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長用過Roksan的綜合機
但我聽過他當前級使用還不錯啦
但總覺浪費了些什麼
音質上也有改善空間
我使用過亞瑟R1.5後級
覺得頻寬和速度好像有點問題
刻意營造管味可能就有點不好搭其他的牌子
記得亞瑟前級的哼聲蠻大的
不過我都沒玩多久就是了
音質還是有改善空間啦
好好搞一套Roksan前後級吧
Caspian系列(前級加上mono後級)
訊源也升級成M1
您一定會有很深刻的感受的
找對音樂性好的喇叭
好好聽音樂就對了
自然不用再換東換西....:)
可列印查看
沒有拉,小弟只是樂玩,
每一張CD因為換器材後,又可以重新聆聽一遍,
這樣的感動遠比換CD來的多,還有調整的方式也會一直改變跟學習,
會有自己的一套出現。
這是折衷的方式,因為不想花那麼多的COCO。
仔細的思考聲音的變化跟阻泥也有很大的關係。
不知小弟有沒有辦法調出正常的聲音,這才是小弟愛玩之處。
cc
哈哈!我也是一樣的想法
但是後來發現器材要升級手骨不夠粗
味道也不一定合
只好從調整下手
調到覺得可以安心聽了
買唱片就買到手軟
其實不管器材或唱片
夠用就好
"佳兵不祥"
調到覺得想一直聽甚至不想睡覺的程度
有害健康和家庭幸福說耶!(blush)
http://img177.imageshack.us/img177/7290/pict0193yj9.jpg
那是99大賣場買的家具止滑墊,39元12個,
喇叭的底部我黏上六個,
這是依據木內大師的方法加上自己的喜好黏貼而成。
這個方法要感謝木內大師,他的調音方式讓我覺得他真是高手中的高手。
不用三個角錐,都用4個,聲音相對的會比較均衡,
我先黏4個腳,會影響聲音的低頻解析跟重量感,
最後黏貼中間那兩個,會影響中音的聲音,
為什麼會這樣黏,跟卡門的箱子有關係,相當的堅硬,
這張照片是卡門C521的橫照。
聲音都要依照器材不同會有所調整,當然黏的位置掌控也跟個人音感跟喜好有關,
你喜歡怎樣的聲音都可以自己調正。
這是我最近玩的東西,相當好玩悠。
分享給老師看看。
偷偷告訴老師一下
這個木內的方法有點不同悠,
差別在於那四個腳,
木內是放在最外緣,
小弟之前也是用他的方式,後來試了又試,
要離箱板厚度有一定的距離,聲音自然會比較空鳴,
若是直接壓在箱體邊緣聲音就會類似木內本來的聲音,
這是小弟改良過的,也是跟一般機器擺放的角錐再改良過的,
由於小弟根本沒聽過他的調音,只是依照自己想樣聲音去調整。
小弟有點想換那台V5,換來聽聽看,150W耶,
但是擴大機不好賣。
沒賣出去,就繼續聽,東西也還不錯。
機箱結構影響聲音之大實在很難想像
連號稱以線路為主的Meridian
加上好墊材仍是改變甚大!
至於三點支撐如何擺放?
一點是變壓器下
一點是主電路版下
另一點找最穩定支撐處
不易晃動即可!
但若沒時間細調
前一後二比較不易出錯
因為變壓器在後面的比較多....
腳很重要!
我現在看一套系統set up好壞
一定會注意他是怎樣擺放器材和揚聲器
因為機械接地共振的處理實在太重要了!
前幾天在朋友的系統做過實驗
一邊喇叭有加BDR墊材另一邊不加只用陶瓷角錐接地
兩邊聲音變得很不平衡
沒加的那邊的聲音整個比較起來是散掉的(loose of focus)....
其實只要是夠水準的系統振動控制改變聲音的幅度都很大....:)
何兄在部落中寫得很好
http://www.wretch.cc/blog/vincentdoho/6936423
我狗尾續貂一下
愈重愈穩的盤和臂針壓似乎可以針壓可以愈輕讓動態愈大聲音愈活
但是動態原本就大的系統則應該要求低頻更穩實才會平衡
Touraj在升級他的唱盤成TMS3之後
針壓增加了0.5g
我的唱盤也在加強避震之後增加了針壓!
平衡是最重要的調整原則....
http://ludwig-arwen.blogspot.com/200...g-post_12.html
蘇大哥寫得好
我深有同感
轉貼回我的feedback:
許多音樂家都被人貼上一些固定的標籤然後在二手市場上評價不高
其實像曼紐因和祖克曼,布蘭得爾,阿旭肯納及蕭提等等
既然成名已久又有大量錄音
必有其可觀之處
聽二手黑膠之後
意外發現便宜又好聽的唱片
不管是曲目或是音樂家
總是驚喜無限
這也是聽黑膠的一大樂趣之一
感謝蘇大哥的資訊
Always a pleasure to have a friend like you.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pictureid=3025
我的Roksan Xerxes.20+ 目前的setup
upgrade plinth+ BDR Thick Pits+ 黑金石+ Stand Art 角錐墊片+ Audio Refinement 音響架
跟之前的setup比較起來是更平衡的聲音
用完整的upgrade plinth含角錐(鋁)和墊片(銅)達到原設計的最平衡完整的頻響
然後用BDR Thick Pits做 isolation of vibration
然後用黑金石再進一步降低音響架的共振提高解析.....:)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pictureid=3027
目前唱盤的機械接地方式...
"旁敲側擊"一下
果然是穩多了!:D
有效的控制震動
非常有助於唱片音溝的微小訊號被拾取!:)
我後來不太喜歡用黑金石
但是墊在最下層是OK拉
我最後都把黑金石拿去墊最不重要的地方,
越來越簡化。
要是我不會用黑金石直接放在音響架上,聲音也許比較活一點。
但是老師連黑金石也都有上角錐,真是太猛了。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pictureid=3035
我的第二系統避震模式類似
先將原來的四支腳鎖緊
再用BDR做震動隔離
再來兩層三明治....
水平可以從音響架調整...很方便...:)
冬天到了
聽聽跟冬天有關的音樂
也聽聽一些溫暖的音樂
有管機的人會有很溫暖的聲音和氛圍
Roksan雖是晶體機卻一點都不冷
溫暖而流暢:)
最近在玩擴大機,發現ROKSAN原廠角墊,雖然會增加厚度,但是會失去一點解析,
但是那種特別的韻味可以將晶體積的的冷味調濃,
本來是想買阿比特的機子來試試看OP調音,
原來OP的學問也不小,NE5534聲音的確看牌子,有的比較好聽,
BB OP聽音樂感覺就是少點東西,也許沒用到高檔的BB opa627,
但是AD797已經不錯拉,音樂性還不錯,但是換用NE5534,
還要考慮耐壓,大概只有BB 604AP可以耐壓到25,
其他的不好買,
NE5534還是有其特色,溫暖的感覺,
因為小弟只能試試不會震盪的OP,
剩下還是要靠調音的方式。但是要鮮明的音色,還是不習慣,
還是要帶點圓潤跟溫暖才是我的調音方向。
我還沒寫到重點拉,我是將NE5534+AD797,
聲音還是NE5534具有厚度,AD 797雖然低音有點突出,
但是遇上NE5534之後,竟然搭配的剛剛好,
DG唱片聽起來也很清晰,只是還想買一台CDP可以換OP的回來試試看。
NE5534有點年紀拉,但是東西老還是有他的優點的,音象比較沒那麼小,
AD797聲音很清楚的表現出來,聽起來越來越舒服拉。
小弟現在兩台CDP、兩台擴大機、一對喇叭,
都一直換來換去,心中的口味也是變來變去,跟身心狀態有關係,
目前的系統的墊才想法跟老師有關,
之前一直聽貝多芬鋼琴奏鳴曲
又一陣子一直聽蕭邦,
最近又一直想聽顧爾達,
聽了俄羅斯大加的音樂,轉變成法國的,又轉變成美國氏的,
又要變成德奧氏,我聽的實在時時在變,
擴大機的火侯我也是常常在換,有時需要另一種溫度的,有時候需要暖聲的,
最近又有衝動想買李氏落地,那種便宜的,但是CDP又捨不得賣,
玩音響的可貴是可以自己調整。
真是玩無盡,無盡玩,
有空貼個照片給老師看看。
0.0
其實會換來換去也是正常的
從前的機器可調整的地方多
調整到自己的口味甚是方便
但是最簡路線比較原汁原味
聽久了反而是比較有味
會喜歡LP當然也是因為除了好聽之外
很容易便能調整出不同的聲音
CD可以動的地方少多了
換器材也是挺麻煩又費錢
不同的盤臂頭聲音各有特色大異其趣
我想您應該也會很喜歡
MM頭和入門盤臂就很好聽很好玩喔!不會很貴啦!:D:D
在思考要寫一些什麼比較好呢
http://img145.imageshack.us/img145/1839/pict0234.jpg
大概就寫一下簡要,角錐有分成
1.三角錐
2.圓柱狀
http://img145.imageshack.us/img145/5013/pict0235.jpg
利用角錐之後,再利用角墊板,增加聲音的厚度跟解析,偷老師的LP功夫的
小弟反覆玩才發現,有可能是後知後覺,
前者:是必須要放在原廠角錐的附近,比較靠近內側,一般的原廠塑膠圓墊,
本身的位置就會有比較多的中高音,低音相對就比較弱一點,使用得當聲音也是相當合宜,
也跟圓錐狀的角錐會產生比較多的中高音有關,也會增加定位解析。
後者那種適用於木內的擺法,放在機器的邊角,因為在此位置,本身的低音就比較多而且呆,
所以若是利用圓柱就會產生合宜的厚度,但是若是圓柱高度不夠,自然會產生聲音不夠厚的現象,
所以若使用此類型的也是有一定的類型,太高也不會太好聽。
在角錐跟角墊的使用心得方面:
角墊也是需要一定的硬度、剛性、彈性,單層的聲音比較厚實,多層組合的聲音比較快,
當然多層的壓合也是很重要,若是壓的不好,密度不大,聲音解析就會少一點,
角墊板,會直接影響到角錐,因此在大家的系統中,很多的高手也是會使用。
厚度自然也會影響中音,因此太薄、太厚的的不太能用。
小弟有聽過一個法則叫做8-2法則,離機器越近效果越大,因此角錐的影響比角墊重要
,當然有角錐+角墊,基本上已經足夠,在上去會更好,跟木內先生的看法一致,
角錐對機器的影響小弟覺得至少有3成,其他來自DA、轉盤約7成,
角錐也是有其特性,選到好的形狀、大小、高度,聲音自然均勻,
因此才會有高價的角錐、角墊,他的聲音剛剛好,使用的方法也是跟我寫的類似,
圓柱類型:BDR的類型我是拿大象棋去做試驗,不夠厚,聲音的中音無法呈現,
自然不好聽,密度不夠的聲音不夠清晰,(我有買台製跟大陸製的比較)
最後採用榮冠大象棋一和200那種,裡面有5個兵、5個卒,
要買到一樣材質又是4個的,我找了很久也只有這種,
其他之前買的橡膠角墊比較軟,雖然比較薄,壓力大之下,也是會有密度加大的現象,
對於鋼琴結構的聲音來說,像棋材質比一般的硬橡膠更硬,自然在聲音結構上更完整,
缺點是有時音樂也是需要比較柔軟的感覺,他就沒辦法,他會把細節都展現出來。
http://img145.imageshack.us/img145/2954/pict0233.jpg
各種象棋
http://img145.imageshack.us/img145/3978/pict0237.jpg
各種橡膠角墊及保險絲,
後來最喜歡的還是橡膠杯狀的角墊,REGA CDP也是這種,
在台北新光華附近有賣很多種,有3號的等等,便宜又好用,
CDP、擴大機也是選擇不同的SIZE,
杯杯狀的還不錯聽,又夠硬,也不衰生,用來取代原廠的塑膠墊真是在好不過拉,
原廠那種就是壞聲的緣故,日本機器聲音沒有彈性...也許那些佔了好幾成的關係。
http://img145.imageshack.us/img145/409/pict0238.jpg
原廠的角
http://img145.imageshack.us/img145/1879/pict0239.jpg
http://img145.imageshack.us/img145/p...jpg/1/w640.png
大家一直很想買來固定端子的軟橡皮
http://img145.imageshack.us/img145/1992/pict0241.jpg
http://img145.imageshack.us/img145/p...jpg/1/w640.png
擴大機的角錐
CDP的兩種角錐,使用方式也不同,
墊板也有橡皮墊,聲音更活。
http://img145.imageshack.us/img145/8387/pict0242r.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