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來,
抗滑真的是支點臂最難的參數,
從感覺說不出差別,到感覺到對音色及音相的影響變化,
抗滑真的是奇妙的設定參數。
原因在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設定值,
讓我真的不知道如何解讀抗滑設定的方法.
來找到一個設定的好方法。
可列印查看
回想起來,
抗滑真的是支點臂最難的參數,
從感覺說不出差別,到感覺到對音色及音相的影響變化,
抗滑真的是奇妙的設定參數。
原因在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設定值,
讓我真的不知道如何解讀抗滑設定的方法.
來找到一個設定的好方法。
那請問
抗滑要如何設定呢
我設定的方法是
調整抗滑裝置
然後
把唱針放到唱盤上(沒有放唱片)
手動順時針轉動唱盤
直到唱針停留在同一軌道
不會往內或往外跑為止
若有錯
請各位前輩指正
如果您要很精確的話,考慮買一張測試片(我有這張http://www.musicdirect.com/p-8523-ul...ce=igodigital&)。用示波器看當然最準,不然用聽的也行。
抗滑最難的是剛開始,
常常是調整了抗滑聽到了變化,
卻不知變化是否是更好,所以很難設定.
這並不意外,正如同換線材一樣,
要長時間的嘗試.
不過我個人使用 graham 的經驗,
最佳抗滑設定值很少低於針壓值的一半.
所以針壓值的一半至3/4 是不錯的起點.
抗滑變化的影響其實很大,
在玩家的系統作過很多實驗,
即使在非獨立的空間,
通常 0.1 到 0.2 g 就可以聽到變化,
只不過決定抗滑數值,並不是太容易就是了.
初期可以將抗滑當成調音的選項,
並不用急著作固定,不妨多試試,
一段時間後,也可以再回來作嘗試.
硬盤的墊材對聲音影響十分大,有空可以多試試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4&d=1415538828
新配件到手 ,當然趣味,
其實也是頭痛的開始,加入前得先調到滿意的新平衡 。才能容易作比較 。
調整或設定時,
有理論的,就不用懷疑其作用,
只是會改變聲音,不代表是改善聲音.
如何善用其作用才是重點吧...
理論說的是米,常常是尺度,
音響室裏調的是毫米,常常是感受,
所以兩者是不同的內涵.
只有找到好(合用)的理論搭配微調,才能見樹又見林.
graham 裝上十吋臂管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8&d=1423728676
Bdr lm 墊片,
來試試放在lunar 8/ BDR cone 下
聲音似乎更合口味,更結實的聲音.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5&d=1424422416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4&d=1424422415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6&d=1424422620
玩音響這麼多年最高興又最討厭的體會 :就是好像又能更好 。
高興的當然是能有進步,
討厭的是昨是今非的挫折 。
人生的體會好像也常常如此 ,
所以太肯定的話 ,常常很難出口 。
欣賞學習 這個論壇是我最喜歡的論壇
[QUOTE=kevintran;218711]
對的,不過不是沒有勇氣面對自己的錯誤。
通常理論是對的,而是引用錯誤的理論還沾沾自喜.
常常想很多,卻很侷限...
[QUOTE=soongsc;218713]
不同的變因,反覆的作測試,才能找到新契機.
只是變數很多,要努力呢...
Fz c.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