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投票結果: 您的音響室做過測量嗎?

投票者
154. 您不可以參加此投票
  • 做過很多次 (3次以上)

    38 24.68%
  • 做過1~3次

    18 11.69%
  • 目前沒做過,以後想要做

    66 42.86%
  • 沒做過,暫時也沒想要做

    32 20.78%
顯示結果從 1 到 10 共計 1972 條

混合查看

  1. #1
    註冊日期
    2010-04-19
    文章
    2,352
    Thanks
    668
    Thanked 1,132 Times in 55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除了喇叭,

    買的東西之規格和空間多半關係不大,

    喇叭大小與否,我的觀察也因人而異,

    有的人除了落地,還要加超低音,



    有沒有辦法測量?

    我倒以為需求是沒法測量的,

    用的人才會知道.

    我的意思:

    測量如果沒有原因或需求,

    測量後沒能力正確解讀,沒能力改善,

    測量的需求就不那麼高.



    沒有測量就不能改善或選擇?

    這不合經驗.

    有測量就能改善?

    這也不合經驗.


    將軍大的Rockport喇叭,放在小房間,近近地聽,

    這也沒有什麼不可以.

    這和大空間用電腦聽是類似的.
    喇叭不是為了配合系統嗎..
    系統不是為了配合空間嗎..
    整體有關不是配合荷包嗎..

    怎麼由標題...麼...害怕測量?
    講的不是..既成音響系統..或是現有個人狀況所表現..再扯到測量嗎..
    怎麼變成"需求"了..
    需求在個人心中.通常不易達到.或一時之間答不到.或妥協..

    講白了...需求在個人口袋啦..
    口袋夠了~
    認知夠嗎~
    經驗夠嘛~
    參考夠嗎~
    判斷夠嘛~

    買巨型喇叭.放在小空間先自爽..
    本島內檯面上有實例嗎..

    測量一定要原因.一定要需求嗎.
    測量一定要解讀.一定要改善嗎.
    就如同..
    靠經驗靠道具靠調音靠秘技.....
    一定要 ?? 結果嗎.

    以上若非..討論還有邏輯之必要..?

  2. #2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Yeh捨 查看文章
    喇叭不是為了配合系統嗎..
    系統不是為了配合空間嗎..
    整體有關不是配合荷包嗎..

    怎麼由標題...麼...害怕測量?
    講的不是..既成音響系統..或是現有個人狀況所表現..再扯到測量嗎..
    怎麼變成"需求"了..
    需求在個人心中.通常不易達到.或一時之間答不到.或妥協..

    講白了...需求在個人口袋啦..
    口袋夠了~
    認知夠嗎~
    經驗夠嘛~
    參考夠嗎~
    判斷夠嘛~

    買巨型喇叭.放在小空間先自爽..

    測量一定要原因.一定要需求嗎.
    測量一定要解讀.一定要改善嗎.
    就如同..
    靠經驗靠道具靠調音靠秘技.....
    一定要 ?? 結果嗎.

    以上若非..討論還有邏輯之必要..?
    搭配與需求若要認真討論,

    連 cable 都要分級.

    喇叭大小,真是不易劃分.

    需求當然很重要,沒有需求就不會發燒.


    本島內檯面上有實例嗎..?

    goldmund , kharma,wilson 的頂級大 speaker 算不算大喇叭??



    測量一定要解讀.一定要改善嗎.

    當然啊,不是共識嗎?

    沒有秘技啦,多半是有理論的.

  3. #3
    註冊日期
    2010-04-19
    文章
    2,352
    Thanks
    668
    Thanked 1,132 Times in 55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瞭解問題 很重要,

    但 光瞭解問題沒有用,

    解決問題才是目的.


    有趣的是,

    有時候,解決問題不一定要瞭解問題.

    方法很多的.
    不先了解問題..就可以解決問題的ㄡ|-).
    想要治療/減緩病情..不用先探查/尋求病因嗎.
    解決音響系統+空間~產生的問題..不用先了解就有很多方法ㄡ.

    那請 您直接明示大家囉..
    是3/1法則..或牆角包圓..或地中間一大片毯子..牆角吊幾隻吸音柱..
    在第一次反射點做擴散.或是擴散板越多越好...抱歉自己替 您作主講了一堆.:P
    我們玩音響都那麼久了..
    都照著市場/主流..的既定玩法/老路.就一定大美好或大發揮大超值表現..
    那這個串(雖然標題有點對~不測量的朋友-不敬.).豈不還沒有脫離舊思維.?
    何況測量早就不稀奇.也蠻成熟了.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這要測量或看數據才會知道嗎?
    那 您po的兩款高檔SP測量數據是什麼.無響室sp頻率響應測圖是好玩的..?
    +/-3dB有什麼意義..無響室測圖換成自用空間時會不會變.?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搭配與需求若要認真討論,

    連 cable 都要分級.

    喇叭大小,真是不易劃分.

    需求當然很重要,沒有需求就不會發燒.


    本島內檯面上有實例嗎..?

    goldmund , kharma,wilson 的頂級大 speaker 算不算大喇叭??



    測量一定要解讀.一定要改善嗎.

    當然啊,不是共識嗎?

    沒有秘技啦,多半是有理論的.



    系統+空間整體測量的是~大訊號.
    不是管墊什麼角錐.墊片.架什麼東西.接什麼線材..
    當一個基本數據出來..大的問題先注意並設法改善.再才是個人喜好微調.
    就像音樂廳設計..先考量..要控制/表現的也是以基礎為先呀..
    例如..為了使各個不同位置聽眾感受接近..低頻殘響時間要略長於高頻是種手法一樣.
    再才是細部面材使用等等..若舉錯例請指教.

    橘色字是在下"原文"中用以比喻對照性用詞.
    不宜斷章解釋..

    換言之..

    不測量就不用解讀啦.也不一定要改善.更無共識囉.哈..
    冒犯處尚諒.

  4. #4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Yeh捨 查看文章
    不先了解問題..就可以解決問題的ㄡ|-).
    想要治療/減緩病情..不用先探查/尋求病因嗎.
    解決音響系統+空間~產生的問題..不用先了解就有很多方法ㄡ.

    那請 您直接明示大家囉..
    是3/1法則..或牆角包圓..或地中間一大片毯子..牆角吊幾隻吸音柱..
    在第一次反射點做擴散.或是擴散板越多越好...抱歉自己替 您作主講了一堆.:P
    我們玩音響都那麼久了..
    都照著市場/主流..的既定玩法/老路.就一定大美好或大發揮大超值表現..
    那這個串(雖然標題有點對~不測量的朋友-不敬.).豈不還沒有脫離舊思維.?
    何況測量早就不希奇.也蠻程成熟了.





    那 您po的兩款高檔SP測量數據是什麼.無響室sp頻率響應測圖是好玩的..?
    +/-3dB有什麼意義..無響室測圖換成自用空間時會不會變.?



    系統+空間整體測量的是~大訊號.
    不是管墊什麼角錐.墊片.架什麼東西.接什麼線材..
    當一個基本數據出來..大的問題先注意並設法改善.再才是個人喜好微調.
    就像音樂廳設計..先考量..要控制/表現的也是基礎為先呀..
    例如..為了使各個不同位置聽眾感受接近..低頻殘響要略高於高頻是種手法一樣.
    再才是細部面材使用等等..若舉錯例請指教.

    橘色字是在下"原文"中用以比喻對照性用詞.
    不宜斷章解釋..

    換言之..

    不測量就不用解讀啦.也不一定要改善.更無共識囉.哈..
    冒犯處尚諒.
    沒有反對測量啊,

    我的舊音響室也測過.


    測量早就不希奇.也蠻成熟了?

    測量,普遍是有,有成熟嗎?

    對應的處理更沒有.




    是3/1法則..或牆角包圓..或地中間一大片毯子..牆角吊幾隻吸音柱..
    在第一次反射點做擴散.或是擴散板越多越好


    如果什麼都沒作,除非整體設計,

    測量有什麼用呢?:o

  5.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6. #5
    註冊日期
    2010-09-21
    文章
    302
    Thanks
    502
    Thanked 221 Times in 103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Yeh捨 查看文章
    ~~恕略~~
    想要治療/減緩病情..不用先探查/尋求病因嗎
    ~~~~~.
    本來想要藏私的, 但看到大家討論的好不熱鬧,

    忍不住講一下自己最近利用測試來捉臭蟲及趕臭蟲的實例!

    測試項目: impulse response
    麥克風位置: 黃帝位
    測試日期: 2011/2/9
    結果: 如下圖


    弟空間最極待改進的問題在1.5ms的反射太強, 因為有1.5ms的數據讓我知道,

    背牆以為處理了但其實還處理的不夠!

    所以最大臭蟲找到了: 背牆要再加強處理! :|

    如何趕臭蟲? 方法有: 1. 沙發向前移. 2. 加強背牆處理.

    個人先選擇: 加強背牆處理


    背牆處理後:

    客觀評估: 還是在1.5ms處有最大的反射波, 但已有些許改進, 物理天性不可違啊!

    主觀評估: 媽啊, 怎麼進步這麼多!!:O 音像浮突的不像話, 表情細節感動力脫胎換骨!
    聲音靈活真實感到嚇人! (sweat) 關上燈, 以為客廳多了位Attila Ronto在彈吉他!! 8)


    小小不成熟心得如下:

    測頻響的幫忙:

    1. 找駐波頻率, 保證每個人的空間都有; 只是輕重不同. 有了這參考頻率, 各自再決定改善之道!

    2. 找有無凹陷頻率, 表示喇叭或黃帝位不佳, 該自擺位著手! 也有可能兩者都不好!

    測impulse response的幫忙:

    1. 精確找出空間最待改進的位置, 範例如上.

    2. 反覆驗證改善方案的成效, 當然要配合自己耳朵驗收.


    胡言亂語, 言多必失, 若有錯誤請一笑置之!

  7. The Following 7 Users Say Thank You to Brachy For This Useful Post:


  8. #6
    註冊日期
    2008-04-08
    文章
    352
    Thanks
    211
    Thanked 379 Times in 145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Brachy 查看文章
    個人先選擇: 加強背牆處理
    背牆處理後:
    客觀評估: 還是在1.5ms處有最大的反射波, 但已有些許改進, 物理天性不可違啊!
    主觀評估: 媽啊, 怎麼進步這麼多!!:O 音像浮突的不像話, 表情細節感動力脫胎換骨!
    聲音靈活真實感到嚇人! (sweat) 關上燈, 以為客廳多了位Attila Ronto在彈吉他!! 8)
    是掛壁毯?還是擴散?

  9. #7
    註冊日期
    2010-09-21
    文章
    302
    Thanks
    502
    Thanked 221 Times in 103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martin 查看文章
    是掛壁毯?還是擴散?
    是加強有效吸音與擴大吸音頻率而已.

    我原本就已經有繃布包吸音綿, 但似乎厚度不足.

    而且吸收的頻率可能不夠寬. :|

  10. #8
    註冊日期
    2010-09-19
    文章
    812
    Thanks
    66
    Thanked 196 Times in 123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Brachy 查看文章
    本來想要藏私的, 但看到大家討論的好不熱鬧,

    忍不住講一下自己最近利用測試來捉臭蟲及趕臭蟲的實例!

    測試項目: impulse response
    麥克風位置: 黃帝位
    測試日期: 2011/2/9
    結果: 如下圖


    弟空間最極待改進的問題在1.5ms的反射太強, 因為有1.5ms的數據讓我知道,

    背牆以為處理了但其實還處理的不夠!

    所以最大臭蟲找到了: 背牆要再加強處理! :|

    如何趕臭蟲? 方法有: 1. 沙發向前移. 2. 加強背牆處理.

    個人先選擇: 加強背牆處理


    背牆處理後:

    客觀評估: 還是在1.5ms處有最大的反射波, 但已有些許改進, 物理天性不可違啊!

    主觀評估: 媽啊, 怎麼進步這麼多!!:O 音像浮突的不像話, 表情細節感動力脫胎換骨!
    聲音靈活真實感到嚇人! (sweat) 關上燈, 以為客廳多了位Attila Ronto在彈吉他!! 8)


    小小不成熟心得如下:

    測頻響的幫忙:

    1. 找駐波頻率, 保證每個人的空間都有; 只是輕重不同. 有了這參考頻率, 各自再決定改善之道!

    2. 找有無凹陷頻率, 表示喇叭或黃帝位不佳, 該自擺位著手! 也有可能兩者都不好!

    測impulse response的幫忙:

    1. 精確找出空間最待改進的位置, 範例如上.

    2. 反覆驗證改善方案的成效, 當然要配合自己耳朵驗收.


    胡言亂語, 言多必失, 若有錯誤請一笑置之!
    兄之空間,背牆怎麼處理也難以將聲學問題整化.全面化與足夠.
    不過空間能使用度就僅有如此.將就將就了.
    :)

  11.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THXman For This Useful Post:


  12. #9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77
    Thanked 2,972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Brachy 查看文章
    本來想要藏私的, 但看到大家討論的好不熱鬧,

    忍不住講一下自己最近利用測試來捉臭蟲及趕臭蟲的實例!

    測試項目: impulse response
    麥克風位置: 黃帝位
    測試日期: 2011/2/9
    結果: 如下圖
    Brachy大,您的圖上第3和第4個spikes很有趣,先左再右. 可以告訴我,那兩個大概是什麼位置的反射波嗎?

  13. #10
    註冊日期
    2010-09-21
    文章
    302
    Thanks
    502
    Thanked 221 Times in 103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Brachy大,您的圖上第3和第4個spikes很有趣,先左再右. 可以告訴我,那兩個大概是什麼位置的反射波嗎?
    我的黃帝位不是在長沙發的正中心, 長沙發兩邊擺設又不完全相同,

    沙發原木扶手沒有任何包覆, 所以強烈懷疑是左側扶手等物件比較靠近mic造成第三

    個spike, 右側扶手比較遠離mic的扶手等物件造成第四個spike. :)

    Anyway, 今天仔細比較處理背牆前後的impulse response, 兩者在1.5ms至2.5ms這段

    確實有差異, 但超過2.5ms後則是呈現幾乎一模一樣的波型表現. 意思是, 真的是(或有可

    能)改變背牆後造成測試差異以及聽覺上的差異!! :)

  14.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Brachy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