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達人的dac,有可議之處,拿來當標準論斷Ian’s FIFO,恐有疑慮。
可列印查看
日本達人的dac,有可議之處,拿來當標準論斷Ian’s FIFO,恐有疑慮。
先說個題外話:bchsieh真是極少數思想最開放的人!!...(clapping)(clapping)(clapping)
老實說依我長期的網路經驗,像bc大魔王如此辛苦建構理論並教導我們這些文組何謂Ian's FIFO,如果最後竟然被否定了,99.999999以上會從此翻臉、死不認輸、永遠假裝沒看到,再加上到處跟別人宣傳psycho的音響很爛啦......
能思想開放到誠實面對任何挑戰的人,真的不多.......(clapping)(clapping)(clapping)
再來回答:
『數位器材和類比器材之間的地』是指地線嗎?我的中壢音響室,數位器材和類比器材是完全獨立的兩套專線,兩套專線的地線都故意沒有接,兩套專線的地都是接香堡大地盒而己。這樣子是不是數位器材和類比器材之間的地完全分開?
沒錯,samshu說 bc大魔王認為,依Ian's FIFO原理,usb轉i2s應該用什麼都差不多,結果在我的音響系統上,用 Amanero USB,其整體音色就是完全走向 Amanero USB;用 dt2,其整體音色就是完全走向 dt2;所以我才說,如果是我的中壢音響室這麼嚴苛的音響系統,Ian's FIFO只能減少數位播放的差異,絕對無法消除。
話說回來,我相信bc大魔王說的,懂Ian's FIFO的diyer就不會投資在數位轉盤上了;但是,難道他們的音響系統分辨力都有問題?50萬元以下可能可以不在乎Ian's FIFO無法消除的差異,一百萬以上應該就完全無法忍受了,而在我中壢音響室根本是天跟地的差別。
再來我要談一個很重要的猜測(構想),歡迎任何人都可以進行實驗喔!
請大家千萬別想歪了這次中壢音響室的實驗結果:我可沒有說Ian's FIFO是無效的喔!!!!它是有效,只是無法完美。
因此從我玩 CAT的經驗來說,理所當然我會這樣子玩Ian's FIFO:
首先準備最高級的交換式電供:可能是D牌的300瓦、也可能是ETA 1000W。然後當然也要三個大電容與高級的DC線。
數位播放 => USB 轉 I2S => 第一個 Ian's FIFO 取其 I2S輸出 => 第二個 Ian's FIFO => 轉 SPDIF => DAC
在我猜想,這是唯一可以打敗停產 DT2 的方法,而且極可能讓數位播放或RIP差異的減少程度可以大幅增加到七八成以上。
理由非常簡單:這次的測試結果:數位前端爛、Ian's FIFO輸出就爛,所以讓第一個Ian's FIFO改善後的方波輸入第二個Ian's FIFO,當然就可以加成Ian's FIFO的效果。
OK,有誰想要測試?
Hi 教授
我的系統目前是這樣的設定,NB => USB 轉 I2S => 第一個 Ian's FIFO 取其 I2S輸出 => 第二個 Ian's FIFO => 轉 SPDIF => DAC,電源是沿用U3TT的再加強版再增加法拉電容數量,並且全部獨立電源地線。
另外關於IAN Fifo我也提供一些看法,之前網兄詢問為何不用Footbar後,我有下載免安裝版foorbar來測試,使用JPLAYMINI 與 FOOBAR2000輸出電平值確實會不一樣,但是經測量(輸出1KHz訊號到後級,調成到一樣輸出電平) 是很接近的,不敢說一定一模一樣,但是聽感差距應該在5%以內。
在測試觀察下Ian Fifo對於電的要求是比U3TT還要嚴苛許多,不但電要夠大(提供暫態)還要夠乾淨(避免地線影響其他器材),另外日本職人的Dozen 6A輸出模組對溫度也很敏感溫度太高會造成Fifo撥放瞬間失鎖,還有Fifo的避震也很重要,建議銅柱要安置在厚底板上,銅柱直接放置聲音會比較飄,再來是市電的穩定度和家中電器的干擾,在我最佳的測試狀況下,關掉電箱其他迴路只供電給音響,也不能保證每次在同一設定撥放的聽感一模一樣。
至於您所提到"聲音完全變成那個 Amanero USB的音色"這個情況也確實會發生,但這個"階梯"在裝了Dozen模組+法拉電容後(基於U3TT的容值上再加並法拉電容還是會有影響),不敢說沒有,但是會大幅削弱到難以聽出來的地步,不過很遺憾我並沒有使用Jplay雙機的設定,無法一窺Jplay雙機的威力,很難說打敗U3TT Jplay雙機,但打敗U3TT Jplay單機應該是沒問題的。
教授您過獎了 (blush)
小弟所受的訓練,第一時間就是先看接收到的資訊是屬於「opinion」還是「fact」。
如果是「opinion」,那麼基本上就是參考用就好了,畢竟是主觀的想法。
所以今天如果教授您說的是「U3TT的聲音比起Ian's FIFO好聽100倍」,
那麼這跟Ian's FIFO的工作原理是否有用完全無關,也沒有什麼對錯的問題。
但今天收到的資訊是「fact」,而且來源可靠,結果跟預測不同,就值得深究原因在哪裡,
第一時間否定其可能性,不在小弟所接受訓練的選項內。
Ian's FIFO的理論也並非是小弟建構的,Ian在diyaudio上已經說明得非常清楚其運作的原理,
而在國內推廣Ian's FIFO的第一人也不是小弟,而是flying fish飛魚兄。
想當初飛魚兄在推廣時,小弟也曾經質疑過Ian's FIFO的效果,
後來深入研究之後,才發覺除了長時間播放下有可能會爆音斷音以外,的確是個終極解決數位訊源問題的利器。
依您的描述,如果類比和數位訊源是接在不同的香堡大地盒上,那麼數位和類比器材之間的地是完全分開沒錯。
但是,依您的接法,DAC是屬於數位器材還是類比器材呢?
職人的DAC內,是FIFO之前接地,還是FIFO之後接地呢?
如果您的DAC是接在數位器材的排插上,而職人的DAC內部是FIFO之後接地,
這時候類比器材和數位器材的地,在職人的DAC內部又接在一起了。
反之亦然,如果您的DAC是接在類比器材的排插上,而職人DAC內部是FIFO之前接地,
這時類比數位的地也是在DAC內部又互連了。
這就是小弟為什麼想要自行diy整套音響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有些架構如果要能夠徹底執行,必須把整套音響看成單一機器來設計才辦得到。
哇咧!我居然沒有看到你就是使用我理想中的『雙 Ian's FIFO』!!(clapping)(clapping)(clapping)
我直覺認為啦!越正確的數位播放,就一定會越敏感;如果 Ian's FIFO有效,理論上大幅耗電的jplay雙cat一定會比單純的數位播放『更難聽』,因為大幅耗電的jplay雙cat一定會污染電源或進行幅射污染。
所以沒有發現jplay雙cat反而變差,我會懷疑是不是類比系統的分辨力不足?類比系統的分辨力不足就很難再推論了。
所以這次jplay雙cat仍然大勝,對於 Ian's FIFO的實作是蠻大的挑戰,可能只有bc大魔王自己的系統才能完美無缺,而那個謙卑的傢伙偏偏又不肯公開表態:jplay雙cat比較差。
再來是最可怕的!!你說:
使用JPLAYMINI 與 FOOBAR2000輸出電平值確實會不一樣
what???兩者都是 bit-perfect,輸出電平值會不一樣?請確定真的是這樣嗎???
第1、輸出電平是只指數位輸出還是類比輸出?類比輸出很好理解,數位輸出電平不一樣??
第2、你的foobar2000是什麼output?該不會用到ds輸出?雖然這種鳥問題有點看不懂人.....(blush)
再來是,你的u3tt是直接接上 Ian's FIFO的 usb板?還是跟samshu一樣的 Amanero USB?
最後是,所謂『打敗U3TT Jplay單機』看不懂?這個『U3TT Jplay單機』是指跟你的 NB直接接USB/I2S 不同的一套電腦??
最後,歡迎你辛苦地拿來我這裡測試喔!你人在台灣吧?
Hi教授
很抱歉,回得太快沒注意看『雙 Ian's FIFO』,我的系統應該是NB => USB 轉 I2S(Amanero) => FifoPi => TransportPi (轉 SPDIF )=> DAC,應該不是您說的『雙 Ian's FIFO』。
1.『使用JPLAYMINI 與 FOOBAR2000輸出電平值確實會不一樣』是量類比端喔!
2. 用foobar2000或是 Jplay mini上面都是WASAPI Amanero
3. 因為電源系統只有一組,因此測試時U3TT 和Ian Fifo分開的,沒有混用。
人在台灣,如果要測『雙 Ian's FIFO』我也還有多一組,只是電源+Dozen 只能供給其中一組使用,另外電源有三箱搬運到您的音響室會比較花時間,如果您不嫌棄,我很樂意連U3TT(含USB3.0 isolator)一起帶過去測試。
小弟請tetsuka兄測量了一下職人的DAC,確認了職人DAC的AC電源地和Ian's FIFO的dirty side的數位地是相連的。
而由於在教授系統上測試時,職人DAC是插在類比排插上。
所以數位前端的地 -> 職人DAC的同軸地 -> 職人DAC的AC電源地 -> 教授類比排插地 -> 擴大機電源地 -> 擴大機訊號地 -> 職人DAC類比輸出地,
就這樣,Ian's FIFO dirty side和clean side的地又接了起來...(devil)
所以,職人DAC在教授的系統上無法完全消除數位播放前端的影響,的確是有合理解釋的。;)
可惜!不知道誰會第一個測試『雙 Ian's FIFO』?.....(clapping)
原來是測類比端,那當然會不一樣了,嚇了我一大跳!....:D
歡迎來中壢音響室測試!!器材在那裡?我可以開車去幫忙載過來,不會太遠吧?(如花蓮台東之類的.....)
先強調,雖然職人DAC可以使用接地問題解釋,但是 samshu的套件可是完全與類比端徹底斷線的喔!!
再者,以當天的『聽感』而論,我是非常非常有信心可以斷言(仍然是主觀),那絕對不只是來自地線的污染可以影響到那麼大的....(devil) 我還是猜測,如果使用『雙 Ian's FIFO』,才比較可能消除夠多的數位播放問題....(clapping)(angel)
昨天小弟的Ian's FIFO DAC在教授的中壢音響對於消除訊源差異的測試結果不是很理想。
但是因為實在跟小弟在家中的系統測試表現差異太大,所以小弟今天在自己的系統重新測試了一遍。
因為在教授音響室測試RIP的差異時實在差異太大,而換上sam兄的FifoPi測試時RIP差異又一下子縮小了非常多。
於是小弟電腦棒一樣使用電池供電並使用3C等級的USB線接上備用的DT2使用光纖輸出到DAC以減少電氣汙染。
小弟測試foobar和JPLAY播放時在聲音上確實有差異,很明顯的JPLAY的聲音來的比foobar好上一截。而不管是
foobar或是JPLAY在比較RIP差異時聲音的確還是有差異存在,但是其實差異已經很小了不像在教授那邊差異那麼大。
再來小弟把已經停用的JPLAY雙機+U3TT再度的啟動,非常意外的RIP的差異居然已經幾乎聽不出來了。然後小弟再
使用目前用來播放的主系統daphile再比較一次RIP的差異,果然跟之前一樣幾乎比較不出聲音差異了。今天測試比較
的另外一個意外的收穫是居然現在使用的daphile系統,在小弟的系統上聲音表現居然勝出了JPLAY雙機+U3TT了。
看來小弟訂製Ian's FIFO DAC的其中一個期望,大幅簡化播放系統的目標似乎是已經完成了。
小弟的系統擴大機是接在隔離變壓器之後,而DAC則是獨立的接在另一台專用的220V隔離變壓器之後。而因為小弟家中
電源迴路的地線非常的髒,所以小弟家中所有音響器材使用的電源線不是沒有地線就是把AC公頭裏的地線空接。也就是
說小弟家中所有的音響設備的AC接地端是完全不相通的,以上提供小弟家中音響設備的電源接法給大家做個參考。
當然或許小弟家中daphile系統幾乎聽不出RIP的差異的原因,是因為小弟家中擴大機還比不上教授使用的擴大機無法敏感的
放大出RIP的差異。不過這次的測試結果也證實Ian's FIFO不是買回來就能輕鬆消除訊源差異的套件,想要發揮Ian's FIFO
的完整性能需要投注的心力也是要相當的可觀的。
附件 33327
今天一收到『10000轉』的二手WD 300GB HDD就直接拆下去測試了。
我只能說...我賭對了(angel)
果然是轉速越高的HDD,其暫態表現就越好,姑且不論高中低頻、縱向橫向音場表現如何,暫態表現越好,我聽起來就感覺越自然且舒服耐聽。
而且在『低轉速』的HDD也能聽出『高轉速』的HDD之暫態差異,當然還是用『高轉速』來向下分辨『低轉速』的HDD會比較好,只是打個預防針,別以為用7200轉就聽不出10000轉的CDRip差異了。;)
除了教授的JPLAY雙機或規劃完美的Ian's FIFO,理論上應該都能聽出來這些差異。
以下採用布蘭詩歌第2軌作為測試曲目: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ilM...ew?usp=sharing
共有四種不同HDD的CDrip測試,名單如下:
1.Seagate 5900轉
2.Seagate 7200轉
3.WD 7200轉
4.WD 10000轉
值得一提的是,這顆『10000轉』的二手WD 300GB HDD,居然是我上述用過所有硬碟中,避震最好的。
各位網兄如果有時間不妨試試這些HDD帶來的CDrip差異,也可作為檢驗Ian's FIFO是否能無視數位前端差異的一環。
這 DDC 只有光纖輸出與及獨門秘方的 ElectroTos,幸好售價尚算合理,再加上 U3TT 的話也許變得相當有趣:
https://www.ecdesigns.nl/en/shop/u192etl
https://audiophilestyle.com/forums/t...omment-1067605引用:
They managed to perfect the U192 a little further to completely block the incoming source noise and Xmos noise above the bandwidth needed for the digital audio signal (20 MHz) and this has, according to them, led to the two (U192 and UPL96) being indistinguishable. He confirmed this also with measurements. So this means the U192 is basically "source insensitive".
henry1266兄您好,
不需要修改訊號線,只需要把機器「輸入端」的右聲道RCA座從機器內部斷開地線就行。
單端系統浮接有非常大的機率出現明顯的60Hz諧波。
小弟之前在測量nano dac的時候,一開始就是把nano dac的單端輸出送進RTX6001的平衡正負端,等於是單端地浮接。
訊號線長只有短短的10公分,而且離任何AC電源線距離至少50公分以上,但60Hz的諧波還是高得嚇人。
後來把nano dac的RCA輸出負極接地之後,才把60Hz的諧波壓了下來。
(詳情請參考本串5341和5356兩篇貼文的比較)
小弟把當時nano dac接地前後的1KHz THD的圖貼出來比較一下,那個是接地前,哪個是接地後,應該很明顯;):
附件 33328
附件 33329
henry1266兄您好,
老公寓也可以有合格的接地,只要接地線在配電盤跟水線短路就行。
請注意,不可在插座處直接把水線和地線短路。
小弟目前的住所也是40年老公寓,家中的接地線就是在配電盤跟水線短接。
這是台電認證的施作方式。
詳情請看下面這篇,很久以前小弟應該也有分享過一次: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335&t=3525127
附件 33330
@bchsieh
這是我多年前幫朋友做的全平衡擴大機,非常地安靜,將耳朵貼在高音單體上,會以為沒有開機,
只在半夜可以聽到很小的嘶聲,我的喇叭是陶瓷高音,有金屬護網,耳朵可以直接貼在上面,效率約
89dB。
這部機器設計理念來自平衡訊號線,兩股線要用力絞在一起,所以正反兩相的電路也要絞在一起。
圖上紅線兩側各一個放大電路,但兩個放大電路並非完全獨立,有部份偏壓電路及直流供電線是共用
的,像是連體嬰; 電路板如果是一大張正、反相從中間各自向左右發展,雖然對稱,但愈往後端離得
愈遠,無法共用偏壓電路,所以發展成四張板子疊在一起,訊號一路往下,就可以把兩個電路絞在一
起,音量控制也只需一個可變電阻,我用的是LDR(darTZeel前級也用LDR),零距離且無機械接點。
除此之外,它是調整增益控制音量(Ayre旗艦前級也是如此),通常使用時的總增益在5倍以下,也是
安靜的重要因素。
小弟在昨天測試了gangster.tank兄所提供的RIP檔,雖然透過Ian’s FIFO後RIP差異已經很小了
但是認真的比較還是有一點點的差異。首先小弟是拿5900轉跟10000轉的RIP檔來比較,剛出聲
隨意聽了一下幾乎是聽不出聲音差異。再來用力的仔細反覆比較後,10000轉的動態比5900轉好
一點大約有5到10%的差距吧。再來小弟拿了WD 7200轉的RIP檔來仔細比較後,跟10000轉的
動態差異已經很難分辨。有差距的話小弟認為可能也在5%以內了吧。
在這裡提供一下Ian’s FIFO DAC對於消除RIP差異方面的個人使用心得給大家做參考。
Ian’s FIFO在消除RIP差異方面並不是讓比較差的RIP接近好的RIP的聲音來消除差異,而是
把不同版本RIP檔'的聲音都變成Ian’s FIFO的聲音。如果認真的比較不同RIP檔的差異的話,
基本有差異的部分都是在些微的動態差異上並不會對音色上產生甚麼差異。
不過在此要另外感謝gangster.tank兄提供的RIP檔,讓小弟在檢查DAC是否還有什麼地方可以
改進讓RIP的差異更加減少時,意外發現了Daphile的NUC接上的網路線的RJ45接頭外部金屬跟
DAC的數位同軸輸入的地是相通的。在我另外拿了一條普通的UTP無接地的網路線替換之後,馬上
DAC的聲音表現大幅的提升許多。NUC使用的網路線接上的HUB的網路孔外框是塑膠所以網路線的
地雜訊並不是由HUB傳過來的,看來是網路線的地線變成了一條天線接收空間中的電磁噪訊後透過
NUC汙染了DAC的地才造成了聲音的劣化。
話說小弟之前發現DAC的dirty side和clean side的地相通跟這次的網路線對DAC的地的汙染,兩次
都在排除地的汙染之後讓DAC的聲音表大幅的提升不少。所以小弟在此建議跟小弟一樣沒有電子知識
的網友,請至少準備一個三用電表實際測量一下數位端跟類比端的地是否有相通。如果確認數位端和
類比端的地有相通的話,說不定在您排除地的互相汙染之後也會讓您的音響系統聲音提升不少。
能不能請tetsuka兄分享一下怎麼用三用電表檢查數位類比有沒有相通呀?先謝謝了!
Sent from my iPhone using Tapatalk
小弟突然有個疑問,bchsieh兄之前有提到線性電原對60hz諧波的抵抗能力遠低於交換式
也就是RTX6001對於60hz諧波非常敏感,所以有了bchsieh兄那串圖文並茂的實驗
那是不是有可能,nano浮地之後導致RTX6001吃到的雜訊變多,是儀器線性供電的結構導致
但如果RTX6001也和前端一樣是交換式的時候,浮地反而沒問題了?
tetsuka兄提到同軸有下電源地,於是我又跑去看了一下電路,有幾個問題想討論
小弟所理解的mcfifo的精髓之一,就是可以把電路切成clean side和dirty side,兩者彼此絕緣
說明書似乎是少了fifo那邊的電路,如果我理解沒錯的話,第六頁的中繼訊號源就是重整完的i2s訊號
附件 33331
這邊是tetsuka兄所提到的同軸殼
附件 33332
兩者好像又通在一起了??這樣算是隔離結構嗎?
小弟覺得這東西對於新手最不友善的地方,它明明應該要像ddc,放在機殼外用獨立雙電源,避免前後地糾纏不清,但他偏偏又是i2s,必須離dac晶片越近越好
如果不像bchsieh兄採浮地處裡的話,超容易出錯(angry)
k900733兄您好
因為三用電表的使用方式都是小弟自行摸索沒有學過專業知識,所以提出的測量方法有錯誤的話請網兄用力的指正小弟。
小弟在測量線路有沒有相通時都是把三用電表切到電阻測量檔位,小弟是切換到使用的電表電阻測量檔位最低檔的200Ω。
顯示數值為1代表電路不相通,試著把紅黑偵測棒接在一起就會出現電阻值也代表兩點間的電路是相通的。
以上次bchsieh兄請小弟測量DAC的數位端跟類比端的地是否有相通來說,當小弟分別將偵測棒接觸數位同軸輸入RCA的
外露金屬部分和類比輸出端的RCA外露金屬部分時電阻值為1,就代表DAC的數位同軸輸入跟類比RCA輸出地是不相通的。
接下來測量DAC的AC母座的地線端跟數位同軸輸入跟類比RCA輸出的地是否有互通,測試後確認AC地跟類比RCA輸出地
不相通而AC地和數位同軸輸入的地是相通的。因為我的DAC的AC地跟數位輸入部分的地是相通,所以DAC的AC電源線不能
跟類比端的器材共用排插不然會造成clean side和dirty side的地相通使Ian's FIFO的效果大打折扣。但是就算DAC沒有
使用Ian's FIFO的話,我認為讓數位端跟類比端的地互相汙染的話對聲音應該也是只有負面影響而已。反過來說如果測量後
結果是DAC的AC地跟類比輸出地有相通的話,那麼DAC就不能跟數位器材共用排插不然一樣會造成數位和類比端的地相通。
附件 33333
這個應該就是對應到第六頁的電路,小弟理解成這邊都算是clean side
如果圈圈那個可拆,量一下黑色與同軸殼大概就知道是不是相通
這邊確認一下rca殼和同軸殼是導通的嗎?
Hi tetsuka
"把不同版本RIP檔'的聲音都變成Ian’s FIFO的聲音",在我的聽感上也是如此。
然而改變Fifo供電品質提升暫態和微動態後播同一首歌,音色也會改變。但是在我聽感上,這是喇叭的反射音所產生的聲音層次,進而使"聲音"改變。暫態的快感和力量+高低頻微動態(簡單說就是聲音該快的時候要快,慢的時候要慢)所產生的聽感會強化聲音的分離度與層次感,我不知道是否有包含心理因素在內,但是這樣暫態和微動態的變化,聽感上"音色"是不一樣的。只是這到底是"Ian’s FIFO的聲音還是"正確的聲音"我也不清楚。;)
不過基於Ian’s FIFO偏硬的"音色",我也還是併了一顆10uf 的油質電容調整後級的音色,調整後似乎暫態換差一點,所以音量要調大半格來彌補一下。(bl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