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詭異,今天中午開機DT2竟然保持在外接時鐘的狀態,難道DT2不保持上次關機時的設定是因為電源的衝擊?而新加的這個電容緩沖了開機時電源對DT2的衝擊?DT2不保持是記憶是因為換了電源,不是因為短接了時鍾的防反接二極管?
可列印查看
很詭異,今天中午開機DT2竟然保持在外接時鐘的狀態,難道DT2不保持上次關機時的設定是因為電源的衝擊?而新加的這個電容緩沖了開機時電源對DT2的衝擊?DT2不保持是記憶是因為換了電源,不是因為短接了時鍾的防反接二極管?
我想分享一下,JPLAY在MPC-BE上的應用,外掛Multichannel Asio Renderer Filter透過ASIO使用JPLAY欣賞影音的經驗。
之前用 JPLAY 6.2 版的時候,在MPC-BE看影片常常會崩潰,但換了7.0(Femto)就完全不崩潰了,可以隨時暫停隨時啟用,6.2是剛開始可以用,有時候去上個廁所,回來重新撥放又崩潰,要按好幾次才能回到之前的時間點,這是很讚的改版,穩定性也好超多!
PS.我被JPLAY Femto毒到無法自拔中...換了之後相當於換了DAC一樣的提升。
自從這幾天組了雙機X299試聽後,我也被JPLAY Femto毒到一個不要不要的,感覺好像有一點點加料,但是解析力強到一個完全不同境界的感覺......
另外有點奇怪的是,我又不爭氣的買了第N顆數字時代2,但是這次反而是2QUTE內建USB的解析及韻味勝過數字時代2,等我啟動數字時代2的時鐘後再比較看看.............
再來是雙機的CPU及RAM超頻都覺得解析及背景乾淨也會有幫助,只是我的雙機只能超到CPU 4.8G 及RAM 3466,聽過後也回不去了.............
雙機同樣主機板 CPU RAM,CORSAIR 1600W 及EVGA 1600W互相交換當CONTROL PC及AUDIO PC,感覺仍然是CORSAIR 1600W勝出
最後是困擾我的控制PC螢幕關閉再啟動JPLAY MINI會中斷這個小問題,經過我這幾天試了一大堆的設定以及測試,目前似乎已經得到解決,方法很簡單,就是CONTROL PC用process lasso將jplay mini的優先權提到高即可.
以上僅供參考
ps:也想來玩電容了,呵呵...........
就我的理解,重度超頻雖然會讓系統i/o更快更即時,使得audio playback
更接近realtime,但在訊號完整性上(Signal integrity)上卻會有嚴重的劣化,
你發現的那些矛盾,其實只是很單純的在SI品質與系統總latency性能間拔河。
以你說的CL值來說,你應該會發現壓低有好處,但過了一個臨界點之後竄升的
躁感會壓過好處,那基本上就是你的顆粒在那樣的工作參數下,SI已經劣化明顯,
即使你的系統還能保持基本運作。甚至我猜測,如果在那時候你跑一些詳細測試
記憶體性能的軟體,可能會發現數據倒退甚至無法完測的現象,總的來說,
就是你超過頭了,也因此我常看到你來來回回調參數。
最後,我建議如果你很愛高時脈超頻的聲音,那你應該把每次調整後的穩定性測試
標準拉高,甚至用測試軟體確定你這樣做對測試數據有好處,最後找出一組你系統
真正能夠高度穩定運作的高頻工作點,可能先抓CPU,再抓ram,這時候才是你系統
的最佳解。BTW,我是重視SI品質的那一派,跟你做法基本相反就是了。
補上SI介紹
http://sipitogether.blogspot.com/2017/08/si.html
————————————————————————————————————————
CAT玩了幾年,我覺得最大重點還是「你得知道自己在幹捨麼」,
否則CAT有無數的調整參數與可能,某種程度上就是片「黑暗森林」,
裡面沒有敵人,只有聽感陷阱。而我目前發現最有解釋力的兩個點就是
系統總延遲性能 與 訊號完整性,因此我的方法論就是追求這矛盾兩者
間的最佳化。
看了Higuma兄的說法後,看來我的CAT調整優化方向是比較接近SI的最佳化的。
我的CAT優化基本上就是儘量把CAT工作單純化降低CPU使用率減少訊號干擾,所以我的JPLAY雙機都使用不含內顯的CPU並只用一隻ECC RAM且SSD另外獨立供電。然後把音樂檔放在NAS上再使用另一部PC或平板來控制音樂播放,把每一個設備的工作都單一化減少工作量。
另外原本JPLAY FEMTO我是使用電腦版Upplay來控制UPnP音樂播放,最近改用Android的Bubble UPnP來播放後聲音又更好一些了。
難怪JPLAY作者會建議優先使用Bubble UPnP來播放音樂,JPLAY作者的說法是Bubble UPnP的網路封包數是UPnP播放程式中最少的所以對音樂串流干擾最小。
JPLAY作者建議把Bubble UPnP的BATTERY SAVING MODE設為ON,然後把JPLAY FEMTO renderer設定中的Renderer polling interval(ms)的值改為10000ms。有使用Bubble UPnP的JPLAY FEMTO的網友可以試試看聲音有沒有改善。
所以我後來測一測,我還是選擇使用原始設定,CPU基礎頻率、記憶體基礎頻率,目前聽感是很滿意。
我的顆粒沒辦法在高頻下有很好的SI品質,你講的沒有錯,以前超頻的做法雖然獲得了短暫的性能提升,但過了一段時間會發現開始SI劣化,用測試軟體也過不了測,甚至藍屏當機。
現在沒有很愛高頻超頻的聲音啦,回歸到現在基本頻率我已能接受,等我想不開再來慢慢測試穩定性,至於CPU我看要直接換新一代的CPU才有解,我可沒能力開蓋上液金。
現在注重訊號完整性>realtime,訊號完整比realtime變態快還重要太多!就個人聽感是偏好於訊號完整性的,不知道我的聽感有沒有誤,因為超頻真的不耐聽!
另外測試穩定性的方法跟軟體我應該都知道,目前用官方基本頻率是肯定沒問題,待有想再進一步再慢慢玩。
ucyga兄您好,教授是奇人無誤,小弟只是嘴砲王,專出餿主意的。
您沒見小弟每次貼文,最後都要標註如有任何意外,小弟一概不負責... (giggle)
原因無它,只因為小弟的系統跟所有人完全不同,所以很多想法完全無法在小弟的系統驗證。
一切純粹都是嘴砲而已.... (blush)
對了,有DT2的網兄,要不要試試看下面這個由友站sigma網兄花了數年時間寫的播放器,還針對DT2出了驅動程式,
也許會令各位耳目一新。
http://www.myav.com.tw/bbs/showthrea...&pagenumber=16
DT2的驅動程式放在倒數第二篇的最後一個連結中
安裝之後,再下載最後一篇貼文的playwavevc32或是vc64,看自己的作業系統是32還是64位元而定。
這個播放器有著跟其他優秀播放器類似的設計,例如採用連續記憶體播放,提高播放優先度等等,
但跟其他播放器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為了達到更進一步的控制,連驅動程式一併改寫,不再採用標準ASIO。
剛好DT2也在支援範圍內,大家不妨試試看。
再一次的,如果用了這個播放器讓您的系統出了什麼問題...小弟恕不負責.. (devil)
如果您試了覺得厲害,又剛好有友站的帳號,請您幫這位靠一己之力寫出這個播放器的網兄加分給讚。(angel)
關於併電容的方法,小弟稍微解釋一下:
原來的接法是:
電供+ =============== 音響+
電供 - =============== 音響 -
併了電容之後是:
電供+ ============ 電容接腳A ==== 音響+
電供 - ============ 電容接腳B ==== 音響 -
由於MKP電容是無極性的,所以接腳不分正負,正反接都行。
如果覺得這樣解釋仍不夠清楚的網兄,請提出來,小弟看看能不能再解釋得更清楚一些。
祝各位網兄新年快樂,2019每天都有好音樂聽。(angel)
臭 bchsieh 胡說八道,沒有來中壢讓我狠狠請一頓(全家來也一樣!),什麼都是假的啦!.....(devil)(devil)
話說回來我的確承認我是黃金雙耳鬼才,但是也得遇到bchsieh這種理論夠的人才能大發揚光大。再者,這整個討論串一大堆同好主動分享的社群風氣更是重要,己經不只三個臭皮匠了,可能超過三十個以上.....因此本討論串擁有十個以上的諸葛亮之實力也不足為奇了。
隔壁站sigma網兄就有點運氣不好,沒有碰到能跟他共鳴的討論社群與黃金雙耳,真的蠻孤怜怜的.........
嗚...我是大豬頭!!按此看最新現象。
其實馬上又有混淆變項:
原型:
電供+ ============ 電容接腳A ==== 音響+
電供 - ============ 電容接腳B ==== 音響 -
變型一:
電供+ === 電容接腳A ============ 音響+
電供 - === 電容接腳B ============ 音響 -
變型二:
電供+ ============ 音響+ ==== 電容接腳A
電供 - ============ 音響 - ==== 電容接腳B
變型三:
電容接腳A ===電供+ ============ 音響+
電容接腳B ===電供 - ============ 音響 -
然後我猜啦!使用不夠正確的dc線,上述四種情況應該會有明顯差異..........(devil)(devil)
我目前只使用『real cable芳登喇叭線』做的 dc線,使用『變型三』裝在 cosel 1500w上。這台1500w供電給 digitimes2與 usb 3.0 hub。
結果完全不像新天新地店裡一樣強烈的hi-fi性能加倍,暫態提升幾乎無感;但是音樂細節與音色質感大幅增加一截。
推想除了上述的四種變型與dc線的變因之外,使用600w真的不夠!就算音色再好,性能就是遠輸1500w,因此電容的補救才會非常明顥。但是電供本身能力有天限,所以電容可以補救『訊號的完整性』,讓音質與細節都提升一截。
剩下的慢慢再測試..........(giggle)
嗚...我是大豬頭!!
剛剛發狠把連到 DIGITIMES2 的香寶DC線剪斷,採用原型的電容接法,這下子真是天翻地覆了!!
原型:
電供+ =====香寶DC線(長)======= 電容接腳A ==香寶DC線(短)== 音響+
電供 - =====香寶DC線(長)======= 電容接腳B ==香寶DC線(短)== 音響 -
白痴接法:變型三:
電容接腳A ==芳登DC線(短)==電供+ ====香堡DC線(原始長)==== 音響+
電容接腳B ==芳登DC線(短)==電供 - ====香堡DC線(原始長)==== 音響 -
使用正確的原型接法,不得了!!音符跟音符之間被填滿了??不對,是音符與音符之間有一大堆聲音訊息『被還原』了!!天啊!!數位播放的電供還有多少無限可能??我都用到8000瓦了耶!?
但是仍然很明確地,兩個1500W 加持下,加電容仍無法像新天新地店裡一樣,增加暫態的HI-FI性能。但是它對於『音質的巨幅改善』與『音樂細節的爆增』,其CP值應該是『無限大』!
預期加兩個電容對於吃電量太小的 DIGITIMES2 應該有限,再來要把每條DC線都加上電容.......(devil)(devil)(angel)(angel)
有沒有辦法不剪斷香堡線,衹是將其中一段剝皮,將裸出的一段電線繞在電容接線柱上。這樣可以保證整條電源線的完整性,會不會更好?
一陣子不見 好似來到外太空....
前陣子升級了DAC,從Nano dac升級至RME ADI-2 DAC。
剛好有網兄詢問和Nano的比較結果,小弟就把當時用教授傳的一些測試檔作比較的結果貼上來
希望有參考性。
adi2 v.s. nano with msp600-5v
拉摩大鍵琴,有低頻的機械動作聲
adi2 - 很容易聽出來
nano - 用力聽可隱隱聽到
(而且從此愛上大鍵琴的聲音, 不知是因為聲音更完整了還是因為就是時間到了XD)
葛魯米歐
adi2 - 很容易聽出小提琴表情 INA >>> Phillip
nano - 還是聽得出來,不過大約是 INA > Phillip
501EMINew.wav vs 500EMIGROC.wav
adi2 - 盲測很用力聽好幾次,分辨對了new > Groc
nano - 聽不出來,應該就是音場小造成難以判斷
我不確定我的判斷對不對,不過nano 在高頻也有著RC家的華麗跟美感,
這特質無論在小白線或香儂梭都能發現到。
adi2則是毫無疑問的在電腦性能(借用教授的說法)勝過nano。
此外,adi音場大上不少,因此在聽管絃樂時,樂器能被拉開,
增加不同樂器間的辨識度。
而隨著adi2的電供也換成Cosel PBA600後,也補上了音響性能,
因此小弟對於從nano 升級至adi2算非常滿意。
007X 採用kecs的線性電源 好聲的機會 大嗎??
教授、box和大魔王推荐的电容刚到,特来报道,
我的u3tt 从 长芯盛-hub-dg2-nano dac 四个地方输入dc(cosel 600-5) 都可以并电容,我按照以上的正确接法,分别并在前述四个输入处,来回对比十次,听感如下(只代表个人):
1.质感巨幅提升是nano dac,强烈推荐
2.加在dg2 质感有一些提升,但是速度感提升不明显
3.提升最小是长芯盛和 hub,暂态略有提升,
以上是基于 全套u3tt加cosel 600-5 、 hp10、gmp435的听感,全套除dc线都是 real cable化,因此听感可能由于dc线是机线存在偏差。
最后还是要感谢教授和各位老兄的不遗余力的尝试和分享。
話說小弟今天備齊材料後終於把淘寶買的電容給接上DT2了。我是另外買了Acoustic Revive SPC-REFERENCE MKII的喇叭線來製作PBA1500F-5到電容之間的DC線,然後使用銅製M6螺絲來把DC線鎖在電容上。
接好電容開聲後的印象是聲音的質感跟細節提升了不少,教授之前說的接上電容後感覺把原本音符跟音符的資訊給補齊了真的形容得很傳神。
還沒嘗試玩電容的網兄們真的強烈建議花個小錢來試試看。
這次淘寶我買了兩顆電容回來玩,還剩一顆電容打算找時間裝在比較吃電的存放音樂檔NAS上看看聲音會不會有提升。
今天换了条dc线,将两条dc线的的正极拧在一起接在电容一级,负极的拧在一起接在电容另外一级,dc线一头接cosel 600电源,一头接设备,这种应该属于原型接法,昨天其实也是原型接法,但是dc线太普通,今天,在新dc线的加持下, 将原接在nano dac的电容换到最后一个长芯盛的dc口,没想到昨天的结果逆转了,加在长芯盛上比加在nano dac 声音更立体,更真实,更有力,厚度、质感也更好了。
真是很奇怪的现象。看来真是每条dc线都要加上电容。
其實昨天晚上小弟在裝設好電容之後更晚一點收到了日本EMS的國際快遞包裹,包裹裡面只有一條不起眼的USB線。
不過因為時間比較晚了所以我把原來DT2上的USB線替換後就先休息了。
附件 32277
當我今天正式開始用這條USB聽音樂時,聽不到30秒我就確定回不去原來使用的Real Cable USB線了...
這一條USB線給我的感想就是聲音純淨、背景非常黑、動態強烈、細節詳盡、聲音自然,感覺上完美表現出音樂所要表現的原始樣貌。
一般我常聽的日本流行樂基本上是歌手跟配樂是分開錄音後再混音的,換線之前聽的感覺是歌手跟配樂是分離出來的。但是換上這條USB線後卻有著現場同時演出的聲音融合感覺,但是每個聲音細節卻又相當的清楚。在我想說再換回RC的USB做比較時,聽不到10秒鐘我就默默地又換回新的USB線了。
我拿到這條USB線時的第一感覺是這麼這麼輕,USB接頭除外的線身感覺重量不到10公克。這條USB線特別的地方是他的線身是NASA在使用的航太用線材,基本設計是在不管多惡劣的環境下都能夠正確的傳送訊號。這條USB線是日本的一位DIY高階DAC的高手所手工製作的,說來好笑他自己原本也認為USB線只要合乎標準就不會有太大差異使用一般3C的USB線而已。去年他透過管道拿到一些NASA使用的航太線材後,基本上只把這些線材使用在他DIY的DAC的機內配線而已。去年年底他才開始使用這些航太線材製作各種線材測試效果如何,後來他發現這批航太線材用來製作USB線的效果最為驚人。他自己使用航太線材製作的USB線後的感想是,感覺上這線材把USB訊號上的所有雜訊都去除後保留了原使最純淨的聲音下來。
原本小弟去年年初有跟他通過MAIL如果我四月有去東京自由行的話,希望能到他家裡欣賞他DIY的DAC的聲音表現。他也很爽快地答應小弟,只可惜後來小弟抽不時間去日本自由行所以沒有成行。這次剛好看到他使用航太線材製作的USB線效果太好後,決定分享製作販賣給其他有興趣的發燒友。所以我上星期五MAIL給他說小弟有興趣想要購買試試看效果,他也爽快地答應要用EMS把USB線寄到台灣給小弟。甚至星期一小弟都還沒去銀行海外匯款時,他一大早就去郵局寄EMS過來台灣了。小弟在此非常感謝日本發燒友!!
說實話這條60CM USB線售價要2萬日幣並不算太便宜,但是實際聽過之後恐怕賣4萬日幣我也會乖乖買單的。
也因為這條USB線的表現實在太不凡了,所以如果教授方便的話小弟打算找時間再拜訪中壢的音響室請教授實際比較鑑定看看。
題外話
小弟常去的非公開日本音響BLOG作者去年也從廠商那獲贈了跟USB線同樣材質的線材當作喇叭線。
附件 32278
你不要看只有這麼細的且不起眼的兩條線而只,他換上之後原本使用的十幾萬日幣的喇叭線都直接退役不使用了。
雖然線徑這麼的細卻是資訊量十足,且低頻一樣很有力道量感十足。
前幾天拉了220v專線,目前只將2部pc移到220v.
整個聲音果然感覺有力很多!!!!!!
另外發現,果然加了數字時代2 還是好聽很多的.
現在想準備弄幾顆電容來試試了.
最後想請問各位先進,請問cosel pba 1000f 電源供應器如何連接遠端開關?
小弟有看過原廠說明書
不過看起來似乎很複雜,不是簡單2個端子就可搞定!
哭哭,無法遠端開關對於移到220v就會麻煩很多.............
之前跟新天新地 Box 下訂的線材拿到了,主要作為接電容跟數字時代2的DC線。
(利用香堡喇叭線改裝的2x2 DC線接數字2、其餘皆為4x4接電供到電容以及電容之間的連接)
圖一、新BOX香堡喇叭線改裝DC線4條
附件 32358
圖二、原來用於cosel與DT2直接連接的香堡DC線
附件 32359
本次測試一顆電容以及併三顆電容的聽感,通通只有接數字時代2,因為之前測試是數字時代2供電影響最大,但也有大陸網友說長芯盛、HUB也有差異(待測)。
1.第一種接法:使用一顆電容給數字時代2
電供---電容---DT2
附件 32360
剛開聲的時候,覺得確實有些東西被填滿了,但說不上來,上次在新天新地論壇看到「玻璃罐的沙子滿了,但加了水才知沒滿」就是我此刻的感覺,甚至聽有些歌曲會覺得動態減少,但我認為那是音符之間被填滿造成的錯覺。
聲音也變得厚了一點,但不曉得是不是線材的差異,本來聲音比較靠前,使用了電容會向後一點點。細節確實提升了一些,但不是巨幅提升,只能說有提升。
透明度減少了,這可能也是沙子加了水的結果。
另外發現在擴大機需要用更高的db才能達到以前一樣大聲。
但是聲音較直連電供變得比較自然。
2.第二種接法:使用三顆電容給數字時代2
電供---電容---電容---電容---DT2
附件 32361
這種接法在第一種接法提升的前提下,完全大逆轉!
動態大提升、細節爆量、聲音往前推回來、透明度也獲得了提升!
本來在第一種接法所認為的負面效應全面消失,且正面效應不減並有所增長。
擴大機從本來要增加db變成減少db了!
聲音變得更Q彈有活力,第一種接法是沒這種感覺的!
我是沒想到一顆電容與三顆電容的差異如此大!
一顆電容:有感...
三顆電容:超好聽!
三顆電容 >>>>>> 一顆電容
請務必併三顆!!!(devil)(angel)
沒想到gangster.tank兄只接一顆電容時的感覺幾乎跟我一模一樣,我也是覺得動態感覺變弱了但我也認為是資訊量增加所造成的。
不過隔天換上新的USB線後所有的些微負面效果都被打掉了,所以我就沒有再特別放在心上了。
不過既然gangster.tank兄串了三顆電容後可以聲音強化這麼多,看來我也要來試試串3顆電容聲音能不能再大幅提升了。
已成功下訂電容
先弄個6顆來試試火力
再次感謝各位先進無私的經驗分享
PS:想請問各位先進,請問cosel pba 1000f 電源供應器如何連接遠端開關?
小弟有看過原廠說明書:
https://en.cosel.co.jp/tool/tag/pdf/CME_PBA-PBW.pdf
不過看起來似乎很複雜,不是簡單2個端子就可搞定!
哭哭,無法遠端開關對於移到220v就會麻煩很多.............
chrischang0624兄您好,
小弟看了一下您貼的文件,遙控開關應該沒有您認為的那麼難。
那個虛線框框應該表示的是電供內部的電路,您所需要接的線路是虛線框框外的部份。
三個接線範例中:
(a) 需要兩條線,一個開關,一個5V電源,和一個620歐姆電阻串聯。
開關斷路時有輸出,通路時沒輸出。
(b) 需要三條線,一個開關。
開關斷路時有輸出,通路時沒輸出。
(c) 需要四條線,一個開關。
開關斷路時沒輸出,通路時有輸出。
因為小弟沒有這顆電供,所以以上完全是根據文件中的內容判斷,
請您自行斟酌是否要按小弟所描述的方式接線。
如果發生任何問題,恕小弟無法負責。
那些電容讓我想到《玩命關頭》裡的氮氧加速罐(wasntme)
覺得大家好像在玩改裝車(giggle)
如果說務必要並三顆電容的話,不知這樣連接三個電容跟用香堡線連接會有多大的差別,這樣接的話可以省下4根香堡線。附件 32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