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頁,共435頁 第一第一 ... 50909899100101102110150200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991 到 1,000 共計 4343 條
  1. #991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andychu 查看文章
    買hi-end跟買av水準當然不同啊

    andychu 兄厲害,

    難怪將軍兄說這邊會員水準高...

  2. #992
    註冊日期
    2008-04-12
    文章
    3,562
    Thanks
    3,096
    Thanked 6,198 Times in 1,58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小弟漸漸能吵而不動氣,

    因為當能再站高一點,

    就能輕鬆往下看,

    自然那些白目的,就引不出咱們的氣.8):o
    的確...層次不同....沒什麼好比.....更沒什麼好氣!!

    StevenCheng將軍

  3. #993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將軍 查看文章
    的確...層次不同....沒什麼好比.....更沒什麼好氣!!
    對的,

    將軍兄明白小弟的想法,

    咱們尊重別人的看法,

    但存心來亂的,小弟私以為就不用客氣了...


    無關吵架,

    提一下層次不同,

    聽到的聲音不一樣,是溝通最難的原因.

    如相同的名詞:

    定位或訊息,卻是完全不同的東西.有時還不易討論呢?

  4. #994
    註冊日期
    2008-04-12
    文章
    3,562
    Thanks
    3,096
    Thanked 6,198 Times in 1,58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對的,

    將軍兄明白小弟的想法,

    咱們尊重別人的看法,

    但存心來亂的,小弟私以為就不用客氣了...


    無關吵架,

    提一下層次不同,

    聽到的聲音不一樣,是溝通最難的原因.

    如相同的名詞:

    定位或訊息,卻是完全不同的東西.有時還不易討論呢?
    何兄所言正是我意!!
    說得更明白些....
    聽到的聲音之所以會不一樣,除了調整功力之外,空間和器材等級在一開始就層次不同了,又有甚麼好爭的??
    虛心和分享共存不是很好嗎??
    否則...騎著50cc小綿羊要和我的Ferrari嘎車...試想有必要理他嗎??

    StevenCheng將軍

  5. #995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將軍 查看文章
    何兄所言正是我意!!
    說得更明白些....
    聽到的聲音之所以會不一樣,除了調整功力之外,空間和器材等級在一開始就層次不同了,又有甚麼好爭的??
    虛心和分享共存不是很好嗎??
    否則...騎著50cc小綿羊要和我的Ferrari嘎車...試想有必要理他嗎??


    虛心和分享..

    將軍兄說的是,

    虛心和分享加上言之有物,是進步的動力,

    否則討論與分享一點意義都沒有.



    對已花了很多錢的燒友,

    切記"自我感覺良好",是低階的催眠用語,

    在自己現有的系統,追求更好的聲音和更好的聲音轉化機制,才是努力的目標.:)

  6. #996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加了 motou黑豆干墊 speaker,

    發現以前的經驗,似乎又不受用了,

    代表系統特性似乎又有些改變..?

    所以最近又大動作再作一些微調.

    總之又是人仰馬翻...:^)|-)|(|-

    是還要一段時間的嘗試,

    聲音會是怎樣的變化呢? 小弟也不知道,也很期待...:^)|-)(sweat)


    系統特性改變..讓小弟又忙了一陣子,

    線材及墊材再重新 set up 一下,

    在沒有花大錢的情況下微調,聲音是往正面方向走,

    似乎更接近心中的那個聲音.

    很是辛苦,但很有成就感呢....

  7. #997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dynavector

    試過 lyra helokon,

    再來試試 clearaudio stradivari / dynavector 507 m2,


    clearaudio stradivari /dynavector 507 m2,

    很少將clearaudio stradivari 裝在支點臂上,

    它也一樣發出好聲音.

    分享一下照片....


  8. #998
    註冊日期
    2008-02-17
    文章
    173
    Thanks
    93
    Thanked 36 Times in 20 Posts

    預設

    請教何兄

    聲音的前緣多半是在兩個喇叭連成一線的位置,
    其餘舞臺的呈現都在這一線之後, 層次定位都算分明, 喇叭是消失在空間中的,
    只有某些特別強調音場的片子, 才會有聲音從聽者兩邊襲來的包圍感,
    請問這樣是正常的嗎?

    P.S.
    喇叭背牆是一片水泥牆, 側牆的前緣也是水泥牆, 中間以及後段則是書櫃以及窗簾, 聆聽者後強則是大型靠牆長櫃, 以及櫃上有一片CD牆, 櫃+CD大約是背牆的近二分之ㄧ的面積, 其餘則又是水泥牆

  9. #999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Musica 查看文章
    請教何兄

    聲音的前緣多半是在兩個喇叭連成一線的位置,
    其餘舞臺的呈現都在這一線之後, 層次定位都算分明, 喇叭是消失在空間中的,
    只有某些特別強調音場的片子, 才會有聲音從聽者兩邊襲來的包圍感,
    請問這樣是正常的嗎?

    P.S.
    喇叭背牆是一片水泥牆, 側牆的前緣也是水泥牆, 中間以及後段則是書櫃以及窗簾, 聆聽者後強則是大型靠牆長櫃, 以及櫃上有一片CD牆, 櫃+CD大約是背牆的近二分之ㄧ的面積, 其餘則又是水泥牆
    Musica 兄問了一個大問題,

    小弟回答看看,希望有網大上來補充,




    聲音的前緣多半是在兩個喇叭連成一線的位置,
    ..........................................................

    這我不確定,

    好像每個人的聲音前緣位置都不太一樣,

    有人在深一些的位置,

    有人聲音前緣會更前傾.

    這和個人喜好有關.

    不過我倒覺得沒關係,重點是層次感和形體感.




    包圍感來自大訊息量,

    破牆而出,倒是很少見.

    書櫃以及窗簾是很好的調音材,

    如果吸音不足,您可以試試加上地毯.

    不過正常與否,非小弟能回答.

    加強擴散仍是好的處理方向.

  10. #1000
    註冊日期
    2008-02-17
    文章
    173
    Thanks
    93
    Thanked 36 Times in 2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Musica 兄問了一個大問題,

    小弟回答看看,希望有網大上來補充,




    聲音的前緣多半是在兩個喇叭連成一線的位置,
    ..........................................................

    這我不確定,

    好像每個人的聲音前緣位置都不太一樣,

    有人在深一些的位置,

    有人聲音前緣會更前傾.

    這和個人喜好有關.

    不過我倒覺得沒關係,重點是層次感和形體感.




    包圍感來自大訊息量,

    破牆而出,倒是很少見.

    書櫃以及窗簾是很好的調音材,

    如果吸音不足,您可以試試加上地毯.

    不過正常與否,非小弟能回答.

    加強擴散仍是好的處理方向.
    謝何兄

    之所以會有這個疑問, 是因為在聽貝9時, 總覺得一些合唱者的發聲處已經到牆壁上了,
    因為空間小, 喇叭距後牆估算最多只有130公分, 整個音場從前緣劃起, 假若這時候能將音場拖出來些, 說不定舞臺場景會大些??

    地毯已經有了, 一開始就在那, 所以也沒研究過是好是壞, 只剩天花板因為施工困難作罷.

    音場的起點, TOE-IN的角度會是一個決定關鍵嗎? 前傾的音場, 也是到後牆為音場的底部嗎??
    目前是等腰三角形, 邊長180到200之間, TOE-IN角度大至在兩耳旁, 因為這個角度感覺還蠻適合大部分音樂, 所以想聽聽大家的看法, 以免誤殺忠良, 3Q~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