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的,
如何加強競爭力,就是生存之道.
以市場機制而言,其實水貨的存在,
其一重要意義是監督公司貨的價格.
可列印查看
其實很搞笑......
我從不拿國外價格跟商家談,一丁點的意義都沒有,除非你有管道買得到你提及的價格,那你有管道買得到,你還要跟代理談嗎?
我如果談到價格還是距離我心中的價格頗遠,我直接去找別的替代產品及品牌,當然你心中的價格要務實一點,而且我二話不說,不必要造成你我時間及資源的浪費.......買東西而已,不需要橫生枝節...........
這是做為消費者的認知及權益......不要搞搞震.......就是不要盧......
andychu能這樣想是最高的等級,商品的價值與價格由自己決定
若真的不曉得,以國外原產地的價格當一個參考計算是合理的,但要考慮各國的運費、關稅...等等,臺灣一般基本上是訂價x1.3合理左右!
有些原廠的FOB也是令人OOXX, 若網兄認為某產品定價過高也不見得是代理商想要賺很大. 價格除了剛剛提過的"服務成本"之外, "進貨成本"只怕很多人沒有想到吧?
另外庫存的壓力我想一般人也很難理解吧? 要說一個產品的定價合不合理沒有全面的了解真的有點不公平, 試想:
若大家只想買得便宜而全部跑去買水貨, 把代理商的市場越做越小, 那代理商又如何能在原廠那邊拿到一個好價格回饋給消費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