎麼定義『音質』與『細節』,那是他家的事,我會在底下仔細說明對應的聽感。
『音質』的聽感定義就是:同一個時間,發出一個基音後,同時間出現很多泛音,讓同樣的基音產生不同的『音色』。同時,這些泛音是否加料,將會導致『音質』是否真正正確還是只要爽。最後,同時有很多個不同的基音之音色組合在一起,變成更複雜的音色與音質,這是最高難度的『音質』指標。所以我甚至敢直接定義:凡是聽不出法國樂團的合奏能力有多麼高明的,我基本上不相信他認識『正確的音質』,因為法國樂團的合奏能力就是『音質』的最高指標。
『音質』應該是音響科學史上被研究發展最透徹的,所以$$決定一切,只要$夠多,音質一定好!但是音質是否絕對正確,那就牽涉到玩家有沒有足夠的音樂品味可以辨認出來。
『細節』的聽感定義就是:『不同時間』,依次發生的『音質』,能不能清楚表現出『變化量』。當天在box與samshu家就是測試這一段:
https://www.my-hiend.com/ftp_image/p...cras01-mid.wav
這是我一直在推薦的克哈斯鋼琴曲集第一軌,從03:10開始。要注意的是主旋律之外,使用外速音群進行的伴奏。
一、快速音符有沒有粒粒分明、一個個獨立分開?還是通通糊在一起?
二、每個快速音符的彈奏指法都不一樣喔!導致每個『音質』都不一樣,聽感上會誤以為是真人演奏,只有現場才有這麼可怕的聽覺體驗。
samshu因為被殺音響,結果連第一項都通不過,聲音完全糊在一起。box則是漂亮地通過第一項,而且是絕對正確史坦威鋼琴之『音質』,可惜,通不過第二項。
而我的中壢音響室剛好見證著『音質』與『細節』的絕對二分。因為我的喇叭太遜了(新品四十多萬元耶....),所以『音質』被殺音響,跟samshu與box的魔戒比起來,我的鋼琴高音鍵之『音質』根本不是史坦威!而是yamaha....其實根本是敲玻璃。
雖然在中壢音響室是一台玻璃做的yamaha,但是我的jplay cat之『細節』太可怕了,完美無缺地通過第二項,獲得『音響超越現場』的極緻聽感!這是box的轉盤系統無論花幾百萬元都永遠通不過的超高標準。無論他的『音質』如何狂電我的系統,甚至於他的『音質』之正確性還是狂電我的系統!但是『細節』輸一大截,我的中壢音響室使用一台超越現場的玻璃yamaha,獲得絕對滿意的現場感受。
你想挑戰嗎?來,下載上述音樂檔,開始播放。
你會發現快速音群的主要音型,從0:00開始先慢速呈現,然後0:09開始加速,等一下!!從0:00到0:09,你的音響能不能聽出每個音符的『音色』『音質』都不一樣?聽不出來就放棄。
0:09開始加速,你的音響能不能聽出每個音符的『音色』『音質』都不一樣?聽不出來就放棄。在這裡,我的三萬元桌上系統宣布完蛋。
0:28開始全力強奏,快速音群也加速到極至了。這時samshu就整個糊了,而box粒粒分明,可惜!他的『音質』雖然妙絕,0:28之前的音質變化,因為音符很慢還可以聽清楚『細節』,到了0:28之後,快速音群的『細節』就聽不到了。
而我的玻璃yamaha,當然從0:28開始照樣一清二楚,而且每個音符是用什麼手法敲碎玻璃也是完美呈現,反正就是一台現場演奏的玻璃yamaha嘛.............
這就是這次花了一整天玩兩家音響系統的最大收獲:『音質』與『細節』的絕對二分。我們從中發現,所謂的發燒音響,往往只能追求『音質』,這也不能怪他們,因為只有全新世代的『檔案播放』才會有這種可怕的能力,估計AUDIOMAT設計家也從來沒有想像過他的旗艦DAC居然可以在『細節』這一點徹底狂電任何無限價位的DAC。所以那一種音響才是追求『細節』的音響?只能靠真正的聽感高手找出來。
回想起來我的運氣實在是好到令人嫉妒。因為不重視音質與好聽,一開始的ORTOFON喇叭就是只有『細節』毫無『音質』的喇叭,再來的PEL KANTOR更誇張,『細節』完全不輸JMR ORFEO!!只是『音質』就慘了。因此我一下子就發現『檔案撥放』無限的可能,就是當時隱隱發現『檔案撥放』的『細節』實在太嚇人了。
了解『音質』與『細節』的絕對二分之後,我們就可以發現『檔案播放』的諸多變項了。
第一、『檔案播放』越正確,『細節』一定越多。
第二、『細節』越多,越會殺音響,尤其是殺『音質』。現在你們知道為什麼我的 JPLAY CAT不能升級了吧?排名不到前10,『音質』就己經被殺成玻璃yamaha了,再升級 JPLAY CAT下去,要變成玻璃電子琴了!!!
第三、『細節』才是音樂最最重要的全貌!!當然了,音樂素養超級高的天才如主惟或box,他們可以『腦補』、透過音質正確的系統去腦補正確的『細節』,我認為這是天才級的能力,所以不能效法。
第四、『檔案播放』的『細節』第一,『音質』當然也是第一!!!只是,『音質』是用錢才能堆出來的,等到我花了兩千萬元玩音響,我才敢說中壢音響室己經連『音質』都是世界第一了。
第五、當然了,jplay u3tt cat是目前『細節』第一的檔案播放系統,fifopi應該天限就在那裡了。理由是,不管是box或samshu,他們的fifopi都會吃掉一定的『細節』,這是我先前一直強調 ian's fifo的『聲底不佳』之主因。現在經過多重驗證,明白了,那就是天限。
當然了,這種天限是難以查覺的,就算音響花了幾千萬,沒有正確的錄音與唱片也分辨不出來;就算有正確的唱片,也未必能發現關鍵重點是在『細節』的能力。
所以我還是呼籲大家,不像box那種文組、有能力就繼續使用 jplay cat吧!它應該是很多人一輩子永遠玩不完的極限。
(end)
新製作的9600Hz的piCorePlayer已打包好,需要的樂友可以試試看。
簡要說明參照這裡:http://www.stsd99.com/phpBB3/viewtop...062705a#p18988
小弟提供之前在尋找DAC的AC地和dirty side地是如何相通的經驗,給使用FifoPi和transportPi的網兄做個參考。
小弟最後查到McFIFO基板的DC地和基板固定用的螺絲孔是相通的,然後McFIFO基板是使用銅柱固定在機箱底部。
因為DAC的AC地也是鎖在機箱底部上,所以才會因此讓DAC的AC地和dirty side地造成相通的情形。
因為目前sam兄和box的FifoPi和transportPi都是使用銅柱固定在一起。如果FifoPi基板dirty side的DC地和固定用的螺絲孔有相通,而transportPi的DC地也跟固定用的螺絲孔有相通的話。就有可能透過銅柱讓dirty side和clean side的地又相接在一起,所以bchsieh兄才會特別提醒這一點。
BC大您好,
您才是Linux 先進,若不是你的建議,原被教授看不上眼的Pi才真正有機會被正視。
反正大家的類比器材沒用到教授級的,用Pi就剛剛好了...
1.CPU調電壓,樹莓派用config.txt 內就可以調了,config.txt可以玩什麼,小弟也還沒深入研究。
2.至於其他的modules 關掉,感謝提醒;小弟忙了半年,才把FifoPi和樹莓派搞定,有空來慢慢測試。
3.更換transportPi的輸出脈衝變壓器,小弟也依您的推薦,買了三款電容,
目前只到貨33pf的,等另兩款到貨,再一同測試。
4.我把FifoPi用樹莓派的上下件式的外殼包起來,dirty side和clean side的地是不通的。
5.FifoPi 的Clock正在想辦法努力中,希望有結果;有結果一定報告。
性能這句話可能要修正,應修正為「潛在性能」。
如果今天我的AKG K3003+DAC:TEAC UD505+擴大機樂之邦HP11+DT2沒有用U3TT+JPLAY CAT的話,當然是被傳統音響電爆,特別是音質真的是比不上同價位的喇叭,這是耳機的天限,更別提你們這些JMR大佬了,音質可能整個討論串我是被壓在地上打。
其實我自己開車也會用5200轉外接HDD放音樂,光車上的喇叭音質在某些部分就比我耳機好了..更何況JMR?
至於為什麼後來BIOS會玩得那麼瘋狂,這是因為換了Daitron電供以及香堡大地盒、全套PSOCC RC線後,前端數位播放的影響被放大非常多,因此只要前端BIOS、記憶體時序、電壓等等...有點小變動就能很明顯聽出來。
後來才慢慢變成「只注重細節,音質管他的」這是沒辦法,因為設備的天限就在那,只不過我的CAT拿去組雙機JPLAY CAT的話嘛...在中壢音響室或許會有一番天地。
我的CAT「細節量」經過我的調教是越來越多,我同意CAT性能很重要,也過剩。
CAT本身的細項電壓也是超級重要,且遠重要於性能。
細項電壓是環環相扣,要「每個」電壓都調節到極限才會真正有細節,通常要X系列主板才願意給到很細,越超頻取向越好。
不是「頻率」越快就越好,是「電壓」越低越好,記憶體例外,因為記憶體低電壓會導致時序不穩定。
當然為了客觀且有個公正的參考,必須盡量保持原頻率下,調低電壓,然後就會慢慢嚇一跳,到後面下巴掉下來。
最可惡的是,你還會恨鐵不成鋼,因為CPU體質關係到其他細項電壓,也就是CAT上每個設備都要用最好的,才能避免某個電壓下不來,而CAT畢竟不是為了音響需求,有的機板甚至某些電壓就給你「下拉式選單」或「最低值給得保守」,這是我認為唯一的缺憾。
因此可以得出在原頻率下,其他細項電壓越低,細節越多的結論。
而動這些電壓的前提是,你後端設備要能聽出0.001V變動後的差異,比如我能聽出CPU電壓0.837V、0.836V、0.835V的差異,當然0.840V可以更穩定,而我最希望的是在其他細項電壓低的情況下,CPU電壓能在0.835V,那時候動態更大、細節更多。
目前是i7 7820x,記憶體控制器跟製程都遠輸現今的CPU,我拿我朋友的i5 9400隨便調CPU電壓都過0.8V,還可以更低..(wasntme)。
我的CAT是屬於性能越高越好聽,性能降低的試過了,在某些頻段的聲音會動態大,但整體的細節就不好。
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我會很懷疑樹莓派這類的,有辦法給到這麼細的電壓選項嗎?
除非FiFOPi完全免除前端數位差異,但目前好像沒人做到?!這方面我是外行中的外行,也是很感謝samshu兄的教學分享。
當然DAPHIE還可以直接灌在現有CAT上...
版本更新:請重新下載就可
可以用管理網頁中直接切換9600Hz/8820Hz
附件 33406
請教一下,網路上有網友評論樹莓派的usb與網路是共用,所以有推薦其他比如 allo usbridge這類產品,不知如何? 對linux的東西實在不熟...
我從使用 Tapatalk 的 GM1900 發送
現在 Raspberry Pi 4 已經沒有那種問題了:
https://magpi.raspberrypi.org/articl...ecs-benchmarkshttps://i.imgur.com/mLYq1tCl.png引用:
While Raspberry Pi 3 Model B+ added Gigabit Ethernet connectivity, throughput on Raspberry Pi 4 is free from the single shared USB 2.0 channel to the SoC.
sam0402 兄好,
謝謝,其實 ARM64 版本的 Ubuntu MATE 也不一定是重點,小弟比較關注的主要是 Kona Linux Pi 64 於聲音方面的表現有多好:
https://lovely910.com/2020/05/15/202...l-b-4gbで起/而且 Debian-based 的 Kona Linux Pi 64 亦剛剛推出了兩天左右,當然 Ubuntu 也是源自 Debian 的,說不定兩者之間的分別也許不大:引用:
普通に軽量に動作し快適に使えて、圧倒的な高音質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7GU9MWsmzZpWHAhttps://i.imgur.com/SjgLo0W.png
seeteeyou兄您好,
這個系統有點意思,訴求聲音品質,不過我建議試試x86版的。
樹莓派有piCorePlayer卡位了,要贏過它不容易,它是整個系統在RAM裡面跑的。
我看到另一套,有興趣的試試看。https://gentooplayer.com/
可以ssh 就有機會換kernel及最佳化
小弟今天比較有機會好好坐下來聽,聽到rip檔的差異時,仍然有個疑問:
檔案可以被複製,重點是,這個差異是如何記錄下來的?為何檔案比較不出來?
沒有科學的方法解釋?
sam兄您好
目前就是因為沒有科學的方法可以解釋CD RIP所造成的聲音差異,所以才會有些人聽到RIP有差異就說又在怪力亂神了。(wasntme)
但是RIP差異神奇的地方是檔案經過複製後聲音的差異性還是存在,其實這個現象比更換網路線會改變聲音還要來得更玄。(giggle)
像日本音響BLOG主他在購買線上數位音樂檔回來之後,會把檔案去掉TAG轉為WAV後丟到Google drive後再下載回來。
根據他的說法購買回來的線上音樂檔聲音都不夠好,必須使用上面的步驟經過Google drive過水後的檔案聲音才會比較好。
所以他之前在測試小弟的DAC時發現原始數位音樂檔跟過水後的檔案,在聲音上幾乎沒有差別時才會很驚訝。
相對來說比較科學一點點的解釋如下,也許關鍵是離不開 RAM Drive 與及 Defrag 那些要素?
http://www.myav.com.tw/bbs/showthrea...#post205218414
https://www.hkepc.com/forum/viewthre...12#pid34499975
『RIP差異』的理論猜測
先前 dearflight就問過了,那時偷懶沒寫,想說有人會寫,結果等到現在 samshu又問了,我還是來寫一寫好了!
解釋『RIP差異』之前,要先知道你們懂不懂 jitter『為什麼』會影響聲音?這個沒有融會貫通,後面就完全看不懂了。
請看這個圖解:
https://headfonics.com/wp-content/up...tter-audio.jpg
只要『時脈』有JITTER,無論如何數值資料如何bit perfect,永遠就會嚴重失真!這個我稱為『方波間的jitter』。
再來,從 0 變成 1(或相反),都會有SLEW RATE的『電壓轉換時間』。例如說:假設從 0v 到 5v 就是一個數位訊號從 0 變成 1,系統預設從 0v 到了 4v 就判定成 1。SLEW RATE 極快的情況下,從 0v 到 4v 是 1ps;SLEW RATE 正常的情況下,從 0v 到 4v 是 2ps;SLEW RATE 極慢的情況下,從 0v 到 4v 是 3ps;於是只要數位系統的供電不是百分之百完美,就會出現我稱為『方波內的jitter』,大概就是 3ps或 2ps時脈抖動,然後就會如上述圖解,造成數值資料再怎麼bit perfect,『外部時脈』再怎麼準確,『方波內的jitter』就是會造成嚴重失真。
ok,以上的『方波間的jitter』與『方波內的jitter』有沒有真正搞懂呢?真正搞懂,才可以繼續往下。
那麼,看不看得出來:『方波內的jitter』其實可以想象成一個完美方波卻失真成很多鋸齒的方波?
根據『方波內的jitter』現象看來,這世界上完全沒有任何東東,可以從 0v 到 1v 是『零時差』,又不是量子糾纏......其中我們的音響系統最依賴的是電氣訊號與磁性訊號,他們都會完整記錄下『方波內的jitter』,他們都有外部供電不足導致產生更多『方波內的jitter』的問題。因此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麼在數位系統,同一種型號的交換式電源,大瓦數一定贏小瓦數,理由就是大瓦數的供電比較充足,降低『方波內的jitter』。大電容的理由同上。
『RIP差異』造成的聽感差異,第一個解釋就是 rip過程造成『方波內的jitter』各自不同。
有趣的是,我原先就想過:CD媒介是最能夠降低『方波內的jitter』的最好媒介,無論『方波內的jitter』多髒,燒成CD就大幅降低了(無法絕對消除喔!)。後來新竹的黃大rendzaw證實了我的猜想:把wav燒成cd1,再用cd1燒成cd2...燒到cd15,聲音就會變成rendzaw想要的聲音了。相同原理如果硬碟copy,要copy 500次以上才能變成rendzaw想要的聲音。
『RIP差異』造成的聽感差異的第二個解釋,是重要的知覺心理學,請注意了:如果有一隻長笛,以 30hz 的頻率發出 8000hz的高音,請問受試者會聽到什麼?答案是,受試者將會聽到『30hz』的超低音!!這是最最重要的知覺心理學知識。
ok,己經知道我們的數位系統一定會製造成各種 jitter,想像一下,如果我的rip,『剛好』製造出發生頻率為 10khz的 特定jitter,我們的知覺系統會立刻認定『我的rip』多了 10k的躁音,所以我的rip聽起來就會#$^&#%&*.....
事實上,應該是很多100k級的 特定jitter,以20k hz的頻率發生,結果造成CAT不頂級的RIP,高頻非常污濁。
也就是說『方波內的jitter』的『某種產生頻率』會被知覺系統當成『某hz』的聲音,當然就會造成聽感差異。而人耳可以聽到的超高頻幾無上限,所以再離譜的PS級JITTER,人耳就是聽得到它造成的污染。
所以,如果音響系統可以大幅降低『方波內的jitter』,當然就會降低『RIP差異』造成的聽感差異。沒錯,當然是本討論串連同我至少十幾個JPLAY U3TT CAT系統,是唯一可以大幅降低『方波內的jitter』的數位播放系統....:D 你們看,理想上的正確數位播放,原本就應該大幅降低『方波內的jitter』,結果剛好得到降低『RIP差異』的附帶效果。
那麼為什麼無法降低『數位播放的差異』呢?當『方波內的jitter』太嚴重,嚴重到影響到『方波間的jitter』了,理想上的正確數位播放當然就會很難救回來,即使救得回來也會造成下面論述的污染。
而從理論上完全正確、實作上卻有問題的 ian's fifo看來,數位播放要跟類比系統『徹底完全斷絕任何關係』,最好數位播放插一台發電機、類比系統插另一台發電機、中間再隔著1公分厚的鉛板,如此才能根絕『修正jitter』時帶來的電氣或幅射污染(說誇張一點沒關係.....)。
數位系統會這麼麻煩,都是因為它太hi-fi:類比系統要發生『100k級的信號,以20k hz的頻率發生』這種機會簡直不可能,而數位系統隨隨便便都會發生:你們看,連cpu時脈與記憶體時脈『不能整除』,就會發生超高頻雜訊,污染了整個數位播放。
OK,這篇文章一出,有問題大家一起修正看看;我們幫玩數位播放的人寫一本真正的音響聖經好了!到現在連一篇正確解釋JITTER問題的科普文章都沒有.....
(END)
謝謝教授辛苦解釋,我不是問rip差異是如何產生的,我最大的疑惑是:
同一顆硬碟內,rip_A檔和rip_B檔都被重覆複製了十次。
rip_A的複製檔聽起來就是rip_A,rip_B的複製檔聽起來就是rip_B;通通copy至另一顥硬碟聽起來也是如此。
這種狀況下跟存放位置無關,跟播放系統也無關。
請問,檔案rip_A和檔案rip_B是如何記錄下差異的?
Rip檔是數位的科學,難道已超出科學範疇?
我的前文包山包海,當然也己經回答了你上面這個問題啦??
檔案rip_A和檔案rip_B 最原始的差異來自『方波內的jitter』,沒問題吧?
『方波內的jitter』意謂著:它不是一個完美的方波,而是一個失真成很多鋸齒的方波:如下圖:
http://www.ctimes.com.tw/art/2002/09...1331388/P3.gif
而電氣訊號或磁性訊號進行儲存時,往往會複製如上述『變成鋸齒的方波』。所以只要rip差異一出現,無論上傳到網路硬碟、copy到記憶體、copy到usb碟.....通通會複製上述『變成鋸齒的方波』,當然就繼承『方波內的jitter』,導致『rip差異』永遠存在。
當然了!這種『複製』是有極限的,按照前人rendzaw的實驗,copy個500次,『rip差異』就會完全消失了。
或者使用所謂的GUTUMN演算法,在傳統硬碟的『絕對實體位址』上重覆寫入32次以上,『rip差異』理論上也會完全消失,可惜目前為止似乎沒有這種程式可以實驗。
複製到SSD碟會變爛,是因為SSD只有邏輯位置,OS基本上無法定位成『絕對實體位址』,所以其內部資料斷裂嚴重,『方波間的jitter』嚴重到蓋過一切,所以很容易被聽出來它變爛了。至於有沒有『方波內的jitter』的問題我就沒研究了。
所以我之前才會說,燒成光碟最能防止『繼承了方波內的jitter』,當然它有其他問題在此先不論。
這下子還有什麼問題?.....(devil)
「最原始的差異來自方波內的jitter」,
這個我沒問題。
所以照教授所述,「磁性訊號進行儲存時,往往會複製如上述 變成鋸齒的方波」,引用:
而電氣訊號或磁性訊號進行儲存時,往往會複製如上述『變成鋸齒的方波』。所以只要rip差異一出現,無論上傳到網路硬碟、copy到記憶體、copy到usb碟.....通通會複製上述『變成鋸齒的方波』,當然就繼承『方波內的jitter』,導致『rip差異』永遠存在。
當然了!這種『複製』是有極限的,按照前人rendzaw的實驗,copy個500次,『rip差異』就會完全消失了。
[恕刪]
變成每個位元(bite)在硬碟記錄時,不是完全的0 or 1(磁性N極 or S極),可能是0.9, 0.8或0.1, 0.2,所以記錄下了『方波內的jitter』,
所以複製到另一顆硬碟時,也複製了這些0.9, 0.8這類的『方波內的jitter』???
這是數位的Copy,還是類比的Copy ?
所以rip_A 和 rip_B做CRC check時,也是一樣的時(還是我搞錯,不會一樣),
不同的『方波內的jitter』仍能夠被Copy至不同的硬碟,甚至網路上的另一台電腦?
看來小弟是純數位的腦袋,沒有類比的腦袋,轉不過來。
我比較喜歡叫量子Copy,搞不懂就推給量子...(gig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