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chinpunto兄分享使用Ian's FIFO後比較不同RIP版本的心得。
果然您的感想跟小弟差不多,不同的RIP版本最後都統一成為Ian's FIFO的聲音了。
至於chinpunto兄改變FifoPi的供電品質後會讓音色產生改變這是必然的,因為大部分的聲音的走向都是由FifoP來i決定了。
關於Ian's FIFO的聲音是不是正確的聲音這件事,只要Ian's FIFO沒對於數位訊號加料調音小弟是覺得不用特別在意。
可列印查看
有一件事情一直掙扎不知道該不該提...
小弟想了一下,還是決定讓大家自行判斷是否要試一試。
大家如果用的是高級電供,除了AC電源和DC輸出端子以外,通常還會有一堆其他的輸出入接頭。
其中通常會有+S和-S端子,這就是所謂的sense端子。
如下圖洋紅色框內的標示:
附件 33334
一般來說,電供是使用local sense,也就是取電供輸出端子的電壓做回饋控制。
但是當被供電的機器和電供之間的接線長度不短,又或是線的截面積不夠,
又或是中間經過多個接線端子(例如連接多個大電容),就會產生壓降。
而機器真正吃到的電壓,其實低於設定電壓。
另外,當負載有變化的時候,電供無法立刻反應,會使電源的暫態反應會變差。
高級電供提供了sense端子,用來做remote sense。
也就是用另外一對電線,直接把機器DC輸入位置的電壓訊號,送回電供。
這樣不但是機器端的電壓會等於設定電壓,如果機器端的負載有任何變動,
電供就可以從源頭第一時間做反應,壓降就會改善。
這種remote sense的端子,是所有實驗室高級儀器級電供必備的,也是原廠建議使用的連接方式。
如果要使用remote sense,請使用有屏蔽的標準平衡線,正負極一定要絞繞。
+S就接到機器的正極,-S就接到機器的負極。正負極請勿接反。
外面屏蔽層的部分只需要接電供這端的地線端子,就是上圖洋紅色框內的最下方端子,
另一端不需要接地,不然可能會形成地迴路。
因為大家通常DC輸入都是使用2.5/5.5這種接頭,要接那麼多條線也許很困難。
所以remote sense也可以選擇接在離機器最近的一顆大電容上,雖然效果差一點點,但會更容易施工。
至於為什麽聽起來那麼好康的做法,小弟還要掙扎要不要告訴大家?
大家想想看,如果sense沒有特殊保護設計,當sense連線意外脫落,會有什麼問題?
當sense線脫落,電壓變為0,電供就會誤認為負載大幅度增加,開始狂升電壓,然後,後面機器就燒了。
基本上,有sense功能的電供,大都會提供保護設計,當sense線脫落,就會停止供電,或是強制輸出預設電壓。
但是萬一您的電供沒有sense端子的保護設計呢?
所以,就由您自行決定要不要試試看。
如果出了什麼問題,請恕小弟無法負責喔~~~~~ ;)
ps. 補一張sense端子接法示意圖:
(https://www.edn.com/power-supply-rem...akes-remedies/)
附件 33335
有關remote sense,小弟補充兩點:
1. 由於sense端子的電流非常小,所以sense導線直接用一般的平衡訊號線就可以了,不需要特別粗。
sense導線的品質「理論上」不會影響供電品質,但是根據經驗,任何接頭就算空接一段線材,也會影響聲音。
所以如果您想用上高價線材來當sense導線,也沒有什麼問題,只要確定其結構為「屏蔽平衡線」就行。:}
2. 如果您想確認電供的sense端子接線脫落後,是否會傷害機器,可以使用指針式電表,或是有Peak功能或是Max功能的數位電表來檢驗。
以下是檢驗方式:
一、電供不要接機器,直接把電表轉到DCV檔位,啟用Peak或是Max功能,並把探棒依正負極固定在電供拉出來的DC電源線上。
二、把sense線的負極也固定在探棒負極上,然後把sense線的正極用可以容易移除的方式固定在探棒正極上,例如用個東西壓著固定等等。
三、打開電供,等待電表DC電壓讀值穩定。
四、眼睛盯著電表,把sense線的正極移開電表探棒。
如果是指針式電表的話,看看電壓最高會飆到幾伏特。
如果是數位式電表的話,看看Peak或是Max電壓是多少。
五、上述步驟重複至少三次,取最高一次的電壓讀值。
如果這個電壓比設定電壓高了10%以下,而且只是短暫出現,之後會立刻恢復成設定電壓,或是停止輸出的話,應該就可以放心。
但如果這個電壓高於設定電壓10%以上,又或是比設定電壓高了5%~10%而且長時間維持,就有可能會傷害機器。
這種情況下如果要使用sense接線,請確認接線穩固牢靠,沒有鬆脫的可能才安全。
例如不要使用Y型端子或是裸線,換成R型(又稱O型)端子,就幾乎沒有脫落的可能。
https://uploads.tapatalk-cdn.com/202...924ff2c133.jpg
感謝大佬,我用萬隆銅鍍銀耳機線(22AWG)做了一條目前很滿意的平衡線,只用了2條線,比起另外兩組Gotham及sommer做的線明顯要好。
另再請教,AES/EBU的線材是否也能如法炮製?
從我的iPhone使用Tapatalk 發送
關於兩端RJ45帶金屬頭的網路線接上沒做接地處理的CAT帶來的聲音劣化,最近另外做了一些相關測試後
提供一些心得給大家當作參考。小弟播放音樂時一樣使用NUC不變,另外找了一部PC接上電源線後只打開
POWER的開關並沒有開機。當我把有汙染的網路線接上PC後果然聲音就產生劣化了。在使用電表測量後
發現PC網路孔的地和DAC的類比輸出地和PC的AC地是有相通的。所以小弟另外找了一條不帶地線的電源線
接上PC後,再次測量後網路孔的地就跟DAC的類比輸出地和AC地不相通了。雖然地已經都不相通了,但是
實際聆聽時聲音還是有劣化只是劣化幅度比較輕微。所以小弟猜測雖然地都已經不相通,但是網路線的汙染
還是會透過AC的火線和中性線去影響到擴大機跟DAC的類比輸出造成聲音的劣化。另外一點值得注意的是
如果我使用這部PC當CAT接上3孔AC電源線和USB線的話,AC地會跟跟DAC的類比RCA地相通且USB地
也會跟DAC的USB地相通,因為PC的AC地跟USB地也是相通的這樣子一來DAC的dirty side和clean side
的地透過PC後就又相通了。
另外這幾天小弟也測試了音樂檔放在HDD跟SSD播放對Ian’s FIFO DAC是否會有聲音上的差異,我找了一顆
2.5" HDD和SSD分別透過USB3快捷線接在NUC上。測試音樂找了一首小弟常聽的日本女歌手的歌曲,測試
結果同一首歌HDD的聲音比SSD好上非常非常多。但是因為HDD跟SSD使用的USB3快捷線不是一樣的,所以
我又把HDD跟SSD的USB3快捷線交換之後再測試一次,結果這次測試反而是SSD的聲音比HDD來得好聽。因為
聲音比較好的USB3快捷線小弟還有一條,在將HDD跟SSD都換上同樣的USB3快捷線後還是HDD明顯的比SSD
好聽只是差距縮小了一些。
接下來小弟將HDD跟SSD都使用比較好聽的USB3快捷線接上NAS後,讓NUC透過網路存取NAS上外接的HDD和
SSD測試是否差異還是存在。測試結果音樂資料就算透過網路過一手之後一樣的HDD的聲音比SSD來得好聽。明明
在透過Ian’s FIFO之後可以讓不同RIP的檔案減少到只剩5到10%的動態差異,但是好聽的USB3快捷線+HDD跟
較差的USB3快捷線+SSD的聲音差異卻將近30%。
此時小弟想到的並不是Ian’s FIFO還是無法消除HDD跟SSD的聲音差異,而是之前bchsieh兄曾經提過的Ian’s FIFO
並無法消除電源迴路噪訊對類比端聲音的影響。因為上面的網路線測試很明顯的最後應該是網路線的地噪訊透過家中電源
迴路影響了擴大機類比放大後的聲音,而這次不同USB3快捷線跟HDD和SSD產生的聲音差異很有可能也是同樣的原因。
或許小弟的擴大機跟DAC都是使用傳統線性電源供電,所以在透過USB3快捷線讀取硬碟資料時對電源迴路產生的微小變化
也會敏感的影響到類比放大造成聲音差異。所以小弟已經在開始思考未來升級擴大機時或許要改為選擇使用交換式電源的
擴大機,甚至將來DAC送回日本升級時也要全面的改為交換式電源來供電了。
最後當然上面的一切推論小弟都沒有可以驗證的手段,所以也請各位網兄隨意聽聽就好。
而小弟的兩條不同的USB3快捷線方面,比較好聽那條的晶片是ASM1153E而聲音差的是ASM1053E。當然小弟也不保證
測試結果就是ASM1153E的聲音一定比ASM1053E好,也許剛好是小弟手上的兩條USB3快捷線才有這樣子的差異。不過
因為使用ASM1153E的這條USB3快捷線加上HDD的聲音實在是太好聽了,所以在此小弟提供購買的連結給有興趣的網兄
參考一下。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u=i2c5mu6l5485
小弟購買的是帶外部DC 12V供電頭的USB3快捷線,因為售價才一百多塊台幣如果有網兄購買後覺得不好聽請勿找小弟負責。(wasntme)
bchsieh兄您好
小弟測試時的電源環境是這樣子的:
AC濾波器 -> 隔離變壓器A -> 擴大機(傳統變壓器)
AC濾波器 -> 隔離變壓器B -> NUC(交換式變壓器)
AC濾波器 -> 隔離變壓器C -> DAC(傳統變壓器)
AC市電 -> NAS(交換式變壓器)
不過因為小弟習慣讓NUC直接讀取NAS的音樂檔來播放音樂,所以並沒有打算改為NUC使用USB3快捷線外接HDD的方式。
其實NUC在播放音樂時聲音比較是外接HDD > NAS的HDD > 外接SSD,小弟昨天有試過將NUC或NAS改用線性電源後聲音
好壞順序還是差不多沒有變化。
測試之後的最終配置小弟是將NAS(交換式變壓器)改為接在跟NUC同一台隔離變壓器B上。
雖然NUC外接HDD和SSD聲音還是聽得出差異,但是NUC播放NAS上的音樂檔已經跟NUC外接HDD的聲音不相上下了。
跟大家道歉先是陪小鬼玩了三天,再來就是昏天暗地地趕論文的日子,連音響都沒得聽,也無法上來哈啦.....:~~~~
論文還沒寫完,但是7/26要跟 chinpunto 真槍實彈再來測試 Ian's FIFO套件的能耐,這當然比論文重要!他xx的論文去死吧..........
目前我想到要測試的是:
1、chinpunto 說他用 jplay單cat被 Ian's FIFO套件剁了,但是我與 tetsuka及 sanshu的測試中,ian's fifo是完全不具可比性,輸我的 jplay雙cat 輸到天邊去了!所以請 chinpunto 務必好好遵守 bc大魔王的指示,把 ian's fifo之clean side好好搞定,再看看與我的雙cat有沒有可比性??這次再輸,五十萬元以上的音響系統我就不建議ian's fifo了。
當然,明明原理絕對正確的 ian's fifo怎麼會輸給我的 jplay雙cat?那就跟bchsieh大魔王一起傷腦筋吧!
2、從 ian's fifo理論,單一個 fifo就夠了;但是我的聽感來說,非常懷疑『雙 ian's fifo』才跟我的雙cat有可比性!原理鬼才知道,唯一可以胡猜的,大概就是『重整方波所做的功越小,對該方波的幅射污染越低』吧??因此請 chinpunto 當天務必帶兩個 ian's fifo來進行測試。
3、還有要測什麼?我年紀大了忘了...............
4、chinpunto 你打算帶誰來一起瘋?找不到人的話,來這裡徵人.....(giggle)
搞定這一波,我就可以安心趕論文去了!
為什麼沒人發問?我就很不好意思問了...我完全看不懂上面的配置是..?
請問 henry1266,你是指你的數位播放系統(己經跟類比切乾淨了?)只靠real cable一點下實地??怎麼做的?數位播放的器材通通接排插的地,然後排插的地用RC線接實地?鋼筋?
還有,先前 tetsuka提供的小藍靜電消除器 在我的測試下,就可以消除長期數位系統開機造成的污染喔!
再來要開課教我們什麼是『正確的AC濾波器』了嗎?.....(devil)
否則對暫態最最最敏感的數位播放系統,居然敢使用AC濾波器,豈不找死??連當初我們用得很高興的ESPRIT魔鬼魚都死定了我簡直不相信有什麼AC濾波器可以躲吃暫態問題的!?bc大魔王開課啦.....(clapping)(clapping)
教授想的太複雜了,小弟說的實地就是牆壁上拉過來的地線而已,我是假設新大樓基本接地工程應該不會直接偷了,舊式老房就要像bchsieh兄那樣從電箱拉過來,會麻煩一些
小弟還沒開始玩fifo,數位類比是串通的,我是選前級的dc直接下大地
理論上就算有了fifo,前端的數位設備也無法再下實地,不然等於又沒有隔離了
教授說的數位排插地,小弟跟大家一樣選擇浮著,只做了類似地盒的處理,原因同上,再下實地就會電路大亂
小弟在這邊整理一下
接地有兩款,訊號地跟電源地,這個要先講明白,不然雞同鴨講的機率很高
明緯的設計很簡單,ac/dc兩者斷開,dc就是訊號,ac就是電源
但廠機就不那麼容易,這兩個非常有可能搞在一起
像tetsuka兄的dac,既是電源地又是dirty side的訊號地(ps教授當天把他桶在類比區,擴大機設計沒有電源訊號隔離的話,實力就會大減(devil))
經過bchsieh兄的測試,單端系統如nano,只要訊號不下實地失真就會大幅變高(注意!電分模式msp600下ac不符合規定,必須是dc)
所以單端系統這個訊號地應該還是需要下的,這次的測試主要也是這個,還不會牽扯到排插電源地的層面
按照bchsieh兄的說法,如果是做到好的全平衡結構(這裡有坑,要多好(giggle)),訊號就沒有下實地必要了,所以這時候可能就可以改成明緯電源下實地(我推測每台都接比較好,不限於單點),理由是交換式雜訊會變少(原理是上面的emi濾波器跟pfc電路?)
而且明緯兩者切開,怎麼接都不會有地迴路問題,如果是廠機設計的電源建議量一下ac/dc是不是串通再決定要不要下同一個排插,比較不容易出錯
舉個比較簡單的例子,一般人的高耗能電腦沒做主機板隔離的話,極有可能電源訊號串聯,這時候再跟有其他也是訊號電源串連的設備共地的話,問題就產生了
以上來自跟bchsieh兄的討論加上我的推導,有錯歡迎指正
接地實在是很複雜的學問:D
至於小藍靜電消除器,這個我目前就不知要怎麼分類了
看到一個不同功能的可樂罐,專門用於pfc校正
https://twcn.rs-online.com/web/p/pow...itors/1366319/
這個跟傳統的ac濾波器不知哪個好用?
我真是大懶蟲!!總是看著大家說數位地與類比地的問題,卻懶得測量一下.....越老越懶了!!
今天想說要測試 IAN'S FIFO了,就好好測了一下.....然後就嚇了一跳!
手上有好幾台 DAC 或USB DAC,以上述 tetsuka的測試,數位地與類比地都是接在一起的。連TOPPING D50S也一樣。
唯一完全分開的就是 AUDIOMAT DAC,而且是在開機的情況下測的!電錶什麼反應都沒有.....
然後測類比地與類比地,一下子就跳到0.0X了;我覺得不是錯覺,似乎AUDIOMAT內部阻抗極小,所以電路接通時,歐姆下降的速度超快!明顯贏過上其他DAC。不知道這是不是什麼HI-FI性能指標??
總之,確定我這裡應該是絕對性的類比與數位徹底分開!等星期天大玩特玩.....(clapping)(clapping)
教授您好,
小弟的DAC與AMP也都是Audiomat,但兩台設備都有接地,有請教bchsieh兄,這樣就會有地迴路,目前正想用bchsieh兄建議的級間變壓器解決。
您的Audiomat DAC與AMP的排插是各一個嗎?還是同一個呢?若是各自接在不同排插,加上您的系統數位與類比都沒有接弱電箱地的話,這樣DAC與AMP就不會有二次迴路的問題。
我從使用 Tapatalk 的 G3125 發送
原來跟小弟一樣是單端的苦主,那xlr斷地大法就當作沒看到:D
但小弟其實有個疑惑,首先,這個級間變壓非常難搞,要找到規格好又配對完全的,bchsieh兄上次已經分享過了,非常可怕
假設並沒有隔絕直流的需求,有變壓的情況跟用個雙rca轉換拔掉地線的情況,差異是在哪邊呢(我假設您已經確定要共地了,沒有共地無法構成直接切掉地線的條件)
題外話多問一下,數位用的脈衝變壓跟類比的級間變壓運作原理是一樣的嗎?
我看脈衝變壓好像很少做為dac隔離gnd之用,都會把一二次又串起來(如果能從這邊斷開好像也不用用上ian電器隔離這種大招了?,這顆脈衝變壓幾乎每台同軸都有)
所以類比級間直接作為接地隔離器沒有這方面的考量?小弟這方面不是很懂(不過stchen兄的案例gnd與大地相通,並不存在上面的問題)
抱歉,小弟最近比較忙,先簡單回文。
寫在最前面,表示最重要:
A. 開機情況下,請勿使用電表的電阻檔來測量電阻。輕則電表損壞,重則有觸電的可能。
B. 就算是關機情況下,請勿使用電表的電阻檔或是二極體檔位測量「任意兩點」的電阻值。
大部分電表的電阻檔和二極體檔的測試電壓都不低,很容易高於一些主動式元件(如電晶體等等)的耐壓。
如果隨意到處測量的話,很容易將這些元件燒壞。
1. 教授您好,沒有什麼正確的AC濾波器,只要是大廠出的,一定是符合規定的。
會放心建議tetsuka兄使用AC濾波器和隔離變壓器,因為是完全針對Ian's FIFO前端的器材,
所以只要用力隔離,不用擔心影響音質問題,算是使用Ian's FIFO之後的特權。(devil)
其實,tetsuka兄如果願意的話,可以試試看將DAC之前的所有器材,全部插到同一個排插上,
然後用上所有的AC濾波器以及隔離變壓器,來隔離這個排插。
例如: 市電 -> AC filter -> 隔離變壓器 -> AC filter -> 隔離變壓器 -> 排插。
中間的AC filter和隔離變壓器可以試試看不同的排列組合。(angel)
2. Audiomat DAC的數位輸入端是使用scientific conversion的脈衝變壓器交連,所以「數位輸入」是完全隔離的,
但是內部的數位地和類比地仍然是接在一起的。
3. 大部分的機器,左右聲道的類比輸出的地是直接短路的,所以左右聲道的地之間電阻很低,是很正常的。
(ps. 小弟的前級和後級,內部是mono-mono,左右聲道的地各自浮接,完全不通)
4. henry1266兄,nano dac沒有接地的情況下,是60Hz及其諧波會大幅度的干擾訊號,
但是1KHz的諧波失真並不會增加。
5. 關於地迴路,數位地,類比地,機殼地,還有AC和DC的電源地,等之後小弟有時間時,再跟大家慢慢一起討論吧。
看到 bc大魔王如此努力解釋,我看他都快被我們這些「文組」氣瘋了才對.....(devil)(devil)(devil)
我先投降,不去管什麼地不地的,等一下再把我的電源說清楚。
可是bc大魔王正在忙真討厭啦!我才正要開始問問題耶!哭哭...........
我要問的是一個非常非常尖銳的問題。
我們在這裡一直談論如何讓 fifo真正發揮性能,但是,最最重要的是:
完全相同的 jplay雙cat,把 dt2(+時鐘) 換成 ian's fifo(diy板+usb),聲音是 dt2 狂電 ian's fifo 耶!!!!
也就是說,管你能不能消除rip差異,就聲音的絕對值來說,dt2完全大勝!
當然可能是,dt2只從 usb孔吃高級用電;而 ian's fifo本身的供電比不上 dt2。不過當天 ian's fifo吃的電不會輸給eta1000,再來依我的聽感經驗,再怎麼加強供電,dt2一定贏。
這才是真正詭異的地方!當天 samshu 的 ian's fifo(diy板+usb),有爛到『完全無法』正常發揮性能嗎?當然不可能!那麼,為什麼dt2的hi-fi性能明確狂電 ian's fifo???
理由是,我想不出有什麼數位處理方式比 ian's fifo更正確的?dt2 看硬體架構一定輸給 ian's fifo啊!?
7/26 快到了,老實說我賭還是DT2大勝,真的只能說見鬼了!可能用在音響重播上,就算是偉大的BC大魔王,還是有些盲點是沒有思考到的??
===============================
我的音響系統之用電方式是:
第一條220V專線,沒有接地線,接到數位專用排插,提供給第二台cat與u3tt。其中再使用一條10公尺延長線排插,提供給第一台cat與外接硬碟。
第二條220V專線,也沒有接地線,接到類比專用排插,提供給 dac 與 擴大機。
使用三用電錶以測電阻方式檢查是否通電,dac 的同軸外殼與 類比 rca外殼 是不通電的,bc大魔王也解釋了。
使用三用電錶以測電阻方式檢查是否通電,dac 的同軸外殼與 dac電源線之地線 也是不通電的。
使用三用電錶以測電阻方式檢查是否通電,dac 的類比 rca外殼與 dac電源線之地線 是通電的。
ok?
教授的系統小弟大概有理解,簡單來說就是雙專線兩邊各自浮地的結構
bchsieh兄有證實教授測的沒錯,audiomat從源頭設計切開了
普通dac明明也帶顆脈衝變壓(包括教授手邊量的每一台),也可以把地線切開,卻不選擇這麼做,主要原因為何?
小弟在改lotus dac3就發現這個現象,他還刻意加了一顆電阻把前後gnd又串起來,像audiomat這樣直接斷開不就解決了?(還省了一顆電阻(giggle))
雖然最後我是把他斷開了,不過沒有儀器測試無法知道這樣失真是否有變低
那下一個問題就帶到有了脈衝變壓隔離接地,已沒有gnd相通問題,ian電氣隔離對系統的影響是甚麼?
這就有待bchsieh兄有空的時候再討論了
stchen兄已經丟出了小弟的另外個擔憂,如果教授是照著audiomat共同類比地排插的插法,配上realcable原廠訊號線的接法,那就會一樣有大家討論地迴路的問題,這也是stchen兄想加裝級間變壓的原因
有處理好接地架構,就能最大化發揮自己的系統(giggle)並不限於fifo的情況,只是多了fifo變得更難處理
小弟是文科水平,功力僅限於提出問題,剩下的坑讓 bc前輩慢慢填:D
教授您好,
很久之前小弟有強調過,Ian's FIFO只能消除前端差異,但無法保證聲音好壞。
聲音要好,就要把所有的投資放在clean side才行。
例如clean side的供電,時鐘的品質,波形整形的晶片品質(FifoPi的波形整形晶片比不上McFifo使用的高速晶片),
如果用了TransportPi將I2S轉成SPDIF輸出,其轉換晶片的品質,輸出的驅動晶片品質,
還有脈衝變壓器的品質(從圖片上看是最普通的Pulse公司的PE65612,聲音完全不行)等等,都會影響到Ian's FIFO的聲音表現。
小弟目前雖忙,無法長篇大論,但還是可以簡單回覆參與討論。(angel)
henry1266兄您好,
關於您提出的問題,小弟簡單回覆如下:
1. stchen兄所購買的級間變壓器並非工廠大量製作的產品,而是一對一對製作的產品,不需太擔心配對的問題。
2. DAC的同軸輸入端的脈衝變壓器為何很多廠商都要一次側和二次側接地?
因為DAC廠商無法確定用家的數位輸出端有無使用脈衝變壓器。
如果沒使用脈衝變壓器,只是簡單的電阻分壓阻抗匹配之後就輸出,那麼DAC端的脈衝變壓器就無需將一二次側同時接地。
但是如果數位輸出端使用脈衝變壓器,而且一次側和二次側也是完全隔離的話,
那麼在DAC端的脈衝變壓器也是完全隔離的接法的情況下,數位同軸線的屏蔽功能就會完全失效。
一方面數位同軸線會對外界輻射高頻雜訊,另一方面同時也在接收外界的輻射雜訊,只有一個慘字可以形容。
說到這裡,才想到transportPi的SPDIF同軸輸出,接到教授的Audiomat DAC,就是這種情形。
最簡單的解法,就是將同軸線接頭的負極,想辦法用個小夾子接上導線,然後將導線接到Audiomat DAC的機殼螺絲上。
所以,要把音響的整套系統當作一台機器來思考,但是銷售單獨機器的廠商/工程師因為無法知道前後端的機器設計,
只好用最保守的設計,以確保在任何用家的環境下都能夠正常運作。
3. 脈衝變壓器和Ian's FIFO所採用的光耦合器,雖然在某些特性上有所差異,但都是可以隔離地迴路的。
但是Ian's FIFO的FIFO部分是採用ALTERA的FPGA來控制的,會產生非常多的高頻雜訊(也包括地雜訊),
而且這些產生的雜訊,會跟前端數位訊號的品質(包括jitter)有相關性。
所以Ians' FIFO一定要將電氣隔離的部分設計在FIFO之後。
如果先做隔離再做FIFO,前端的數位訊號品質仍然會影響到後端的數位輸出訊號品質,效果大打折扣。
哇,山姆兄您好,這是您在此的第一篇貼文耶,歡迎歡迎~~ :D
看網路上的transportPi的照片,Ian很貼心的在脈衝變壓器的地方焊上了座子,而PE65612是插在座子上,可以直接插拔。
表示Ian有預見大家會想要升級脈衝變壓器的可能。
有關脈衝變壓器,您可以看一下下面的連結:
http://www.cynicalaudio.com/2009/01/...onversion.html
http://www.cynicalaudio.com/2009/01/...ersion_30.html
http://amiexp.blogspot.com/2011/08/sc944-05.html
但是在當時脈衝變壓器玩了一圈之後,在牙尖嘴利的版主黃教授的建議下,發現數位輸出正負極都用C0G 0.1uF陶瓷電容交連,
聲音不輸scientific conversion的脈衝變壓器,便宜又好聲。
所以您也可以把transport Pi的脈衝變壓器,改成兩顆C0G 0.1uF陶瓷電容,直接插在座子上(請注意腳位),就可以開聲聽聽看。
根據小弟的經驗,應該有不小的驚喜。(devil)
不過一般來說,脈衝變壓器的一次側,為了避免變壓器飽和,都已經會串一顆電容避免直流。
這顆電容會直接影響聲音,就如上面牙尖嘴利的連結內黃教授所提到的。
由於不清楚transportPi用的是什麼等級的電容,所以如果要改成C0G電容交連,
在能力所及範圍內,最好是能移除這顆原來的電容,才能發揮C0G電容的實力。
而如果是要改成scientific conversion脈衝變壓器,也最好把這顆電容換成C0G 0.1uF電容,才有最好的效果。
剛剛搜尋了一下相關資訊,竟然發現小弟八年前在此串的貼文(82頁,第819篇):
https://www.my-hiend.com/vbb/showthr...661#post183661
時間過得好快啊.. XD
請問bchsieh兄,就買像這樣的電容
https://www.mouser.com/ProductDetail...bURzI4yg%3D%3D
取代那個變壓器就成了?
PS:SC944-05只有到48KHz,對現在的高解析檔案不適用了。
kevintran兄您好,
其實PE65612也是頂多到96KHz而已.. (giggle)
回到改電容交連:
是的,您找到的正是C0G 0.1uF電容。
以下是PE65612的接腳圖:
附件 33336
1,2腳為輸入,3,4腳為輸出。
移除PE65612之後,把兩顆C0G 0.1uF電容分別插在1,3腳,以及2,4腳之間,就完成了。 ;)
印象中bchsieh兄有跟我提到直改會有阻抗匹配的問題
之前買的示波器+訊號產生器組合有辦法量輸出阻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