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 deson 查看文章
老大!或許是你的音響聽的不夠多或者是入門不夠久 所以你會覺得那些雜誌言之有物
但當然有一部分確實如其所言 但不可否認在許多部分都是有違專業之心 有廣告推銷之疑

因為所有雜誌 大部分都讚揚此套系統的優點 很少明確指出其缺失和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去考慮購入的價值
說真的 若是純粹以音樂而言 有許多系統姑且不論是否是屬良品 連音樂的平衡都沒有
其實在介紹音響的同時 也應教導如何去欣賞音樂的本質

而不是用過多的低音或高音來強調這套系統的價值
或者是一直推崇大功率的擴大機來推動大型喇叭 換來僅所謂的氣勢 而完全破壞音樂的平衡感或者是犧牲細節和速度

我認為音響真正的價值在於表現音樂的感動 而平衡與細節是音樂的生命所在
而非是品牌的迷失 價格的迷失
而入門最痛的莫過於因對音樂欣賞不夠 而浪費時間和金錢在摸索音響的價值 導致一直換音響卻未提昇對音樂的賞析力
應該是先學會對音樂的欣賞能力 再來討論如何購入音響
其實不難發現 許多"老先覺"玩來玩去都是那些機器
柯逸郎先生 我敢說他絕對不會用大功率去推大喇叭
真正伴他一生都是一些簡單的音響設備 但其所含文化與素養絕對是不簡單
單端擴大機與高效率喇叭也是我自己現在的偏好,但是我自己聽到過最全面的聲音,還都是來自大功率擴大機與大喇叭。當然大系統的價格異常高昂,但是設計得當時,絕對有它的好處。不知道價格同樣高昂的小功率系統,是否也能再生出同樣輕鬆的大動態與超寬頻寬呢?我不知道,因為我看到的小功率玩家,追求的都是以最低的代價找出音樂性的極致,而大功率玩家多半願意以最高的代價追求性能上的極致。

不管是小功率或大功率派,都有人玩得好、有人玩得很糟糕。很多小功率自裝派,家中永遠還有一台沒做完的機器,能夠整套系統開聲的時間少之又少,這好像也不是欣賞音樂的正道?

音響雜誌能報導的產品就是廠商願意提供的產品,當市面上主流產品是大功率、大喇叭時,音響雜誌自然會變成那樣的面貌。它只是忠實反應了市場狀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