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結果從 1 到 10 共計 134 條

查看主題

  1. #26
    註冊日期
    2009-11-06
    文章
    88
    Thanks
    0
    Thanked 59 Times in 3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arodielin 查看文章
    1. 我的部落格是寫給有心進入科學測量的朋友一個指引. 我的一些經驗分享, 還有從Rebecca誕生以來透過很多朋友給我的感動. 今年三月台灣之旅, R友為我北中南辦了三場聚會, 我受邀到七八位Rebecca用戶家裡跟他們分享音樂的感動跟他們發燒的經過. 離開台灣時手中帶了二十多片大家送的發燒CD. 透過同一組喇叭在不同空間器材組合, 加上主人聆聽音樂種類差異, 讓我對空間產生了新的認識. 這不是實驗室或無響室可以告訴我, 也不是學校可以教的. 這跟郭靖沒透過黃蓉的手藝學不到洪七公的降龍掌是一樣的. 這是我所謂的善緣.

    受之於Community, 回饋我的一些心得算起來微不足道. But that's the least I can do. 回美雜事太多, 很多想動筆的東西都先放著.

    所謂"指引", 讀者不應該期待光讀部落格就可以悟道 - That's impossible. 我說過很多次, 音響是實驗科學, 沒有放下身段, 聲波的反應不會自動出現在眼前. 指引只是一個入門的動作. 原則上我以 "假如我剛入門的時候, 讀到這篇文章就好了" 的心態去記錄這一段路程. 你會看到我用Rebecca做例子. 因為這是真實發生的事. 我寫冰風雪的時候, 台灣就我知道只有一位朋友真的做了一組. Rebecca不一樣, 我收到的真實回應題材太豐富了.

    4. Scan Revelator 用 5 dB一大格, 一小格 1 dB. 我當然不知道Peerless測試的時候參數設定是怎麼樣. 我以為用12 Smoothing是看你說的 (使用B&K 在無響室以1m/2.83V 1/12 Oct的測試數據). 假如你的1/12 Oct代表的不是1/12 Smoothing, 建議你交代清楚. 但其實這不重要. 看她的圖表, 我會希望她的解析度再高一點. 她的細微鋸齒太少. But it doesn't really matter. 設計師拿到單體會自己測, 廠商的數據都是參考用. 有的廠商數據很漂亮, 實測起來發現數據太樂觀. 這個領域跟擴大機的瓦數一樣, 沒有什麼標準. 對消費者來說, 只有眼睛放亮一點.

    5. 假如有閒細心讀我的文章, 會讀到在我正式公開Rebecca測試數據之前寫的一段文字:

    為什麼我至今未公該Rebecca測試數據: Rebecca的測試數據從來不是秘密. 在台灣看過我測試的朋友, 跟一些Rebecca使用者自己進行測試, 不少朋友已經看過了. 我不想公布的原因:

    A.我覺得測試數據對大部分的Rebecca現任owners, 以及對Rebecca有興趣的朋友沒有太大幫助. 過去一些Rebecca使用者遇到的問題大部分是空間跟擺位造成. 測試數據對這類問題沒實質用處. 提供大家擺位的照片作參考幫助更大. 這是Rebecca Community可以做到的.

    B.我不希望你是因為看到測試數據來買. 測試數據有兩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 懂不懂每個數據在說什麼, 第二個層次: 明不明白測試數據的”能”與”不能”. 第一個層次如果你很用功讀書, 願意花點時間作實驗, 可以在Internet找到大部分答案. 第二個層次, 你必須要實際設計過喇叭, 實際測過單體, 實際聽過很多裸單體, 還需要很多經驗 (這可以自己累積或有幸得到高人傳授). 這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緣分. 郭靖能學到降龍十八掌沒有黃蓉的廚藝跟桃花島的機緣, 是辦不到的. 令狐沖如果沒上悔過崖, 遇不上風清揚, 也練不到獨孤九劍.


    Rebecca的頻響也到40K, 但給你看20K-40K的頻響曲線沒有任何意義. 人耳無法辨別這個區段. 但一個可以到40K的高音, 她的好處會展現在其它人耳可以辨別的區段 (那些頻段?什麼好處? Homework assignment).

    Linkwitz 這段話很經典:

    "I do not show frequency response measurements, because I have no single set of data that fully describes the speaker."
    http://www.linkwitzlab.com/orion-faq.htm#Q13


    不介意讀英文的話, 整段讀完會明白為什麼我在上面這麼說. 我希望Rebecca的數據是一種印證. 以我現在的經驗可以從好的測試數據看很多東西, 但跟Linkwitz說的一樣, 隔空抓藥聲波這種變數很多的領ˋ限制很多.ˋ

    如果你在掏寶上找到真愛, 恭喜你囉! 討論空間的主題談到Baffle Loss跟Diffraction我已經有點意外了 (應該歸功於你的問題問得好?). 我覺得這個Thread不是討論Voicing的地方.

    你說到重點了!指引不對,有時會讓人更亂!

    例如你說的喇叭數據、擴大機數據沒有標準,這句話也對也不對,也對的原因是所謂的好聽能有標準嗎?

    也不對的原因是,喇叭跟擴大機都有測試的法規標準,例如喇叭是IEC-60268-5、擴大機是IEC-60268-3,這

    是為了避免大家各測各的,造成混亂!所以一般廠家在測試時都會宣告他使用什麼測試法規,若不是照法規

    來測,也會宣告自己在什麼樣的狀態下進行測試,這樣才不會造成誤解!就拿你的喇叭來說,你公佈的曲線並

    沒有公佈你是在什麼狀態之下測的、設定值,那一般消費者如果回到家測試後,發現他測試的跟你不同,不想跟你溝通,

    是否可以告你欺騙、廣告不實呢!

    給你個建議,把你的軟體、設備、設定公佈出來,作一個宣告!才不會有些糾紛發生。



    另外,謝謝、音響產品我應該不用去淘寶買。


    不過,小弟真的跟你說的一樣,小時候不認真用功念書,所以才來作音響行業,為了充實自己的不足,加入了AES成為會員,

    但水平還不夠發表論文,所以只有慢慢的收集,慢慢的看AES的論文,現在才看了186篇而已,包含了音箱設計、Horn、Magnet、

    Measurement 、Mobile Phone、Motor Nonlinearity、Port、Power Handling、Room Acoustic、Sensitivity、Spider、Thermal、Unit Design、Voice Coil General

    ,大陸的論文因為有一些朋友一直有在期刊上發表聲學論文、實驗心得,所以大陸的論文也收集了一些,書倒沒買幾本,但

    關鍵的都買了,還在研究跟作整合,你的建議,小弟接收到了!由衷的跟你說聲謝謝。
    此篇文章於 2012-08-16 06:17 PM 被 carsound 編輯。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