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的每一個音符和自然界的聲音一樣,都有很寬的頻譜,每個聲音的頻譜都不同。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聲音。16世紀留下的十幾把世界頂級小提琴,聲音都不相同,因為每把琴聲音的頻譜是不同的。音響要最大限度真實地再現原聲,對聲音頻譜中的每一個頻點的資訊,都要有最大限度、精確的按量感比例再現。
音響器材中的音源、功放、音箱大多數都具備聽感評價技術指標。音響器材和樂器的檔次區分有很大的差別,大多數樂器是以琴箱、管體等是否有充分、和諧的共鳴來分檔次的,受力振動的弦、簧、哨片等檔次和價格差別不是很大。大多數音響器材都有再現這些箱體、管體共鳴聲音的能力。不同檔次的音響器材,主要是音質、音色等方面的差別。
音響線材必須具備優秀的聽感評價技術指標,和配合音響系統的全頻平衡量感指標。
真正的發燒是將自己音響系統的潛質最大限度的發掘出來,每個發燒友都在音響系統的各個環節努力做這件事。
音響線材在音響系統中,對全頻音頻電流起著控制的作用,是減法,控制就是針對音響聲音的平衡狀態,在不同頻段多減一點少減一點。不同搭配的音響器材,對全頻音頻電流平衡控制有不同的需求,相同搭配的音響器材,在不同聽音環境中,因為供電電源、輸電線材等有差別,對全頻音頻電流平衡控制也有不同的需求,在音響器材和聽音環境定了後,音響系統所需要的,是經音響線材控制的、對音響系統全頻量感平衡音頻電流。否則,即使器材的聽感評價技術指標都有,系統量感平衡不好,聲音還是很難表現得好。全頻音頻電流的量感平衡的評價標準是聲音的量感平衡。
更力調音線材上裝有調控盒,盒上有A-F六個開關 ,線材中分為兩類線,主線和調控線,每個開關控制一組調控線,六組調控線,對高、中、低六個頻段音頻電流起著調整控制作用。
調音線材的聽感評價技術指標在主線中已具備。
每組調控線的量頻關係是一個峰和向高、低頻兩端延伸、衰減的量頻曲線。它的主要作用是對該頻段的 量感做加減控制,以期完成該頻段的量感平衡。音響系統對量感的需求很難是平衡的,用線材控制的不平衡來校正系統的平衡,這是調音。對量感平衡評價較準確的是音樂家、專業調音師和資深發燒友。
調控開關調整的是實際聽感的高、中、低各頻段,主要用來調整控制聲音頻譜中主頻和主頻以下頻率資訊的量感,大多數樂器聲音頻譜底部都在這兩個頻段。同時對聲音主頻以上的高頻資訊也起調控作用。音響界對音頻頻率界定的範圍是20hz-20Khz,大約十個八度。和實際聽感頻率範圍有區別。比如:小提琴是高音樂器,它的最高音主頻是在4000hz左右,短笛最高音主頻要稍高一點,它們的諧波、泛音和細節的頻率要高得多。低音樂器貝司最低音41hz,比20hz高一個八度多,對於人的聽覺來說,這就是很低的聲音了。20-40hz這是理論上的超低頻,人耳能聽到的只是高端的幾個hz,再低的身體能感覺到。但是,音響器材和線材一定要有音頻頻率高低端兩個八度聲音再現的能力,因為,聲音的許多音頻資訊在這兩個八度中。
調控開關控制 : A-高頻 B-低高頻
C-中頻 D-低中頻
E-低頻 F-超低頻
進入調音程序的線材應該是煲熟的線材。
調音方法大體有幾種,整體線材同位加減;雙線同位加減;單線同位加減;單線鄰位替換;異線同位替換,因為不同位置的線材有不同的工作性質、不同的工作狀態,能量控制線和耦合控制線同位元開關調整的靈敏度有差別,可試做半檔微調。
調音線材接入系統時,調控盒開關設置在E位置。這時定位為中間線。調音時音量放在正常聽音位置,
根據某一頻段聲音量感偏差程度選擇調控方法。
音響線材對音頻電流控制量變化,聲音的變化大致是從虛、結像肥,無形體無質感,到軟、形體收了一些,無質感,到有密度、有彈性、有形體、有質感、有解析力、餘韻、泛音豐富,到偏緊、泛音、餘韻少了,聲音的形體小了,到整體聲音形體受到壓縮,聲音比較薄,較硬,這時聲音的感覺有點像量感偏弱。以上是假定線材具有優秀的品質指標,並且系統中不能有線材品質指標的瓶頸。調音線材可以調整的聲音只有軟硬、厚薄。厚薄在主線中已確定,厚薄只是微調,主要調整的是聲音的軟硬。這就是量感平衡的調整。量感平衡調整好了,聽感評價個性指標大多能表現得不錯。
全頻傳輸線材當中頻、低頻量感不足時,聲音形體肥、虛時,但是高頻聲音還比較正常,在肥、虛的聲音中點綴著點點高頻的聲音。全頻傳輸結構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低頻電流的磁場對高頻電流的調製,減少了對聲音的不良影響。
音響系統各部位線材間可以量能互替,互替範圍不能大。否則有可能出現量感瓶頸。
一套調音線材對音響系統可能有幾種最佳聲音的調整資料,選擇一種平衡負荷的狀態。
每次調整開關,就像換一條煲熟的線,進入正常工作狀態,要經過半小時左右的熱身。
調音從低頻調起,再調中頻,最後調高頻。大多數樂器聲音頻譜中的底部都在中頻和低頻。頻譜低頻資訊缺少量感,聲音會薄,如絃樂器、鍵盤樂器琴箱聲少了,只剩下弦的聲音。調整一個頻段,相鄰頻段的聲音會有變化。由於調控線量頻曲線的形狀與主線的量頻曲線相同,偏差的都是在同一個頻段,但有時也會有影響全頻聲音的現象,如高頻量感多了,高頻延伸受到壓縮,泛音、微弱的細節少了,低頻、超低頻量感多了整體聲音都會受到壓縮。需要反復調整。人耳聽覺特性的等響度曲線,對高頻的靈敏度較低,調整高頻時,用小提琴、短笛等高音樂器最高音是否飽滿,細節、泛音的多少,有無質感來判斷。調整高頻時可以多線同位加減,或AB同時加減。如果調整開關聲音聽不出明顯變化時,可能有這樣幾種原因,1、CD機、解碼器小電流輸出,信號線通過能力大於信號電流。從調控角度講,沒有減也就沒有加。2、功放已經滿功率輸出。3、系統中線材出現量感瓶頸。4、調音線材還沒煲熟。
在調音過程中,您會體驗到不同頻段聲音變化,按您的喜好確定最佳開關資料。
使用更力調音線材,您的音響潛質有可能最大限度的發掘出來,滿足您的音樂素養對聲音的需求。您有可能成為真正的音響調音師。
更力調音線材能夠滿足大多數不同搭配的音響器材量感平衡調整的需求。
如有特殊情況,您需要,可以根據調聲線材對您系統聲音的調整偏差,為您設計、製作調音線材,不另收費。
更力劉先生向發燒友提兩條建議:
1、聽音房牆內線一定要換成7股10mm2以上的銅芯線,這樣,系統才容易出好聲。
2、功放和音箱的功率要匹配。
幾點說明:
1、對聲音的評價,請參考劉漢盛先生的音響二十要。更力音響劉先生認為,從對音響線材評價角度講,二十要可分為聽感評價的共性指標,如:音質、音色、層次、速度、解析力、空氣感、細節再生等。和個性指標,如:量感平衡、密度感、重量感等。個性指標由線材搭配不同系統而表現不同。是音響系統可以調整的範圍,聽感評價共性指標是線材的品質指標,不可調整,決不能差。在音響系統全頻量感平衡後,才能充分表現出來。
2、更力音響劉先生提出的音響線材量頻曲線,是指線材在音頻範圍內能夠控制帶負載的能力。和頻率延伸概念不同,任何一條導線的頻率覆蓋範圍都遠大於音頻頻率範圍。
3、調音碟建議選用上榜碟,多用幾張參考,有些碟的聲音量感是不平衡的。
4、50小時左右的煲線建議使用寬頻、大動態的音樂,調控開關全開。在煲線過程中,聲音會出現肥、瘦,幹、刺、軟、硬等變化,請等線材煲熟以後再調音。
5、最大限度地再現原聲,這是HiFi追求的目標。發燒友使用的軟體是錄音師在現場、錄音棚錄製、經過後期處理,刻錄的東西。錄音師對音樂的理解、錄音方式、錄音設備、後期處理等因素,都不同程度的影響HiFi,這是錄音師對原聲的創作。錄音好的碟稱為天碟是有道理的。從理論上講,音響調音比指揮對樂隊的指揮、調音要簡單的多,已定的一套音響系統能夠調整到全頻帶量感平衡,這套系統調音就完成了。音響好聲的平臺很小,在這個平臺上做些微調,也算是對錄音師的作品再創作。
以上說明,有欠妥處,敬請指正,歡迎發燒友互相探討。感謝各位同好光臨。

www.tunecab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