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個設計理念很不錯的DAC
在韓國很流行...不過台灣好像沒人在玩...聲音不知如何...XD
https://www.zionote.com/2012/javs/x6dac/
可列印查看
分享一個設計理念很不錯的DAC
在韓國很流行...不過台灣好像沒人在玩...聲音不知如何...XD
https://www.zionote.com/2012/javs/x6dac/
最近也準備試試電容給藍光轉盤和DAC了(wasntme)
想請教uF值對聲音的差異很大嗎?
小弟無法從淘寶買大家推薦的1800uF那款,
電子灣上只買得到這個360uF的,不知道效果會不會打折很多....
附件 32427
春節當天搶劫tetsuka的自製網路線Telegartner MFP8+VIABLUE EP-7S SILVER Cat.7A線身,還忘了給錢??tetsuka你自己也忘了,我真的變成搶劫犯了......:D(blush)
在我超級敏感的中壢音響系統進行多日的長期測試,最後得到一個不錯的結果;只可惜,如果遇到討厭的Ian's FIFO,又是做白工.........:~~~~~~~~~
先說結論:1、Telegartner MFP8是絕對正確的網路接頭,無條件完全推薦。
2、VIABLUE EP-7S SILVER Cat.7A線身是非常中性的音響線,但是還是有一點加料,因此可以拯救不少較差的錄音。
3、LINKWAY CAT8網路線的線身是最中性的,但是躁感明顯,而且網路接頭明顯輸給Telegartner MFP8。
過程是以下這樣。
先把Telegartner MFP8+VIABLUE EP-7S SILVER Cat.7A線身插在系統上RUN了7天,欣賞杜卡斯那張197X的錄音,實在是天籟!黃金般的質感簡直可以追上最先進的錄音。一換上LINKWAY CAT8,咦?聲音變髒變躁,音色還有一點乾,馬上被暴露成 197X的等級。
使用SOLSTICE/FY最最先進的鋼琴錄音:DUPRE鋼琴曲集測試,慘了!Telegartner MFP8+VIABLUE EP-7S SILVER Cat.7A線身真的有加料,演奏家故意溫柔的琴音變得太黏,轉而清脆的音色也因此變矇;雖然說聲音還是有黃金般的質感,但是會覺得這張2017(?)錄音與197X相差不多........換上LINKWAY CAT8,天籟,天籟!這才是遠遠勝過現場的音響重播!當然還是有一點點躁.....
使用上次仔細解釋的SEVERAC鋼琴曲之延音踏板測試(喂?!誰要交作業啦!),沒錯,LINKWAY CAT8真的比較正確。那麼為什麼它有一點躁感呢?
於是我把兩條網路線通通插上ROUTER,只是一條有接另一條空接,看看能不能得到Telegartner MFP8的性能加成並減小LINKWAY CAT8的躁感,結果大大成功!!
如果使用Telegartner MFP8+VIABLUE EP-7S SILVER Cat.7A線,這時是否空接一條LINKWAY CAT8幾乎無感的,這也證明了前者真的是略略有點加料。
一定要使用LINKWAY CAT8,然後旁邊的網路孔空接一條Telegartner MFP8+VIABLUE EP-7S SILVER Cat.7A線,萬歲!這時LINKWAY CAT8的HI-FI性能聽不出減損,而躁感卻巨幅下降!!足以讓我相信是因為Telegartner MFP8網路頭實在太優秀,才能得到這種非常類似正確的電源線接頭之現象。
所以要玩網路線的話,絕對必買的就是Telegartner MFP8網路接頭。至於線身,LINKWAY CAT8雖然HI-FI最強,但是躁感真的有損害!尤其是錄音略次的唱片例如197X年代的正確錄音,我自己都寧可使用Telegartner MFP8+VIABLUE EP-7S SILVER Cat.7A線 而不願意使用LINKWAY CAT8。
要強調的是VIABLUE EP-7S SILVER己經非常正確了,能抓到它還是有一點加料那真的是兩百萬級音響跟黃金雙耳才要傷腦筋的事!所以一般而言Telegartner MFP8+VIABLUE EP-7S SILVER應該可以無條件優選了,除非還有其他東西出現?
而我為了顧及黃金雙耳的身份,只好乖乖使用LINKWAY CAT8,再把ROUTER的所有網孔插滿了空接的Telegartner MFP8+VIABLUE EP-7S SILVER。我知道一定會有人問:為什麼不空接Telegartner MFP8就好?那當然是不行!我不善長DIY,所以只能比較以下三種情況:
空接Telegartner MFP8+VIABLUE EP-7S SILVER,大幅進步;
空接Telegartner MFP8+不接任何線 ,效果大幅降低;
空接Telegartner MFP8+OYIAYXX............明顯『退步』..............
當然以上現象對於精通原理的 bc大魔王來說可能只要加了電阻負載就夠了,但是XXXXXXX的去那裡生出來???所以不會DIY的一般發燒友只好用這種超級白痴的土法煉鋼了!......(angry)(angry)(angry)
這也是我不敢下手現有的網路線相關音響產品的原因,鬼才知道最後聽感會怎樣?單單要求一定要是Telegartner MFP8,就沒有任何一萬元以下的商品可以買了;要我買超過一萬元的,到時Ian's FIFO的咀咒一發作.............
(END)
教授網路線的錢我自己當天回程搭車時就有想到了,不過沒關係啦下次有再拜訪教授音響室時再拿就好。:}
Telegartner MFP8+VIABLUE EP-7S SILVER Cat.7A目前1米製作成本在台幣2000以內,有興趣的人可以請代購或自己轉運從日本亞馬遜買回來製作。
話說教授你有沒有興趣使用Telegartner MFP8+LINKWAY CAT8線身製作一條網路線試試看啊?
我覺得教授要維持LINKWAY CAT8的聲音正確性又想聲音再提升,使用Telegartner MFP8+LINKWAY CAT8線身似乎是CP值最高的解法。
因為淘寶LINKWAY CAT8線身單買一米才17塊人民幣而已,如果教授有興趣的話我可以幫忙代工先製作一條給教授試試看。(devil)
一定至少一顆1800uF的,你看我都用到5400uF了...360uF一定不夠的,特別是轉盤,建議5400uF以上。
現在有很多可以代付淘寶的,可以找看看,而且電容可以直接寄到台灣,特別是BC大魔王推薦的那家已經對台灣買家很熟了(giggle)。
另外對於教授說的RIP差異,的確在加了三顆電容之前不明顯,加了之後就差異比較大了,能更清楚分辨出來不同,不過我是單機JPLAY也非H模式,會聽出差異似乎正常?可是我不想搞雙機,主要沒空間放,還是乖乖慢慢學習,到時候自己做Ian's FIFO DAC或是我學習得差不多有人就做好成品了,可以直接買(devil)。
現在光碟機、COSEL PBA1500-12C、伽利略光速線旗艦版 已到貨,剩下缺法規RC PSOCC AC電源線、4條香堡喇叭線頂級DC線、AC母座(從yu-studio購)、電容,快一點的話可能本週可以測試三顆電容RIP的差異,我自己也有角錐可以拿來墊。
今晚會測試使用伽利略原廠電供來RIP CD,畢竟教授說藍光機>>>>>一般DVD機+無限好的電供,特別是先鋒牌的應該更好。
我當然想過這一招,但是根據這個經驗:
LINKWAY CAT8實接,再空接Telegartner MFP8+不接任何線 ,效果大幅降低;
足以讓我直接猜想:Telegartner MFP8會讓『網路線身』的特性越hi-fi!這個意思就是LINKWAY CAT8的躁感會越嚴重.....(blush)
所以Telegartner MFP8+LINKWAY CAT8線身,一定會贏過LINKWAY CAT8無疑;但是對於197x年老錄音的『不友善』則應該會『更嚴重』!所以我就懶得測試Telegartner MFP8+LINKWAY CAT8線身了,當然有人要幫大家測試更好!....(devil)
或者應該這麼說:LINKWAY CAT8的躁感是性能不夠hi-fi的指標,與其測試Telegartner MFP8+LINKWAY CAT8線身,不如再找找有沒有聲音的正確性更高的線身。而Telegartner MFP8應該接近絕對正確的答案了。
此外,公布一點把大家氣死......(devil)
其實約一年半前,我就把原先的cat燒了,臨時改用一台 asus z97mx-plus 中低階主機板 + INTEL G1814 CPU,看到這裡同好應該要罵我騙子了!因為我不是一直強調要使用最高等級的主機板與單核性能最高的CPU嗎?
問題是:最高等級的主機板與單核性能最高的CPU永無止境啊!當初是先用力花錢在類比端,所以數位端先湊合著用,沒想到,中低階的Z97主機板+當時最低階的CPU,就可以與我當時的Z68XUD7(當時最高階主機板之一)+I3-2100打得平手!!??查了一下單核性能指數:
Intel Celeron G1840 @ 2.80GHz 1,634
Intel Core i3-2100 @ 3.10GHz 1,586
原來如此!!CPU還算是勉強升級耶!!而Z97當然無條件打Z68,再高級的Z68也打不倒升了三代的Z97。所以一直使用它,拼命花錢升級類比端。甚至日後燒了海韻1200W後,勉強暫用海韻460W,卻發現降低一點HI-FI性能卻對於『次等錄音』比較友善。就這樣一直玩到現在。
所以玩 JPLAY 雙 CAT這一點也是最頭痛的:第一、PC的升級是永無止境的;第二、數位端的性能強大到讓類比端受不了了!
現在正在等Ian's FIFO的聽感,當然更不想升級PC了!!不過花點小錢把G1840升級成I3-3460好像還蠻方便的?查了一下單核性能指數:
Intel Core i3-4360 @ 3.70GHz 2,147
Intel Celeron G1840 @ 2.80GHz 1,634
OK!換啦!結果真有趣!!
最早之前組過一次『初代P900系統的半套』,就是890主機板+可開核的SEMPON 140,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徹底理解兩派走向的真正差異。馬上我就發現890主機板+可開核的SEMPON 140跑JPLAY實在有夠難聽!?完全命中我所謂單核性能對JPLAY CAT非常重要的直覺觀點。後來CPU換成AMD Athlon II X2 270,單核性能1,152簡直是爆增兩倍,這下子那張優秀的890主機板才終於成為優秀的JPLAY CAT。
當時的經驗就是CPU單核性能越高,HI-FI性能全面提升,暫態大增,音質也進步........一大堆提升。當然當時的CAT系統與現在相差很遠,也沒有U3TT方案更沒有DT2與外接時鐘,所以CPU性能提升的聽感會不會改變了?
現在是性能更強大的U3TT方案、DT2與外接時鐘,還有供電與暫態走向無限大的電容與1500W,暫態這麼極緻了,提升CPU性能還可以提升暫態嗎?
哇哇.....不能!!所有音場、頻寬、動態、暫態、細節.....通通無法提升!!請注意喔!我更換CPU的是CONTROL PC,不是AUDIO PC,兩者完全不一樣喔!!
但是,但是....就是音質!!聲音的細膩,甚至包含演奏家的表情、音色變化的正確性....所有與『質感』相關的HI-FI性能,這個則是無條件大幅增加!基本上就是把電源線從PSOCC換成香堡線這種等級的『質感』HI-FI性能提升。
所以 Higuma 與 tetsuka 你們真衰.....才聽過四天,現在的音響系統又提升了一截,而且是你們最偏愛的『聲音質感』喔!又想來中壢音響室被電一電了嗎?....(giggle)(devil)
至於再換成Intel Core I7-9700K.....不測試了!PC零件永遠測不完...............(blush)(angry)(giggle)
當然了!如果燒友要重新組裝PC而且預算充足,我還是無條件推薦Intel Core i7-9700K+最高階主機板啦!
(END)
不過在我聽來,X299 APEX的架構聲音遠勝Z370、Z270、Z170主機板。
但Z370+9900K的性能絕對很狂。
ASUS一定要買ROG APEX系列,因為只有這個系列針對記憶體優化,缺點是插槽少一半。
看完BC大魔王跟Psycho教授還有眾同好的討論也對Ian's FIFO產生興趣
但大家在討論Ian's FIFO好像都沒討論到應用面(還是我miss掉了)
實際上大家計畫購買那些套件呢? 實際應用怎麼應用呢?
Ian FIFO 打開說明書講明了只能吃I2S的輸入訊號,一般電腦USB出來還是得要有個DDC轉成同軸給Ian S/PDIF界面模組,
目前打算這樣跑就好
MBP=>DDC=>Ian S/PDIF界面模組=>FIFO主板=>isolater(電氣隔離板)=>雙時鐘模組=>小於50公分I2S線=>DAC
所以打算購入
I2S FIFO II KIT $139.00+Dual XO II Clock Board with 45/49 XOs and sockets $75.00+S/PDIF Interface Board for FIFO II $89.00+FIFO II isolator board PCB mini KIT $9.30
再另購入電供+OCXO
以上想問問有經驗的大家,是不是哪裡還有缺周詳呢?
BTW,我有個谷津C-13要賣,需要的請PM我
選Z390平台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他開始支援原生USB10G,
這點HEDT晶片組還要很久才能跟上。此外Z390搭配的九代CPU相較於skylake-x,
除了1)不支援ECC Ram 2)記憶體通道只有兩條 3)PCI-e通道數量少一倍(大約) 三點以外,
其實已經可視為是同級距內的產品,從i9的產品名就知道。
至於九代cpu的優勢也很明顯,就是一再最佳化後的14nm製程,使得CPU可以穩定達到8C 5Ghz
的高時脈,就SI的角度來說,可以推論它在較低時脈下的訊號品質將會非常優異。
而hedt平台雖然在通道規格上有無可質疑的優勢,但要發揮出這些規格,你得有以下需求:
1)四通道記憶體 or 2)ECC記憶體 or 3)大量高速介面卡 or 4)以上全部
否則其實表現不出HEDT平台的優勢。但就我的認知,以上這些高階規格對CAT系統應該沒有特別的好處,
所以就平台面我比較推薦最新製程技術的Z390+九代CPU,核心原因不是8C/16T 5G或原生USB10G的帳面規格,
而是高頻寬高時脈背後隱含的SI品質。
至於MB選擇,其實一樣是建立在以SI品質為出發點的思考,而剛好overclock的本質就是透過更好的SI來達到
更極限更瘋狂的效能,因此就CAT系統來說,主打極限超頻的產品都是很好的元件選擇。而目前世界超頻紀錄多半
都是在Maximus XI Gene上達成,原因就在於這代的Gene其實也是被定位在極限超頻,各方面的設計規格都是
旗艦等級,在XI APEX遲遲沒有大規模上市的情況下,Gene這張小板反而成了各方玩家挑戰紀錄的利器。
最後補充一下,所謂對記憶體最佳化云云,其實就是採用2dimm設計,因為消費平台的CPU只有兩個記憶體通道,
要追求最佳SI品質自然只能使用2dimm設計,或是像MSI一樣大膽採用daisy chain的結構設計。而如果是HEDT平台,
倒是可以找找看有沒有only 4dimm設計的高階MB,或是MSI一樣採用daisy chain設計的方案,但,有需要嗎?
四通道的CAT?
感謝H兄的指教。
現在這樣看下來,我覺得Ian's fifo真的超值,不用被數位訊源優化搞死。
lct0221兄,不是你miss應用面,而是大家目前處於不會diy的階段,lct0221兄買這些套件莫非也是一個深藏不露的電子高手?!
如果真是這樣,那真是可喜可賀,有任何進展務必發表出來!
任何電子應用層面的問題,恐怕只有BC大魔王能解答(blush)(blush)
我也看了些資料,我感覺fifo前面還可以再簡化些,直接usb轉i2s或HDMI轉i2s就好。像這樣:
電腦=>usb 轉i2s板 =>fifo 板
或電腦/藍光機=>hdmi轉i2s=> fifo板
這樣可以少一個轉接,而且USB轉i2s有amanero和xmos的方案,可以支援 native dsd。
至於fifo之後我也沒看明白怎麼弄。以上都是紙上談兵,僅供參考。
教授, U16 也能輸出 I2S 喔,內部是9Vx2,交換式電源應該也不難找,只是不知道U16用哪種方式Re-clock,有沒有捨棄原來的時鐘,另外怎麼isolator? 附件 32428
我用伽利略原廠電供、BDR-S11J-BK、開啟PureRead4+(這個就是轉速降速主要原因從7~10X變成1.*X),使用EAC RIP CD效果真的已經很不錯了。
完全電爆DVD外接式光碟機,這真的沒話說的。
不敢想像加了USB解決方案、1500W、電容會有啥差異?也有可能差異不大...(angel)
關於Ian's FIFO,下面是小弟的一點建議和看法:
1. 要買Ian's FIFO,請買McFIFO和McDualXO。
這是第三代的FIFO技術,最高可支援14聲道的I2S或是8聲道的DSD,當然也可以用在一般的立體聲。
2. Ian's FIFO之前,不一定要用Ian的產品。
SPDIF、AES/EBU、或是USB等等轉I2S的介面,拍賣賣場或是淘寶都有一大堆幾百元的便宜產品。
用最便宜的就好了,Ian's FIFO之前不要花大錢。
3. Ian's FIFO出來的I2S,無論用任何方式,儘快轉成類比訊號就是了,千萬別再轉來轉去。
4. 從二三十年前開始,FIFO buffer就開始在頂級的DAC內出現了,現今的產品更是不用說了。
那麼Ian's FIFO跟這些產品的差異在哪裡?
一是完全捨棄前端時鐘,完全不做任何同步處理,根絕前端時鐘的影響。
二是完整的電氣隔離,徹底去除前端的雜訊影響。
三是波型重整輸出採用了Potato公司的超高速(GHz級)晶片,確保方波的品質。
所以,U16是完全不同的產品。
查了datasheet,發現很多dac的i2s和dsd輸入是共用引腳的,各種usb spdif轉i2s子板的i2s和dsd輸出也是共用引腳。但這裡似乎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映射。所以如果想支援到dsd,挑選轉i2s子板和dac時要注意引腳的對應。如果只想聽pcm就不用這麼講究。
https://hifiduino.wordpress.com/2012...he-same-wires/
小弟簡單的整理了一下rip cd的環境後重新rip cd後做了一下比較,在此提供樣本給大家幫忙測試一下。
測試的樣本是Discovery HiFi Prologue 01這張CD的第2軌。
A:直接將BDR-S11J-BK內接在無任何優化的PC上使用EAC RIP到RAMDISK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MS...8qR88Cbh7jnyR0
B:在我目前優化最好的AUDIO PC上安裝一套乾淨的SERVER2019,BDR-S11J-BK透過USB接在U3TT的HUB上使用EAC RIP到RAMDISK。
使用cosel PBA100F-12(使用不到100元的普通AC線)並聯一顆電容供電給BDR-S11J BK。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vk...Avs6aSM-QRa1LL
雖然我重新RIP時BDR-S11J-BK供電部分並沒有很講究,不過光這樣兩次RIP出來的聲音就有相當差異了。
明顯的第2次RIP的檔案音色豐富度勝過了第一次RIP的檔案,有興趣的網友請下載聽聽看是真的有差異還是小弟我的心理作用而已。
原本想說JPLAY雙機應該可以減少RIP的差異性就隨便的RIP,這下看來得要把常聽的CD都重新RIP一次了...
請教各位先進,兩個不同方式rip出相同bit perfect的檔案,在相同硬體上播放,有不同的聽感. 理論上的原因是什麼呢? 一直想不懂.
感覺cyrilliu兄也是DIY的高手,如果cyrilliu兄已經在使用Ian' FIFO了可否多發表一些使用心得給大家分享。謝謝您
印象中chord DAVE似乎沒有強調可以無視前端訊源吧,有些DAVE的用家還是在前端會加上DDC來使用。
如果DAVE真的可以無視前端訊源的話,那麼應該用台有SPDIF輸出的雜牌DVD播放機跟30萬的CD轉盤的SPDIF輸出聲音應該是一模一樣才是。
如果cyrilliu兄知道哪些30萬以上的DAC可以完全無視前端訊源的話也請告訴大家,讓像小弟一樣不會DIY的人可以不必那麼麻煩請人代工Ian's FIFO的DAC。謝謝您
在小弟的Ian's FIFO DAC完工後,在兩聲道音樂播放方面OCXO HUB就可以功成身退了沒錯。
不過小弟會轉移給MOD或是TV內建的netflix等網路串流設備使用,所以還不算是投資浪費就是了。
剛好提到Chord DAVE
突然想到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僅供參考囉...(giggle)
https://zionote.com/blog/archives/5864
Auralic vega g2應該就是"電氣隔離以及新的高品質時鐘,加上Ian's FIFO套件"的類似架構DAC了吧?
https://review.u-audio.com.tw/review...?reviewid=1453
bcc2xp兄您好
單看文字敘述的話Auralic Vega G2看起來好像有使用了跟Ian's FIFO類似的技術沒錯。
可是連結裡文章的下集裡使用Auralic Aries G2輸出給Auralic Vega G2後聲音會變得更好聽,這樣子一來
Auralic Vega G2就完全沒有Ian's FIFO最重要的無視前端數位訊源的特性了。
而且文章中提到Auralic Aries G2使用獨家的Lightning Link和USB輸出到Auralic Vega G2比較後,獨家的
Lightning Link聲音會比USB輸出更好也證明了Auralic Vega G2還是無法無視前端數位訊源品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