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共3頁 123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1 到 10 共計 3769 條

混合查看

  1. #1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6
    Thanks
    3,520
    Thanked 5,500 Times in 1,85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lyyoung 查看文章
    有些唱頭放大器有RIAA曲線選擇功能
    配合一些錄音的資料和適合的設備
    應該要重播正確的錄音不會那樣困難
    最好是用類似當時的設備
    我在朋友處聽過海飛茲很早期的錄音
    令人十分感動呢!!:)
    最好是用類似當時的設備,所以我才會傾向選擇轉錄正確的CD,因為我認為要成為符合這個水準的LP玩家實在太困難了...

    當然了,如果有發燒友以無比龜毛的要求達到這種水準,我一定會衷心贊美的!因為歌德說:『凡自強不息者,終將能得到拯救。』,不管他是花錢花時間還是如何如何....:)

    至於海飛茲的早期錄音,當然比晚期技巧退化且錄音方式不良的唱片好很多。不過....不過.....從最嚴苛的角度,他的演奏技術還是不夠完美。我個人會推薦富蘭奇斯卡第 Francescatti ,那是我個人認為『演奏技術』最完美無缺無懈可擊的典範。

    會有上述判斷的具體唱片聆聽經驗如下:


    CASCAVELLE 的拉威爾歷史經典錄音大全,第三集第二張CD,Francescatti 1931與海費茲 1934 PK 拉威爾的《吉普賽人》超技難曲。

  2. #2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6
    Thanks
    3,520
    Thanked 5,500 Times in 1,854 Posts

    預設

    除了 sp007網友之外,也有一些網友感受到『音場方法論』的調音效果帶來全新的唱片欣賞體驗,只是大概太害羞了不敢寫出來分享....

    我個人是非常期待大家都樂於提出個人的體驗與觀點進行交流啦!...:) :)

  3. #3
    scs 訪客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最好是用類似當時的設備,所以我才會傾向選擇轉錄正確的CD,因為我認為要成為符合這個水準的LP玩家實在太困難了...

    當然了,如果有發燒友以無比龜毛的要求達到這種水準,我一定會衷心贊美的!因為歌德說:『凡自強不息者,終將能得到拯救。』,不管他是花錢花時間還是如何如何....:)

    至於海飛茲的早期錄音,當然比晚期技巧退化且錄音方式不良的唱片好很多。不過....不過.....從最嚴苛的角度,他的演奏技術還是不夠完美。我個人會推薦富蘭奇斯卡第 Francescatti ,那是我個人認為『演奏技術』最完美無缺無懈可擊的典範。

    會有上述判斷的具體唱片聆聽經驗如下:


    CASCAVELLE 的拉威爾歷史經典錄音大全,第三集第二張CD,A0023681001931與海費茲 1934 PK 拉威爾的《吉普賽人》超技難曲。

    你也喜歡francescatti,據說他用的譜還有paganini的註記,第一次聽到他的唱片時還不知道是何方神聖這麼厲害,有意大利派的熱情又有法式的細緻,技巧我是不敢評論不過PAGANINI的嫡傳一定有好幾把刷子,聽過就開始找他的LP只可惜很少,大哥你的正確錄音說已經在MYAV引起一番論戰好不熱鬧......:o:o:o

  4. #4
    註冊日期
    2008-05-26
    文章
    756
    Thanks
    410
    Thanked 174 Times in 10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scs 查看文章
    .......大哥你的正確錄音說已經在MYAV引起一番論戰好不熱鬧......:o:o:o
    呵呵!也算難得有個不是政治或其他拉哩拉咂的議題!:o

  5. #5
    scs 訪客

    眨眼

    引用 作者: remo 查看文章
    呵呵!也算難得有個不是政治或其他拉哩拉咂的議題!:o

    這個其實跟政治議題有異曲同工之處............

  6. #6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6
    Thanks
    3,520
    Thanked 5,500 Times in 1,85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scs 查看文章
    你也喜歡francescatti,據說他用的譜還有paganini的註記,第一次聽到他的唱片時還不知道是何方神聖這麼厲害,有意大利派的熱情又有法式的細緻,技巧我是不敢評論不過PAGANINI的嫡傳一定有好幾把刷子,聽過就開始找他的LP只可惜很少,大哥你的正確錄音說已經在MYAV引起一番論戰好不熱鬧......:o:o:o
    scs 是我所謂『音響科學有助於音樂素養』的最佳例證之一,當然是因為scs說的是我最熟悉的古典音樂,我才敢大言不慚....:P

    我知道 scs 收集的古典音樂唱片不多,這反而安全,所以不會被『流行觀點』催眠海費茲有多厲害.....這還算小事,因為海費茲也算厲害。但是如果被催眠帕爾曼、慕特很厲害,那問題就很大了。

    Francescatti 很可惜,現今留下的唱片絕大多數都是錯誤錄音;如果他能多多在 EMI FRANCE錄音且出版,一定會讓我們見識更正確的小提琴演奏典範。現在只能寄望拼命出版無版權歷史錄音的 Archipel Records 或 CASCAVELLE 了。

    引用 作者: remo 查看文章
    呵呵!也算難得有個不是政治或其他拉哩拉咂的議題!:o
    引用 作者: scs 查看文章
    這個其實跟政治議題有異曲同工之處............
    今天在 rendzaw 店裡得到某網友的安慰,原來努力寫『完整文章』還是有很多知音的潛水者關心的;所以,還是多多增加高品質的討論才有趣....:o :o

  7. #7
    註冊日期
    2008-05-26
    文章
    756
    Thanks
    410
    Thanked 174 Times in 100 Posts

    預設

    把CD照psycho兄提點的地方比對聆聽~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恕刪....
    cd的第二軌,一開始是兩隻銅管快速如卡門般的放蕩序奏,一個在中間偏左的後方,再來是中間偏右的後方;兩隻樂器發聲後都會迷漫在整個音場,所以對焦是否正確可以由兩隻樂器的定位是否精準來判斷。
    這地方聽來還算駕輕就熟,不過這小喇叭我知道是有段距離,但它的位置不明〈空間中的定位〉,耳機的致命點盡顯無疑!;(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恕刪....再來是『超低頻的聚焦正確性』;大約在1:00左右,先是極低、超低的大鼓沈重地一聲,再來是略高一點的敲擊樂器多隻共同再來一聲;5、6秒後同樣的低頻再來一次。

    未經過remo抛光,完全無法正確解析『第二聲』低頻的多種樂器,甚至會『糊』到誤以為第二聲比第一聲還要低沈。經過remo抛光,才可以正確解析上述的超低頻。
    這部份倒是......應該算100分吧:P:P:P

    我聽的是~
    第一聲是只有一項打擊樂器的聲音沒錯,那應該是超大尺寸的大鼓〈有看過的話,它在舞台上通常會斜斜的擺在架子上〉,只有那種大鼓才會有那麼沉的低頻!

    第二聲的確是兩樣同時敲的,大尺寸的大鼓一樣有打,另一項就是定音鼓,因為定音鼓音階比較高,所以在兩個鼓同時打出聲時,肯定是定音鼓會蓋到大鼓而讓我們會比較清楚的聽到定音鼓〈這在現場聽,這樣子算是正常的聽感〉,但大鼓低頻的延續則會讓我們再感知到它的存在!

    不過如果很仔細聽,並以樂器定位來focus〈大鼓在偏右發聲,定音鼓在比較靠中間的地方發聲〉,其實應該也可以聽到大鼓的低頻同時出現!不過這在現場聽,似乎是不太可能聽得到的,除非站在比較靠近大鼓的位置!

    而這兩聲的大鼓〈那一段前後加起來算是有四聲〉,它的低頻是由右方發聲,漫延至左方,且聲響是波動的!:o


    所以我想的的低頻表現應該還OK吧!:P

    不過在我的系統上來說,這似乎還不到“超”低頻的程度!:P

  8. #8
    註冊日期
    2009-06-21
    文章
    34
    Thanks
    1
    Thanked 13 Times in 3 Posts

    預設 大廠的主要問題不在轉錄不良

    轉錄有兩個部分:一是音源,二是音源的CD化。
    大家一般講的轉錄,其實只是音源CD化的這一部份。

    音源CD化的過程,有三個步驟:
    一、類比重播-音源被播放成類比資訊。這個階段最難,最專業。但若沒有良好的音源-也就是真正的母帶,就根本不必談類比重播技術。
    二、轉換成數位母帶。非常簡單,一部普通家用電腦即可作業,沒人會在這裡動什麼手腳。
    三、數位母帶的後製作。理想狀況,我們希望不要有任何後製作,但實際上很難避免,主要原因是類比資訊不夠完善-首先是不理想的音源、然後是不完善的類比重播。其次是為了悅耳。通常後製作的存在是這兩個原因的混和。

    但大廠的音質不佳,通常不是後製作的錯,因為大廠連後製作的錢都不想花。大廠音質不佳的真正原因出在根本-沒有良好的音源。

    關鍵在於版權與母帶是兩回事,大廠買的是版權、而不是母帶。
    母帶持有者因為沒有版權而無法製作發行。版權擁有者雖有權發行,但若欲還原錄音原貌則有賴於母帶,而他們當然不會花錢在母帶的租借或購買上,這才是主因。

    所以我們能期待的最佳音質出現在兩個時期:
    一是版權與母帶合一的時期,也就是未被財團併購成大廠之前的發行。
    二是版權年限到期之後,母帶持有者的發行。

  9. #9
    註冊日期
    2008-05-26
    文章
    756
    Thanks
    410
    Thanked 174 Times in 10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stsd 查看文章
    轉錄有兩個部分:一是音源,二是音源的CD化。
    大家一般講的轉錄,其實只是音源CD化的這一部份。

    音源CD化的過程,有三個步驟:
    一、類比重播-音源被播放成類比資訊。這個階段最難,最專業。但若沒有良好的音源-也就是真正的母帶,就根本不必談類比重播技術。
    二、轉換成數位母帶。非常簡單,一部普通家用電腦即可作業,沒人會在這裡動什麼手腳。
    三、數位母帶的後製作。理想狀況,我們希望不要有任何後製作,但實際上很難避免,主要原因是類比資訊不夠完善-首先是不理想的音源、然後是不完善的類比重播。其次是為了悅耳。通常後製作的存在是這兩個原因的混和。

    但大廠的音質不佳,通常不是後製作的錯,因為大廠連後製作的錢都不想花。大廠音質不佳的真正原因出在根本-沒有良好的音源。

    關鍵在於版權與母帶是兩回事,大廠買到的是版權、而不是母帶。
    母帶持有者因為沒有版權而無法製作發行。版權擁有者雖有權發行,但若欲還原錄音原貌則有賴於母帶,而他們當然不會花錢在母帶的租借或購買上,這才是主因。

    所以我們能期待的最佳音質出現在兩個時期:
    一是版權與母帶合一的時期,也就是未被財團併購成大廠之前的發行。
    二是版權年限到期之後,母帶持有者的發行。
    跟林老闆買過幾張psycho兄推薦的唱片,我看都是數位錄音的母帶,是否這樣比較沒有轉錄上的問題?

    我是在十幾年前第一次聽到DDD的唱片,是周慧敏的粵語唱片,同樣的歌曲,那低頻就Q多了!:P

    對了,再補充~
    以良好的轉錄為前提,是數位母帶好,還是類比母帶好?:^)
    還是說轉錄的問題大於兩者?:^)

  10. #10
    註冊日期
    2009-06-21
    文章
    34
    Thanks
    1
    Thanked 13 Times in 3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remo 查看文章
    跟林老闆買過幾張psycho兄推薦的唱片,我看都是數位錄音的母帶,是否這樣比較沒有轉錄上的問題?

    我是在十幾年前第一次聽到DDD的唱片,是周慧敏的粵語唱片,同樣的歌曲,那低頻就Q多了!:P

    對了,再補充~
    以良好的轉錄為前提,是數位母帶好,還是類比母帶好?:^)
    還是說轉錄的問題大於兩者?:^)
    所謂的轉錄 指將原始為類比錄音的資料轉成CD
    將類比音源轉化成數位母帶 這就是轉錄

    所以類比母帶無需轉錄 只有播放問題
    而數位母帶是轉錄後的成品或半成品
    這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數位錄音直接製作數位母帶 無需轉錄
    所以沒有轉錄問題 只有後製問題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