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大大如何處理喇叭線y端放不進問題?[.QUOTE=Dieskau;191928]我也遭遇過同樣的問題(angry)
也受到亞柏利同樣貼心的禮遇服務(clapping)
「[/QUOTE]
可列印查看
請問大大如何處理喇叭線y端放不進問題?[.QUOTE=Dieskau;191928]我也遭遇過同樣的問題(angry)
也受到亞柏利同樣貼心的禮遇服務(clapping)
「[/QUOTE]
Gryphon Expert
Re-cap Reference One - click "Service"
http://www.clarkeaudio.com/
各位前輩好
小弟想請問一下
Gryphon diablo搭什麼訊源會比較好呢?
希望預算實售價20萬左右的一體機
目前口袋名單有
1.esoteric K-05(沒搭時鐘會不會無法發揮實力呢?)
2.MBL 1531(聲底會不會跟diablo不搭呢?)
謝謝前輩們指教
現在我訊源使用orpheus比之前的metronome cd4得到更多的細節高音大有改善
其實我是比較屬意MBL 1531
一來是黑金好看與我的系統比較有統一的感覺
二來本來就非常喜歡MBL的聲底
會考慮K-05
是因為有聽過親戚家的K-03
覺得非常好聽
雖然跟MBL是不太一樣
之前爬文有看到前輩說
Diablo適合解析度好一點活潑一點的訊源
MBL似乎比較不符合
故有此一問
偏好嘛
以前聽女聲
最近剛入門古典
小品到大編制都會聽
記得Confidence C4好像沒OCOS接頭了
小弟手頭有OCOS, 但還沒嘗試.
http://www.dedicatedaudio.com/inc/sdetail/27046
目前,我用早期的Audioquest CV-4, PSC, non-DBS, bi-amp, tri-wire裸接Avalon(鈦中/高音), 提琴的木味很豐厚及很有粗糙感, 整體上蠻配的 . 香港發燒音響總主編也蠻讚的. CV-6, CV-8(PSC/PSC+) and Granite (PSC/PSC+)也不錯. PSC+=OCC???
http://www.audiophileanswers.com/Pro...e=160201660722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E4%B8%BB-Club
你也可以考慮Gryphon線, 或向MUSK兄借 (devil), 畢竟,在家試用最保險!
等Audio Research出 8SE or 9SE時,我會考慮5E。 沒辦法, 小弟手骨沒那麼粗 (giggle)!
看見您的Gryphon都不能頂啦!!!
請問您的房間都安裝了多少部冷氣?
哇..... powerman兄火力強大,軍容壯盛啊!
儘管我有兩部分體式冷氣機, 但我通常不開機. 只是依靠在天花板上的風扇.
當聽音樂時,家裡所有的門窗全都打開. 聆聽位置離這些烤爐是五米. 有時會感覺一股股暖氣傳過來.(giggle)
Krell的增益比Gryphon低, 我很想進第三對Ref One玩tri-amp。(wasntme)
http://imageshack.us/a/img9/7681/img4220xf.jpg
(clapping)(clapping)
真是火力旺盛阿~~~~~~~~~~~~~~%308++
Robert兄說得也是! 小弟能夠有今天的器材或擺放, 是經歷了好幾次的"家變"! (blush) 不過個有個的玩法(或"限製")!
話又說回來, 小弟玩音響的原則之二是妹子不大過婆, 只把錢花在刀口上.: 功率放大器No. One, 線有就玩, 沒有就算. 其實, 幾十年前的小喇叭的素質已經是不錯了, 問題是有沒有把它玩儘?
玩音響最大的挑戰是如何把喇叭的潛能發儘. 小弟認為大及多功率放大器是唯一的選擇.
其實玩音響也不必花大錢! 想當然年, 小弟在八坪大的空間, Manley 220 Class A 推 Monitor Audio 7 Gold也虎虎生威, 速度和氣勢比現在更好! (blush) Monitor Audio 7 Gold也不貴,萬四? Manley 十八萬? 證明功率放大器的重要性.
https://www.google.com.sg/search?q=m...w=1366&bih=667
聲音從容;低頻一觸既發,毫不保留;音場穩如泰山,等等. 歌曲一首首的聽, 人生最大的心願就是如此.
小弟是 近在眼前 遠在天邊. 如果小弟有機會,會越洋登門拜訪.
小弟還欠很多人情, 但因為個人懶散, 所以拖呀拖, 拖到外婆橋, 真不好意思! (blush)
無論如何, 小弟介紹一張, 只需要兩首就知道一套系統有多好. 上次我到台灣準備送人,但忘了帶! 下次會記得帶.
Track 11 & Track 18, 要點多, 下次詳談.
Stereo Review & Chesky Records: Gold Stereo And Surround Sound Set-Up Disc
http://www.amazon.com/Stereo-Review-.../dp/B000003GHE
啊Powerman兄在國外,有機會請來指導一下,這cd台灣好像買不到.... 有張喇叭花的行嗎?
http://www.amazon.com/My-Disc-Sheffi.../dp/B0000009FB
Chesky.com 能買到,但需要paypal帳號,剛買了@@
小弟應該還有多,有機會的話,可以送您一張。 hidoson兄也一張吧。
小弟介紹這張的理由有二:
1. Chesky的錄音很忠實
2. 小弟玩音響最好聲時發現到這兩首的優點及其實用性
好了, Track 18:
這首除了發出300Hz到20Hz的頻率之外, 還讓你知道頻率的哪個階段, 不必猜! 還有, 它可以告訴頻率的谷峰, RT及 瀑布. 蠻實用吧!
就是說沒有必要花錢買儀器和軟件, 東測西裝, 測量頻率在空間的反應.
再說,沒有一個製造商可以保證他們所製造的儀器可以準確地測量300Hz以下的頻率, 只有人耳能做到這一點。
這首的頻率是平順潤滑, 速度平穩輕快不急燥, 從頭到尾, 形體一致.
峰谷: 如果頻率時大(峰)時小(谷); 搖擺不定(頻率不平順)
RT: 頻率乾燥快閃(RT短); 頻率拖(RT長)
瀑布: 某個頻率似有似無而暫短(瀑布尾過短); 某個頻率笨重停頓(瀑布尾過長)
當300Hz到20Hz搞定了, 整個頻率肯定沒問題. 為什麼呢? 笨蛋! 問題在低音!
最重要的是, 當這首調到好聽時, 音樂將好聽. 儀器沒辦法做到這一點.
Robert兄, 那小弟就不客氣, 有機會就登門拜訪.
Track 18, 繼續. 這首測試還可以用來調整低頻的左右平衡。
這首測試與其他不同的是其還有Chesky的敘述。 這敘述不只可以用來調整中頻, 甚至高頻,的左右平衡, 還可以對應(照?)低頻的平衡。 這是說,必須調到中(高)頻和低頻兩者都在中點平衡了。
我們都知道洋人說話仰揚頓挫,聲響高低轉折,富變化又有節奏。 在Chesky的敘述也不外如此。所以我們不但要調出這些特性, 而且人聲必須響亮清楚明晰, 不能與低頻混攪在一起。換句話說, 中(高)頻和低頻的分隔度必須要清楚明晰透明。 還有 在兩者之間,還要聽得出空間感。
也許你們一定會感覺驚訝為什麼人聲會發出高頻呢? 小弟是指口腔,舌頭及口水互動作時所發出的聲響。 如果細節能挖得越多越透明越好, 因為這意味著音響系統的細節也越多越透明。
總之,
Chesky的敘述清楚明晰, 整體音響系統的也越清楚明晰。
Chesky的敘述透明輕快, 整體音響系統的也越透明輕快。
Chesky的敘述細節空氣感多, 整體音響系統的細節空氣感也越多。
Chesky的敘述死氣沉沉, 整體音響系統也死氣沉沉。
Power兄,是否聽者都有的去?
Track 18, 繼續:
如果能調到好像Chesky站在中間清楚的講話, 那不得了! :D
對了, 如果低頻不能調到好像圓柱子一樣, 從頭到尾, 形體一致. 至少要保持左右形體對稱, 就是說左右喇叭的發聲和空間的反射平衡, 算是初步有成! :D
如果某個頻段有怠惰停頓或粗糙感的現象(駐波或瀑布尾過長), 必須解決它(移喇叭), 否則聲音死氣沉沉。
在開始擺位之前, 先紙上談天, 了解房間300Hz以下的特性:
1. reply #24:
http://www.gearslutz.com/board/studio-building-acoustics/362426-online-room-mode-calculator.html
2. http://www.bobgolds.com/Mode/RoomModes.htm
3. http://www.hunecke.de/en/calculators...igenmodes.html
4. http://www.realtraps.com/modecalc.htm
接著, 在房間長邊的中心, 把寬劃分成三或四等份, 將喇叭擺放長與寬上的交叉點. 不用toe-in. 先三後四或先四後三, 什麼喇叭線都可以. 把track 18聽個大概. 之後, 試試左右10cm擺, 聽個變化.
對照以上的計算及記住要點: 頻率是平順潤滑, 速度平穩輕快不急燥, 從頭到尾, 形體一致, 及Chesky人聲的變化.
持續...
我想以下方法更適合及快速, 但同樣的想法 (Similar to Wilson Audio):
擺位功夫((抄自网上review33)
要試啦叭最重要的当然是"摆位",在一般标准的長方形房间里,應该不難找到一个音响聚焦的地區(Acoustic focal point)。据个人经驗,尋找这位置時可有两种情況出現,方法是首先將啦叭大约放於離牆三呎左右之位置,然后播放自已最熟悉而音频夠闊的樂器,从座位向前慢慢走,到某一地區時,会发觉整个音场向啦叭背面移開,直奔背牆,樂器一一排列开來,井井有条;又或者音场不向后移,而向上聚,有点儿像处身于大教堂內的感受。這時你站的位置,便是聆听地方的聚焦地區了,把啦叭移向這点的橫线上,當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我这房间聚焦点大概在長度三分之一的地方,也就是离背墙四呎多一点,啦叭放在那里,便很容易跟房间"交连"(Coupling)起來;交连的效果,就是把小小的房間顿时化为广阔的音乐廳,阔度穿墙而出,完全脫离啦叭的局限,深度最远时,沒有五+码,也有三四十码。定位嘛,不單要听到,还要看得到,触摸到,樂器与樂器間的距離,清可見,前后明确,堂音(Ambience)豐富,仿如处身彔音现场。(做得到)
http://www.tubebbs.com/viewthread.php?tid=150782&extra=&page=6
AND
李先生的方法,稱Room Coupling (房交連),目的是將喇叭和房間連成一體,天人合一,房間變成喇叭合理延伸,喇叭從小變大,音樂的層次,定位都會歷歷在目,音樂重播因而達到另一境界。這方法李先生已經鑽研三十多年,也不是博士論文的複雜,方法簡單而容易重複,把李先生的原話和大家分享:
傳統的想法一定是focal point 是房間共振最響亮的地方,照李先生估計,這焦點應該不是共振最強,反而是Phase Cancellation 最低的地方,相位最精準,音場定位自然就會更為精準。
http://blog.yahoo.com/_BY5VF36HYRXUU.../articles/9739
小弟懶 (blush) copy-and-paste is easy and fast. (blush)
那再請教powerman兄使用什麼訊源?cdp不知用哪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