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個人要決定去試聽(不是買),我最少還需要水平和垂直的擴散和 impulse response。如果測量的結果不好,我是不會專程去試聽的(去音響展或朋友家碰巧聽到的不算)。
可列印查看
我舉例想說的是..空間效應的影響程度探討.
測試數據或取樣的 sample越多.勢必誤差率越低.
或是同一空間.不同或差異取樣數據越多..會越好分析或越準確..這個方式所幸一直有人在進行之中.:).是傻勁也是狂熱!
甚至..
我也預約了..我曾目睹/po文過的 調音神人(其實網內大咖~也有請他調音案例).
過一陣子..請 DRC測主..直接到其家空間(我去聽過.)做-交流(blush).
他(神人)家系統(只是一般器材.)+空間表現.是叫 Hi End音響界好幾位~指標性人物都要佩服過的.
看看..我所見識過~最厲害的"自我修行"玩法 vs DRC(也是我所見過最全面的測量).
會擦出什麼火花.. 哈.
這期的Stereophile (2011.03)
Audio, Meet Science
Jim Austin
many audiophiles reject the very methods - scientific testing - that made possible audio in the home. That seems strange to me.
http://www.my-hiend.com/leoyeh/2011a/stereo201103a.gif
有測得出來,但聽不出來的
有聽得出來,但測不出來的
絕對不是只靠聽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