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共4頁 第一第一 1234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11 到 20 共計 32 條
  1. #11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hsiang 查看文章
    請教何大,

    音場深度是指在同一個高度上一排一排往後面排過去嗎?

    或是除了深度之外 還有高度上的變化, 像是一層一層往上往後疊這樣?

    感謝~~~

    和chsiang兄有類似的看法,

    大編制管絃樂,

    似乎有高度上的推疊.


    樂器的 3 d, 簡單的小編制較易觀察.


    音場深度容易嗎?

    我的觀察,真是不容易.

  2.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3. #12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6
    Thanks
    3,520
    Thanked 5,500 Times in 1,85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hsiang 查看文章
    請教何大,
    音場深度是指在同一個高度上一排一排往後面排過去嗎?
    或是除了深度之外 還有高度上的變化, 像是一層一層往上往後疊這樣?
    我認為面對這個問題之前,要先以正確的錄音進行『歸零校正』....:o 什麼意思呢?請找到以下兩套新天地的CD唱片:

    1、我推到爆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請看錄音現場,這張唱片的樂器都是同一水平的!所以如果音響系統播放它卻有高低不同,糟糕了,音響加料............


    2、1976年的老錄音、奧乃格的偉大歌劇《聖女貞德》,就可以有現代錄音絕對比不上的『高度層次』、『越遠越高』,為什麼?不只是 SOLSTICE/FY本身錄音太可怕,請看錄音現場....因為現場本身就有絕對明確的高度變化!所以音響系統聽不出這張唱片有如此明確的高度層次.....嗯嗯......很慘很慘......不過這張唱片的動態對比與暫態對比都是超級殺音響,老音響或低價位現代音響應該會被宰,那就沒辦法測試了。


    我個人的建議是:先以這兩張唱片當成音響系統的『歸零校正』,確定我們的音響不會修飾高度或偽造高度,同時調整到讓音響高度的鑑別力達到最大;我的經驗是,喇叭除了離後牆夠遠之外,喇叭的『仰角』也要細微調整才能成功!....:o :o

    如此自我訓練之後,播放其他任何唱片,倒底是音響沒有深度、高度還是唱片沒有深度、高度,一切都會變得非常非常容易啦!....

  4.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5. #13
    註冊日期
    2008-04-12
    文章
    3,562
    Thanks
    3,096
    Thanked 6,198 Times in 1,58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hsiang 查看文章
    請教一下低頻跟音場的關聯是甚麼啊? 量感還是延伸造就音場呢?
    我不是專家,只用淺顯的通俗文字讓你看得懂:
    1.SP的後牆要硬,是要將能量能徹底的掏出!!
    2.SP離後牆較遠,經後牆反射到前端的時間當是被拉長.
    再經一次,二次反射音....等等,就凝造出雙聲道所謂的音場.
    (我曾在某些網路中查到這些"論理資料",但我已經忘了,所以你必須自己再查!!)

    基本上,我個人會用2種不同的角度去看你的問題;
    但是否二者真有關連,我無法回答.

    StevenCheng將軍

  6.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將軍 For This Useful Post:


  7. #14
    註冊日期
    2010-01-06
    文章
    99
    Thanks
    46
    Thanked 126 Times in 4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將軍 查看文章
    的確...SP的後牆要硬!!
    同意!

    我常逛的一間音響店就有後牆不夠硬的問題。雖然所用的器材非常高級,喇叭離後牆約有3米。但後牆只是 partition, 老闆隔了一個儲藏室。結果低頻完全不行,音場定位模糊,層次感差。白白浪費了高級器材:P

    後牆硬,要作吸收或擴散的處理都不太難。但如後牆不夠硬,就大工程了...我就碰到這個問題:(

  8.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kee For This Useful Post:


  9. #15
    註冊日期
    2010-04-19
    文章
    2,352
    Thanks
    668
    Thanked 1,132 Times in 55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ee 查看文章
    個人經驗是喇叭離背牆越遠,音場就更深。但後級水力必須能撐住整個音場,不然聲音密度不夠,有形無體甚至輪廓模糊。
    私以為還是有.比例與實用的考量..
    音響重播的音場深度..不可能"好過"錄製與後製完成的實況~也是邏輯.

    引用 作者: harrisonlin 查看文章
    以我和朋友空間的談談.
    朋友以前-喇叭背牆是空腔 低音整個是掛掉的,完全沒有深度可言,地方也不大,所以音場是不好的.
    朋友換房子後-喇叭背牆是硬牆,低音是非常好的,整體音場好到不行,層層 清楚.

    我以前房子-喇叭背牆是硬牆,低音是算很好,音場來聽過的都覺得很好,定位也很好,多年前深度是非常遠,遠到看不到不清楚,搬家前近很多了,可是都很清楚.
    現在房子-喇叭背牆是硬牆,低音是極好,音場什麼都比近,什麼都比清楚.
    以上就問題回答,其它影響因素 要素就不多講,想不懂在問,懶的打字.
    空腔-也許該先定義一下.
    低音的好/壞-何嘗不是呢.?
    回想自己從高中一路玩/聽下來..低頻過多過重過量~很多時候都不自覺.
    甚或經常習以為常..!
    真實現場-真有那麼多低頻嗎?
    低音好/壞-真會大影響音場嗎?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音場深度很重要,

    音場層次感 樂器相對關係 也很重要,

    且深不是遠,且樂器也應是 3 d 的.

    近而有層次感,也是很棒的表現方式.
    顯然府上~空間/系統-表現是超級的.:o

    引用 作者: chsiang 查看文章
    請教一下低頻跟音場的關聯是甚麼啊? 量感還是延伸造就音場呢?
    私以為.
    低頻量感多少對於..重量感/規模感有助益.但也很容易掉入"嗜食"的迷思
    但音場好壞-與 系統細節表現/整體聲音乾淨 與否可能比較有直接關係.
    這兩項可讓人聽到更多的還原.也會比較像現場..?

    引用 作者: harrisonlin 查看文章
    音響要是像打字那樣簡單就好了,在這個論壇上認識好朋友中好像只有我在發表文章,他們只有買軟體部份,所有關於聲音部份都沒有寫過,可能程度差太多不想寫吧!還是其它原因...........................
    我又在閒功夫廢話了,請海涵.講些重點.
    1.音場深淺要看撥放什麼軟體來決定對與不對.
    2.只要音場錯 聲音音階錯 形體大小錯 ...........只要錯一個就是不對的.
    3.3D這是抽象名辭.簡單說一點,空間處理不當時,根本是錯的3D.那不是深度的厚度那叫肥的深度.
    4.層次是由低而高,雖然近且清楚分明.
    5.想一想音場舞台由什麼產生的,喇叭離背牆近撥放大編制音場會近嗎?千萬不要這樣想喔!離的遠只是更清楚.
    我又打累了,該休息...........有空想寫我在寫,這樣會打不完.......
    所以..大方分享是可貴的.

    愚以為..(一)軟體"做"出來已經決定大半了.
    其實後面(數)項大多也是..
    音場寬與兩隻喇叭寬有直接關係..擺不寬音場也會窄?
    見過一些文章..
    錄音/製作.都會適度加大音場的深度感覺..算是為消費者考量到了.:|

    引用 作者: chsiang 查看文章
    第四點有點感覺

    但是第三點第五點不是很懂 有空閒請多分享~~謝謝~~
    在下心得是.
    編制越大..如交響曲.就越要有分離(度)感覺.
    小提琴或說弦樂器位置.通常唱片中會略推向前/向下.大提/低音提琴有時更-前/低..
    豎琴.木管.法國號略高一些..也就是居於聽者耳朵高度左右.
    銅管更高一些.還會帶著樂廳背牆的空間反射..
    鼓群/打擊-大多在銅管等高或再高一些而略(或很.)偏左.
    只要不是大敲.一般是不會衝向前排..:P

    那協奏曲呢..
    因為有主角(居中).編制也變小了..也會有變化.
    通常整個音場(相對於同場地-較大編制.)會略放大..一些.
    也就是樂手間距離開一些..要凸顯主奏.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我認為面對這個問題之前,要先以正確的錄音進行『歸零校正』....:o 什麼意思呢?請找到以下兩套新天地的CD唱片:

    1、我推到爆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請看錄音現場,這張唱片的樂器都是同一水平的!所以如果音響系統播放它卻有高低不同,糟糕了,音響加料............


    2、1976年的老錄音、奧乃格的偉大歌劇《聖女貞德》,就可以有現代錄音絕對比不上的『高度層次』、『越遠越高』,為什麼?不只是 SOLSTICE/FY本身錄音太可怕,請看錄音現場....因為現場本身就有絕對明確的高度變化!所以音響系統聽不出這張唱片有如此明確的高度層次.....嗯嗯......很慘很慘......不過這張唱片的動態對比與暫態對比都是超級殺音響,老音響或低價位現代音響應該會被宰,那就沒辦法測試了。


    我個人的建議是:先以這兩張唱片當成音響系統的『歸零校正』,確定我們的音響不會修飾高度或偽造高度,同時調整到讓音響高度的鑑別力達到最大;我的經驗是,喇叭除了離後牆夠遠之外,喇叭的『仰角』也要細微調整才能成功!....:o :o

    如此自我訓練之後,播放其他任何唱片,倒底是音響沒有深度、高度還是唱片沒有深度、高度,一切都會變得非常非常容易啦!....
    真是有見地.

    先不管..
    錄音製作產品有沒有"正確"這個標準在..

    經過一堆轉換..入CD~D/A~Amp~SP.還有中間一堆線材/調整.
    這些器材等級/失真/加味/動態限縮....
    最後由相對失真是較大的-喇叭+變數很多的-空間..

    出來之後..還會正確?:P
    或說是少打了幾折表現.?

    引用 作者: 將軍 查看文章
    我不是專家,只用淺顯的通俗文字讓你看得懂:
    1.SP的後牆要硬,是要將能量能徹底的掏出!!
    2.SP離後牆較遠,經後牆反射到前端的時間當是被拉長.
    再經一次,二次反射音....等等,就凝造出雙聲道所謂的音場.
    (我曾在某些網路中查到這些"論理資料",但我已經忘了,所以你必須自己再查!!)

    基本上,我個人會用2種不同的角度去看你的問題;
    但是否二者真有關連,我無法回答.
    若沒記錯.
    府上是標準的..前(SP)反射..中吸(降低1次反射)..背(聆聽)擴.
    前-天花板有略斜降.


    引用 作者: kee 查看文章
    同意!

    我常逛的一間音響店就有後牆不夠硬的問題。雖然所用的器材非常高級,喇叭離後牆約有3米。但後牆只是 partition, 老闆隔了一個儲藏室。結果低頻完全不行,音場定位模糊,層次感差。白白浪費了高級器材:P

    後牆硬,要作吸收或擴散的處理都不太難。但如後牆不夠硬,就大工程了...我就碰到這個問題:(
    大家對背牆都很注重..對聲音表現影響頗大..
    可見..標題下得好呀..:)

  10. The Following 7 Users Say Thank You to Yeh捨 For This Useful Post:


  11. #16
    註冊日期
    2008-04-12
    文章
    3,562
    Thanks
    3,096
    Thanked 6,198 Times in 1,58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Yeh捨 查看文章

    若沒記錯.
    府上是標準的..前(SP)反射..中吸(降低1次反射)..背(聆聽)擴.
    前-天花板有略斜降.
    是的!!
    Yeh捨果然眼睛夠好!!
    前反射+中吸+後擴/吸,是個人認為2聲道音響專用室的標準做法.
    當然,這還包括到底要吸/反射/擴散多少才夠,和到底要放何種材質才對.
    例如: SP後牆要硬,但要用何種材質??文化石或者是真的岩板?
    另,天花板分3段,每1段都是有斜降,為的就是對稱但不平行!!
    而且天花板裡頭是有學問的,不是封個板就叫天花板...!!

    StevenCheng將軍

  12.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將軍 For This Useful Post:


  13. #17
    註冊日期
    2009-10-10
    文章
    2,782
    Thanks
    779
    Thanked 4,478 Times in 1,34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Yeh捨 查看文章
    在下心得是.
    編制越大..如交響曲.就越要有分離(度)感覺.
    小提琴或說弦樂器位置.通常唱片中會略推向前/向下.大提/低音提琴有時更-前/低..
    豎琴.木管.法國號略高一些..也就是居於聽者耳朵高度左右.
    銅管更高一些.還會帶著樂廳背牆的空間反射..
    鼓群/打擊-大多在銅管等高或再高一些而略(或很.)偏左.
    只要不是大敲.一般是不會衝向前排..:P

    那協奏曲呢..
    因為有主角(居中).編制也變小了..也會有變化.
    通常整個音場(相對於同場地-較大編制.)會略放大..一些.
    也就是樂手間距離開一些..要凸顯主奏.
    下是多下呢? 我自己的狀況是都會離地至少有個50cm, 沒辦法"落地"呢! 然後音場深度好像是在看透視圖一樣, 越遠的地方就會稍微高一點, 很少會在同一高度, 聽人聲的話更是嘴巴的位置都超過喇叭上緣, 小弟喇叭大約130cm左右? 人聲能高過喇叭感覺蠻"正確"的? 不過我也不知道拉~~~

  14. #18
    註冊日期
    2010-04-19
    文章
    2,352
    Thanks
    668
    Thanked 1,132 Times in 55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hsiang 查看文章
    下是多下呢? 我自己的狀況是都會離地至少有個50cm, 沒辦法"落地"呢! 然後音場深度好像是在看透視圖一樣, 越遠的地方就會稍微高一點, 很少會在同一高度, 聽人聲的話更是嘴巴的位置都超過喇叭上緣, 小弟喇叭大約130cm左右? 人聲能高過喇叭感覺蠻"正確"的? 不過我也不知道拉~~~
    打比方.
    如果放 貝九(Decca/Solti)的第四樂章..
    一開始銅管+鼓聲小序起頭後.
    低音弦樂開始拉奏.由低~很低音..
    有酥麻感與.也有一大片幾乎貼到地面而來的..低音大提琴最?低音部..襲來..

    可能府上喇叭距離耳朵相對近.
    而喇叭是標準落地高..人耳坐沙發約90~95cm吧.?
    所以整體音像略高?:P

  15. #19
    註冊日期
    2007-05-05
    文章
    648
    Thanks
    15
    Thanked 160 Times in 65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hsiang 查看文章
    第四點有點感覺

    但是第三點第五點不是很懂 有空閒請多分享~~謝謝~~
    3A:
    3D以聲音而言叫做型體感的深度.就像眼睛所看到現實樂器本身的型體或人聲唱腔的輪廓,也都是3D,錄音本身會把所有產生的訊息全部收錄.
    千萬不要以為人耳比收音麥克風 強,有這種關念就做愚.就像現場錄音一樣.....人耳收到的是現場的真實(對)跟收音麥克風所接受到更多細節(對),能重放多少就看個人器材和調整功力.

    5A:
    簡單說聲音音波本是就是XX(自想).那為何能穿牆呢?靠的就是低音所撐起的音場,所以後級的控制力就非常的重要,當然其它要素也會影響喔!
    離背牆近聲音是XX,自然就會穿牆,這點等你聽過這種系統就會了解我所說的.喇叭背牆是牆內的空腔,低音進去後就如黑洞一般彈不回來了,背牆是落地窗也是如此彈不回來,原因是無限大的空間根本就是流失,聽到的低音不是真正的低音而是量感.
    所以才說背牆一定要硬.我是一般水泥牆加上油漆而已.
    XX想不通在問我,這2個字是什麼.
    功成何必在我
    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之日
    離開之時

  16.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harrisonlin For This Useful Post:


  17. #20
    註冊日期
    2010-09-05
    文章
    847
    Thanks
    0
    Thanked 433 Times in 246 Posts

    預設

    我經歷的另一個喇叭擺在大空間中、離背牆遠的例子是台中廖老哥家(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1...g-post_23.html

    音場也很深遠,可達背牆

    還有個例子則是李富桂家(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1...sponse_31.html
    也是大空間、離背牆遠、音場深遠

    但也有個例子是喇叭離背牆4m以上,卻不覺得音場深遠...
    這例子空間也很大,但喇叭矲在空間的其中1/4部分

    另一個對照組是,前兩天在葉sir家實驗電源的效用,
    他家的空間是瘦長型(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1...-response.html
    喇叭離背牆約1m,
    葉sir喜歡用鄉間騎士第二首來聽音場深度

    一開始時Pavarotti在舞台左後方非常遠處唱,可以聽出舞台後面的牆面的反射音呈現出整個舞台的深度。
    那天試驗二種電源設定,就能明顯聽出差異,其一舞台很深遠,
    多遠?
    實在不知怎麼說,因為喇叭離牆太近,沒有參考物可以讓我以"眼"比較藉以判斷大概是幾公尺遠...
    另一種設定顯然淺很多...甚至覺得形體整個渙散,實在難以判斷舞台深度...

    以此例來看,似乎與背牆距離沒啥關係...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