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 小葉 查看文章
呵,還不夠清楚................

一首歌放出來,就是一個聲波..........
(sweat)
不要再考我了...:P
因為我只是在用常理在想而已|(|-

“一首歌放出來,就是一個聲波”我可以理解,像電影影片上的音軌圖形,它就是同時很多種聲音在裡面...

難道我把“相位”想得太嚴重了?

引用 作者: 小葉 查看文章
本文主要說明comb filtering是一個很重要解釋這些High End細微處聽起來有差異的原因 (例如hear from cables, power conditioners, isolation devices, low-jitter external clocks, polarity reversal, ultra-high sample rates, replacement power cords and fuses, and so forth)
In signal processing, a comb filter adds a delayed version of a signal to itself, causing constructive and destructive interference. The frequency response of a comb filter consists of a series of regularly-spaced spikes, giving the appearance of a comb.(梳子)
首先他測試頻的部份20~200Hz
只從聆聽位置往前移動4" (藍色)
紅色為原來的

可以發現只有一點點距離的改變,空間系統所有其他都沒變下,42Hz處就差了3dB,27Hz也差了1dB,主要是反射音的變化所引起(時間與相位),小房間會更明顯,因為反射的影響更大
接下來是全音域
一樣是聆聽位置往前移動4" (藍色)
紅色為原來的

可發現高頻的變化比200Hz以下的低頻來的多
===============
距離的改變對頻率響應的影響是很大的
換線之後人不可能再坐在原來一模一樣的位置,那聽起來換線當然有差異,這是一個變數,不見得聲音改變是來自於換線
=======================================
以下的測試改在有經過良好處理的錄音室中(將反射音與低頻陷阱都運用了),空間只有大約在1ms與6ms各降了14與16dB
位置加了1"~6"的距離來測試
紅色為原來的位置

可發現低頻變化少,但高頻在短短的距離改變就產生很大的變化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聲音從左右喇叭到達的時間不一樣,這也會造成comb filtering
很明顯的可以看出使用低頻陷阱後,低頻在微小距離的變動下是不大的
--------------------------
也有人說在沒有任何改變下聽出了聲音的差異,其中一個原因是人的聽覺記憶是很短暫的,換線的時間可能就會讓人忘了聲音的差異,血壓改變也會影響到人的察覺能力,我們早上聽可能也會比晚上累了再聽的察覺能力更好,難道是真的因為熱機變好聽還是我們的察覺能力變化了?
關於您聽到的聲音,大部份的情況下,環境的重要性比所有的器材都來的重要
道破很多事?!:P

不過其中有關於“生理狀況”所造成的聽感不一,確實一直都是我的疑問!
就好比說我半夜凌晨錄的MD,錄完馬上聽就覺得還好〈太累了〉,隔天再聽卻是有達到我調整器材的目標?!|(|-

再比如上面提到的“位置”,我想大家可能都有聽過救護車“喔一喔一”的聲音,應該有發現到它遠處的音調,跟經過我們身邊之後的音調,明顯的不同,甚至還感覺“喔一喔一”叫的速度會變慢?!:^)