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共5頁 第一第一 12345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21 到 30 共計 44 條
  1. #21
    註冊日期
    2010-09-05
    文章
    847
    Thanks
    0
    Thanked 433 Times in 24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hsiang 查看文章
    看drunkenlife兄在DRC係數上的調整有時候調整的量(空間狀況較佳!?)也在3~5dB之間而已
    很好很好~有人認真看那些圖耶~
    雖然我寫3dB,不過,仔細看,該能看出這次測量的3dB,只有小部分間接音壓低,
    而DRC校正後simulation的結果則是大半都壓低,隨便抓些最近發表的,如下
    http://2.bp.blogspot.com/-MJ-f8ejL8p...IR+mid+ETC.png
    http://2.bp.blogspot.com/-68qsG-tptj...IR+mid+ETC.png
    http://1.bp.blogspot.com/-cB3AO3Yhac...IR+low+ETC.png
    http://3.bp.blogspot.com/-TH5o55yhZ1...IR+mid+ETC.png
    http://2.bp.blogspot.com/-7pqau4uNNo...IR+low+ETC.png
    http://2.bp.blogspot.com/-l9vSIZtojZ...R+full+ETC.png
    引用 作者: chsiang 查看文章
    這擴散板若是多擺在一些牆面上, 這邊幾dB那邊幾dB, 其實整體改善量也不小, 是嗎?
    3dB的差異,人耳當然是聽的出來,
    不過,這個測量的結果,我看起來,這種擴散板擺在喇叭背牆顯然是用錯所在,何不用吸音材呢?
    這種擴散板擺在側牆與聆聽位置背牆會有6~9dB的效應,這才是正確的應用方式,符合設計的本意。
    其他位置用吸音材,以壓低殘響時間,也等於壓低噪音,豈不是更好?而且應該也比較便宜。
    尤其是低頻,這需要大面積、大體積的材料來吸收,若是用錯這種對低頻沒啥效果的擴散板,佔去大量面積,就排擠低頻吸收材料的位置了...

  2.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runkenlife For This Useful Post:


  3. #22
    註冊日期
    2009-10-10
    文章
    2,782
    Thanks
    779
    Thanked 4,478 Times in 1,341 Posts

    預設

    感謝drunkenlife兄的解釋,

    另外再請教一點,

    同樣在例如說側牆或背後的第一反射點位置, 擴散與吸收有何差異? 不知道drunkenlife兄有無做過測試?

    一般的說法是擴散可以保留高頻, 讓聲音不會太死, 以整體環境來看這我可以理解, 但在第一反射點呢?

    差異為何? 感謝~~~~

  4. #23
    註冊日期
    2010-09-05
    文章
    847
    Thanks
    0
    Thanked 433 Times in 24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hsiang 查看文章
    同樣在例如說側牆或背後的第一反射點位置, 擴散與吸收有何差異? 不知道drunkenlife兄有無做過測試?
    一般的說法是擴散可以保留高頻, 讓聲音不會太死, 以整體環境來看這我可以理解, 但在第一反射點呢?
    差異為何?
    我手上倒沒有啥特別為音樂再生設計的吸音材,只有之前測過用薄毯吸音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0...g-post_12.html
    對照組,同個空間(喇叭擺放位置與聆聽位置不同),擴散板在側牆的效應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1...g-post_14.html

    用擴散板,impulse response高頻段可以壓低9dB,薄毯則只有3~5dB,顯然擴散比吸收效果好(想想隱形飛機那怪異的表面吧~)
    振幅頻率響應,擴散板效用在700~7KHz,薄毯則是1KHz以上全面(不過薄毯鋪了四面,作用範圍大的多)

    就一次反射點而言,重點在壓低impulse response上的間接音,用擴散板比薄毯好的多
    其他吸音材呢?以吸收係數表來看 http://www.sengpielaudio.com/calculator-RT60Coeff.htm
    要達到9dB這種等級的都是吸音棉,而且這吸收係數該是90度角,裸面,實際應用並非如此,必然會打折

    我的想法是,四個一次反射點用二維二次餘數擴散板,保麗龍材質就夠,便宜;
    上左右三個擴散板往喇叭背牆方向,及喇叭背牆都用厚吸音棉,吃掉音波,壓低殘響:
    這吸音該著重在中低頻,尤其是低頻;
    真正的大難處在地板...不能用擴散板...頂多就是一塊厚地毯...

  5.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runkenlife For This Useful Post:


  6. #24
    註冊日期
    2010-09-05
    文章
    847
    Thanks
    0
    Thanked 433 Times in 246 Posts

    預設

    低頻段

    差異很微小...1dB左右。

  7. #25
    註冊日期
    2010-04-19
    文章
    2,352
    Thanks
    668
    Thanked 1,132 Times in 55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soongsc 查看文章
    如果系統本質好也可用較高密度吸音材質的擴散板或過散板外加吸音材質
    系統本質好.與空間用什麼處理材質沒有什麼一定關係..
    高密度吸音擴散..再加吸音材質..
    那不快成了~無響室..
    您是要測試喇叭特性嗎.?:P

  8. #26
    註冊日期
    2010-09-05
    文章
    847
    Thanks
    0
    Thanked 433 Times in 246 Posts

    預設

    再拿對照組,上回測的擺在側面的結果,中高頻段

    沒有擴散板會造成6dB幅度的上下變動,這差異遠比擺在背牆大多了~

  9. #27
    註冊日期
    2010-09-05
    文章
    847
    Thanks
    0
    Thanked 433 Times in 246 Posts

    預設

    再來看全頻段長時間累積後的振幅頻率響應

    差異不到2dB...實在很小...

    瀑布圖嘛,算了,很難看出差異,就不貼了...

  10. #28
    註冊日期
    2010-09-05
    文章
    847
    Thanks
    0
    Thanked 433 Times in 24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soongsc 查看文章
    Smooth掉?為何要這樣?
    為何不?
    不smooth化的圖拿來比較看得出來啥嗎?

  11.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drunkenlife For This Useful Post:


  12. #29
    註冊日期
    2009-11-06
    文章
    88
    Thanks
    0
    Thanked 59 Times in 3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soongsc 查看文章
    用不同smoothing找出差異最大的?

    研龍科技宋先生是吧,量測及聲學高手出現了。

  13. #30
    註冊日期
    2009-11-06
    文章
    88
    Thanks
    0
    Thanked 59 Times in 3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soongsc 查看文章
    大家還是不要被高手專家這種頭銜迷惑
    用心探討交流才能得到其中樂趣
    也是,一家音響店的老闆告訴我,音響不用專家,

    一招半式就可以跑江湖賣音響了,想太多頭會痛,

    不過,我應該沒有猜錯是吧!?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