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Herny
主要的考量是電容量要夠大,更能吸收雜訊,並供給電源不足的暫態,另外鋁質電解容易有癖性,我法拉電容用的是rubycon,dmc,單路電源3串15並共45個在5V端,實際上機量20mΩ,感覺音染比起鋁質電解容少,搭配Dozen LT3045模組後幾乎聽不出音染,不過實際上我的電源內也有並其他PP和鋁質電解,法拉電容是在外面另外用XLR並接上去的。另外體積小很多也是考量因素啦!4箱電源+2箱隔離電壓器已經夠占空間了,都快要擺不下了。
可列印查看
我是想買這個,https://www.amazon.com/MG-Chemicals-.../dp/B00TIC895Y
paste抹上去,零件裝好,熱風槍吹一吹就焊上去了。
kevintran兄您好,
小型SMD零件不建議用熱風槍+solder paste焊接,風量控制不好會直接被吹走...
一般都是用烤箱加熱才不會有這個問題。
Ian有寫tutorial:
https://github.com/iancanada/Documen...SMDtutorial.md
時鐘不建議用烤箱和熱風槍,因為對溫度非常敏感,容易被高熱弄壞。
用烙鐵比較容易控制加熱時間。
剛剛才發現Ian有出給FifoPi專用的ShieldPi,可以降低樹莓派傳來的電磁輻射:
https://github.com/iancanada/Documen...A.ShieldPi.jpg
附件 33318
使用樹莓派播放的網兄可以考慮一起訂購.. (angel)
太好了,就用烤箱,這樣電容就解決了,時鐘就用焊槍就成了!
己經把 45萬的 DAC拿回音響室了,半夜11點不能大聲聽,小小聲聽了 B Record 神奇的布拉姆斯室內樂第六集,忍不住眼淚都流下了來..........
這裡要談一個很殘酷的現象,而且完全沒有便宜超值手段可以取代,只能說真的是『天限』。
我們都知道,音響價格越高,越有邊際效益遞減的問題,也就是CP值大跌。但是這只是表象......事實上,高價或超高價音響,它的CP值是『階梯的』,從10萬升到50萬,進步可能只有一點點,但是最後關鍵10萬花下去變成60萬,運氣好如果剛好跳過階梯,那麼進步的幅度就會暴漲很多倍!
大家最能測試的就是『交換式電供』或『接地盒』:接地盒只用一個,明顯進步;再用一個,進步有限;再用兩個,進步有限.....直到加上n個,突然性能暴增!!n是多少?鬼才知道......
像新天新地的『大地盒』,經過多人測試,明確知道『3』個就是階梯,跟『2』個完全不是同等級的。而小地盒,可能要用到『8』才能突破階梯。
同樣的,數位播放系統只用一個1500w,當然很好;把數位播放切割成兩個獨立供電,極佳!3個獨立供電呢?4個?像jplay雙cat己經是7個獨立供電了,那真的是舉世天下無敵手,再昂貴的數位轉盤也永遠不是對手。
這是高價或超高價音響的『階梯式』進化,只是到底要投資到什麼地步才能剛好跳過『階梯』?那真的是鬼才知道!
看懂了上述的『階梯式』進化,那就可以回到現在的話題。
ian fifo 能不能讓數位播放系統最簡化?我己經看到有很明顯的『階梯式』問題了。請大家先原諒我的狂妄,但是我真的覺得jplay雙cat再加上AUDIOMAT MAESTRO 3 REFERENCE再加上全套線材通通香寶寶化,這樣子的『完整訊源』,己經到了最高的『階梯』。正因為它是『階梯』,所以任何對聲音的一點點污染,很可能直接從梯子掉下來;這下子根本不必動用什麼黃金雙耳,任何正常人都可以聽出來差異實在太大了。
簡單來猜想:因為能量不滅,ian fifo 遇到很爛的I2S,它就要做較多的『功率』讓很爛的I2S變佳;ian fifo 遇到很好的I2S,它就要做較少的『功率』讓很好的I2S變佳;做的『功率』大小,直接對ian fifo產生的完美i2s進行污染。一般dac可能無法分辨這污染,但是對於極緻的訊源,這種污染非常非常明顯..............
所以新天新地的box發現無論是更換x800的電供、hdmi線、其他線材,仍然會明顯影響 ian fifo的輸出;而那種污染到底要不要計較?就回到我說的『階梯式』進化問題了!至少在我的中壢音響室,『我猜』會非常明顯。
看起來這個討論串應該鐵定能存活下去了!只不過,它不再超值;真正要超值,還是得乖乖搞定 ian fifo/spdif 之類,把它當成一張最佳的聲卡就是。然而如果要走向極緻,尤其是不惜血本想要讓音響室勝過現場演奏的話,那麼這個討論串應該還是可以留很久很久的一段時間呢!
ok,以上是目前的『猜測』,等著7/12來好好驗證!......(clapping)(clapping)(angel)(angel)
p.s. 我個人的直覺猜測是:rip差異是最不需要多做功率的動作,所以 ian fifo 能消除 rip差異應該是最大優點與成就;但是要消除線材或大功率交換式電源的差異,應該在我的中壢音響室會破功;理由是它只能消除『調音式』的線材或器材差異,如果是涉及hi-fi性能的線材器材差異,那就要『做功』了,只要做功就會產生污染,然後就能聽出來了。
目的是基於兩大重點,其一是 RIP 方面的準備功夫並非那麼簡單,例如這些影片(聽不懂的話敬請開啟中文字幕,謝謝)中提及的步驟,到底是魔鬼在於細節還是龜毛細節亦有待商榷,假如 Ian's FIFO 的能力可以令所有工序變得無關痛癢就太棒了:
https://www.hiendy.com/?p=12067
https://www.hiendy.com/?p=12101
其二是關於 CD 表面的染料層,畢竟那是物理方面的差異,例如 UHQCD 甚至天價的玻璃 CD 就有先天性的優勢,另外還有拷貝後比原版光碟片更上一層樓的案例,就是 RIP 普通 CD 之後用三菱 Green Tune 燒錄片加上 Yamaha CRW-F1 或 Plextor Premium 再燒錄 AMQR 格式的說,而最後 AMQR 格式的 Green Tune 版本竟然比原版的玻璃 CD 有過之而無不及:
https://i.imgur.com/Xymg2eS.gif
https://i.imgur.com/UdTQTV3.jpg
http://aqcd.org/main/index.php?main_page=page&id=1
http://aqcd.org/main/index.php?main_page=page&id=2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ad&tid=1241049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ad&tid=2153111
http://www.genesisloudspeakers.com/w...ate.pdf#page=3
https://www.whatsbestforum.com/threa...16#post-219732Green Tune 燒錄片的售價也相當可觀,一片要 8 鎂,20 片就 140 鎂,100 片也要 600 鎂,由於 CD-R 只可以燒錄一次,因此才祈求 Ian's FIFO 能夠帶來一點喜訊,當然物理方面的差異就不知道結果如何了。引用:
3. River of Sorrow – Crystal disc
4. My Crystal disc remaster on Green Tune disc
Just out of the Redbook CD’s, there was 1 person that thought Disc 3 and 4 were tied for the best. Two people though thought that Disc 4 was more pleasurable to listen to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and the other 2 people thought Disc 1 was better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but then chose Disc 4 on another track that was played.
此外行動電源可能是屬於未知之數,它們的 ripple 好像並非那麼理想,而且 switching regulators 跟 Ian's FIFO DAC 的 linear power 也許有點兒水火不容:
https://goughlui.com/category/power-bank-2/
https://audiophilestyle.com/forums/t...comment-876256https://audiophilestyle.com/forums/t...comment-590557引用:
FWIW, most people don't realize that these USB batteries and power banks use DC-to-DC boost converters internally (a switch mode power supply) to achieve various voltages from their internal lithium-ion batteries.
電腦棒也好,NUC 也好,所有主機板的穩壓方面也是 switching regulators 的天下,選擇不多的時候就只有 Ian's LiFePO4 MkIII 跟這種特殊主機板的『全線性』方案了:引用:
It gets a switching regulator (same for a lot of 5v phone power bank), and what you are going to do is just replace the dirty digital noise from your network with a "clean" digital noise from your tp link supply.
https://www.diyaudio.com/forums/powe...ml#post5540295
https://www.allo.com/sparky/usbridge-signature-pcb.html引用:
To lower the noise of the USB, we had to lower noise on EACH rail. In total, USBridge Sig uses more than 30 LDOs. Even the SD card power rail has a dedicated LDO. There are zero switching elements on board.
小弟在昨天跟bchsieh兄請教了一些DAC的基板共地的問題。
在bchsieh兄的提醒之下,小弟拿出電表測量dirty side和clean side的基板GND是否有相連。
結果出乎意料之外的dirty side和clean side基板上的GND居然有相連!!
在小弟檢查線路後發現clean side的MUTE基板和dirty side的基板是由同一片LT3045穩壓基板來供電的。
在移除MUTE基板的電源接頭再次使用電表測量後,dirty side和clean side的GND就確定完全的隔離了。
之後小弟暫時先從clean side的McDualXO基板的5V電源上,另外拉了兩條裸線來供電給MUTE基板使用。
在確實將dirty side和clean side的GND隔離之後,小弟猜想之前CD RIP的差異無法完全消除可能也是這個原因。
果不其然小弟今天再重新測試RIP差異比較時,已經幾乎是完全的比較不出不同RIP版本的聲音差異了。之前有位
網兄私下請我幫忙測試他RIP的出賽曲是否能夠跟狂人比較的版本消除差異。之前我測試後回答他還是有些差異無法
完全消除,或許是他RIP的CD跟狂人比較RIP的CD不是同一版本才會無法消除差異。不過今天小弟再度測試之後,
果然那位網兄的RIP版已經跟狂人比較的兩個版本聽不出來差異了。連之前教授請Higuma兄幫忙RIP的SOCD326的
第6首,現在也已經跟教授的RIP版聽不出甚麼差異了。
另外在徹底將dirty side和clean side的GND隔離之後,Ian's FIFO DAC的聲音空間分解能力跟樂器合奏效果也跟著
提升了許多。而且小弟猜想在解除dirty side和clean side的GND共地的問題後,應該連DAC前端數位訊源設備的差異
也會進一步的被完美消除。
看來7月12日到中壢教授音響室的DAC PK大對決或許可能勝負還很難說了。(giggle)
真的有些例子:
https://www.diyaudio.com/forums/digi...ml#post5795443https://www.diyaudio.com/forums/digi...ml#post5796027引用:
Swapped clocks to Crystek, NDK and Accusilicon
- Crystek and NDK not a big difference, preferred Crystek slightly
- Accusilicon imho has a small edge and stays on for now (also easy to try because it is a size for size dry swap with the standard clocks)
https://www.diyaudio.com/forums/pc-b...ml#post6178357引用:
The Accusilicon type i'm using is the DIP14 version of AS318B:
http://www.accusilicon.com/docs/AS318BM.pdf
https://www.diyaudio.com/forums/pc-b...ml#post6178939引用:
The Accusilicon arrived.
Sounds better to me than the NDK.
https://www.diyaudio.com/forums/pc-b...ml#post5961507引用:
Wider, deeper soundstage.
Let's say, with Accusilicon you are in the first row, with NDK in the second :-)
https://www.diyaudio.com/forums/pc-b...ml#post5961710引用:
The Accusilicon 318B I mentioned before, I have confirmed that the Accusilicon 318B crystal is the same level as the CCHD950, and the Accusilicon 318B is less than $1.
AS318-B-49.152MHZ引用:
For me accusilicon is more better of crystek, when you listen the music, with test on laboratories i don't now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id=598248892770
AS318-B-45.1584MHZ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id=598480545030
AS318-B-100MHZ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id=598668754590
AS318-B-903168 /AS318-B-983040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id=607577586956
Jitter 方面該是各有優劣,不過 90 系才能夠對應 352.4kHz/384kHz 的說:
http://www.accusilicon.com/docs/AS318BM.pdf#page=7
另外 DIP-14 封裝的好處就是難度較小的安裝。
DIP14 是直接可以跟Ian's FIFO上面的clock晶片對換嗎?
如果可以不要焊那些SMD,那是最好了。
先聲明一下,以下是小弟的偏見:
關於Accusilicon clock,如果真的比NDK NZ2520SDA好,對大家來說絕對是好消息。
但是....
1. YunYun 推薦的東西,小弟第一時間會先抱持懷疑態度。
2. Accusilicon datasheet上的規格很漂亮(但還是比不上NDK NZ2520SDA的數據),
但由於是某國投資的公司,所以在第三方測量數據出現之前,請恕小弟也先打個問號。
3. NDK NZ2520SD 比 NZ2520SDA 差了不少,說Accusilicon比NDK好的人,不知道是跟SD比還是跟SDA比?
感謝chinpunto兄提供FifoPi使用心得來背書,這也讓小弟對Ian's FIFO DAC的聲音表現更有信心了。(blush)
當然未來小弟的DAC再度升級的時候,就是打算將所有基板的穩壓都換成Dozen。
話說日本職人為了DAC設計的Dozen mini基板也已經製作完成了,只是目前職人還未開始公開的販售。
附件 33320
因為DAC使用的基板耗電量都不大,所以職人Dozen mini是改用12顆並聯的LT3042和LT3093來製作。
照片上方基板左右各有一組12顆並聯的LT3042穩壓,下方是給IV基板用12顆並聯的LT3042和LT3093穩壓。
目前Dozen mini預計會用在日本音響BLOG主送回給日本職人改裝McFIFO/McDualXO的職人設計的DAC上。
在職人的建議之下這次的DAC改裝預計會將所有變壓器移到獨立的電源機箱,然後變壓器2次側先使用4並聯
的LT3045或LT3094穩壓基板作預穩壓之後,再從電源機箱把電源送到DAC機箱的Dozen mini穩壓供電給各基板。
日本音響BLOG主有跟我提到這次的DAC改裝,預計使用的時鐘跟我使用的NDK NZ2520SDA不一樣。雖然他並沒
告知我他預計使用哪顆時鐘,不過我猜想他或許可能會直接使用最高檔的DuCULoN。
當然日本音響BLOG主的DAC在經過這次的升級之後,想必聲音一定會大幅的超越小弟目前的Ian's FIFO DAC。(devil)
小弟也相當期待他的DAC升級完成之後的聲音表現心得,想必應該也能夠當作小弟未來DAC升級時的重大參考。
小弟猜想bchsieh兄認為使用DuCULoN之後能有的多大的提升的疑慮,是因為I2S訊號會經過中繼基板的關係吧。
關於中繼基板上的IDT的551SCMGI性能比不上McDualXO上Potato的的超高速晶片(1GHz),所以可能會造成
McDualXO的時鐘訊號性能劣化這件事小弟之前就已經告知過日本音響BLOG主。因為日本音響BLOG主最近開始
使用AuI ConverteR 48x44將常聽的PCM音樂檔都轉換為DSD格式,所以他升級後的DAC主要也是用來聆聽DSD。
所以他的DAC為了穩定播放DSD的話可能還是需要使用中繼基板,就看看日本職人會不會另外想出新的解決方案吧。
另外請教一下bchsieh兄如果為了播放DSD還是需要中繼基板的話,那麼可以將IDT的551SCMGI更換為和
Potato的的超高速晶片性能相近的晶片來減少時鐘訊號的劣化嗎?
如果小弟的想法可行的話,也請bchsieh兄推薦可以取代IDT的551SCMGI的晶片給小弟。謝謝您
昨天在網路上找NDK NZ2520SDA 的店家,好像很少,而且都是DIY材料供應的網站。像Digikey,Mouser,等等的大公司都沒有;因為好像跟NDK買的量是以3000顆起跳,要是賣的很慢,那些公司大概也不想賣。
請問大家都是去哪裡買的?SDA比其它SB或是SD都貴了不少,我怕買到假貨。
先謝謝啦!
kevintran兄您好,
有不少網兄來悄詢問相同的問題。
小弟都是在diyinhk買的,連結如下:
https://www.diyinhk.com/shop/audio-k...scillator.html
一顆不含運費三百台幣左右。
kevintran兄您好
NDK NZ2520SDA好像真的不太好買,日本職人也是在日本買不到最後是在下面這個網站購買的。
https://allo.com/sparky/oscillators.html
不過小弟後來也有找到另一個網站也有販賣NDK NZ2520SDA。
https://www.diyinhk.com/shop/audio-k...scillator.html
謝謝bchsieh兄和tetsuka兄,我也是看到這兩個網站。那我就跟DIYINHK買好了。
再次感謝!
PS:東西寄來了,放在座位前一個多禮拜了還是沒動手。這個週末趕快把所得稅申報完(該繳的還是得繳的),下個禮拜再來裝。
kevintran兄可以的話,希望您組裝後,分享組裝詳細流程,供像我這樣的零基礎電子白癡能夠學習。
非常感謝flying fish兄的使用經驗分享。
不過這兩天小弟找到了一份資料後,開始懷疑播放DSD有雜訊是Ian's FIFO和ES9038PRO的True Sync mode相容性問題。
https://github.com/iancanada/Documen...PlusManual.pdf
在Ian設計給FifoPi使用的9038Q2MPi的安裝使用手冊中有出現這一段敘述。
Further gains can be made by stopping the DPLL and enabling True Sync mode. BUT there are limitations to True
Sync mode with the ES9038Q2M:
- It supports PCM format only. DSD and DoP are not supported.
- MCLK has to be 128FSR
手冊中明確的提到了開啟True Sync mode時,9038Q2MPi只支援PCM不支援DSD和Dop。
而日本職人所設計的DAC基板剛好就是完全針對True Sync mode來特化的,所以小弟認為或許ES9038PRO也會有一樣的問題。
當然開啟True Sync mode後只支援PCM究竟是Ian's FIFO方面的限制,還是ESS的DAC晶片方面的限制小弟並沒有判斷的能力。
日本職人給小弟的說法是在播放DSD時Ian's FIFO送出的時鐘頻率不正確所以才會有雜訊的出現,所以職人才會另外製作一片中繼
基板用來把播放DSD時的時鐘頻率修正為正確的頻率。
如果小弟發現的資訊不正確或是小弟理解有錯誤的話,也請各位網兄不用客氣的來指正小弟。謝謝您(blush)
Synchronous Mode (PCM mode only)
The DPLL can be bypassed if the incoming PCM audio is synchronous to MCLK with
the relationship MCLK=128FSR. This can be enabled via 128fs_mode in Register 10:
Master Mode and sync Configuration.
以上是出自es9038pro datasheet,可見要唱DSD就不可能停掉DPLL,所以你的
DAC不可能工作在True Sync mode。
Ian的DAC可透過ess controller 設定DPLL bandwidth,共有0、1、2、5、
8、10、12、14、15共九級,0是True Sync mode,數字愈大bandwidth愈大,Ian
要求設定在1(如果clock的品質好)。
非常感謝flying fish兄和chinpunto兄的回答。
小弟自己在網路上找到的ES9038PRO的datasheet也是Synchronous Mode (PCM mode only)。
不過小弟剛剛去看了一下DAC的DPLL PCM跟DPLL DSD設定值分別是5和10而MCLK是128FS。
日本職人的DAC使用手冊在DPLL設定中有提到數值0是DPLL OFF,在非同步模式下DPLL設為0會沒有聲音。
現在小弟已經將DAC的DPLL PCM跟DPLL DSD設定值都設為0了,不管是PCM或是DSD目前都還是能夠正常的播放。
至於DAC是不是在True Sync mode下工作,反正小弟沒有能力去檢證就暫時不去在意它了。
前幾天拆了一條香堡一代喇叭線 有些困惑想請教各位前輩
附件 33322
如圖香堡是由這種同軸結構構成的,正負各兩條(線身還藏了迷之第五股,原廠直接鉅掉超浪費的(angry))
看官往資料顯示這條線的材質是occ銅線,直覺思考是使用裡面那條純銅芯當導體,外面帶銀的隔離網當屏蔽用
但我這條線卻是使用帶銀那層當導體,裡面那條銅線空接,沒看錯,真的空接(原用家其中一邊已動刀過,我是對照著原廠無改的那邊量,有錯請指正)
第一個情況是我量錯,機率可能不大,原廠香蕉插下面明顯就是銀隔離網的纏繞股
第二個情況是原廠做工失誤,我比較怕是這種,想問看看銅線空接是不是正常現象(如果空接正常那就會與官網標榜的純銅occ有出入)
另外個問題是大家拿來dc供電是如何使用的呢?
學原廠只用外層?還是裡面的銅芯要用上?
這條聲音沒話說大勝原來的hd-tdc,不過結構實在令人費解
心血來潮買了希捷『5900轉』的那顆傳說中的HDD(特殊雙平衡避震)。
測試後發現雖聲音較飽滿,高頻低頻皆優,但聲音連續性或暫態輸給了『7200轉』的希捷HDD。
而且『5900轉』的聽起來聲音靠前(尤其是CDRip),且音場較為緊縮,聽起來頗不自然。
不自然的最大因素來自於聲音連續性不足、音場緊縮,常常人聲共鳴、殘響、迴盪在空間的聲音會變弱(尤其是CDRip)。
附件 33323
其實我建議試試企業級硬碟,seagate hgst toshiba等,但不要wd本家的,他家已放生機械硬碟。
目前自己用的是toshiba的MG系列,當初換上去覺得感覺不錯,之後本來還想試hgst的企業級,但因故最後沒入手。
Ian's FIFO 之嚴苛測試成果
Ian's FIFO 在這個討論串被期望可以減少很多麻煩現象的救星,感謝 tetsuka身先士卒賭了下去,也感謝新天新地的samshu同樣賭了下去。老實說,論原理一定是bchsieh大魔王最懂!但是,音響終究是聽覺與知覺的現象,『真實的聽感』仍然是唯一最重要的經驗。網路上討論的 Ian's FIFO 效果,聽感的描述都是不合格的......因此沒有真正聽到器材,實在無法相信是不是可以把這個討論串停掉。結果今天把tetsuka 與 samshu 的器材通通搬來中壢音響室,結論是:這個討論串還可以活得很久!.....(angel)(angel)(clapping)(clapping)
完全不談原理,只說聽感。一開始是 tetsuka日本職人的dac,直接聽的結果真的是hi-fi性能超級強悍的器材!!(clapping) 但是,對於不同樂器『音色』的分辨能力,明顯是弱於我偏好的器材,明顯可以看到那是一種diy職人的極限:如果diyer聽不出音色的好壞,他做的器材就有可能分辨不出音色好壞。所以我常說如果我要買diy器材,一定只會買bc大魔王製作的。
好!開始測試數位播放是否有差異?使用我的jplay雙cat接DT2送出SPDIF給日本職人DAC,再接到擴大機與喇叭。使用JPLAYMINI 與 FOOBAR2000 JPLAY ASIO,相差非常明顯!!使用JPLAY的 CLASSIC引擎與ULTRUSTREAM引擎,相差非常明顯!!同一個音樂檔從外接傳統硬碟COPY到系統SSD,再比較兩者,還是相差非常明顯!!
tetsuka完全傻眼了!!在他家保證分不出差異,在我這裡根本是一清二楚,也就是說:玩 Ian's FIFO的玩家,音響系統是否有足夠的分辨力呢??
當然了!『相差非常明顯!!』是事實,但是相差的幅度比我的DAC還要打五折也是事實,到底是Ian's FIFO降低差距?還是DAC的類比性能不足降低差異?那就要等下一個 samshu的實驗了。
這時使用tetsuka自備一台win10電腦棒,外接電池,直接連上 Ian's FIFO dac,這下子 cat完全不吃市電可以減少差異了吧?結果:上述還是一樣差距明顯!!!更好笑的是:為了極端減少干擾,使用我的control pc對 win10電腦棒 進行wifi遙控,也就是數位播放時我的pc只是一個無線遙控器的功能而己喔!結果的會氣死人!使用win8很髒的os當pc遙控器,win10電腦棒的聲音就會變髒;使用win10很乾淨的cat專用os當pc遙控器,win10電腦棒的聲音就會變得很乾淨;這是那門子的數位播放器不重要了啊???
不但數位播放仍然有差異,而且使用WIN10電腦棒的聲音真的爛,完全被JPLAY雙CAT壓著打。
至此決定哭哭,Ian's FIFO可以改善,但是無法救回,這個討論串仍然長命百歲!等samshu的東東來了。
samshu帶來的是 https://www.diyaudio.com/ 的 diy套件,可以 spdif輸入經過Ian's FIFO再輸出spdif,也可以 usb輸入經過Ian's FIFO再輸出spdif。前者是使用我的DT2輸出的SPDIF輸入,後者是直接把DT2上的USB線拔下來插入DIY套件的USB孔。結果無論那個都一樣:它們都是被 DT2直接接到我的DAC壓著打!!
spdif輸入經過Ian's FIFO再輸出spdif,聲音變得有崚有角,非常僵硬而不自然;然後所有的數位播放差異仍然非常明顯,只是打個折。usb輸入經過Ian's FIFO再輸出spdif,聲音完全變成那個 Amanero USB的音色,與我的DAC內建的USB一樣,就是聲音太軟、瘦弱無力;然後所有的數位播放差異仍然非常明顯,只是打個折。
至此己經確定了:Ian's FIFO 的確可以明顯減少數位播放的差異,但是從我的嚴格角度,它要達到『不在乎』還差得很遠很遠;而且明顯它本身完全必需絕對遵守本討論串提出的大原則:大電容、交換式電供、OS.....一大堆。只能說,它能減少的麻煩真的不算太多。
大家討論了一下,大概的看法是:喇叭是7萬元的 JMR BLISS JUBILEE,DAC約十萬,擴大機難以估計,就能明顯聽出Ian's FIFO無法消除數位播放差異了,當然也包括無法徹底消除RIP差異。
所以我一直強調聽感很重要。我相信以bc大魔王的實力,做出一個能百分之百完美達標的Ian's FIFO一定沒問題。問題是全世界可能只有幾個人做得到,其他人玩Ian's FIFO,隨便就說數位播放沒有差異,真的是講太快了!如果是真心聽感那就要像tetsuka一樣傻眼,想想看類比系統那裡有問題?明明中壢音響室清楚地不能再清楚,為什麼我的音響分辨不出來呢?
哭哭,我也希望Ian's FIFO真能刪除這個討論串啊!可惜,路還很長............
(end)
很高興這個討論串能繼續下去,也很惋惜日本職人的DAC搭配Ian's FIFO仍然無法達到完全消除數位播放差異。
但這個討論串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是『數字時代2 DDC』停產這件事情,而samshu帶來的Ian's FIFO居然還輸給了DT2?
因此,如果要繼續下去,至少要讓Ian's FIFO套件有『數字時代2 DDC』以上的實力,以彌補樂之邦停產DT2這個缺憾。
而且Audiomat家的DAC雖不是交換式電源,可是看起來好像也是非常強!讓我對Audiomat家的DAC有更多的期待。
下周我的WD萬轉HDD將會到貨,屆時將發表心得以及5900轉、7200轉、10000轉之間不同外接傳統硬碟的CDrip檔供大家試聽參考。
小弟弱弱地想請問一下教授,您的數位器材和類比器材之間的地有相通嗎?
如果是相通的,Ian's FIFO的地隔離就沒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