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教授應該也要去家訪大魔王家,親耳鑑定一下完整的bc級系統聽起來是什麼樣子(clapping)
可列印查看
我覺得教授應該也要去家訪大魔王家,親耳鑑定一下完整的bc級系統聽起來是什麼樣子(clapping)
印象裏也曾看過謝兄在黃老闆那討論串中出現, 我今天才明瞭其中原由. 真是海納百川, 佩服佩服!!
等一下下......突然想到...... 按 Psycho兄的 DAC 用料推論, 99.99%實在太嚴苛, 那是不是表示...就算認命 "花45萬買 Audiomat DAC" ...也很容易就碰到地雷???
小弟覺得條條大路通羅馬,DIY的唯一好處就是自由,沒有什麼通天貫地的本領,而小弟更只是DIY界的小小嘍囉。
各位跟著教授一步一腳印一路走來,累積了許多珍貴的經驗,這正是真正的DIY精神。
只會仿製某某銘機的線路,就自認為做出來的機器可比原機,甚至自稱超越原機,
小弟認為這根本不算是DIY。
DIY的出發點應該是買不到想要的,所以自己來。
而不是因為買不起,所以自己來。
嗯...小弟好像自以為是的說了一些會被公幹的話...
總之,各位走的正是DIY的路,一定會不斷的找出更佳的解法。
祝教授和各位樂友在新的一年裡,在教授的帶領之下,系統越來越進步,音樂越聽越完整。(angel)
我的電腦有背景底噪聲,嘶嘶的聲音,結果居然不是來自顯卡跟風扇,而是光碟機!
把光碟機移除後聲音變乾淨超多!
這就要問罪 bc大魔王 了!他跟老婆太親熱的了根本完全容不下一點點外人.......(angry) 突然想到古往今來偉大的古典音樂家好像都是不顧家或不愛老婆的壞男人?.....(giggle)(giggle)
是去 bc大魔王 就免了!如果要來我的中壢音響室很歡迎喔!不過我記得你好像是住在對岸?那就太辛苦了.......(blush)
看到這個留言很想打人......(devil) 再說一次:cat裡一定要零轉動!,任何會轉動的東東都可以讓cat天堂掉到地獄,不管是光碟、傳統硬碟、風扇..............
至於我使用的外接傳統硬碟,請注意!我是使用『usb解決方案』來外接傳統硬碟到 control pc,所以『轉動』對cat的污染早就隔離地很遠很遠了。
還在假仙?這個一天到晚自謙沒什麼音樂素養的,我播放tosi第二新出版的現代音樂第一首,他馬上說;這個演奏家簡直是神!我可沒有暗示過他這張是tosi演奏的喔!有這種演奏水準鑑別力的高手,己經是我這種等級的啦!然後還在那邊自認為是b級c級,看了就覺得欠打...........(devil)
至於第二段說的倒是對的。如果你們沒有跟著我走usb解決方案,知道大瓦數交換式電源的可怕,並且無形中己被我影響成hi-fi至上、好聽不大重要的鑑聽能力了;沒有這種背景之下,冒然使用Ian's FIFO,保證就又開始玩低瓦數的線性電源了....(devil)(devil)
他奶奶的,林老師幫你們找到這麼好的音響測試,故意不講清楚看看誰最認真上課,結果證明只有k900733同學最認真上課!?其他人來中壢音響室,通通罰5000元上課基金!....(devil)(devil)
其實應該給完整樂段,請下載這個從頭開始的音樂檔:
http://www.my-hiend.com/psycho/WAV/CerdanaIV-1.wav
首先k900733說對了!我用的是SOCD306/8沒錯。
請看樂譜:
附件 32396
紅色圈圈我標示的是鋼琴的同一組音高之弦、同一個音、同一個琴鍵,你會發現這個音一直是上述音樂段落的重心,這個沒問題。
以我附上的音樂檔為例,到0:000到0.032一直延續這個音,0.032右手跳到高八度音,左手卻接上這個音,所以還是一直聽到這個音,這還是沒問題。
再來到了約 0.050,出現最高音後的次高音,它與前一最高音是和聲而不是八度,所以應該聽到這個音與前面紅圈標示的音是『一樣清楚』的和聲。sharp模式很明確,soft模式就會開始前一個音產生的持續音會蓋新的這個次高音,這當然不對!
到了0.055,圖片樂譜上最後一個音,這時你會發現soft模式一直明顯持續著紅圈標示的音,我的電腦喇叭甚至失真到這個音比最後一個音還大聲明顯哩!
忘了0.055最後一個音出現後,何時會放掉延音踏板而上了止弦?你會發現soft模式還是會勉力持續著紅圈標示的音,不甘不願地停止;相對sharp模式早就在止弦一下,三個音的和聲效果立刻停止,只剩下最後一個音。
以上聽感都是『相對的』,你會發現不論你的音響等級如何,sharp與soft相比,一定是sharp偏向我說的正確的方向,而soft偏向錯誤的。如果你的音響系統無法區分兩種模式有差異,嗯嗯嗯嗯嗯....要花錢了.....(devil)(devil)
教授,
小弟分析了一下您提供的音檔。
頻譜vs.時間的圖如下:
附件 32402
白色的箭頭就是您說的那個音和其高頻泛音,的確在檔案裡面就一直延伸到最後,跟濾波設定沒有關係。
而鋼琴的高音區通常都會不安裝止弦器,所以無論有沒有踩延音踏板,都會一直延音。
這個不裝止弦器的區域,不同廠牌會有大小的出入,但高音區不安裝止弦器幾乎是通則。
這是史坦威:
附件 32403
這是貝森朵夫:
附件 32404
這是法吉歐利:
附件 32405
三張圖中,紫色框框內很明顯可以看到沒有低音區的黑色止弦器。
這首曲子的那個音,如果用的是史坦威,就會一直延伸到最後。
而如果用貝森朵夫或是法吉歐利,那個音還有安裝止弦器,就會在手離開琴鍵的同時停止。
我沒時間用音響聽,先用手機聽,聽到的是滿滿的延音從頭延到尾XD
先不論音響性能,在此問一個有關演奏的問題,請問要如何從譜上看出何時要踩延音踏瓣、何時要止弦?我看譜上的最高音和次高音有滑音線相連,我以為有滑音線就要延音延過去,但教授說最高音要止弦,所以表示我的理解有誤。
又,要不要踩延音踏瓣,是屬於演奏者自由詮釋的範圍,還是譜上面會有明確的指示?又或者不同演奏派別在這方面有很大的差異?
有人可能會覺得我的問題很吹毛求疵,但我蠻在意的,因為以SOCD306這個例子來看,有延音對我而言是「尚有藕斷絲連的遺憾」,沒有延音則可能聽起來是「放下後的雲淡風輕」(沒聽到無延音的樣子,所以這是我自己的想像),當中的情緒頗不相同。
ps.我打字時沒發現bchsieh兄在我前面有回文了,算是解答了我部份疑問:}
腳痛不能回先剿一下:bchsieh上述內容原先不敢公開寫,我罵了一頓才公開寫出來。請大家別客氣用力打臉就對了!!
我說的延音應該要止弦的地方是這裡:紅色圈標示的正中間:
附件 32408
而樂譜圖上最後一個彈出來的音,在該處音量突強了一下;這就是按住琴鍵不放,然後又踩放延音踏板,造成的『鋼琴抖音』效果!這下子想學習什麼是鋼琴抖音的愛樂友,都得到很客觀的證據啦!....(clapping)(clapping)
麻煩bchsieh使用兩種數位濾波模式,看看那個地方是不是音量變化有區別?如果沒有,我投降了!....(blush)
小弟想要請人客製化的使用Ian's FIFO的DAC終於有進展了,因為實在很興奮所以上來跟大家報告一下。(blush)
我用這幾天年假的時間把bchsieh兄提到的Ian's FIFO介紹給非公開日本的音響BLOG管理者,後來透過BLOG主的幫忙跟日本的DIY職人連絡上了。
DIY職人看過Ian's FIFO的內容後,也相當專業的指出Ian's FIFO可能會有buffer來不及造成的跳針或爆音現象。
我跟他說bchsieh兄說過在播放44.1KHz/16bit音樂時要連續十幾個小時才會出現一次爆音,所以在一般個人播放音樂時應該不會造成困擾。
最後他回覆我說他先研究看看他目前設計完成的DAC上能不能加上Ian's FIFO,如果確認沒問題的話他再幫我購買Ian's FIFO回來幫我製作DAC。
不過因為他目前排單要製作的器材很多,如果要幫我製作最快也要明年5月才能開始製作完工大概要到6月底了。
雖然目前有沒有辦法順利製作還不知道,另外製作完成的話我估計大約要花上50萬日幣左右。
不管怎麼沒有DIY能力的我總算有機會入手使用Ian's FIFO的客製化DAC了,目前只能祈禱一切順利能夠明年下半年客製化DAC順利交機了。
tetsuka兄您好,
其實小弟覺得用NDK NZ2520SDA就已經非常好了,請記得用45和49MHz的時鐘。
如果您覺得要更上一層樓,那就只有特製的OCXO了。
一個是Pulsar OCXO clock:
https://www.diyaudio.com/forums/vend...oise-ocxo.html
一個是DuCULoN:
https://www.ndk.com/en/ad/2013/001/p...H47M47LA_e.pdf
以上這兩種選擇都不便宜。
另一個是跟Laptech公司團購訂製的SC-cut OCXO,這個就便宜非常非常多,而且實測性能跟Pulsar和DuCULoN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https://www.diyaudio.com/forums/grou...clock-buy.html
只是如果要45或是49MHz的必須要等下次團購,目前是5.6和6.1MHz超高Q值的OCXO團購,很可惜Ian's FIFO無法用這個頻率,不然一定超讚。
感謝bchsieh兄的推薦,我想小弟應該就先暫時決定使用NDK NZ2520SDA在Ian's FIFO上了。
DuCULoN這種等級的時鐘實在是太高貴了用不起,另外團購的時鐘下次也不確定何時開始不確定性太高。
不過如果下次團購SC-cut OCXO有45和49MHz的時鐘又來得及在明年5月之前交貨的話,不知道bchsieh兄是否可以幫小弟代購回來...
因為小弟的英文程度非常的差要參加團購實在是難度太高又怕買錯規格,如果bchsieh兄不方便的話請直說沒關係的。
但如果bchsieh兄願意幫忙小弟代購交期也來的及的話,小弟收到後再把訂製的時鐘寄到日本請職人幫忙安裝在Ian's FIFO上。
過年放了幾天假,除了家庭聚會外天天躲在家裡聽音響,生怕明天有人來聽音響時漏氣.........(blush)
想到這一個討論沒有講清楚現在補充。
我所謂的『鋼琴抖音』是我自己亂發明的,法國鋼琴界應該有專業術語只是我不知道。它依據的重要發聲原理是:
1、一條動的弦,會誘發鄰近弦進行共振,其中整數倍或1/整數的共振會比較強。
2、在鋼琴琴身中,這種弦的共振效果似乎會放大。而且可能88根弦(其中有很多是複合多根弦)會一起共振。
3、止弦會壓住弦身,讓共振效果消失或聽不到。
因此,我先前說明『彈出來的琴音』有沒有被止弦制住發聲是搞錯討論方向了....(blush) 連 bchsieh一起被誤導.....(giggle)
重點不是這台鋼琴的高音弦有沒有止弦,重點是這個高音弦一旦被彈奏發聲,它就會讓整台琴的88個音一起共振,而且是上下八度同名音的共振最明顯。因此,踩下延音踏板而放開88個止弦,無論演奏鋼琴的多高音,它都會對88個音進行共振,聽起來音量有變強的感覺,音色有變豐滿、充滿『合奏效果』的感覺。
低音當然也會共振,而且共振效果太強往往造成低音旋律或音色混濁不堪,這時就見到鋼琴家真正的音樂素養了!真正有音樂素養的鋼琴家也許技巧老化或體力不支,但是絕不會讓這種音色染的現象發生!我強烈推薦的的 socd308/10 正是這種真正的鋼琴家。
所以在我提供的試聽檔:6.8秒左右,之前就是『踩下延音踏板而放開88個止弦』,之後就是『放掉延音踏板』。
無論是那一種數位濾波模式,前後的聲音都會相差很多。當然了,在一百元的電腦喇叭,還真的聽不出來......
正確聲音的音響播放系統,前後的音色有本質上的不同,所以會聽出鋼琴抖音的現象,這是最基本的要求。
sharp模式,可以聽出每個琴音造成的『88個音共振』效果是比較平均的。
而soft模式,正如我所說有特別的一個音的『88個音共振』效果太強調,破壞了『合奏效果』的感覺。
因而sharp真的很sharp,聲音的細節與清晰度較佳;而soft真的比較順耳,聲音的清晰度較差了一點。原本可能還是主觀選擇,但是從『合奏效果』的基本音樂原理來說,我幾乎肯定sharp才是唯一正確的答案。
然後從bc大魔王的頻譜圖看來,這台鋼琴的高音弦應該沒有止弦無誤,所以6.8秒『放掉延音踏板』後,還是有一半的音量繼續延續那個音。這應該就是沒有止弦所以持續發聲。而音量大幅減小,就是它的『88個音共振』效果被其他弦的止弦壓制了。
不知大家的音響系統聽起來如何?
咦?昨天(2/8啦!)那兩個被我的音響系統與黃金雙耳電到不要不要的傢伙怎麼沒有上來分享?......(devil)
不過我們討論最多的是bc大魔王,因為他們聽了我的音響系統贊嘆之餘,我加碼保證bc魔王製造出來的音響器材可以電爆我的音響系統,所以最後我們都在討論如何可以成功購買 bchsieh牌音響器材......(giggle) 先警告別以為可以買到很便宜的,我是預估要花新台幣一百萬元才能買到bc牌DAC.......(devil)
其實這套音響系統己經太敏感了,敏感到有些時候我寧可懶得理會很多音響問題、不然沒辦法好好享受音樂了!
首先是被 bc大魔王 幹剿 擴大機與dac沒有絕對水平,我知道有差但是我懶啊!但是還是耐著性子好好調整過,調好後一聽之下,xxx.........
再來又被剿擴大機的類比輸入不能插上閒置類比訊號線,好啦我知道有差,拔掉嘛.........
然後就是 tetsuka 與 Higuma 來了。
首先 Higuma 幹剿聲音很髒,然後我們才發現:1500w開太久了!足足開了一個月都沒關機。為了測試器材防止燒機器的悲劇,我把數位播放系統全部斷電約工作了5分鐘,重新開機後,咦?躁感、髒感全面消失??原來『交換式電源也是需要休息的??』?或者說,因為我們的散熱不夠確實,所以才會造成『交換式電源也是需要休息的』??
再來就是一一測試很多usb線啦、網路線啦.......在敏感的音響系統下,我們任何人都可以聽出有什麼改善與改變;但是我這雙被正確錄音與正確演奏磨練過的黃金雙耳,對於音樂的正確性要求是比較嚴格。簡單來說,3c級產品極少有扭曲頻譜分布的,但是可能有頻寬不夠的問題,更是絕對會發生背景不夠黑甚至有躁感的問題;這時就要自行取捨了。但是如果一直欣賞我推薦的音樂與唱片,我看會被我污染地更嚴重.....(devil)(devil)
這套音響系統真的太敏感了,多麼敏感呢?只要在家用插座上,插了一個音響器材(沒有接上我的音響系統喔!只是讓它預熱而己),聲音馬上走向那個器材的聲音特質。而同一個音響器材改成插在一組110V的專線上,慘了!這下子不必A B TEST都立刻可以聽出來我的音響室聲音怎麼變了???
如果是冷氣、吹風機、靜電風扇對音響系統的污染,只是增加躁感、頂多聲音的透明度降低。但是音響器材除非是我推薦的正確聲音之器材,否則只要把它插在我家中的插座(不必接上音響系統喔!),它的聲音特質就會立刻改變整個音響系統的走向。看起來何謂正確的聲音,還真的會有正確的科學答案,只剩下個人要不要選擇了。
最慘的商品應該是 usb ddc,我早就告訴你們了,我至今為止沒有找到任何價位的 usb ddc比得上樂之邦,再昂貴的都沒有。在我的音響系統中換了比 dt2 貴很多倍的 usb ddc,馬上就被證明完全是XX...........不過燒DT2的同好也不必哭啦!反正樂之邦原廠肯定會出新品,再怎麼貴我都會下手,再向大家說明值不值得!
tetsuka RIP 一張 Higuma 推薦的 CD,是海德席克的巴哈第一號組曲,我說這個RIP嘛.....聽聽看我的RIP,結果當然當場電到爆,那個差距真的會氣死人!!只有使用正確的數位播放架構(USB解決方案+超大瓦數交換式電源)來RIP CD,那個 RIP檔才能真正完美。雖然我的CAT系統己經是最能避免RIP差異的方式了,但是在這麼敏感的音響系統下還是投降。
但是一切討論最大的問題都死在:Ian's FIFO 會讓這一切變得白投資了!所以,在沒有等到Ian's FIFO的直接聽感之前,我是建議數位播放系可以先不要瘋狂投資:就像我1200W的海韻壞了,到現在還在等Ian's FIFO的直接聽感而不是先買1600W的海盜船;一方面是很怕 Ian's FIFO 會讓這一切變得白投資了,另一方面是覺得數位播放系統己經『性能過剩』了。
P.S. 但是 USB解決方案 與 1500W 都是一定要投資的,反正它並不貴,早買早享受,能早幾天算幾天。
最後應 Higuma 的要求,以 Thinat演奏杜卡斯偉大的鋼琴奏鳴曲第四樂章進行結尾。我們播放地超級大聲!己經是bchsieh級的音量了。結果真的是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到極點。真的,有這種音響系統,真的己經不需要聽現場演奏了。
剩下的等那三個傢伙來分享....(angel)(clapping)
教授雖然我帶去的東西幾乎都被你的黃金雙耳打槍,不過回來後隔天事情很多根本沒空上來發表心得絕對不是遭受打擊後不敢發表。(wasntme)
對於現在教授的系統的聲音我必須承認幾乎已經是我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聲音了,在第一次去拜訪教授的音響室時我還沒有這種感覺。(giggle)
首先我帶去的HFS1150 OCXO網路集線器只是先通電源讓OCXO加熱到穩定工作溫度而已,沒想光通電源沒接上任何網路線居然就會造成教授系統的聲音劣化。不過我自己家中使用時並沒有聲音劣化的感覺,不知道跟我家中使用時有接上主動式地盒有無關聯。HFS1150實際上機時教授覺得聲音太乾淨好像有吃掉一些細節,Higuma兄覺得優點是低頻聲音變的非常的穩定。
接下來我帶過去的航太USB線換上後教授覺得太乾聲音豐富度吃掉了一些,Higuma兄則是說他喜歡這一條USB線的聲音換上後教授系統的聲音變的比較不毛噪。奇怪的是在我自己的系統使用這條USB線反而是聲音豐富大增,或許這條USB線也是需要挑系統來使用。
然後是測試使用我帶過去的JSPC的CAT7網路線,教授覺得這條網路線也有日式調音的感覺聲音比較清淡不過優點是把高低頻的上下頻寬拉高了一些。
我帶過去的東西最後測試的是我自製的CAT7網路線,這一條線一換上去聽第一條曲目時教授就馬上要我把網路線轉讓給他。(giggle)這條網路接上後聲音的質感馬上就有提升,Higuma兄說這條網路線的聲音帶有高貴感而且聲音很流暢。不過教授又另外找了幾首不同曲目測試後發覺聲音有一點點不正確,但是帶來的聲音質感提升還是讓追求聲音正確性的教授掙扎後決定留下網路線多RUN一陣子試看看。(wasntme)
最後測試的是Higuma兄帶來的DDC。我原本還在期待看有沒有機會幹掉DT2或是互有勝負,沒有想到售價高出DT2數倍也用了高級時鐘的DDC也是在DT2面前敗陣下來。真的手上還有DT2的網兄一定要好好的愛護珍惜,現在就算比貴上幾十倍的DDC也沒有DT2的聲音正確性。
離開之前播放的Thinat演奏杜卡斯的鋼琴奏鳴曲第四樂章實在是表現超級棒,我也覺得有這種聲音表現已經不需要聽現場演奏了。(clapping)
最後離開前教授讓我聆聽了我帶去的海德席克的巴哈第一號組曲他的RIP版,真的把我自己RIP的版本打得滿地找牙...(angry)教授RIP的版本聲音豐富度跟動態實在比我的版本好上太多,雖然比對檔案0與1資料兩個版本都一樣但是聲音就是不一樣水準。感謝教授的好意COPY了一份教授RIP版給我帶回家,結果在我家中的系統播放兩個版本也是一樣的聲音差距...(angry) 這個不是逼我要把常聽的CD用教授的方法全部重新RIP一次嗎...(angry)
這次的教授音響室再訪讓我再一次體認到教授的黃金雙耳有多麼厲害,而Higuma兄的耳朵也比我厲害太多太多了。
不過雖然我帶去的東西幾乎都被教授打槍,在我回來後把設備重新接好後聆聽自己的系統還是有90分的滿意度不會聽不下去。(giggle)
PS:
Ian's FIFO DAC目前的進度是昨天跟職人確認規格後,他幫我購買Ian's FIFO套件中可以處裡PCM和DSD訊號的McFIFO和McDualXO基板回來測試。
我也請他正式組裝DAC時幫我把時鐘替換為NDK NZ2520SDA並使用LT3045來穩壓,然後DAC電壓幫我製作為220V。
等職人購買Ian's FIFO套件回來後有給我測試報告的話,我再提供報告給大家分享。(blush)
我RIP CD的時候把DDC捅到長芯盛上那條USB線,直接換成外接式光碟機,另外用USB分離線把USB線的電源斷掉,最後用香堡DC線供電給外接式光碟機,RIP出來的檔案確實有差,只不過我外接式光碟機是接5V的,理論上應該有5V跟12V分開,這光碟機內部有變壓了分成12V跟5V。
不過我沒做到把 HDD 分離出來,我的RIP CD目標路徑是 Ramdisk。
目前只想要 Ian's FIFO (blush) ,就等待 tetsuka 兄分享好消息。
這就是利用上述方法 RIP 出來的檔案,我是覺得比我原本電腦內的光碟機好上很多,大家可以聽看看,並給予建議:
https://mega.nz/#!0XZXhSBB!RnUPM7hSM...d9O5QOj9j42Uss
理論上用了 Ian's FIFO 應該就沒 RIP差異了。
tetsuka 真的是心胸開放的好兄弟!!之前在音響相關網站討論的經驗,都是器材或唱片被我打槍後就翻臉成仇了.....(devil)(devil)
不過從 tetsuka 的體驗也可清楚看到一條道路:聲音偏好的主觀取向,仍然有非常客觀的基礎與討論空間。例如把tetsuka的聲音口味稱為『日式風格』來說,雖然它是一種主觀偏好,在我的黃金雙耳也覺得不夠正確。但是它必需在一定的HI-FI性能下才會有真正的快感!也就是說,如果tetsuka所有的器材都是『日式風格』,那一定爛到不能聽!正因為很多器材都是正確的,所以最後一哩路(多半是線材)加上『日式風格』後,那種主觀快感就會增加非常非常多倍。
所以就算是偏好加料聲音的,還是得學習『正確的聲音』;因為真正夠爽、夠輕鬆、夠美的聲音,只有在更HI-FI的基礎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感。就此而論,tetsuka 的體驗是非常有意義的!
所以我就繼續吹牛一下:可見我們一直以來追求絕對HI-FI的走,是普世且客觀!就算你不像我的黃金雙耳一樣變態,你只要在音響的最後一哩路,像 tetsuka 一樣只要換個線材,就可以得到至高無上的主觀快感了嘛......(clapping)(clapping)
有聽過,它是非常正確的聲音!但是任何光電隔離技術都躲不掉RIP差異的問題,再加上它太HI-FI了,技術本位導致必需使用很多轉接頭,又把轉接頭的失真無情放大出來,所以最後的聲音質感簡直連我都受不了.......(blush)
如果捨得改裝,把所有接頭都正確規格化而溶入自己的音響系統,那這台DAC的CP值也是無限大!!但是你可以看出,這需要bc級的diy實力才能做到,否則能聽出這台機器的hi-fi實力的大概只有我變態的黃金雙耳......(giggle)(giggle)
臭屁一下,這就是bchsieh大魔王願意尊重我這種『真正的主觀聽感派』的原因,當天任何正常耳朵都會覺得這台機器比我的dac完全是難聽到爆炸的聲音,但是本人的黃金雙耳是立刻被它的hi-fi直白性能嚇死......不必用儀器就可以聽出來了!....(giggle) 不過再強調一次,這種東西只有正確的bc級diy高手才能玩啦!
你必需要先講這是什麼唱片,才能方便聽出你的rip有什麼問題啦!......(devil)
幸好這首音樂我算熟,似乎演奏版本就不一樣了?所以你這個演奏錄音本身就太糟了,無法判斷rip問題?
聽聽看我的:Skarbo: DSK4052 第五軌:
http://www.my-hiend.com/psycho/WAV/t-dsk4052.wav
不知道你這個rip是那張cd??
再者,我看到你使用5v的外接光碟?這下子真的完蛋了!!!
rip用的光碟機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起碼一定要使用標準 5.25大台的『藍光機』,它一定是吃12v的!那會有5v的?5v的一定都是3.5規格的輕薄型,它的rip效果『其爛無比』,遇到cd片況不佳的資料讀取正確率也不高,這個可是non-bitperfect的嚴重問題, Ian's FIFO 是救不回來的。
因為我的老唱片太多,所以只能使用pioneer的而且至少要用到 S級,更糟的是PIONEER的RIP是聲音最好的,至少要買六仟多元的那一款。當然有更貴約一萬元的音響版,但是我的直覺是它該不會是有特殊風味的聲音考量?
抱歉教授,我使用的CD唱片是SKARBO:DSK4179,應該是演奏錄音本身就太糟?
我現在這台外接式的確比起內接式的來說,遇到cd片況不佳的資料讀取正確率也不高,可能真的被教授說中是奇爛無比,但經過U3TT跟HUB RIP出來真的有比較好。
我屆時用跟您相同的布蘭詩歌來RIP CD來測試,另外,我的5V外接光碟機是5V內部轉換為12V,並不是單純吃5V,但我還是想試試看教授推薦的pioneer S級 藍光機來RIP,是直接買外接機種嗎?
我有買一台5.25的pioneer內接光碟機跟外接盒(吃12V直流,內部有轉5V電路板),但可惜不是S級的,我連拆箱都還沒拆,如果確定是pioneer S級以上的比較好,那我得找找12V大瓦數交換式電源了,專為了RIP準備的電源。
我還有買一台USB 5V外接光碟機要測試,晚點全部來測試RIP CD並將測試檔案上傳到雲端硬碟,就是那張布蘭詩歌。
目前完全沒用過任何「藍光等級」的光碟機來RIP過光碟,我得找看看pioneer有無外接的,否則就麻煩了,因為內接的都是5V+12V。
外接盒指的是這個(已經在我家躺著了)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cket=19#detail
搞定RIP CD我才敢大量購買新天新地的CD,過年前買了一批啦~
SKARBO:DSK4179 這張我雖然沒買,但是與我使用的是同一系列錄音,不可能差那麼多,看起來你的rip光碟機問題很大!(devil)
經過 USB解決方案來rip一會比較好沒錯,但是光碟機本身要有一定水準才會有意義;就好像我們的usb解決方案很強,但是沒有使用dt2那就慘了是一樣的道理......(blush)
然後你那台光碟到底是什麼怪東西?直接給我型號看看,我一定要躲這種東東.....(devil)
最後使用外接藍光機的問題一併回答:
第一、當然是最貴的藍光機一定是最好的,最多跟我一樣躲 for audio的。
第二、不要買套裝的外接式藍光機,要買內接式再自行外接成外接式!
第三、至少要使用 lindy級 usb 3.0線,一定要使用 msp600級以上的外接大功率交換式電源。第二會那麼重要,就是因為它會造成第三無法滿足。
解決方案舉例:
1、伽利略 旗艦版 SATA&IDE TO USB3.0 光速線,小心不要買成其他型式。絕對優點如下:
附件 32412
a. 沒有外盒!!所以散熱佳且對聲音的污染小,要減震使用 bc大魔王 推薦的 大創牌減震墊片 即可。
b. 必需外接 5.5/2.1 dc電源,這下子可以灌1500w了!
c. 有開關,可以避免燒機。
d. usb線是獨立分開的,可以換成lindy級 usb 3.0線;缺點是只能換 A to A 的。
2、A.Pioneer BDR-S09XLT 約三千
B. 我是選 PIONEER BDR-S11J-BK藍光燒錄機 PureRead 4+ 約6仟
C. 看看誰想賭賭看 PIONEER BDR-S12J-X藍光燒錄機,要一萬一仟......(devil)
其實只要是使用 5.25的藍光燒錄機,我是覺得相差有限啦!!使用 USB解決方案的其他牌2000元藍光燒錄機,一定贏過只用一條線直接連PIONEER BDR-S12J-X,這是不必懷疑的。
還有,為什麼要使用 U3TT???,如果說方便插拔到是沒話說,但是藍光機的訊號原本就是 USB3.0規格,不需要透過 U3TT進行轉換了啊??因為我 RIP 的電腦與 JPLAY的電腦是完全獨立的,所以rip的電腦只使用USB解決方案,沒有使用U3TT喔!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u=b2c5mu6l6ce1
今天早上去淘寶下單買了上面這條USB3.0光碟機外接線,這外接線可以直入DC 12V供電且可以使用USB3.0雙A線。
我目前用來RIP的藍光機是我從日本帶回來的Pioneer BDR-S11J-BK,等收到線後準備把AUDIO PC用另外一顆SSD
安裝新的OS來重新RIP CD跟之前的RIP版本比較看看。(blush)
tetsuka兄,
小弟覺得選擇NZ2520SDA是對的,用OCXO多了一些供電上的不確定性,而且體積比較大,必須拉得比較遠。
對了,可以順便跟Ian買NZ2520的轉板,他有做一些。用了轉板可以省掉不少麻煩。
附件 32413
先針對教授說的,為什麼用到U3TT...因為外接式光碟機都是USB2.0規格 (giggle)
這些外接式光碟機都很輕..,因此我是用了角錐+重物壓避震,痛定思痛,未來直接買先鋒的日本藍光機好了!
我就是想知道這些機種雷到什麼程度,故意買來測試的!結果竟然還比電腦直接內接好,可能真的是需要把汙染移出去,並完整透過USB解決方案、大瓦數交換式電源供電才能Rip出好檔案啦!
此次使用 Zig Zag Territoires (ZZT) / 編號:ZZT353 第二軌 做 CD Rip 測試,提供以下兩種不同外接機種。
這張我記得教授有,而且一模一樣,應該很好比對了,結果不意外一定被屌打 (wasntme)
聽了教授 RIP 的版本簡直被打得滿地找牙 (blush)
1.凱薩琳 USB DVD 光碟機(HITACHI DVD-ROM GD-SS20 AS07)
機種連結:https://24h.pchome.com.tw/prod/DRAD53-A56907612
檔案連結:https://mega.nz/#!oPg2ECAA!hFEwnte9t...OphMpJD5ZJBWNc
2.archgon-8X 外接式DVD燒錄機 MD-1103-U2(MATSHIRA DVD-RAM UJ8E0 1.00)
機種連結:https://24h.pchome.com.tw/prod/DCAA41-A78717792
檔案連結:https://mega.nz/#!cbwigYLQ!1jdmJ1pbP...4kfFlizJWbcHAM
可以確定的是,2比1的正確性要高很多,讀碟效率也快很多,1的讀錯率很高很高...簡直大便,五片有兩三片可以一直糾錯,林老師卡好!看看這些廠商怎麼忽悠消費者,日製機芯。
教授推薦的先鋒機種好像只能從日本購得!得找人幫忙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