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用 作者: Musica 查看文章
謝何兄

之所以會有這個疑問, 是因為在聽貝9時, 總覺得一些合唱者的發聲處已經到牆壁上了,
因為空間小, 喇叭距後牆估算最多只有130公分, 整個音場從前緣劃起, 假若這時候能將音場拖出來些, 說不定舞臺場景會大些??

地毯已經有了, 一開始就在那, 所以也沒研究過是好是壞, 只剩天花板因為施工困難作罷.

音場的起點, TOE-IN的角度會是一個決定關鍵嗎? 前傾的音場, 也是到後牆為音場的底部嗎??
目前是等腰三角形, 邊長180到200之間, TOE-IN角度大至在兩耳旁, 因為這個角度感覺還蠻適合大部分音樂, 所以想聽聽大家的看法, 以免誤殺忠良, 3Q~
音場深度,

小弟私以為和房間深度有關和低頻量也有關,

房間深度夠加上適當的低頻才能描繪出舞台深度.

音場的起點和音頻的分佈也有關,

有限的經驗,多一些的高頻似乎會使音場前傾.

不過這似乎不用擔心.

在 LP 資料庫提到的:

如何追求平衡的大訊息量才是問題重心所在.

有大訊息量,系統潛力才能發揮,

而基本功的實踐才是方向.

意在降低誤差,良好 setup stereo.

基本功有那些呢?

天花板的處理就是了,

經驗上,天花板處理好,聲音就跳二級.

除非預算多,升級至另一潛力層次的東西,

哈,多少人誤殺忠良呢? 換機多半是數年後的事..




TOE-IN 角度,大家看法不一且經驗不一,小弟就不在此獻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