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在台南家裡測試吸音物造成的差異,
圖片有點多...擺在這裡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0...g-post_12.html
可列印查看
前兩天在台南家裡測試吸音物造成的差異,
圖片有點多...擺在這裡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0...g-post_12.html
吸音物的效應
前兩天在台南家裡測試吸音物造成的差異,
空間尺寸約為4.5m x 3.3m x 3m,
長邊左側是玻璃面門書櫃;
右側1/3以上高度是整面玻璃窗,均勻的分成三段開與關,下半是長桌;
二短邊是矽酸鈣板牆面;地面是竹蓆;天花板是輕鋼架,但2/3掛著保麗龍RPG擴散板。
喇叭擺在短邊貼牆,聆聽位置在遠端另一頭也貼牆,
加上吸音物時,左側書櫃、地板、聆聽位置背牆、都擺上薄毯,右側玻璃窗未開的部份也掛上薄毯。只剩下喇叭背牆沒掛吸音物。
喇叭是ATC SCM-7,擴大機是DIY Zone版的New Citation 2,DAC是EMU-0404 USB改,測試訊號由MacBook Pro播放。
impulse response差異,紅色有吸音,綠色沒有,全頻段linear
差異看起來不小...
轉成energy vs time
差異約在3~5dB,
再看2KHz low pass filter之後,也就是中頻以下
差異小了些,大致上在2dB左右
再看低頻
又更小了...
果然薄毯這種東西對高頻吸收力較強,低頻差異小多了
謝謝小葉幫忙轉過來,
藉此順便提一下,
這張低頻的impulse response
與之前去我弟那裏測試他的系統+空間的結果(紅色)
差異非常大!
雖然說二個空間不同(其實尺寸很接近),喇叭擺法也差異很大,但器材在其中所佔的比重應該也不低...
由此可看出ATC SCM-7+New Citation 2的低頻乾淨非常多,而Onkyo TX-SA605+雅瑟V602顯然沒收的那麼漂亮...(二者的訊源相同)
之前在Ralph家測McLaren 100x5R+ATC SCM35,喇叭也擺在長邊,(紅左聲道,藍右聲道)
也同樣很乾淨
這結果怎麼解讀?
以我的觀點,雅瑟V605的低頻不如ATC那麼乾淨,瞬發瞬收。
這其中或許也有Onkyo TX-SA605的成份在內,這部環繞擴大機很便宜,不能和DIY Zone的New Citation 2比,
New Citation 2才二聲道用的電源變壓器就比TX-SA605的7聲道用的變壓器大一倍以上...
漏了一張振幅頻率響應圖,一眼就能看出吸音vs頻率
http://1.bp.blogspot.com/_QtIX994Ul0...R+mag+full.png
yes,這樣搭配測試的空間調音作法,也是我理想的方式
當然還是參考用而已
再來比較吸音物的效應 vs DRC針對無吸音物校正的結果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0/09/drc-vs.html
在MyAV上有人問,在此複述
這張
http://3.bp.blogspot.com/_QtIX994Ul0...igh+linear.png
很容易可以看出每個空間界限面加上吸音物後造成的效應
看那一根根反射音,由時間轉成距離,逆推回去,就知道是那個面造成的,
以這個例子而言,那幾個紅色與綠色的差異,分別為左側牆(1.0ms)、背牆(1.8ms)、地板(2.6ms)、右側牆(3.8ms)的反射,天花板與喇叭背牆並未加上吸音物,
2.7~3.7ms那幾根可能是天花板的保麗龍RPG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